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2213|回复: 2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王德奎 发表于: 2006-5-2 23:09:13|只看该作者回帖奖励|倒序浏览|阅读模式

[西学评卢昌海美国反“抄袭”

 [复制链接]
  评卢昌海美国反“抄袭”
  ──兼谈金氏标准与网络生态

  曾富
  
  (一)金氏标准
  我们的《卢昌海列入参考文献的引用为“抄袭”论》在网上发表后,“虹桥科教论坛”回复贴子就有《临时炮制一篇带参考文献的文章是不够的》之说,我们以《这是临时炮制的带参考文献的文章吗》再回应,说明即在“虹桥科教论坛”上也有记录线索证明不是这回事。但卢昌海仍在美国他的网站上说:东窗事发, 就添上文献重发一遍以作开脱。在那些未列出参考文献的版本中,有一个居然就是以前发在 “虹桥科教论坛” 上的。还说:事败之后该民科在各大论坛重新张贴自己的文章,将被抄袭的文章列为 “参考文献”, 并以此为由对我进行攻击 (却忘了那时他的不带参考文献的旧文还在一些网站上挂着), 象这种事败之后还反咬一口的品行, 比学术界的腐败分子犹有过之。
  现在我们知道了, 我们是太单纯,卢昌海以他三思网文章发难,是事出有因。即使如此,我们还是先以科学方法来分析这一风波。做学问的人都知道,抄袭是一种说谎、欺骗、偷窃的行为;抄袭是可耻的。在关于抄袭的定义上,哈佛大学的“哈佛标准”是:第一,“在较长的论文中,较之整篇大面积的照搬。抄袭更多情况是拼接。学生常常将原文中的词句或观点糅合起来,并用自己的语言和观点来说明;或者是从不同的资料来源中找到自己需要的,不注明来源,拼接成自己的东西”;第二,“如果你的句子与原始资料在观点和句子结构上都非常相似,并且结论与引语相近而非用自己的话重述,即使你注明出处,这也是抄袭。”
  如果以此为标准来衡量在电脑网络中的一些网站社区论坛自由发表的文学作品或科学论文,以及我国类似宣传需要发表的文章,恐怕就要慎用“抄袭”了。东北师范大学中文系主任金振邦教授是我国著名网络文本研究专家,2000年他在《百科知识》第6期发表的《 什么是网络文学》中说:网络文学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两者可以相互转化──会不会也是一种网络论文标准而可称之为“金氏标准”呢?这里先不说,为预防网文抄袭,在我国大学和科研、学术机构不成文的“标准”是,对网上发表的文章不算数。所以这些单位有任务的人,不喜欢在网坛上发论文。问题也正存在于“哈佛标准”,网坛打字慢,复制来得快,复制的东西处理不好,容易引来抄袭之嫌。这样“金氏标准”与“哈佛标准”并不相矛盾。因为金氏标准的意义在于它具有四个方面:
  一、传统文章论文的欣赏,常常是单向度的,读者虽然具有充分的想象和创造空间,但对另一极作者却无法进行沟通和施加影响,也不能改变原创作品的形态。而网络论文的欣赏却是双向度的,它使作者和读者相互沟通,作者可以在网络上对自己论文进行解说,回答读者提问,并提供论文的文化背景和写作动机。读者可以直接参与论文的再创,改变论文的主题和结论。网络的互动性让人们对论文主题、趋势和当中的想法产生兴趣,同时让论文有生命,不断进化,维持使用者的参与程度。
  二、由于网络提供了平等的文本发表机会,许多人为网络所激活,并得到了空前的能量释放和展示;网络社区文章已不是专业作者的专利权了,人人都有可能成为网络社区文章的作者。它可以根据读者的需要自由选择感觉通道,以电脑技术为基础,实现了不同媒体的新的综合。美国尼葛洛庞帝《数字化生存》认为:“多媒体必须能从一种媒介流动到另一种媒介;它必须能以不同的方式述说同一件事;它必须能触动各种不同的人类感官经验。”
