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源苹果,欢迎助农支农,收获阳光自然果的您!

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8863|回复: 44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影视环球:望存纳税问题从业者把范冰冰案看成最后通牒

 [复制链接]
  天价片酬指的是一些演员拍戏时获得的过高的酬劳,央视新闻频道在“演员天价片酬”专题中,连好莱坞演员的片酬占比只有百分之30,而国内演员的片酬达到了百分之50到80,严重干扰整部剧的质量。
  就这一问题,着力解决片面强调收视率、收听率、上座率、点击率、排行榜、发行量等问题,进一步研究遏制明星“天价片酬”的有效措施,促进影视业健康发展。2017年,毫无演技的流量明星天价片酬、抠图、替身等成了电视剧行业最大的病,众多的声音也都指向了这些乱象,它们已经到了人人喊打的地步。

〓 相关链接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老磨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老磨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老磨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老磨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老磨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老磨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转帖] 震灾中,我们可以做的10件事 [转帖]大地震,有政府和军队在,我就不怕!
2# 四姑娘山
 忘伤 发表于: 2016-8-28 06:56:00|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揭演员天价片酬真相:明星攀比身价 阵容强过内容

源自:中国新闻网
央视曝光《如懿传》主演霍建华和周迅共拿走1.5亿片酬 图片源自:《如懿传》剧方

  中新网北京8月28日电(记者:张曦)26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以下简称广电总局)党组发布了关于巡视整改情况的通报。其中提到遏制“天价”片酬和明星炫富问题。中新网(微信公众号:cns2012)记者了解到,当下演员片酬差距甚大,一线演员片酬近亿,而一般新人三个月打包仅15万。

总局:坚决遏制“天价”片酬和明星炫富问题
  26日,广电总局党组发布了关于巡视整改情况的通报。通报提到,坚决遏制“天价”片酬和明星炫富问题。
  其中要求指导行业协会联合大型影视公司抓紧制订抵制“天价”片酬的行业自律公约;指导相关行业协会就“注重影视作品思想价值和审美导向,优化影视制作成本结构”制订倡议书,加强对市场的引导。完善备案立项环节审核要求,及时制止片方盲目炒作明星、粉丝、网红的行为。
  另外,通报提到,即将下发通知,要求各级电视播出机构在电视剧购播过程中不得指定演员、不得以明星大腕作为论价标准,在电视剧宣传工作中不得对明星进行过度炒作。加强社会类、娱乐类新闻管理,遏制拜金追星、一夜成名、炫富享乐等错误思想传播。
  同日,央视新闻频道在“演员天价片酬”专题中,指出演员天价片酬为影视制作的其他环节带来巨大的风险和压力,不仅提到《如懿传》的霍建华和周迅共拿走1.5亿片酬,还点名批评《致青春2》、《幻城》等片的天价演员无法拯救本身质量不高的影视剧。

现象1:一线明星攀比片酬,遭制片方哄抢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资深经纪人A告诉记者,目前圈内演员片酬贫富悬殊巨大,一些一线演员片酬近亿,而一般新人三个月的打包价仅15万。
  A认为,造成天价片酬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是制片方本身,“一方面不择手段哄抢演员,一方面叫苦不迭埋怨价格高,没人逼他们用啊!”不过,A也提到,在良性的环境下,演员片酬绝对不能超过制作费的二分之一,否则只能粗制滥造,“但是目前制片方往往把演员片酬的预算提高到了三分之二”。
  从演员自身方面来讲,A也爆料称:“很多一线演员会相互攀比片酬,签约时提前找人从片方那里打听搭档的酬劳,然后就坐地起价,这也是导致片酬居高不下的原因。”

《致青春2》被指演员片酬高 图片源自:片方供图

现象2:视频网站天价购剧,最关心明星阵容
  签约多位一线演员的经纪公司老板X,坦言近年来看着演员片酬一路飙升至离谱,他认为问题的核心在于现在视频网站的购片模式,“他们很多时候根本不重视影视项目的剧本、制作和定位,只关注明星阵容,如果有某当红明星参与的剧目,就提高购剧价格,这样一来,片酬自然被提高”。
  和X老板一样,电影导演张江南也提到了视频网站的问题,“电视剧和电影不一样,前者卖片靠谈,明星权重高,所以(片酬)涨得更多,加上视频网站的提价,突破了早年电视台购剧的‘天花板’”。

现象3:制片方不重视内容,光靠明星当卖点
  “整个影视行业发展好、利润高、产量多,加上有票房保证的演员是稀缺资源,肯定贵。这是市场规律。”对于“天价”片酬,导演张江南直言始作俑者是经纪公司。
  “过去经纪公司依附于制片公司,片酬自然也会收到限制。然而现在艺人工作室和经纪公司独立出来,自由定价,有名气的演员片酬动辄几千万,没有商业价值的也要几百万,这对制作方来说压力大,风险也大。尤其是电影方面,不仅抬高了制作门槛,还导致大批片子赔钱,因此矛盾爆发”。
  张江南提到,演员圈内有句行话──“要么看戏,要么看钱”,“现在很多影视剧质量差,没有内容优势,一味依赖明星,人家当然要收高价”。

电视剧《幻城》海报 图片源自:剧方供图

如何改善现状?业内呼吁多重视内容
  在张江南看来,此次广电总局提出遏制“天价片酬”,对行业而言是件好事,“可以倒逼一些轻松赚钱的影视公司,让他们明白不是有明星就万事大吉,还是要重视内容”。
  “如果作品本身的内容非常好,演员会自降片酬,因为这和他(她)的发展息息相关”。另外,张江南还提到,可以通过和演员签署分账协议,“如果影视剧收视高,票房好,演员可以参与分账,这样才公平”。
  另外,经纪公司老板X也指出,在遏制“天价片酬”的同时,也要改善现在只看明星阵容的现状,“明星决定了片子的价格,这是不对的,除了治标还应该治本”。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3# 峨眉山
 晴晴妈妈 发表于: 2016-8-28 15:56:01|只看该作者

广电总局坚决遏制“天价”片酬和明星炫富问题

源自:综合
源自:蓝鲸APP

  各级电视播出机构在电视剧购播过程中不得指定演员、不得以明星大腕作为论价标准,在电视剧宣传工作中不得对明星进行过度炒作。
  蓝鲸传媒8月28日文:据北京青年报消息,8月26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布关于巡视整改情况通报时,再次重申坚决遏制“天价”片酬和明星炫富问题:
  通报里提出,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指导行业协会联合大型影视公司抓紧制订抵制“天价”片酬的行业自律公约;指导相关行业协会就“注重影视作品思想价值和审美导向,优化影视制作成本结构”制订倡议书,加强对市场的引导。完善备案立项环节审核要求,及时制止片方盲目炒作明星、粉丝、网红的行为。

