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查看: 37225|回复: 3
 3熊猫
 anny 发表于: 2018-6-1 15:48:00|显示全部楼层|阅读模式

[乡村·农业] 西藏芒康县发掘新“非遗”项目卤水桶制作技艺和盐民故居

 [复制链接]
航摄风光音乐 4K超高清版《千年盐田·善妙芒康》(待审版)航摄风光音乐 4K超高清版《千年盐田·善妙芒康》(待审版)
  我的新片──航摄风光音乐 4K超高清版《千年盐田·善妙芒康》(待审版),只有5分钟,领略西藏自治区昌都市芒康县澜沧江流域的民俗风情,感受藏羌彝走廊西部的美景。

 芒康古盐田位于西藏昌都芒康县纳西民族乡澜沧江东西两岸,该盐田历史悠久,至今已有千余年历史,现有盐田3,000多块。这里仍用最原始的生产法方式制盐,当地村民从澜沧江边的盐卤水井中抽出卤水倒在各自的卤池中风干浓缩,再倒在盐田进行风干,结晶成盐。进入盐田,房内顶部到处悬挂钟乳晶盐,仿佛进入“水晶宫”的世界。

2018-07-07 8:17:35,芒康县纳西民族乡澜沧江东西两岸的古盐田(全图)2018-07-07 8:17:35,芒康县纳西民族乡澜沧江东西两岸的古盐田(全图)
【原图像素为17,520×9,900】2018-07-07 8:17:35,芒康县纳西民族乡澜沧江东西两岸的古盐田(全图) ◎摄影:雷康

  芒康古盐田仍用最原始的生产法方式制盐,当地村民从澜沧江边的盐卤水井中抽出卤水倒在各自的卤池中风干浓缩,再倒在盐田进行风干,结晶成盐。
  芒康古盐田位于西藏昌都芒康县纳西民族乡澜沧江东西两岸,该盐田历史悠久,至今已有千余年历史,现有盐田3000多块。
  盐田房内的钟乳晶盐,有种“水晶宫”的感觉,穿梭于密密麻麻的立柱之间,又是一种扑朔迷离,给人以无法想象的惊奇的感受。

2018-07-07 8:17:35,芒康县纳西民族乡澜沧江东西两岸的古盐田(局部)2018-07-07 8:17:35,芒康县纳西民族乡澜沧江东西两岸的古盐田(局部)
【上图局部4K细节,3,840×2,160】2018-07-07 8:17:35,芒康县纳西民族乡澜沧江东西两岸的古盐田(局部) ◎摄影:雷康

  芒康古盐田位于西藏昌都芒康县纳西民族乡澜沧江东西两岸,该盐田历史悠久,至今已有千余年历史,现有盐田3000多块。这里仍用最原始的生产法方式制盐,当地村民从澜沧江边的盐卤水井中抽出卤水倒在各自的卤池中风干浓缩,再倒在盐田进行风干,结晶成盐。
  由于地质、土壤等的条件差异,这里生产的盐以澜沧江为界,有很大的差别,江东的纳西、上盐井盐田出产黄盐,江西加达、曲孜卡生产的盐为红盐。

2018-07-08 16:01:44,芒康县纳西民族乡上盐井村,古盐田下面的卤水池2018-07-08 16:01:44,芒康县纳西民族乡上盐井村,古盐田下面的卤水池
2018-07-08 16:01:44,芒康县纳西民族乡上盐井村,古盐田下面的卤水池 ◎摄影:雷康

  芒康古盐田历史悠久,至今已有千余年历史,现有盐田3,000多块。图为大大小小的盐田。盐将会在这里进行风干结晶成盐。
  芒康县千年古盐田民俗景区,已经被西藏自治区列为2017年申报国家级5A级景区计划。

〓 相关链接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anny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anny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anny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anny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anny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anny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小姑凉可爱 发表于: 2018-7-1 17:44:10|显示全部楼层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芒康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活了起来”

源自:芒康县网信办
  芒康县历史悠久、独特,民族文化底蕴丰厚,民族文化积淀厚重,这里保存着传统的民间工艺,丰富的民间口传文学,古老的民族习俗,多彩的民族节日,精美的民族服饰,有独特的民间舞蹈、最古老的制盐方式,有反映远古时代人类繁衍认识的“假结婚”“纳帕节”等。这些众多的民族民间文化真实地反映了芒康生产生活实际和民族特征,表现了芒康民族在历史进程中逐步形成的优秀文化价值观和审美理想。
  特别是自201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和《西藏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办法》(以下简称“一法一办法”)先后实施以来,芒康县全面贯彻实施“一法一办法”,落实非遗保护责任,加大非遗保护力度,始终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指导方针,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名录和代表性传承人遴选、队伍建设、专项资金投入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初步形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良好局面。

2018-07-07 8:22:44,芒康县纳西民族乡澜沧江东西两岸的古盐田(全图)2018-07-07 8:22:44,芒康县纳西民族乡澜沧江东西两岸的古盐田(全图)
【原图像素为18,000×10,000】2018-07-07 8:22:44,芒康县纳西民族乡澜沧江东西两岸的古盐田(全图) ◎摄影:雷康