  三、传统文章论文的结构是封闭的,它们自我完足、彼此无关。读者在阅读一部作品时,无法调用另一部作品的信息,更不能将后者的信息纳入到当下阅读的作品结构中来。而网络社区文章中的超文本却超越了它的局限,从而使众多文本互联为一个大文本结构系统。读者可以激活某一构想的引申部份,也可以完全不予理睬。超文本可以想象成一系列可随读者的行动而延伸或缩减的结构和信息。各种观念都可以被打开,从多种不同的层面予以详尽分析。超文本的这种全息辐射功能,使得网络社区文章的结构处于一种动态的、无限的开放状态,从而使真正的个性化阅读成为可能,使网络社区文章也总是处于流动的状态,其表现形态呈现为一种灵活多变的格局。网络社区文章可以进行网络化或接力式的集体写作,任何一个作者都可以变动文本的结构,改写其中的结局,使电子文本,总是处于动态之中,不会有终极的形态。
  四、网络社区文章作品没有版权;版权观念不适用于网络──作品不可更改的说法已成为历史。换一个说法,也就是作者的权利在网络上将逐渐趋于淡化。作为一个网络成员,不仅应该具有无偿奉献信息的义务和责任,同时也享有免费获取信息的权利和待遇。任何一篇文章或论文的信息资源共享价值,只有在读者的欣赏中,才能得到比较完整和完美实现;因此;作者从网络上得到的回报,不是经济上的利益,而是作品的影响力和声誉度。
  金氏标准一是揭示社会主义对公有化不屈的探索,有了新的复制手段,中国社会主义是不可灭的。二是揭示网络复制类似人体中90%以上的是垃圾DNA的复制品生态,和宇宙中90%以上的是暗能量、暗物质等网络品生态的自然规律;并说明复制有用性和创新的不易性。金氏标准揭示的网坛和网文特色,只是《网络生态学》中的一个很狭窄的群落,它特指电脑网络中的一些网站,建有那种通过注册,就能在它们的社区论坛自由发表很专业的文学作品或科学论文。所以有人说,一种带有地域性质的著作权法,能否适用或处理无国界的网络上“著作权”问题,看来是有困难的。在网络规则中,起作用的不是特定的地域性法律和制度,而常常是人们公认的道德、良知和正义。我们一方面要保护作者的权益,一方面又要能促进网络发展和信息流通。著作权的实质是保护作者在经济等方面的利益。所以,在网络上使用他人的作品,也必须维护原作者的署名权,这是最基本的原则;但也只是指“使用他人的作品”,而不是指引用他人的作品,或转贴他人的作品。
  金氏标准的缺陷是,“隐瞒”了网坛的分类情况,没有告诉网民、新手,要试探上网;对于类似美丽的毒磨菇式的网坛,要敬而远之;对于类似美丽的毒磨菇式的网文,引用不要掉以轻心。卢昌海以他三思网文章发难,也许使我们有两点感受最深:一是电脑网络的复制性,二是“金氏标准”的不完整性。人是喜交流的动物,生命的繁育生殖就是一种复制模式,这种模式影响到生物非编码区的“垃圾DNA”、“假基因”、“冗余基因”占到90%;以类比科学,说明“垃圾科学”、“假科学”、“冗余科学”为什么何等多?“创新科学”为什么何等少?其实这也说明了进化的“渐变”与“突变”的统一:如把牛顿、达尔文、哥伯尼、爱因斯坦等看成是创新,是突变。但在科学史中也能找出在他们之前,为他们的突变准备的大量近似的材料,这些材料渐变复制中来的。它们是在“抄袭”中产生的渐变,这种“抄袭”的自然性、合理性,正如小学生要有一个临摹老师写的字和范文的阶段。“金氏标准”中的读写互动、资源共享,也许揭示的正是这个复制“抄袭”的自然性、合理性的渐变阶段。“哈佛标准”及知识产权法律缺失的,也许正是对这个阶段的研究。现在,电脑网络提供的交流的平台如自由网坛,因是一种快餐文化,所以复制性为保存和交流的快速方便,才提供了巨大的威力,这是新手上网半年一载后就能感受到的。
  其次,人也是喜创新和群分的动物。金振邦教授也许没有在网站自由论坛社区长期抢发文章的习惯,所以缺乏对网站社区论坛的多样性、复杂性和自然化的实践,因此“金氏标准”也只是概括了电脑网络的一种理想境界。其实在“金氏标准”的读写互动、资源共享之外,还有网站社区论坛的版主、站长对读写互动、资源共享的限制和导向的存在。例如,有的社区论坛是并不允许读者自由上网的,它所载文章只网站才有编辑权;有的社区论坛虽然可以自由注册、登陆,但如果发现不合版主、站长的口味,就会被删除或永远开除;有的社区论坛自由发表的文章,要受字数的限制,敏感词语的限制,上网时间、次数的限制;有的是同一个网站社区论坛,本来某网民已经长期可自由上网发表文章,但偶尔有时也会出现要受字数的限制、敏感词语的限制。例如“虹桥科教论坛” 也就有这种情况。
  