通报指出,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即将下发通知,要求各级电视播出机构在电视剧购播过程中不得指定演员、不得以明星大腕作为论价标准,在电视剧宣传工作中不得对明星进行过度炒作。严格限制综艺娱乐尤其是真人秀等节目播出比重、时间、时长和频率,严控明星及子女参加真人秀节目,有力遏制追星炒作之风。加强社会类、娱乐类新闻管理,遏制拜金追星、一夜成名、炫富享乐等错误思想传播。
  2月29日至4月30日,中央第一巡视组对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党组进行了专项巡视。本月26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党组发布关于巡视整改情况的通报。
  除了上述内容外,在这份通报里,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还提到关于影视行业的整改工作涉及重点电视剧项目甄选,整治“神剧”“雷剧”,综合解决过分强调收视率、点击率问题,严格限制综艺娱乐尤其是真人秀等节目播出,对上星综合频道节目主持人持证及注册情况进行审核,以及重点奖项评选工作中对丑闻劣迹、违法犯罪人员的限制等多项内容:
  第一,抓好重大主题作品创作生产和宣传推介。提早谋划引导,及时推出一批优秀图书、影视作品,做好主题出版物出版发行、宣传推介、座谈研讨。
  第二,优化精品力作创作生产引导机制。即将召开广播电视节目创新工作座谈会,强化价值引领,丰富思想内涵,提高质量品质,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好更多健康有益的精神食粮;完成2016-2020年百部重点电视剧剧目甄选,做好2016年度优秀电视剧剧本扶持引导项目评审,完善电视剧季度工作通报机制,及时通报先进典型、管理要求和突出问题;积极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动画短片创作计划”“百部中国梦电视动画片扶持计划”。
  第三,完善落实社会效益优先原则的长效机制。进一步整治抗战“神剧”“雷剧”,对出现问题的制作、播出机构作出相应处理;加强电视剧播出调控,协调优秀电视剧上星播出。
  第四,综合解决过分强调收视率、收听率、上座率、点击率和发行量问题。印发《恪守媒体社会责任,反对唯收视率自律公约》,指导省级以上电视台联合发布倡议,坚决拒绝签署以收视率排名定价、议价的合同条款。加强收视率调查数据发布应用管理作出部署,严格管理收视率数据发布、使用行为,坚决查处收视率调查领域的相关违法违规问题;加强电影网络销售和宣传发行管理,规范网票预售窗口期,严格实行网络票价补贴公示,及时纠正电影营销中的偏颇口径和媚俗化倾向;推进电影市场专项治理,指导各省(区、市)局、协会严格巡查抽查,严厉打击“幽灵场”、虚假排场、偷漏瞒报等扰乱市场、制造虚假上座率的行为。
  第五,坚决遏制“天价”片酬和明星炫富问题。指导行业协会联合大型影视公司抓紧制订抵制“天价”片酬的行业自律公约;指导相关行业协会就“注重影视作品思想价值和审美导向,优化影视制作成本结构”制订倡议书,加强对市场的引导;完善备案立项环节审核要求,及时制止片方盲目炒作明星、粉丝、网红的行为;即将下发通知,要求各级电视播出机构在电视剧购播过程中不得指定演员、不得以明星大腕作为论价标准,在电视剧宣传工作中不得对明星进行过度炒作;严格限制综艺娱乐尤其是真人秀等节目播出比重、时间、时长和频率,严控明星及子女参加真人秀节目;加强社会类、娱乐类新闻管理,遏制拜金追星、一夜成名、炫富享乐等错误思想传播。
4# 金佛山
 九爷 发表于: 2016-8-29 15:56:00|只看该作者

明星天价片酬究竟靠谁来调控 为何能从十几万涨到8千万

源自:一财网
  从十几万涨到8000万 明星天价片酬究竟靠谁来调控?
  “一开口8000万,这样的天价是我们无法承受的,一个明星得养活多少酒囊饭袋才喊出这样的价格。”近日,一家投资真人秀节目以及影视项目的内容生产公司的负责人向《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吐槽。而8000万是前几年复出后靠几部热播剧火起来的一位女明星的价格,这个数字,基本上是在目前国内一线明星片酬的大致范围内的,但在2003年,其参演的影视剧的片酬基本是打包计算,也就十几万……
  就在该负责人吐槽后的一周,8月26日,央视和广电总局就明星片酬同时发声。央视就明星片酬进行报道和点明批评,提到《如懿传》周迅霍建华片酬加起来合计1.5亿,《致青春2》、《幻城》、《九州天空城》、《老九门》演员们片酬动辄几千万。广电总局党组发出通报(以下简称通报)指出“坚决遏制‘天价’片酬和明星炫富问题”。
  消息叠加出现后,包括上述负责人在内的影视传媒公司的管理层几乎都保持了沉默。上述负责人表示:“从通报看,明星片酬被调控似乎是定局,但明星片酬是市场行为,若是靠市场自身调控,我们并不看好,而且明星有的是招对付片酬调控,至于通报对行业的发展是好是坏,目前并不好下结论。”

“中国式大片”催生高片酬演员?
  中国电影在2002年才开始产业化改革,一方面是应对WTO之后进口影片对国产电影的冲击,另一方面是中国电影在1999年跌入谷底,当年的票房才达到8.1亿元。中国电影需要一次脱胎换骨,而电影产业化改革的核心就是允许民营、外资进入电影投资、制作、发行、放映环节。
  正是资本力量的助推下,中国电影的产量从2002年的100部左右上升到2008年的406部,电影年票房从2002年的不足10亿元扩大到2008年(不含农村市场)的43.41亿元,比2007年增长30.48%,增长速度全球第一。
  这些令人振奋的数字背后,“中国式大片”的探索成为中国电影黄金发展时期的主要模式,大导演、大投资、大明星、大制作“引领着”中国电影的加速度。
  以这个时期的几位商业大片大导演为例,2002年,张艺谋导演的《英雄》对外号称总投资为3000万美元(2.4亿元人民币),请来的是李连杰、张曼玉和梁朝伟的超级组合,明星成本就几乎达到了投资成本的一半以上,有消息称,李连杰一个人的片酬就达1000万美元。值得一提的是女二号章子怡,当时的章子怡凭借《卧虎藏龙》中玉娇龙一角成为新四小花旦,之前其主演的《我的父亲母亲》片酬约27万元人民币,《卧虎藏龙》虽然片酬降低约13万元人民币,但令她在好莱坞崭露头角,此后参与《尖峰时刻2》的演出则让其片酬涨到45万美元。
  2004年,张艺谋的《十面埋伏》总投资对外号称3.1亿元人民币,主演为宋丹丹、刘德华、章子怡、金城武。以刘德华在华语电影圈的地位,其片酬也在千万以上,而当时与富贵子弟谈恋爱的章子怡同样不逊色,圈内人士表示,当年其片酬已达60万美元。如此一算,几大主演的成本至少占到了《十面埋伏》总投资的三分之一。
  2006年,主打贺岁片的冯小刚也投身商业大片行列,其导演的《夜宴》号称投资2亿元人民币,主要演员几乎都是国内最一线的阵容,包括章子怡、葛优、吴彦祖、周迅、黄晓明等,此时的章子怡的片酬已近千万。
  2008年,吴宇森执导的《赤壁》号称投资8000万美元(折合成人民币高达6亿元),演员片酬中,周润发以好莱坞方式计薪,据传高达7800万人民币,其他演员的片酬在几十万到800万之间,整部影片演员片酬接近1亿元人民币。
  在这个中国电影快速发展的阶段,“中国式大片”的探索是有一定积极的探索作用,但这样的大片也曾一度与“忽悠”一词等同,有评论这样认为:“长久以来的中国式大片已经约等于混乱剧情加拼凑明星加五毛特效所诞生的怪胎。”
  诸多电影人认为,“中国式大片”助推起来的中国电影高增长的背后存在不少问题,集中在因明星高片酬而抬高电影成本,以及过多资本涌入市场破坏电影发展等几大方面。
  以电影投资成本为例,主要包括内容制作与宣发两大部分,核心是内容制作,内容制作中演职人员成本是最高的。
  据本报记者了解,有的电影投资80%用在了演员片酬方面,这是国外没有的比例。实际上,目前中国有些明星的税后实际片酬甚至高过好莱坞一线明星,曾有知名影视公司负责人表示,“中国的艺人是全世界最幸福的艺人,片酬不仅一年一变,而且在双方合同中,很多艺人要求的都是税后片酬,税让制片公司出。结果演技还那么烂,这样的烂明星也就在中国才诞生。”
  此外,资深电影人王璐表示:“没有人计算过,从2002年到2008年,中国电影每年的投资总额变化是怎样的,但的确与社会资本向影视产业的大量流入不无关系。数据显示,电影投资主体从2002年的几十家发展为2008年的超过300家,平均起来的投资成本在几千万左右,但有多少家赚了钱?谁又再乎是否赚钱呢?”
  在影视圈有一个公开的秘密就是,每年上映的影片中5-8%的影片是赚钱的,本报记者在2005年到2008年所接触的投资者中,“钱多玩玩电影”的以“赌博”心态为主的投资人并不少,即便有些大投资、大制作的“中国式大片”同样出现在赔钱影片的行列。
  “2008年,中国式大片已有一些风险性的危机,但随着金融危机的爆发以及2009年华谊兄弟、光线传媒等影视传媒公司的上市,加之地产、能源型企业的转型,热钱再次融入电影行业。”王璐认为。
  据不完全统计,单是华谊兄弟的上市就带来200亿的热钱进入,至今,已有几千家影视公司诞生,“中国式大片”继续前进。
  2010年和2011年的影视剧市场基本还是以“大导演、大投资、大明星、大制作”为主要打法,但姜文的《一步之遥》、张艺谋的《金陵十三钗》、冯小刚的《一九四二》等大制作则让这些大导演都走下了神台,大导演大制作未必就高票房,有时还会惨不忍睹。
  虽然小成本制作的电影在这期间有发过光,但随着2014年,占据中国富豪榜单前十位的集团,尤其是BAT的大举进入影视产业,进入10亿票房时代的中国电影超越好莱坞貌似指日可待,制作公司计划投入的上亿元投资的影视项目比比皆是,而各路崛起的小鲜肉、网红身价也暴涨,有些演员因为一部影视剧的火爆,其身价一年之内就会暴涨百倍。据本报记者了解,一线明星的片酬至少在几千万元,二线明星的片酬在几百万元到一千万元上下。