  建立组织机构,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有序开展。
  按照区、市文化行政主管部门的工作安排和部署,芒康县积极稳步地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工作,县人民政府多次召开专题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工作会议,对全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工作进行了研究和部署,并成立了由分管副县长任组长,文化、民宗、旅游等政府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任副组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文广局,具体负责全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工作,确保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工作的正常开展。

2018-07-07 8:22:44,芒康县纳西民族乡澜沧江东西两岸的古盐田(局部)2018-07-07 8:22:44,芒康县纳西民族乡澜沧江东西两岸的古盐田(局部)
【上图局部4K细节,3,840×2,160】2018-07-07 8:22:44,芒康县纳西民族乡澜沧江东西两岸的古盐田(局部) ◎摄影:雷康

  广泛动员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得到有效贯彻和落实。
  一是通过召开座谈会、报告会、交流会等多种形式,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者、传承人等有针对性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条文进行学习和解读,进一步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水平,不断增强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者和传承人依法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二是广泛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宣传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活动,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深入人心,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变成全体公民的自觉行动,营造良好的社会保护环境。三是以“文化遗产日”(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活动为契机,通过设立宣传点,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览、展演、咨询等活动,利用宣传栏、宣传板报,悬挂张贴宣传横幅和标语,以及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体,集中、全面、深入地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和相关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提高广大民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自觉性。

2018-07-07 9:07:11,芒康县纳西民族乡澜沧江东西两岸的古盐田(全图)2018-07-07 9:07:11,芒康县纳西民族乡澜沧江东西两岸的古盐田(全图)
【原图像素为17,736×9,454】2018-07-07 9:07:11,芒康县纳西民族乡澜沧江东西两岸的古盐田(全图) ◎摄影:雷康

  重视保护力度,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和加强。
  近年来,芒康县围绕非遗保护工作,争取中央专项补助资金115万元,市级专项保护资金10万元。通过电视、报纸、网络等多种媒体进行宣传,依托“文化遗产日”,大力开展了一系列特色鲜明的非遗展览、展演和展示活动。如征集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拍摄项目图片,举行成果展览,启动数据库建设等,全社会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意识不断增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措施不断强化,形成了良好的社会氛围。如“巴玛巴典”习俗、徐中射箭比赛等一批濒危项目得到了挽救,传承广场、演艺中心等部分重点项目不断强化,三弦舞、弦子舞等一批具有艺术价值的项目得到有效传承和发展。

2018-07-07 9:07:11,芒康县纳西民族乡澜沧江东西两岸的古盐田(局部)2018-07-07 9:07:11,芒康县纳西民族乡澜沧江东西两岸的古盐田(局部)
【上图局部4K细节,3,840×2,160】2018-07-07 9:07:11,芒康县纳西民族乡澜沧江东西两岸的古盐田(局部) ◎摄影:雷康

  认真开展普查,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有效挖掘和抢救。
  为掌握非遗资源的种类、数量、分布状况和生存环境等问题,近年来,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两次较大规模的非遗普查工作,运用文字、图片、录像等方式,进行了记录,建立了档案。同时对濒危状况突出的非遗项目进行了抢救性保护。目前,普查非遗资源线索30余条,较好的完成了对木许乡的竹编制作技艺、昂多乡的庆巴服饰制作技艺、纳西乡的法国“波尔多”葡萄酒制作技艺、弦胡制作技艺及加达村“巴玛巴典”习俗等15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成果汇集,走访、调查民间艺人100余人,摄制视频资料20余小时,照片1000余张,收集民间故事、神话传说40多个,谚语、婚庆致辞10余万字。今年也将出版《芒康县历史文化丛书》,全面展示芒康文化的独特魅力。

2018-07-09 12:09:22,芒康县纳西民族乡上盐井村,澜沧江陡峭山腰上的古盐田(全图)2018-07-09 12:09:22,芒康县纳西民族乡上盐井村,澜沧江陡峭山腰上的古盐田(全图)
【原图像素为17,800×9,500】2018-07-09 12:09:22,芒康县纳西民族乡上盐井村,澜沧江陡峭山腰上的古盐田(全图) ◎摄影:雷康

  加强人才培养,非物质文化遗产人才才能得到有效发挥。
  以“亮智慧、亮本领”为主题,加强文化人才的培养。一是充分发挥民间艺术团的引领作用,将它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艺术人才的培训、传承、发展的基地,积极开展对非物质文化遗的传承保护工作。二是创新传承保护方式,率先尝试将弦子舞、三弦舞等民间舞蹈引入学校的课间操,推广到群众广场文化活动中,让大家在学跳中共享非遗舞蹈的独特魅力,同时,将加加面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制作技艺搬上游客餐桌,让这一技艺在品偿中得到传承和宣传。三是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模式,积极组织开展非遗人才培训工作。据统计,近年来,先后举办各类非遗人才培训班10期,参训人员达400余人。四是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档案,抓好传承人的审定和申报工作。目前,全县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4名,自治区级传承人2名,市级传承人4名,县级传承人30名。

