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巴蜀网 门户 学术文献民族 详细内容
发布者: 金达莱|2011-11-26 10:56|查看: 434|评论: 0|来自: 中国经济网

丽江市生态保护与区域发展的调研与思考

根据社会调研活动总体安排,2010年11月,我同调研组来到丽江市对生态保护与区域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并在与同志们讨论过程中形成本报告。


一:丽江市生态保护与区域经济发展的概况

丽江市地处云南省西北部,滇川藏三省区交界处,是古代“南方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的重要通道,也是汉、藏、白、纳西等多民族交汇区,多元文化独具特色,自然景观绚丽多彩,民族风情淳朴浓郁,是一个“美丽、神奇、和谐、富饶、开放、发展”的地区。2002年12月26日经国务院批准,丽江撤地设市,辖一区四县,即古城区、玉龙纳西族自治县、永胜县、华坪县、宁蒗彝族自治县。总面积2.06万平方公里,总人口120万,有11个世居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58.1%。

(一)丽江市生态保护工作的情况和特点

近年来,丽江市贯彻落实“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并重,生态保护与生态建设并举”的方针,以污染防治改善生态环境,以生态修复扩大环境容量,以一江、一城、两山、三湖为重点,严格控制不合理的资源开发活动,狠抓污染防治,提高监管能力,防范环境风险,努力推进以保护环境优化经济增长的历史性转变,取得了明显成效。

总体上看,丽江市生态保护工作呈现“三个到位”的特点:

1.认识到位。正确处理了开发与保护的关系。丽江市充分认识到:丽江古城之所以山清水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成为闻名遐迩的旅游胜地和世界文化遗产,泸沽湖之所以成为摩梭人的金色家园,其根本原因就是得益于生态的有效保护和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但必须在保护中谋求发展;保护是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条件,但必须在发展中谋求保护。在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出现矛盾的情况下,只有统筹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才是明智选择。

2.机制到位。丽江市委市政府统筹全局,推动建立地区生态补偿机制。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发展潜力,对不同地区进行功能区划分,明确不同区域的功能定位,分别实行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同时,在确保全局利益的前提下,高度重视和认真解决局部利益问题,制定切实有效的政策措施,建立区域利益补偿机制。如按照“保本微利”、“谁污染、谁负责”的原则,完善排污收费标准和机制;对于在生态保护中利益受损的地区和群体,如生态保护功能区的易地搬迁群众、营造公益林的林农等,在妥善做好思想工作的同时,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使全局利益和局部利益都能得到有效保障。

3.工作到位。坚持走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道路,推进区域经济绿色发展。丽江市遵循保护优先、开发有序、统筹规划、因地制宜的原则,推进生态建设产业化进程,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生态产业发展的意见”等多个文件。第一是坚持把水污染防治作为环境保护的重中之重,把保障饮水安全作为环境治理的首要任务,强化对玉龙雪山、老君山、泸沽湖、程海、拉市海以及古城水系等重要生态功能的保护。第二是全面实施了天然林保护、长江防护林建设、退耕还林、农村能源建设等林业生态保护建设工程,全市2249.6万亩天然林得到切实有效保护,10年间森林覆盖率增长了12个百分点。第三是加大落后产能的淘汰力度,拒绝引进环境污染项目。占全市工业半壁江山的华坪县,最近两年来淘汰落后水泥产能28万吨,煤矿区的持证矿山数量减少1/5。古城区玉峰水泥厂年产值4000多万元,每年都有四五百万元的税收,但因为污染被坚决关停。

(二)丽江市区域经济发展模式

丽江市按照胡锦涛总书记关于新形势下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要更加注重生态环境保护,着力建设美好家园和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的要求,确立了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建设“生态产业基地、清洁能源基地和国际精品旅游胜地”的发展战略,形成以文化旅游为龙头,以生态产业为基础,以清洁能源为保证的发展模式。

1.文化旅游是龙头。旅游业是丽江的支柱产业和重要的经济增长点,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50%。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丽江旅游逆市而上,2009年接待游客同比增长两成多,旅游业总收入增长近三成。丽江旅游业坚持“以自然为本、以特色为根、以文化为魂、以市场为导向”的原则,遵循现代旅游业跨区域联动发展的市场辨律和国际通行的旅游服务标准,坚持把旅游产品打造成“真品”、“精品”和“绝品”,彰显丽江文化特色。2.生态产业是基础。丰富的自然资源不仅是丽江人民赖以生存的条件和基础,更是丽江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和基础。第一,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充分发挥生物资源丰富的优势,大力发展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的高产、优质、高效、安全的特色产品,切实抓好薯蓣、朝鲜蓟、魔芋、红花等重点生物资源开发项目,加大规模化发展力度。第二,大力发展以林业为主的生态产业。积极发展雪桃、芒果、核桃、苹果、膏桐等经济林木,使其在增加农民收入和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第三,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高产业发展生态化水平,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合理延长产业链,加强对各类废物的循环利用,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

3.清洁能源是保证。丽江的水能资源非常丰富,流经丽江的大小河流有92条,金沙江流经丽江650公里。境内水能理论蕴藏量为11439万千瓦,是我国规划中最大的“西电东送”基地之一,为丽江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证。丽江市以水能开发为重点,全力配合金安桥等6个水电站的筹建,并大力开发太阳能、生物质能源等。截至2009年底,丽江境内建成小水电站96座,装机容量278.951千瓦,让所有农村实现初级电气化,户通电率近九成。同时积极探索矿电结合的新途径,依托资源特色和优势,集中力量发展水电、矿业、建筑建材、化工、现代生物制药、农特产品加工、旅游工艺品加工等重点产业。


二:丽江市近年在生态保护与区域发展工作中取得的成就

(一)生态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认真实施“七彩云南丽江保护行动”,扎实推进滇西北生物多样性、泸沽湖、程海等环境保护工程,加大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等重点生态工程和环境建设力度,实现了从以木材生产为主到以生态建设为主的历史性转变;良好的生态环境成就了今天丽江旅游的国际知名品牌;成就了泸沽湖水质常年保持一类、程海水位由十年前的1500.3米上升到1503.7米的业绩;成就了林果产业成为林区农民增收致富的主要产业;成就了2007年以来“生态产业基地”建设成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三大目标”之一。

(二)城市品牌形象不断提升

坚持立足丽江实际、彰显城市特色、突出城市个性、强化规划引导、加强城市建设和管理,努力提升城市品牌形象。丽江在获得三项世界遗产桂冠之后,先后获得了“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欧洲人最喜欢的中国旅游城市”、“全球人居环境优秀城市”、“中国十大绿色城市”、“云南省园林城市”、“国际精品文化旅游城市”等几十项荣誉。

(三)发展质量不断提高,人民生活不断改善

坚持生态建设、环境保护与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相结合,积极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开发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推进传统资源型产业向精细化深加工方向发展。三次产业结构由2000年的33.3:23.4:43.3调整到2009年的19.0:36.6:44.4。初步形成了三次产业协调带动经济发展的良好局面。城乡居民生活不断改善,2009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是2005年的1.6倍和1.9倍。社会保障体系日趋完善,教育医疗等事业明显提高。

近代中国社会变迁与文化转型的特点 后一篇前一篇 老外收79国人收1000 中青报:钱多就该被坑吗?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4-25 10:05, Processed in 0.639601 second(s), 11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