天价片酬的“毒瘤”该如何摘除?
  即便明星片酬高让投资者苦不堪言,但一部影视剧的制作终究离不开影视明星。本报记者所熟悉的一些金牌制作人所制作的每个项目中,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演职人员的搭配组合,什么样的阵容可以使得项目在预售时买出最好的价格才是最核心的问题。
  “无论是哪个播出平台都无法忽视明星粉丝与消费者的感受,这也是通报中的有些内容可以理解为主管部门的出发点是好心的,是想办好事的。”上述负责人表示。比如,通报要求,各级电视播出机构在电视剧购播过程中不得指定演员、不得以明星大腕作为论价标准,在电视剧宣传工作中不得对明星进行过度炒作。

那论价标准该是什么呢?
  一个影视剧项目从投资到销售的整个过程中,明星阵容是最先吸引投资者以及播出平台的。以电视剧为例,与论价标准相关的就是产品的收视率以及广告收益,也就是核心的“千人成本”和“收视点成本”,前者指的是某条广告被1000人次的受众量看到所需要花费的成本,后者指的是某条广告每得到一个收视率百分点所需要花费的成本。两个指标直接反映出广告的投放成本和播出效率。
  毫无疑问,节目收视率越高,收视点成本越低,广告传播效果也就越好,广告时段的销售价格也就越高,这是一条看得见的商业利益逻辑。同样的逻辑在电影票房、视频点播率是相通的,当然在收视率、票房、点播率的追逼下,背后的许多数据也有造假的成分,但能看得见的商业利益都是与明星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一些投资者与播出平台表示,若按照通报,大伙就迷惑了,论价标准该如何改革?明星的宣传炒作的度在哪里?等等的一些问题目前都不明晰。
  “问题太多、太复杂,一方面焦灼的投资者需要一个明晰的标准,从而降低明星的成本,能够将更多的钱放在编剧与其他制作层面,一方面,市场的需求又离不开明星的影响力。”王璐认为。
  当然,面对明星的高片酬,又无奈又想有大作为的投资者并非没有办法。
  例如以片酬入股,去年,李晨、冯绍峰等6名艺人共同成立了东阳浩瀚影视娱乐有限公司(下称“东阳浩瀚”),注册资金为1000万元,其核准日期为2015年10月21日。一天后,当时停牌3个月的华谊兄弟发布重大资产收购计划,拟以7.56亿元收购东阳浩瀚的艺人股东或艺人经纪管理人合计持有的70%股权。也就是说,这家刚成立的公司第二天即以10.8亿的估值卖出了70%的股权。但这次并购因项目估值过高、明星股东突击低价入股等情况备受关注,也引发了诸多质疑,证监会今年开始对于这类收购案进行整治。
  6月17日,证监会就修改《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办法》(简称《重组办法》)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重组新规虽未正式实施,但“放松管制、加强监管”思路非常明晰,规则完善后,炒卖“伪壳”、“垃圾壳”的牟利空间将大幅压缩,有利于上市公司通过正常的并购重组提高质量、推动行业整合和产业升级。
  此外,7月15日,深交所发布《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行业信息披露指引第1号──上市公司从事广播电影电视业务》,给影视公司信息披露立规矩。业内人士表示,深交所针对影视类公司细化信息披露要求,有助于平抑影视类项目的概念炒作,促进中国电影市场规范发展,降低上市公司股权融资成本、专注主营业务发展,对市场的稳定和发展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但市场还是有对策的,比如可分两个大小合同,一个是明星片酬合同,一个是以明星所在公司或工作室的名义的制作费合约,或者担任多个职务,拿到制片人、监制等多份职务的酬劳等。”上述负责人表示。
  那么,明星天价片酬的“毒瘤”真的就无解了吗?
  一些影视公司的负责人认为,非也,还是要从根上把中国电影工业体系建立起来才是正事。“编剧、演职人员、后期制作等流程都很重要,整个体系建立起来,才会有好的作品,也才能谈得上版权销售能够做到最好,消费者还是希望看到好的影视作品。”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5# 华蓥山
 九爷 发表于: 2016-8-31 10:56:00|只看该作者

电影产业促进法草案引热议 演员天价片酬或被立法规制

源自:南方都市报
  演员“天价片酬”将被立法规制?  电影产业促进法草案提请人大常委会审议引热议
  “建议针对演员的天价片酬问题,法律应当有所作为”,电影产业促进法草案30日提请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再次审议,有委员建议通过立法建立片酬管理制度。此外,电影从业人员要德艺双馨、国产影片放映时长不低于总放映时长的三分之二等规定,也引发热议。