  (二)网络生态
  对于在美国办网站为王的卢昌海,当然是深知“哈佛标准”和“金氏标准”的区别,为什么他还要给“穷人”以“战争”,给“富人”以“和平”呢?卢昌海以他三思网文章发难,是带有双重“特殊任务”的。第一重“任务“,卢昌海是三思网的写手台柱子之一,是让网民学习的榜样,也是衡量、观控网民科学观点的标尺。第二重“任务,是他的“女友”宁宁帮他助阵,无意中说出了他们要报复的秘密:这位先生,以前老是找李淼老师的麻烦,到处宣扬:方励之伙同他的学生李淼剽窃他的“三旋理论”,到处宣扬方励之伙同他的学生李淼剽窃他的“三旋理论”,并且改名为“超弦理论”,还在国外发表不少论文,而实际上超弦理论应该是他发明的;后来方励之还回信说弦理论在国外60年代初就有了,就说这是方励之在替自己作无耻的狡辩,怎么可能60年代初就有了呢?现在则找到我们的站长(卢昌海)头上来了。这位“女友”的转述,任意改变作者原话以假乱真,其是否是“火上加油”为挑动在美国流亡的“民运”人士的目的,不可而知。但她接着的评说也可一看出他们在国内的“任务”,她以内行自居说:有些民科比较接近科学共同体,只是机缘不好而火候未到;而有些民科,则过于低级和荒唐,思维十分荒谬,逻辑混乱。例如把一个球的旋转与一个一块铁饼的旋转看成是两种有本质差别的物质运动,却不知球可以看作许多块饼组成的,他对微积分原理更是一无所知;他通过对旋转运动的这种“本质分类”,来建立他的“万物之理”──“三旋理论”,即使旋转运动真的可以有这样本质不同的分类,也无法说明它能解释万物啊!要读懂这位“女友”说的这类似事,还需了解以下背景。
  圈量子在我国也叫类圈体或环量子,从动力学看,还叫三旋或超旋,它是一种研究物质基本粒子微单元的数学物理方法,产生于1959年大跃进时期,对“物质无限可分”和“一分为二”的会聚理解,而不是分别的单独理解。由于众所周知的一些原因,经过多年的爬涉到1981年和1982年才在四川省盐亭县科协办的铅印小报上披露,由此才上档次,1982年《潜科学》第3期、1986年华东工学院学报第2期、天津师大《交叉科学》杂志第1期,得以分篇发表。它与超弦/膜理论、圈量子引力理论等的不同,主要不在于球量子和环量子的区别之争,而在于微单元量子的类似宏观物体的自旋之争。即现代物理超弦/膜理论、圈量子引力理论等的数学方法,是用场的波函数描述粒子,这在物质和时空场存在的情况下,是正确的;但如果赞成物质和时空存在“连续”与“间断”的想法,而对应实体和虚空,那么在高达10的15至19次方GeV的尺度上来观察自然时,自然的终极组成不是粒子或场。就是说,在10的15至19次方GeV高能的作用下,可以聚焦到万有引力和量子理论中的基本长度单位──约为10的-33次方厘米的普朗克长度范围;由于场是多粒子状态,而对于是10的-33次方厘米之小,也许只能容下一个粒子。
  我国类圈体或环量子模型主张这个粒子是环量子,而且能作面旋、体旋、线旋等三类旋共62种状态;这种多自旋的分叉、分离,才产生出场的时空和物质的多粒子的。现在若问在三旋理论的“针尖”上能有几个“天使”跳舞?可答即使一个“天使”也能由量子涨落起伏,分叉出场的时空和多粒子。若问在超弦的“针尖”上能有几个“天使”跳舞?由于超弦用弦的场振动描述作用量,其悖论是,弦的振动驻波的波节,超出9个必然超出普朗克尺度规定的数量级;就是说,超弦“针尖”上的“天使”的“小”与“多”,都会与普朗克尺度规定的数量级相矛盾。若问在圈量子引力理论的“针尖”上能有几个“天使”跳舞?圈量子引力理论没有困境,是因为它一开始就把普朗克尺度微单元和场的自旋网络并列的,即它的“针尖”既是站一个“天使”又是多个“天使”等着的,它们类似用圈套圈的纽结图组合的,“自旋”不是真正的环量子自旋。