2018-07-09 12:09:22,芒康县纳西民族乡上盐井村,澜沧江陡峭山腰上的古盐田(局部)2018-07-09 12:09:22,芒康县纳西民族乡上盐井村,澜沧江陡峭山腰上的古盐田(局部)
【上图局部4K细节,3,840×2,160】2018-07-09 12:09:22,芒康县纳西民族乡上盐井村,澜沧江陡峭山腰上的古盐田(局部) ◎摄影:雷康

  注重传习活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得到有效传承和发扬。
  为保护、传承好这些活态的珍贵文化遗产,一是每年坚持以春节、藏历新年、“3·28”、“文化遗产日”等为契机,积极开展送文戏进基层活动,唱响时代主旋律,传承民族文化;二是注重从实践中汲取创作营养,精心创作《茶马盐道》、《铃鼓之韵》等一批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为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艺术精品;三是将旅游与文化相融合,举办了五届茶马古道旅游文化艺术节,群众参与上万人,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更广泛的挖掘、保护和发展;四是积极组织农牧民群众参加昌都市三江茶马文化艺术节、第九届毗邻地区康巴文化艺术节、首届滇川藏三省区“中国梦·梅里情”民族广场健身舞大赛等活动,搭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交流平台;五是新建大型演艺中心,弦子广场、三弦广场,打造郎顶康姆旅游项目,拓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展示渠道和平台。六是走出去,主动与单位和企业联姻,不断拓展区内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演出市场,让更多的人认知芒康、了解芒康的文化。七是积极扶持善妙之地特色文艺工艺品公司、吉荣康巴特色产品加工销售有限公司等非遗文化产业的发展壮大,形成文化非遗产品统一生产、统一营销的公司动作格局,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创产品的创新发展。
  近年来,芒康县通过不断的努力,乡镇一级文化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日益完善,历史人文、旅游观光、休闲度假、美丽乡村等资源已经得到充分融合,真正的让历史文化遗产活了起来,初步实现了文化遗产“保”“用”相济、协调发展的格局。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蓉城阿蓉 发表于: 2018-8-24 11:15:12|显示全部楼层
这里我去年9月份去过。却是很巴适。
 btkj 发表于: 2019-4-2 14:23:00|显示全部楼层

西藏芒康县发掘新“非遗”项目卤水桶制作技艺和盐民故居

源自:光明日报
原文标题:西藏芒康县发掘新“非遗”项目卤水桶制作技艺和盐民故居

  拉萨4月1日电(记者:尕玛多吉)近日,西藏昌都市芒康县文化资源普查员在加达村寻访民间艺人旦增赤列时,意外发掘了新的“非遗”项目──卤水桶制作技艺和盐民故居。

康巴盐民旧居遗址外观,2018-07-06 17:05:05,芒康县纳西民族乡加达村 ◎摄影:雷康康巴盐民旧居遗址外观,2018-07-06 17:05:05,芒康县纳西民族乡加达村 ◎摄影:雷康
康巴盐民旧居遗址外观,2018-07-06 17:05:05,芒康县纳西民族乡加达村 ◎摄影:雷康

  寻访中,民间艺人旦增赤列向普查员讲述了加达盐民故居的历史故事,并现场展示了自己制作卤水桶的过程。据了解,卤水桶由黑山羊羊毛线、桦树皮等组成,原材料均为当地所产,造型非常好看、经久耐用,充满着浓郁的生活气息,风格粗犷质朴却不失细腻精巧,该技艺流传至今已有1300年的历史。旦增赤列已是第五代传人,他从小就在家中耳濡目染祖父和父亲的卤水桶制作技艺。
  盐民故居,距今有300多年历史,该建筑为一层石木结构,占地面积约20平方米,高约230厘米,除屋墙外均为木质结构,特别是窗户为木质滑窗,简洁耐用,屋内所有用具的摆设完全还原了当时的情形,由木钉固定的木架子上,摆满了生活和制盐用具,多数为世代相传。这仅有20平方米的房屋就是当年盐民生活的真实写照,简单又细腻,处处体现着加达盐民的智慧。

康巴盐民旧居遗址内景,2018-07-06 17:07:26,芒康县纳西民族乡加达村 ◎摄影:雷康康巴盐民旧居遗址内景,2018-07-06 17:07:26,芒康县纳西民族乡加达村 ◎摄影:雷康
【3,250×900像素超大图片,电脑端点击可放大6倍,原图像素为21,000×5,800】康巴盐民旧居遗址内景,2018-07-06 17:07:26,芒康县纳西民族乡加达村 ◎摄影:雷康

  下一步,该县文化部门还将继续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重点项目挖掘、研究、利用,开展对“非遗”资料的收集、整理、编目、归档,完善“非遗”名录体系及保护机制,落实科学保护措施,实行“非遗”名录动态管理;积极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周边地区交流与合作,充分展示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3-29 16:41, Processed in 0.218400 second(s), 12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