天价片酬
演员片酬30年涨幅超5000倍

  电影产业促进法草案提请正在召开的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二审。在昨天的分组审议中,有委员提到了“天价片酬”问题,认为需在该法中予以规制。
  孙宝树委员在审议中提到,近年来,我国影视剧演员片酬屡创新高,由于缺乏合理的定价标准,在业界引发广泛争议。据媒体报道,日韩与好莱坞明星片酬通常只占电影总预算的20%至30%,而国内当红演员的片酬占到电影制作成本超过50%,比如近期开机的电视剧《如懿传》,两位主演片酬合计达到1.5亿元,堪称天价。
  “随着中国电影事业日益繁荣,演员市场出现片酬疯涨的局面,不少导演、制片人对于演员高片酬的抱怨声从未停止过”,董中原委员提到,近日央视等媒体揭秘演员高片酬,低则2500万元,高则超过一亿元,30年涨幅超过5000倍,片酬爆炸式增长,导致电影制作成本突飞猛进,长此以往,会损害中国电影产业健康发展。
  事实上,这早已引发业内关注。全国人大常委会提供的资料显示,在立法调研中,著名电影艺术家秦怡就提出,当前演员片酬畸高,很多影片演员片酬占到制作成本的50%以上,影响电影产业健康发展。
  而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8月27日通报中央巡视组巡视整改情况也显示,要坚决遏制天价片酬问题,指导行业协会联合大型影视公司抓紧制定抑制天价片酬的行业自律公约。

建议立法为片酬划上红线
  孙宝树指出,电影制作成本过分向演员尤其是明星倾斜,会严重影响电影制作中编剧、布景、配音等相关制作环节的经费,导致电影空有明星阵容,而在故事情节、拍摄水平等方面的质量日益下降,这将不利于我国电影制作水平的提高和电影市场的繁荣,建议在电影产业促进法中制定片酬管理制度,合理控制电影制作的人工成本。
  董中原也认为,天价片酬加剧两极分化和社会分配不公,对此无论是尽快修改个人所得税法、合同法还是制定颁布电影产业促进法,都应当有所作为,比如从法律上明确规定,一部电影中全部演员的片酬,最高不得超过该电影总制作费用的30%,引导电影更加注重故事、表演和制作水平。
  “演员片酬既应尊重市场规律,也应有相应的标准和界限”,董中原指出,当前演员片酬属于劳动报酬所得,要依法缴纳个人所得税,但在实际谈判中,明星演员普遍处于强势,不但要拿“行价”,还要求由制片方解决纳税问题,不然就免谈,这已经成为影视产业的一种陋习。
  董中原还指出,“剧不好,明星托”的行业潜规则也需改变,只有鼓励并善于挖掘新人,走“好剧本+新面孔+精制作”的路子,减少制片人和导演在起用新人时的后顾之忧,才能从根本上让演员的天价薪酬退烧。

保护国产
规定放映比例鼓励落后?

  草案中对国产影片的保护性条款,也引发讨论,尤其是国产电影放映的时间不低于年放映电影时间总和的三分之二的规定。
  有委员认为不宜硬性规定放映时间。辜胜阻委员提出,如果我们的电影产业起来了,竞争力提高了,那大家都看国产片了,但如果我们的水平很低,用法律硬性规定放映比例,会不会鼓励落后?吴恒委员则提出,应当进一步授权政府对电影院放映国产片的时间、场次安排、票价等给予必要调控,鼓励放映者拿出更多黄金时段放映优秀国产片。
  在立法座谈中,中影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周宝林指出,目前大部分影院放映国产电影的时间达不到三分之二,一般是50%。中央民族大学教授熊文钊建议对此慎重研究,可以通过税收优惠、电影基金奖励等方式,鼓励影院放映国产电影。
  这一规定会不会导致过度保护?“其他国家也有这样的政策,我觉得三分之二还少了”,张会军提到,在印度美国电影的票房不到15%,而在中国接近50%,当前中国电影市场落后于美国,对国产片的保护是因为好莱坞电影过于强势。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尹鸿指出,明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电影保护期限将到,面对大量国外电影入关,这一规定提前做法律上的准备,有利于保护国产电影。

德艺双馨
避免只重视颜值和演技

  草案二审稿对电影从业者的职业道德和自律作出进一步规定,明确演员、导演要按照德艺双馨的要求,遵守法律法规,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对此规定,陈喜庆委员十分赞成,认为电影具有潜移默化的教育功能,电影演艺人员担负着一定的教育工作者责任,但目前部分电影演艺人员甚至成了负面典型,政府应将对电影演艺人员思想道德教育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电影学院等培养机构应加强学生的德艺双馨教育,避免只重视颜值和演技。
  “演员德艺双馨,这一要求早有提倡”,尹鸿介绍,全国多数省市都选拔、表彰过德艺双馨的艺术家,这具有一定导向作用,但都比较“软”,即使法律作出这一规定,也只能发挥有限的导向作用,因为德艺双馨不好界定,而且这个问题不单出现在电影行业,需改善社会风气。
  北京电影学院院长张会军对南都记者指出,演员要有艺术造诣、艺术道德,有社会责任等素养,但从法律角度来讲,德艺双馨如何衡量,很难解决法律尺度问题。
  此外,有常委委员提出,通过立法作出对劣迹艺人管理的原则性规定,对有不良行为的电影人在一定期限内实行从业禁止。但业内有不同意见。在立法座谈中,阿里影业CEO张强提出,劣迹艺人触犯法律有法律约束,违反社会道德个人声誉必然受损,投资方、制片人、导演都会慎用,建议慎重考虑是否作出从业禁止规定。

票房造假
处罚力度太轻监管困难

  针对制造虚假交易、虚报瞒报票房等现象,电影产业促进法拟重罚,草案规定最高可处50万元罚款,甚至停业整顿、吊销许可证。
  现实中,有影院打出“看电影不要钱,买电影院的爆米花就可以进场”的广告,以躲避票房收入计算。“有的影院放映一部影片甚至偷取90%的票房”,博纳影业集团总裁于冬指出,票房造假严重破坏了中国电影的形象,尚缺监管的法律依据和队伍。
  万达院线有限公司总裁曾茂军在立法座谈中提到,目前票房造假非常复杂,有的利用这种方式洗钱,还有的通过炒作票房等方式圈钱,需出重拳规范。
  上海市电影发行放映行业协会会长朱中响也提到,目前偷漏瞒报票房现象比较严重,但处罚力度太轻,监管较为困难。比如中部某省一县级电影院在工作汇报中表示一年票房营利1400万元,但上报数据只有500万元,而电影主管部门人手有限,也没有执法权限。
  还有意见指出,每部电影的最高排片量应有所限制,否则很容易出现买票房的情况。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副局长梁戈提出,解决这一问题需在限制排片量的同时,限制电影的放映时段,不能一部电影占用全部或大部分的黄金放映时段。
⊙记者:商西
⊙ 实习生:秦宇杰 落楠
6# 青城山
 九爷 发表于: 2016-9-1 07:56:00|只看该作者