  卢昌海说到他的三思网文章分不出超弦与圈量子引力,把场并列的优劣;因为按他的话说,他是在美国搞“抄袭”,并没有超出超弦与圈量子引力概念的创建,这种无创新的能力才让他更“穷凶”的。至于宁宁提的1987年方励之先生的事,据作者说,只是说了方先生不是一个很讲道理的人。但宁宁为避免“抄袭”,自己编造说成是“无耻的狡辩”、“老是找麻烦”。此事是:2002年5月《三旋理论初探》出版后,有一位老教授把书交给他的一位教量子力学的同事看,不巧这位同事曾是卢昌海的老师教过的研究生,他书没怎么看,就无端指责起来,道理就是他是教量子力学的,没有人比他行,还说“超旋”早就有了。等等。老教授把他写的、说的东西转告了作者;不得已,作者才把压在心里15年的事说来,以回应“超旋”早就有之说。
  而网上发此事,是受金振邦教授的《 什么是网络文学》的启发,作者想在网上作答,于是从2003年初开始学电脑打字和上网发文章。又不巧,新手上网第一个遇上“三思科学网”,以为它办得好,其上的卢昌海的网文,像美丽的磨菇,与他研究的球量子和环量子的区别有关,喜欢之余,就在“三思论坛”一气多发了几个贴子。但过几天去看,才知是误闯上网站“白虎堂”:网上贴的文章删去不说,还留有一片不文明之声,如大鱼像一头猪说:“永久封锁yetiaoxin的账户”、“三思不是妄人撒野的地方”;vimb说:“他要是敢来胡扯,一定让兄弟们狂殴”;蜡笔小新说:“呼吁一下,大家别在他帖子下回帖了,以便斑竹删除;否则斑竹碍于我们的回帖,不好删除,反而给小人得志的机会”。等等。无论怎样再注册,三思网论坛上不去了。
  一个初上网者,不会打字,不懂三思网坛的规矩,一因多上了贴子,二因不会参加它的讨论,就遭“暴打”,实在冤枉;无奈之下,只好上其他网论坛,发了一篇《我爱三思,更爱科学》的“抄袭”文章,因为它只是把大鱼像一头猪、vimb、蜡笔小新等人的话复制下来,再作了一句说明:“怎么是人是鬼都管三思啊?三思要三思”,以作记载。卢昌海作为“三思”衡量、观控网民科学观点的标尺,当然对这些过节心知肚明。他的网站就有人说,“中国磁”一到卢昌海的网站宣扬新理论就被封,难怪要党同伐异了。又说就算有列参考文献,原文抄录就是抄袭,这个哈佛大学的论文规定中写的非常清楚,这个规定要求写作者将参考文献中的内容重塑后进行表述并且篇末注明文献,才算是规范引用,否则就是抄袭!何况那个所谓的参考文献完全是东窗事发后补上去的,可谓无耻之极。卢昌海群体说别人“党同伐异”,不知自己也是“党同伐异”,真“无耻之极”。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王德奎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王德奎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王德奎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王德奎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王德奎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王德奎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今夜,抱自己过河 泪流满面
2# 四姑娘山
 楼主|王德奎 发表于: 2006-5-2 23:10:08|只看该作者

何是何非

  (三)何是何非
  尊重卢昌海的“抄袭”劳动,这是我们的一个基本的准则。对抄袭,又是我们的一个必须反对的原则。卢昌海所谓“事败之后,反咬一口”,言重了。一是卢昌海指控的论坛文本,本是在网站论坛初次发的东西,是一个未完成时作品。二是看过卢昌海三思网文章是事实,复制“抄袭”了其中的三小段也是事实;为了说明这个事实,在遭遇有版主、站长的限制和删除的情况后,就在别的能自由发表的论坛,也贴出该文的真品,这也是事实。如果卢昌海尊重事实,何不举出他办的“繁星客栈”网、三思网论坛等不党同伐异的“自由”论坛作证据,这不是更力,更不“无耻之极”吗?
