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巴蜀网 门户 学术文献民族 详细内容
发布者: 金达莱|2015-7-26 21:45|查看: 2446|评论: 0|原作者: 吴正彪|来自: 中国民族报

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蕴含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髓

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蕴育了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品格,培育了中国人民的崇高价值追求。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思想,支撑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今天依然是我们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精神力量。”从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中可以看到,无论是口头传统的母语文学表达方式、各种仪式展演,还是生活习俗表现的内容与形式等等,无不蕴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概括出来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主体内容。

一、作为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中都有与“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一致的理想追求

《彝族创世志·艺文志》的“富贵篇”等叙述彝族先民对“富贵”认知根源的彝文古籍中称,人类中专门主管富贵的天父、地母“弭吐铺”在赋予人间的富强和文明时,首先将世界创造“形成天三界”(即“天上、天中、天下”三界),认为只有人与人之间和谐、人与自然和谐,人类社会才会得到发展。藏族谚语称:“求幸福何必去拜佛,劳动能赐给你硕果。”这些都说明劳动可以创造财富,劳动是人类文明与民主的基石。流传在云南的《壮族经诗·故兆》中描述的内容同样反映出这方面的文化价值观。此外,在少数民族社会的内部治理中,如瑶族的“石牌制”、黎族的“合亩制”、苗族的“议榔制”等等,都是在民主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种社会和谐。

二、作为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少数民族传统文化里体现出“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传统理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所说的“自由”,主要是指享有民主权利的自由,同时也包括文化使用与文化认同的自由,这与西方社会所灌输的“自由”文化价值观又有所不同。苗族的“姊妹节”、水族的“苏稔喜节”等,都是对女性自由文化个性的张扬。在少数民族的传统理念中,平等是一个社会中能够相互尊重,实现和谐共荣的基本原则。在羌族的故事中,羌族的先祖与汉族、藏族属于同一祖先来源的3个兄弟,故事中蕴含的是民族与民族之间的平等。诚然,平等的理念在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中是多方面的。苗族人认为,大自然中的各种动植物和人一样是有生命的,因此要对各种生命平等对待,不可以任意宰杀。饲养的鲤鱼要留种、砍伐的树木要留苗。从这些风俗中可以看出,在苗族的传统理念中,人与自然中的各种生命物质的关系,都属于平等的关系。

  无论是少数民族的民间社会组织,还是传统的民族乡村自治,“公正”和“法治”都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款”是侗族民间习惯法中用来惩治各种危害地方行为的重要“条文”依据,如在《侗款》中有称,“不许谁人,作奸通贼,日里做人,夜里做鬼,勾外吃里,勾生吃熟(这里的‘生’指的是‘陌生人’),千只牛脚进,百只牛脚出(这句话指的是隐藏坏人)。哪人不听,当众捉到,铜锣传村,千家事,众人理。众人判杀就杀,众人判打就打。”在湖南省会同县的侗族居住区,至今还保持有这种用于民间奖惩的讲款场遗址210多处。一些少数民族生活的村寨或社区,是根据习惯法来维护村寨中人与人、家庭与家庭、家族与家族乃至于村寨与村寨之间的安宁和稳定。这种社会治理制度,使传统的习惯法在平等、公正的良性社会环境中发挥了维护人们共同利益的法治作用。

三、作为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可找到“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文化规约

13世纪上半叶,藏族诗人萨迦班智达创作的第一部藏族哲理格言诗集《萨迦格言》,就是提倡全社会应当尊崇与人为善、诚实守信、尊老敬贤、积善成德等伦理道德规范。诗中称,“有德操修养的人,能与众和睦相处”,“贤者高尚的品德,靠贤者替他传颂;摩罗耶檀香气味,靠和风替它散布。委任贤者做官办事,百姓就能得到安康;宝贝供在经幢上,自然会造福迎祥”,“乐善好施的美名,像风一样吹遍四方;如同乞讨的穷人,召来了更多的施主。布施了的东西不再索回,小人的轻侮也甘心领受;别人的好处永记不忘,这就是高尚人的标志”。这部诗集不仅强调人类知识与智慧的作用,同时,也宣扬了“仁慈”、“爱民”、“忍让”、“施舍”、“利他”、“正直”、“诚实”、“精进”等佛教的基本教义。由此可见,从古代中国少数民族的宗教文明中,我们就可以找到与当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共性。云南省嵩明县城南的回辉村清真寺内有座纪念碑,碑序的开头称:“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我国回民,号称五千万之众,为构成中华民族之一环。”碑文反映了一个族群从民族认同到国家认同,与各民族并肩携手,共为中华民族之生存奋斗的爱国情怀。

  明代贵州巡抚赵釴所撰的《九夷古事·重信》中载:“汉人有田,皆在山谷中,畏盗不能自耕,必召夷人佃之。夷人既佃,其田遂以为主,盗至力御之,虽众不避,稻将获,必入城请主人,主人有他故,则请主妇登场均分之。主人不至,虽饥馁不敢私刈,至于藏之仓廪者,守之尤慎。故贵之居民与士夫皆食获人之力,必不得已,则告而后徒,其重诺守信,真三代以上之人也。”这说明我国少数民族所具有的敬业、诚信、友善的良好品质。

  文化多元性与丰富多样性是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资源,每个民族的传统文化都为我们这个多民族大家庭作出了重要的贡献。随着“西学东渐”的“洋风”日盛,西方文化价值观在日趋取代儒道佛等主体文化的同时,各个少数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也在逐渐遭到抹杀。因此,应当从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中探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能量精髓,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精神上提供更多的文化支撑,为各民族的平等、团结、进步与共同繁荣,也为改革创新增强民族凝聚力作出各个民族应有的贡献。这正如习近平同志所指出的:“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要处理好继承和创造性发展的关系,重点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发掘、整理与弘扬各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时不待我,这是我们各个民族在发展中迎来的难得好机遇。

做好协商民主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无缝衔接 后一篇前一篇 老外收79国人收1000 中青报:钱多就该被坑吗?

最新评论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4-26 01:10, Processed in 0.093600 second(s), 10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