明星天价片酬背后:制片方叫苦不迭 报价已过亿

源自:第一财经日报

2016年7月14日,浙江省金华市,电视剧《孙中山》拍摄现场 视觉中国图
  是什么催生了明星天价片酬
⊙记者:乐琰 何天骄

  [“影视产业近年来高速发展,推动了演员等价格快速上涨,同时,我们缺乏一个合理的价值评估体系,如果一方面价格上涨了,另一方面却没有公平合理的价值评估体系,价格乱象就会出现。”  [近日,电视剧《如懿传》的制作方开出1.5亿元的天价聘请男女主角引发舆论热议,天价片酬现象在电影行业同样存在。在“不差钱”的中国电影市场,影星片酬不断刷出新高度,动辄数千万的酬劳让不少导演和制片方叫苦不迭。  [就在三年前,当时最大的电视剧《甄嬛传》一集售价大概也就30万,同级别的剧在去年价格涨了10倍,顶级的剧今年涨了30倍。这背后很大的原因是成本上涨,而演员成本上涨居首。  [根据业内不完全统计,天价片酬之下,制片方预算的50%~80%甚至更多都集中砸在几位知名演员身上,而只有小部分预算是给予幕后团队的,包括非常重要的编剧和后期制作等。
  一个真人秀节目动辄上千万元的明星出场费,一线明星拍摄一部电影的片酬几千万元是“基本款”。这几年,随着中国电影产业的快速发展,影视明星天价片酬、电影票房造假等问题在引发舆论热议。
  日前,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分组审议电影产业促进法时,有建议指出,应通过税收等方式让明星“天价片酬”回归理性,让资金更多投向剧本创作等环节,以提升电影质量。对于票房造假现象,也有建议提出应加大处罚力度,建立行业“黑名单”。
  不过,对于天价片酬的管理真的这么简单吗?当一个剧组将大部分预算都砸在某几个一线演员身上时,其幕后制作团队的薪酬就少得可怜了,且必然会被迫压缩其他成本支出,导致很多“雷剧”的产生,已然成为一个行业难题。

野蛮生长的片酬
  近日,电视剧《如懿传》的制作方开出1.5亿元的天价聘请男女主角引发舆论热议,天价片酬现象在电影行业同样存在。在“不差钱”的中国电影市场,影星片酬不断刷出新高度,动辄数千万的酬劳让不少导演和制片方叫苦不迭。
  腾讯视频版权合作部总经理韩志杰向《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就在三年前,当时最大的电视剧《甄嬛传》一集售价大概也就30万,同级别的剧在去年价格涨了10倍,顶级的剧今年涨了30倍。这背后很大的原因是成本上涨,而演员成本上涨首当其冲。
  慈文影视董事长、总裁马中骏向记者表示,近年来,演员的价格确实普遍上涨,报价三四千万的演员大有人在,这个数字在前两年就算是见顶了,然而现在更高的已经过亿了。当然,导演、IP(知识产权)等方面也有上涨,其中不乏一些并不是很知名的演员,也跟着报很高的价格,普遍引起了行业的成本上涨。对于这样的情况,下游需要理性看待。
  “影视产业近年来高速发展,推动了演员等价格快速上涨,同时,我们缺乏一个合理的价值评估体系,如果一方面价格上涨了,另一方面却没有公平合理的价值评估体系,价格乱象就会出现。”打造出《如懿传》、《虎妈猫爸》的金牌制片人黄澜表示。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了解到,一个演员最初可能是几万元片酬,但随着知名度的上升,其身价可以在短短数月或一年内上涨到数百万元,如果一夜爆红则会更高。行业目前缺乏一个靠谱的演员价值评估体系,很多价码都是经纪公司自己喊出来的,若投资方不愿意给,该知名演员就不会参与演出。一些制片方有时候为了获得一个具有号召力的演员会不惜天价邀请其出演。在娱乐圈,演员的圈内等级分得很清楚,一线、二线或是小花旦等,同等级别的演员之间会互相参考价格,一旦有一个演员拍电影的价码从800万元涨到1000万元,则同等级别的演员也会同样水涨船高。

幕后制作难提升
  很多预算还不仅仅砸在演员本身上,其所带来的相关人员也都要由制片方承担费用。曾经有一位靠家庭伦理剧走红的二线花旦女演员,一个人进剧组就带来了6个工作人员,其出行费用都要制片方支付,即便小到一罐汽水都需要剧组报销。
  一些颇有名气的演员拍摄电视剧,一集的价格高达几十万元的也比比皆是,一部长度30集~40集的电视剧,光是砸在知名演员身上的费用就可能占到总成本的一半甚至2/3。
  根据业内不完全统计,天价片酬之下,制片方预算的50%~80%甚至更多都集中砸在几位知名演员身上,而只有小部分预算是给予幕后团队的,包括非常重要的编剧和后期制作等。而一部影视作品是否成功,其最基础的核心在于好的剧本,若剧本不佳则再好的演员也“回天无力”。可惜,过多预算给予知名演员后,真正需要着力打造的编剧和后期团队获得的薪水很低,这也造成很多编剧或改行或随意编写剧本,而一些特效制作也因预算吃紧而降低操作要求,导致“雷剧”和“五毛特效”作品层出不穷。
  本报记者通过对爱奇艺和迪士尼等方面的采访了解到,海外很多制作团队都明白一部影视作品的核心基础是剧本以及围绕剧本所展开的幕后制作,迪士尼的剧本要经过无数次修改,管理流程极其严格,也给予编剧很大的尊重和相应的酬劳。在韩国,很多编剧被尊称为作家,即便是宋仲基这样的韩国一线演员,其面对编剧也非常谦虚。而不少美国电影公司更是愿意将更多预算投入到后期特效制作上,有时候会为了一个皮毛或光影效果斥巨资开发软件。相对而言,他们并没有把最大比例的预算集中投在几个演员身上。
  例如韩国演员宋仲基出演电视剧《太阳的后裔》的片酬远远低于国内一些知名度不如他的演员,其为韩国旅游形象所做的一些代言,甚至是没有酬劳的。

堵与疏
  8月3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分组审议电影产业促进法草案时,不少人建议限制明星“天价片酬”。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孙宝树认为,目前国内当红演员的片酬占到电影制作成本的50%甚至更多,大大超出国际标准。应制定片酬管理制度,控制演员的人工成本,以保障电影质量,“电影制作成本过分向演员尤其是明星演员倾斜,势必会严重影响电影制作中编剧、布景、配音等相关制作环节的经费,导致电影空有明星阵容,而在故事情节、拍摄水平等方面的质量日益下降。因此,建议在本法中制定电影片酬管理的有关办法,规范电影市场片酬行为,合理控制电影制作的人工成本,以保障电影制作的质量和水平。”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张平提出,应该通过缴纳个人所得税的方式限制明星片酬。“现实中演员很少甚至从来不缴所得税,经纪人同制片方商谈片酬从来都是税后收入。首先,应该对演员片酬纳税问题严格规定,制片方替演员纳税不合理也不合法。第二,建议一线影星片酬不得超过电影制作成本的20%或30%,一旦超过就应该大幅增加税收。”
  韩志杰表示,虽然目前明星片酬上涨很大程度上还是庞大的市场需求和一线明星稀缺导致的,这给上游内容制作产业提出一个要求,需要大胆起用新人,承担起为行业培养新人的责任,而不是一味为了避免风险,大把烧钱任用一线明星。此外,观众也需要提高审美水平,不能一味追求一线明星的影视作品,而要对作品本身的艺术品位有一定鉴赏度。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7#
 九爷 发表于: 2016-9-4 06:56:00|只看该作者