  如果卢昌海尊重事实,何不举出“遨游”、“科研中国”等网站。那是有目共睹的现在也可以自由上贴子网坛,那上面贴出的该文,不是“东窗事发”、“事败之后”贴出的。就说卢昌海举的“虹桥科教论坛”,虽该网有限制和删除的 “证据”,但该网也有不是临时炮制的带参考文献的“证据”。我们还可举《教学与科技》杂志2004年第二期发表有该文,收稿日期为2004年3月12日,列有参考文献,更是证明。
  再说该文是冲着国外圈量子引力理论发的网坛“快餐”,主题是想中西对照说明我国的环量子理论的不同研究进展。一个必经的程序,是要简介国外圈量子引力的背景。像美丽磨菇的卢昌海三思网文章,曾被复制在电脑;后写网文《量子几何与三旋》的背景,已就作了供参考编辑的网文之一。卢昌海列举的发在“数学研发论坛”的没有文献的延伸阅读的版本,该网文既没有落作者的名,更不是真名,又去头(摘要、关键词)去尾(参考文献),这可证明我们说的有被限制和删除的情况。作更为进一步的证据,我们可列举同时期的有文献的延伸阅读的版本,http://s109196612.onlinehome.us/webjb/edu/messages/99902.shtml,这就是“虹桥科教论坛”发表的《[业余科学及爱好论坛]截止今日之目录》,它的第五条目录,可证明我们说的为实。这个版本提供的是“遨游”网站论坛http://www.aoiu_org/dispbbs.asp?boardID=22&ID=203&page=7贴的该文,它有两位作者的真名,并且既有头(摘要、关键词),又有尾(参考文献)。
  有人认为,网络上发的东西,充其量是文字垃圾;有的则混淆概念,把网络文化文献引用注释标准与传统文化文献引用注释标准混为一谈。想之卢昌海以三思网文章发难,作者与三思网有过节,作者不落名,是怕他们再“暴打”?还是等着他们来揭露是“抄袭”?难道“抄袭”就是作者不落名的文章?这里人们可以去对照三思网卢昌海的文章,他说“文章有 40% 的篇幅逐字逐句复制我的文字”,这类为虚的说法,加之他们用“哈佛标准”的所谓“ 即便真的将我的文章列入参考文献, 也难遮抄袭之实 (引用文献时如果直接引用原文, 尤其是大量引用, 应当在正文中注明为他人的文字, 这是引文的惯例)”,就能说明他很道德吗?有人说重复不是创新,不创新才是最大的不道德。我们并不赞成这种观点;根据垃圾DNA也是有用的观点,我们也关注重复,这是我们尊重卢昌海的“抄袭”劳动的原因。卢昌海既然不买账,我们也可以问:难道“圈量子”概念是卢昌海原创的吗?即使卢昌海编辑用的“哈佛标准”,难道指的是卢昌海说的网络生态情况吗?如果真能追寻引力的量子理论有创新,我们真要给他祝贺了。
  有网文《我抄袭了吗?》说:我写了几本书,在很大程度上是依赖其他作家的书;解释别人的意思和抄袭的界限有时候是比较模糊的,尤其是在写这类著作的时候,这正是一直让我担心的地方;确实我担心有时候越过了模糊的界限。卢昌海追寻引力的量子理论的文章难道不是这样?卢昌海一干人很自傲,类似《我抄袭了吗?》说的:“如果模仿是最真诚地赞美,那么抄袭是什么呢?最不真诚的行为?真正的犯罪?或者只不过就是某人的文章中没有完全掌握引号的使用,匆匆忙忙把别人的话或思想当成自己的了?最近那些本来应该被别人抄袭的也被指控抄袭了,哈佛大学教授特莱伯被指控抄袭,(普京被指控抄袭,某数学大师指控其学生院士在美国有抄袭)。我自己一直对抄袭诚惶诚恐──害怕被别人指责抄袭。每个作者都是贼,尽管有些人隐瞒自己的偷窃时手段更高明罢了。”
  在我国被曝光的“学术抄袭”事件不绝于耳;但有人认为,也不必人心惶惶,因为应把宣传与抄袭区分,中国和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有不同的国情,例如,由于宣传的需要,有的重要文章很多报刊都刊登,这不是“一稿多头”;与此相关的解读、学习文章有的部分要一字不走样,有的观点重复、面目雷同,这曾称宣传工作现能叫“抄袭”?按所谓“哈佛标准”抄袭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照搬照抄,如有学生把找来的文章署上自己的名字,学年论文也能顺利过关;第二种方式是拼凑,或把别人的东西化整为零,或加以改写,即可公然示众甚至发表。宣传目的明确,也就并不属这些情况,其潜规则也不是“天下文章一大抄,看你会抄不会抄”。但抄袭之风在学子中风行、蔓延,大量发生于学术界的抄袭、剽窃等欺骗行为,使学风问题在全社会已成众矢之的;彻底刹住剽窃、抄袭风,设法建立一种强有力的学术道德监督、威慑机制,制定严厉的政策是应该的。
  尊重知识产权、专利、版权,联系互联网治理,不能因缺乏统一标准就一戒了之。2001年,我国把信息网络传播权纳入《著作权法》保护体系,才是初步探索。面对互联网这个新世界,现有的制度、经济生态链、法律法规都无法适用。有人建议在法律上尽快建立一套统一的写作伦理规范和引注标准,如《中国文献引用注释标准》可参照美国、英国或邻国日本和韩国等资本主义国家引注标准的做法,将学术写作的伦理和引注标准规范化和制度化。但著作权、知识产权等问题是关系到网络文化发展的一个难点问题,传统学术写作的伦理和引注标准、规范、制度,是否可用于电脑网络较复杂;例如对“抄袭”来说,“避风港”原则是一把“双刃剑”,我国并没有这个国际上通行的有效规范网络版权的立法内容,也没有及时纳入法律规范。
  网络文化方兴未艾,作为一个客观存在,全国有近一亿人参与网络活动,说明正在被大众认知、喜爱;尽管它在发展过程中难免有不尽人意的地方,但它要部分取代纸面文学的趋势,是任何人也阻挡不了的。从广义上来说,凡是在网络上传播的东西均可称为网络文化;狭义上,则是指首发于互联网论坛中,在互联网上阅读流传,在写作过程中不断得到读者的反馈并随时修正其内容的文字作品。其次,与网络文学并驾齐驱的网络论文,也是任何人阻挡不了的发展趋势。例如1994年2月,方舟子等人创办了第一份中文网络文学刊物《新语丝》,现已专注于科学打假工作,它的网络文章当然可看成是网络论文。卢昌海办的“繁星客栈”网,也有从网络文学到网络论文的造势。网络是一片自由的土地,比起传统媒体来,其优势在于网络为社会弱势群体提供新的机遇,它不像传统媒体那样,一篇稿子的命运取决于编辑的眼光,这样作者有了充分的自由,他们可以在网上求助,与社会交往,拉近与社会的距离,使网络消费者得到时尚的满足感。其次,信息的交流碰撞,也为建设创新型社会,提供了最宝贵的平台,为科技研究提供最强大的手段。 
  但是,办网站的人比登陆上网的人需要更大量的钱;其次,互联网毕竟是人类社会的一部分,政府不能完全被排除在外,所以大的网站多的还是公家和社会集团或明或暗支助办的。卢昌海群体有人说:对于王老先生等一干人事自身而言,更是令人匪夷所思,搞出这么多的花样,又没有达到目的,除了因臭名远扬而“出名”之外,还有什么意义呢?退一步,即使从经济上来考虑,自己也是不划算的啊;可能连稿费都赚不回。是的,卢昌海群体从经济上来考虑,知道自己是有“后台”的,做什么也不会“臭名远扬”;王老先生等一干人是“穷人”,办“繁星客栈”网卢昌海一干人是“富人”。卢昌海网站帮手有人说:别的网坛最近几个月增加的物理类内容,有一大半是民间科学家写的,但愿我们这里不要成为民间科学家的舞台;纳闷的是国内既然知道有这么多的民科人士,相关部门为何不以其宣扬封建迷信、伪科学等一类的罪行,进行抑制或惩除呢?那位王老先生在网上这么多的笔名,“三旋”到处都是,这已为众人皆知的事实,却都没有受到抵制。这也许是他们要给“穷人”以“战争”,给“富人”以“和平”的征兆。