谁在推动明星天价片酬:制片人成金融高手 上市套取收益

源自:经济观察报
  制片人都成了金融高手:谁在推动明星的天价片酬
  张斐斐
  过去的一周,文娱明星们再次成为公众讨论的焦点,但并不是因为又有大制作上映,而是一系列针对他们及整个行业的“紧箍咒”。
  8月26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党组发布了《关于巡视整改情况的通报》,强调要坚决遏制“天价”片酬和明星炫富问题。8日2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影产业促进法(草案)》进行二审,加强对票房收入的监管和对虚报瞒报票房收入行为的处罚,并规定影院国产片最低放映时长。随之,官媒也展开强力宣传,一个频繁被引用的数据是──在美国和韩国,演员片酬仅占制作成本的10%到30%之间,但中国演员的片酬往往超过制作成本的50%。
  这是继今年7月,深交所发布《创业板行业信息披露指引第1号──上市公司从事广播电影电视业务》的指南之后,又一次明确的政策信号。事实上从今年上半年开始,证监会就严格控制影视文化类公司的高估值和高利润承诺,否决或问询了暴风集团、唐德影视等多家上市公司高价收购明星公司股权的重大资产重组。乐视网收购乐视影业一案仍未获得批准。
  一个大背景是,近年来中国文娱市场的投资热潮持续发酵,来自金融、房地产、电商等外部热钱纷纷涌入。今年6月上海电影节上,有几十家新影业公司成立,宣布新片片单数量多达200部以上。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纵使有国产电影保护月的优先政策,今年暑期国产电影却迎来了票房和口碑的双失利。艺恩智库数据显示,2016年暑期档中75部国产电影的总票房仅为46.83亿元,较去年同期缩水31.30亿元。有专家称,国产电影已呈现产能过剩的隐忧。
  显然,丰沛的资本并不能解决国产电影“烂片云集”的问题,反而引发了明星片酬过高、IP资本化不规范等市场乱相。中国的影视市场正在发生剧烈的变化──上游的内容制作方,各位名导、名演员纷纷自立门户,或成立公司工作室,或通过入股制作公司,待上市后实现资本变现;下游院线已进入重资本的并购时代,几大玩家的版图战争进行正酣;作为门槛要求相对较低的环节,发行板块涌入了大量热钱,对于保底发行制度的滥用导致了暑期档的溃败。
  在目前的环境之下,明星的高片酬自然容易成为一个被攻击的箭靶,一些虚高的案例也应予以规范。但也应意识到,明星高片酬并非电影市场乱的因,而是果。明星资本化动作过程中的不规范,热钱滥用保底发行才是明星片酬过高的真正推手。只有秉持市场自由的原则,遏制应该遏制的,才有利于促进整个行业持续健康的发展。

制作人都成了金融高手
  今夏,影视资本市场依然火热。仅8月,就有中国电影、上海电影和幸福蓝海等三家公司上市,接连的涨停板挑动了投资者的神经,超越华谊兄弟、光线传媒、唐德影视等成为市场新贵。
  在幸福蓝海的股东列表里,吴秀波的名字赫然在列。据IPO招股书,吴秀波持有约465.75万股,占发行前总股本的2%,成本为4503.83万元,按照9月2日收盘价每股50.14元计算,在不到一个月间内,就获得近1.886亿元的增值。当然,如果按融资成本计算,吴秀波仅可说是搭上了这波明星资本化的末班车,张艺谋、范冰冰、赵薇等大IP早已借其他影视公司的上市先机身价暴增。
  最近,华谊兄弟的王中磊表示,“最焦虑的是制作人都成了金融高手”。从华谊开始,中国的艺人和导演们也越来越有商业头脑,都希望能借助资本市场把自己的价值放大并提前兑现。
  在明星IP被上市公司资本化的有利杠杆及投资者对娱乐的长期看好之下,一出片酬增长的“双簧”也已经唱响。
  易凯资本创始人王冉近期撰文指出,高手们的玩法是:明星和导演成立公司或者入股影视公司,把个人收入的很大一部分(远超过正常经纪公司分成比例)转变为公司的收入。这部分额外的收入几乎可以直接转化为利润,利润在资本市场上又立即被市盈率倍数放大,然后卖给A股公司或投资人,在这个过程中艺人卖掉自己的全部或部分股份,获取到了巨额收益。
  “对影视公司来说,本来的成本不仅不再是成本,而是变成了收入,这一进一出,亏的转为盈利,盈利的变成赚疯。对这些大牌艺人或者导演来说,付出了一两年的劳动拿回了六到十年的钱,虽然后面还会有一些绑定的义务,但那些都是未来,眼前的利益先装进兜再说。玩儿得更生猛的,甚至可以如法炮制同时和不止一家公司合作,也从不止一个地方拿到市盈率的倍数。”王冉写道。
  在这个移花接木的过程当中,市场当中开始了击鼓传花的游戏,上市变现成为了很多明星实现财富增值的人生机遇,片酬成为了给市场讲故事的素材和提高公司利润的工具。而隐患是,如果整个市场信心不足,传媒股票的投资热情下降,明星的融资成本是否能渡过股权的锁定期的难关。

保底发行之功过
  近日,大连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在接受路透社专访时表示,目前正在涌向火热的电影市场投资者“太多”。由于制作领域的长周期、高专业,以及院线的重资本,大部分热钱更亲睐能够实现迅速资本周转,而门槛较较低的发行领域。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电影市场的发行格局也正在发生变化,逐步从华谊、中影、博纳等老牌厂商变成了原属外部却资本充沛的新玩家。而在数年之后,原来只是试水的“保底发行”制度也逐渐成为了常规配置。
  所谓保底发行,就是一家或几家发行公司,先出资给制片方获得该片的发行权。如果最终票房超出合同的保底额度,再从票房分成。这一制度的本意是使得制作方,特别是中小的独立制作方获得较为稳定的先期回报,从而促进影视产业链的专业分工与优势互补。但在中国的市场环境下,由于IP的稀缺性与发行方的激烈竞争,保底发行制度的天枰已经严重地倾斜至制作方,一些投资巨大的大项目也开始“保底发行”。极端的案例是,影片在还未上映前,就可获得来自发行方的不菲利润,可以说风险与收益极不相配。
  在这一规则下,发行方如何评估对一部影片的价值,从而树立保底信心,就显得标准缺失,“大明星、大制作、大班底”似乎成为了重要的衡量尺度,而发行方对于明星这一指标的依赖程度,显然大于剧本质量或是前后期的制作班底。在一个失衡的天秤上,明星的筹码再次被放大。发行方只有看到大明星,才敢投入更多的营销费用与发行资源。而事实上,很多明星的累积并没有造成影片质量的提升。今年夏天的保底片几乎都遭遇了票房的滑铁卢。
  从某种角度上来说,目前中国影视市场正处于新旧商业模式、盈利模式交替的“混沌时期”,明星高片酬只是各种乱相的表现形式而已。回顾其他热门行业的非理性发展过程,这种野蛮成长,良莠混乱的局面并不鲜见──资本的春药、扭曲的机制和浮躁的氛围都使得这些领域最终或昙花一现或盈利困难。作为中国经济新增长点的代表,文娱内容领域也只有吸取前人教训,踏实向前,才能实现真正有序、健康、持续的发展。
8#
 九爷 发表于: 2016-9-7 05:56:00|只看该作者

近六成影视公司半年净利不及明星收入 天价片酬成行业毒瘤

源自:证券日报
  明星天价片酬成行业“毒瘤”近六成影视类上市公司半年净利不及明星收入
⊙作者:见习记者:谢若琳

  中报再解读
  8月底,广电总局党组在中纪委网站上发布了关于巡视整改情况的通报,并提出坚决遏制“天价”片酬和明星炫富问题。
  一直以来,影视公司都是外表光鲜,在明星天价片酬的“压榨”下,影视公司赚钱艰难。有业内人士指出,一对一线明星夫妻,年收入通常都能超过2亿元。
  Wind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上半年,14家影视公司净利润(扣非后)总额约为25亿元,其中,近六成影视公司净利润不足1亿元,赚钱能力远不及旗下明星夫妻。