  也许是卢昌海一干人激愤太甚,把看不惯某些网络论文(行为)的作者们,即所谓一大半“民间科学家”,看成是“网络暴民”。是的,互联网这把“双刃剑”应善用。例如除黒客之外,确有一些网民是以“极左”或“极右”的公开面貌发贴子,使近几年来我国一些著名大学或科研机构办的为数不多的“自由”网坛,也垮掉了不少,或改变方向。“网络暴民”的“民间化"”概念界定,有人说是如果网络原创文化的“大众化”走向,是在后现代主义文化的大背景下催生出来的,带有一定的“国际特色”的发展态势,那么网络原创文化的“民间化”走向,则更多地与当下中国的文化环境息息相关。例如有人认为,网络文化是一种"新民间文化",可以称之为“键盘文化”、“指头文化”;网络写手不是要去当大科学家、大文学家,只在于一种情感的宣泄,一种自我的表达,是民间大众用网络写作表明自己存在的一种方式。
  有人认为,传统写作被体制、范式和惯例所束缚,又被少数文化精英所垄断,圈外的绝大多数文字钟情族无法参与其中;现在他们可以表达了,这是一种向真正意义上的文字回归。正如鄢烈山先生所说;“如果是旨在兴利除弊的忠告和警醒,可收曲突徙薪防范未然或剔疽消痈扶正祛邪之效,是应当肯定的;如果激愤太甚,指斥过火,适得其反徒惹被批者反感,亦自伤情志,于事无补。”我们在讨论卢昌海美国反“抄袭”的时候,我们无法忽略以上提到的几个网络写手的名字:宁宁、大鱼像一头猪、蜡笔小新等,他们不用真名,用别名,这在传统的文学领域发表文章,是允许的;但在自然科学刊物发表文章,好像曾经不允许,现在也还不符合类似的“哈佛标准”。因为上网普遍允许不用真名注册聊天,以保护网民,即是“金氏标准”倡导的,这使传统的文学和传统的自然科学的相似性,是否多了一些呢?宁宁、大鱼像一头猪、蜡笔小新等别名的象征性,也许就在此。
  而且呱呱坠地后迅速进展的中国网络科学文化,在一定意义上是青年人的文化,值得热情关注,应当充分重视。我们祝愿,像宁宁、卢昌海一干青年人,有中美科学文化背景,这是你们的幸福、运气,要珍惜,不要“假打”。像宁宁说什么:把一个球的旋转与一个一块铁饼的旋转看成是两种有本质差别的物质运动,却不知球可以看作许多块饼组成的,他对微积分原理更是一无所知;他通过对旋转运动的这种“本质分类”,来建立他的“万物之理”──“三旋理论”,即使旋转运动真的可以有这样本质不同的分类,也无法说明它能解释万物啊!这种张冠李戴的编造,只能说明你们是在美国混日子,拣美国老师的“剩饭”吃。“三旋理论”的根本是时空微单元的环量子及环量子的自旋,你们连人家的环量子及环量子自旋的数学定义,都没有搞清楚,就反咬指责人家思维十分荒谬,逻辑混乱;谁在腐败?谁应该脸变色心要跳,不是很清楚了的吗?
  (Email:y-tx@163_com)
3# 峨眉山
 兰若 发表于: 2006-5-3 15:13:28|只看该作者
好文,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4-25 11:33, Processed in 3.338406 second(s), 11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