上半年文化类公司
总收入818.39亿元

  Wind数据显示,根据申万二级行业分类,2016年上半年,41家文化传媒类上市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818.39亿元,同比增长16.05%;实现净利润101.99亿元,同比增长6.01%;值得一提的是,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41家文化传媒类上市公司的净利润仅为86.77亿元。
  从净利润(扣非后)排名来看,文化传媒类上市公司中,净利润排名前10位的公司分别为:中南传媒、万达院线、东方明珠、凤凰传媒、中文传媒、江苏有线、皖新传媒、光线传媒、长江传媒、歌华有线。
  不过,仔细留意不难发现,在文化传媒top10中,大部分是平面媒体类的公司,以影视为主营业务的公司,只有万达院线和光线传媒。
  “一直以来影视公司都是外表光鲜,实际赚钱很难。”一位券商分析师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与美国好莱坞相比,中国影视行业起步整整晚了近百年。一起步就跟国际接轨,在一些方面就会引起水土不服。比如,我们的票房比不过美国,明星薪酬却跟美国差不多。
  今年2月份,《证券日报》曾发表《上市公司豪赌国产电视剧 业内人士称:为明星打工》。当时,麒麟影业总裁庞洪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就表示,“一线明星价格太高,全组人几乎都在为演员打工,可是不用明星又不行。不得不承认,比起口碑来说,观众更认明星。”

近六成影视类上市公司净利润
不及旗下明星夫妻

  实际上,从财务数据层面,更能看出影视公司的窘迫。根据wind数据申万三级行业分类,2016年上半年,14家影视动漫类上市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178.8亿元,同比增长42.67%;实现净利润31.8亿元,同比增长24.52;扣非后,净利润总额仅剩24.46亿元。其中,8家上市公司净利润不足1亿元,占比约为57%。
  与影视公司相比,明星薪酬堪称天价。上述分析师表示,“按照行业目前价格来看,一对一线明星夫妻同时工作,轻轻松松可以达到年薪2亿元以上。”也就是说,近六成影视公司净利润“拼不过”旗下明星薪酬,赚钱能力堪忧。
  那么,明星到底有多能赚?
  根据相关媒体报道,在电视剧方面,周迅、霍建华拍摄《如懿传》片酬过亿元;Angelbaby拍《孤芳不自赏》、孙俪拍《芈月传》的片酬也超过了5000万元;赵薇拍《虎妈猫爸》、范冰冰拍《武媚娘传奇》的打包价也在数千万元。
  “不过,近两年,综艺节目成为明星新宠,”一位不愿具名的制片人表示,真人秀不仅能在短时间提高人气,而且不需要什么演技就能拿到高片酬,其中某一线影星单季报价便超过6000万元,咖位较小的明星报价也达到了2000万元以上。

广电总局发布明星”限薪令“
能否限得住天价薪酬?

  2014年,周迅拍摄《红高粱》,叫价3000万元震惊娱乐圈。当时,就有传言“明星限薪”。庞洪告诉《证券日报》记者:“当时,一些制片人觉得不堪重负,甚至联名上书,希望限制干预明星天价薪酬,但是未能如愿。”
  随后,影视行业站上风口,热钱涌入后,明星片酬也水涨船高,影视公司开始利用资本热钱,缓解明星价码的负担。
  今年以来,对于影视行业种种乱象,政策层面也加大治理力度。继“限孩令”、“限真令”后,“限薪令”如期而至。
  广电总局表示:“坚决遏制‘天价’片酬和明星炫富问题。其中,要求指导行业协会联合大型影视公司抓紧制订抵制‘天价’片酬的行业自律公约;指导相关行业协会就‘注重影视作品思想价值和审美导向,优化影视制作成本结构’制订倡议书,加强对市场的引导。完善备案立项环节审核要求,及时制止片方盲目炒作明星、粉丝、网红的行为。
  业内人士更担心的是,一纸“限薪令”真能限得住明星薪酬么?
  根据媒体报道,目前广电总局正指导行业协会联合大型影视公司制定抵制“天价”片酬的行业自律公约,或将以《倡议书》等形式先行出现,同时,落实整改的一系列细则也在制定当中。
  不过,规定细则何时落实,如何落实,能否落实,仍然有待考量。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9#
 天朝明志 发表于: 2016-9-9 08:07:01|只看该作者

媒体:59.8%受访者赞成限制明星“天价片酬”

源自:中国青年报
原文标题:59.8%受访者赞成限制明星“天价片酬”

  上海电影家协会副主席、上海戏剧学院教授石川认为:高片酬归根结底是因为好演员这种优质市场资源供给不足。同时,影视行业热钱太多,对短缺的优质资源会采取一种抢购行为,最后谁能得到好演员就是看价格。
  8月26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党组发布了《关于巡视整改情况的通报》,强调要坚决遏制“天价”片酬和明星炫富。8日2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影产业促进法(草案)》进行二审,加强对票房收入的监管和对虚报瞒报票房收入行为的处罚,并规定影院国产片最低放映时长。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通过问卷网对3402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93.7%的受访者觉得当下明星的片酬高,59.8%的受访者支持限制明星“天价片酬”。61.2%的受访者认为高片酬是影视行业投资急功近利、赚快钱所致,67.0%的受访者认为明星片酬应该跟演技挂钩,57.3%的受访者建议规范明星的片酬签约规则。

93.7%受访者觉得当下明星片酬高
  调查显示,93.7%的受访者觉得当下明星的片酬高,其中,63.6%的受访者认为非常高,觉得“不太高”和“不高”的比例分别仅为3.0%和0.2%。
  北京电影学院电影文学系副教授杜庆春表示,一个作品在市场上的品牌价值和号召力在没有其他依赖因素下,就只能依靠明星。虽然明星也不能保证票房,但至少是一个明显的“招牌”。“如果制片人有吸引力,或者有优质的视效、导演、故事,明星的权重就会下降,但是其他权重过弱的话,明星的权重就会增强,要价就高。”
  调查中,51.0%的受访者喜欢看“明星剧”,38.1%的受访者觉得一般,6.4%的受访者不太喜欢,4.6%的受访者不喜欢。
  北京某高校大二学生卢瑶嘉是一个偶像剧爱好者,但是近来感觉有些审美疲劳。“高颜值小鲜肉确实让人赏心悦目,但是如果演技长期‘不在线’,再加上‘脑残’的剧情,想追也追不下去。”卢瑶嘉说,现在有新偶像剧推出的话她会先看两集测评一下,不好看就果断放弃。“观众不会只看几个演员秀身材秀颜值。”
  杜庆春表示,当下一些明星拿了高片酬但是表演质量跟不上,对自己的艺术要求偏低,有的还只给剧组很短的时间,甚至同一时间跨剧组拍戏。“明星拿到报酬后是不是好好演戏,需要职业自律。”
  调查显示,59.8%的受访者支持限制明星“天价片酬”,其中,34.5%的受访者非常支持,19.6%的受访者一般,12.6%的受访者不太支持,8.0%的受访者不支持。
  高片酬的深层原因是什么?调查显示,61.2%的受访者认为是投资急功近利、赚快钱所致,55.9%的受访者认为跟影视行业处于野蛮生长的非理性发展时期有关,42.4%的受访者认为只用明星作为评价指标容易造成高片酬,33.2%的受访者认为是粉丝经济过度发展导致,32.6%的受访者认为好剧少、观众只看脸,27.4%的受访者归因于视频网站加入购片争夺战,推高电视剧价格,25.0%的受访者认为是因为好演员太少,20.1%的受访者认为是广告商、电视台倒逼,19.5%的受访者认为是保底发行制度倒逼造成,11.6%的受访者认为观众欣赏水平有待提高。
  上海电影家协会副主席、上海戏剧学院教授石川认为:高片酬归根结底是因为好演员这种优质市场资源供给不足。“现在电视、真人秀、电影,对演员的需求量太大了,同时,这两年演员到了一个换代的转折时期。一线的女演员都奔40岁了,男演员也是一样,能接班的演员不多,所以这拨儿演员身价就越来越高。”
  石川指出,影视行业热钱太多,对短缺的优质资源会抢购,“最后谁能得到好演员就是看价格”。
  石川认为,经纪人制度的落后也是导致演员身价虚高的一个很重要原因。“各行各业经纪人体制已经有长足发展,但是演艺经纪行业比较落后。演艺经纪人应该给演员做职业规划。适合什么戏路,外形气质跟哪些产品相符,怎样长远发展,都应该有一个规划,这些是演艺经纪人该考虑的问题,但是大部分都没有做到,给演员接戏的时候不看剧本、角色,只考虑跟谁配戏、谁更大牌、谁给的片酬高。”

限制“天价片酬”57.3%受访者建议规范明星的片酬签约规则
  调查中,67.0%的受访者认为明星片酬应该跟演技挂钩,60.4%的受访者认为作品质量很重要。此外,对于明星片酬,受访者认为还应考虑社会贡献(48.4%)、票房和收视率(39.2%)、人气(38.0%)、资历(34.9%)、颜值(22.0%)等。
  卢瑶嘉觉得,明星片酬应该用演技来说话,一些小鲜肉参演的影视剧,一个表情从头演到尾,如果这样还拿高片酬的话观众肯定不满意。“一些制片方只看到这些小鲜肉在社交媒体上带来的话题度,不关注电视剧本身的质量,播出效果肯定也不会好。”
  限制“天价片酬”,57.3%的受访者建议规范明星的片酬签约规则,47.5%的受访者认为制作方要大胆起用新人,43.7%的受访者建议规定演员片酬占制作费用30%以内,38.5%的受访者提出行业协会要制定行业自律公约,31.1%的受访者建议改革现行的影视剧制作模式。
  “我国行政管理手段太单一,跟不上市场发展现状。”石川指出,国外管理手段较多,有立法的层面,有行业管理的层面。导演、制片人、演员都有行业工会,形成行业内自我管理、调节机制。
  石川认为,遏制高片酬,主要还是依靠市场的调节。“片酬高,但是作品卖得不好,过一段时间片酬肯定就下来了。”此外,他认为须赶快培养新人,如果成名的年轻人更多,对高片酬的情况也是一种遏制。“以前的大导演都启用新演员,为行业输送新面孔。现在是因为创作质量太低,只能找明星,因为只有明星才能把片子的不足掩盖过去。所以只要片子好,应该大胆启用新人。”
  杜庆春表示,影视行业生产的是视听产品,如果只靠演员的脸、形象卖钱,那高片酬是没办法改变的。但是构成一个好的影视作品的因素很多,比如电影《阿凡达》,演员没办法去要高片酬,因为有其他权重的提升。一个产品在市场上对消费者产生的直接冲击力不够,明星片酬就高。到底是为什么买这张电影票,观众心里是清楚的,因此影视作品需要提升其他方面。此外,能不能保证演员用心去表演,给足表演时间,需要有一个好的演艺氛围。
10#
 晴晴妈妈 发表于: 2016-9-9 08:56:00|只看该作者

谁是天价片酬之幕后推手:视频网站与电视台掐价买片子

源自:每日经济新闻
  破解天价片酬之幕后推手  视频网站、电视台“掐价”买片子……
  每经影视记者 丁舟洋

趋之若鹜的市场
  明星片酬与制片成本之间的矛盾早已有之。
  搜索关键词,近五年以来,几乎每年影视投资人谭飞都会出来谈明星高价片酬之事。从拿工资的国营电影制片厂演员,到进入商业时代的中国影视娱乐业明星,娱乐圈艺人片酬飞速增长。
  2012年年初,业界爆发一次集体吐槽。麦特文化娱乐传媒公司总裁陈砺志发微博称,“去年(2011年)初,某女艺人2万元一集,今年已经是30万元一集。去年15万元一集的男艺人,今年是50万元一集。还有一位报出70万元一集的男艺人。至于电影,已经突然发慒般报价,80万元的迅速报到300万元,而一两年前120万元的,已经喊出600万元的价来。无论是电视剧还是电影,尚未良性发展,都已恶性膨胀,等待洗牌!”
  陈砺志的感慨引发一片赞同。当时谭飞也回应道:“该洗(牌)了,再不洗,就得洗洗睡了。”
  如今再转头看当时让业界表示不能承受的片酬一集30万元,对比今年一个明星一集电视剧百万元的片酬量级,谭飞说“那时的‘天价’,放现在是‘地价’。”
  “明星‘天价’片酬这般不可思议的增长,也是市场给的。”谭飞对每经影视记者表示,他与记者谈起李安在上海电影节时的言论,电影市场确实离不开大明星。李安也觉得,有的明星看到这个脸就有戏、观众就喜欢他。这就是老天爷赏口饭吃,不服不行。一线明星是稀缺资源,供小于求,市场自然趋之若鹜。
  而随着视频网站的崛起,“砸钱买版权”“买剧像买房”的情况愈演愈烈。平台之间拼版权,影视剧为了更容易卖出去而拼明星,拼成恶性竞争。“大量视频网站开始天价买片子,一部电视剧又能卖电视台、又能卖视频网站,平台买版权就认明星,明星的片酬就越来越往上抬。”谭飞称。
  尤其是在真人秀综艺节目的推波助澜下,明星片酬一涨再涨。

解决供需矛盾是根源
  “所以天价片酬最主要是因为市场供需矛盾尖锐和热钱太多。”谭飞总结道,“如果我们明星像韩国那样多,明星片酬也没那么高。这反映了我们的造星机制不够发达、娱乐工业不够发达。韩国明星多,而且明星更新频率特别快,前年流行金秀贤,去年流行李敏镐,今年流行宋仲基。此外,韩国演员酬劳在制作成本的比例中比较健康,不会为了给大明星钱而忽略制作。”
  据谭飞介绍,韩国影视剧制作成本中花在明星上的钱占30%之内,而中国影视剧中常有总投资额的50%~80%都用于明星片酬的情况,这种比例在全世界都算畸高的。“一度港产片,也追逐大明星,在明星上砸很多钱,制作上花很少的钱。后来港产片就衰落了。这就说明,涸泽而渔迟早水也会死掉。必须尊重艺术规律,现在的高片酬显然是不合理的。不是说明星演员没有价值,但价值必须是科学的。”
  回顾明星天价片酬的一步步演变,谭飞认为,其实在早期明星还只是苗头的时候,大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如果当年主管部门就意识到,平台采取一些自律,经纪公司做一些改变。明星天价是可以刹住的。
  事到如今,行政命令也不是解决市场问题的办法。在谭飞看来,必须几方一起发力,主管方和制作公司、播出机构包括演员,召开听证会,形成合力。如果在未充分讨论与形成共识前出台一刀切的政策,则很难起到实效。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9-27 11:03, Processed in 0.171600 second(s), 10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