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地理 | ![]() |
威州 映秀 漩口 水磨 草坡 绵虒 |
三江 白花 克枯 龙溪 雁门 银杏 |
汶川县 Wenchuan County ⊙雷康/编 汶川县辖威州镇、绵虒镇、映秀镇、卧龙镇、漩口镇、水磨镇等6个镇,龙溪乡、克枯乡、雁门乡、草坡乡、银杏乡、耿达乡、三江乡、白花乡等8个乡,126个自然村。县人民政府驻威州镇,邮编:623000。代码:513221。 历史 晋置汶山县,北周置汶川县。据《元和郡县志》:“梁置汶川县,因县西汶水为名”。汶江即岷江,汶乃岷的隶书之变,且岷汶古音相通。 汶川因县西汶水『今为岷江』为名,西汉为绵虒县,西晋改为汶山县,并为汶山郡治,北周始名汶川县,距今已有1,400余年历史。1952年县城由绵虒迁威州;1958年茂县、汶川县、理县合并成立“茂汶羌族自治县”;1962年复置汶川县至今。 2000年,汶川县辖6个镇、8个乡:威州镇、绵虒镇、卧龙镇、映秀镇、漩口镇、水磨镇、克枯乡、龙溪乡、雁门乡、草坡乡、银杏乡、耿达乡、三江乡、百花乡。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111,935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威州镇:29,237、绵虒镇:9,373、映秀镇:7,977、卧龙镇:2,552、漩口镇:13,091、水磨镇:10,467、龙溪乡:4,851、克枯乡:3,445、雁门乡:6,980、草坡乡:4,906、银杏乡:2,672、耿达乡:2,583、白花乡:9,644、三江乡:4,157。 2004年,汶川县辖6个镇(威州、漩口、映秀、水磨、绵虒、卧龙)、8个乡(雁门、克枯、龙溪、草坡、银杏、耿达、白花、三江)。 习俗 。 地理 位置 位于州境东南部的岷江两岸。介于东经102o51'~103o44',北纬30o45'~31o43'之间。东邻彭州市、都江堰市,南靠崇州市、大邑县,西接宝兴县与小金县,西北至东北分别与理县、茂县相连。县城距四川省省会成都市146km,距都江堰市90km,距理县54km,距茂县44km。距阿坝州首府马尔康县246km,距九寨沟也只有289km。四通八达的交通网,支撑着汶川经济的飞速发展。 面积 县境东西宽84km,南北长105km,总面积4,084km2。 地貌 东北部为龙门山脉所控,西南部受制于邛崃山系。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西部多分布海拔3,000m以上的高山,四姑娘山海拔为6,250m;东南部漩口地区的岷江出口处海拔仅780m。岷江由县北部入境,贯穿东部,长达88km。杂谷脑河、草坡河、寿江为县境岷江四大支流,由西向东,分别在北部、东部、南部注入岷江。沿岷江及各大支流河谷、半山地带为全县主要经济活动区。 气候 但南湿(漩口镇、映秀镇)北旱(威州镇、棉虒镇)趋势明显,光、热、水分布不均,利于发展农业的多种经营生产,为州内重要农区县之一。在是2,000m以下地区,年均气温13.5oC(北部)、14.1oC(南部),无霜期247~269天,雨量528.7~1,332.2mm,日照1,693.9~1,042.2小时,适宜各类动植物生长。 ![]() 旅游 卧龙自然保护区位于汶川县南部,是我国三大自然保护区之一,也是全世界仅存的几处大熊猫栖息地之一。区内气候和土壤类型多样,动植物源十分丰富,素有“动植物基因宝库”美誉。现已建成了英雄沟大熊猫饲养与繁殖场、核桃坪大熊猫研究中心。游人可在进山公路一侧的核桃坪观赏大熊猫的生活情态。卧龙自然保护区已被列入联合国国际生物圈保护区。 七盘沟风景区位于汶川县县城西南7km,距成都139km。七盘沟主沟长15km,大小支沟8条,主要地貌属高山峡谷。由于海拔高度相差大而导致的气候多样性和垂直变化性,使景区河谷低处常年温和、晴天居多,夏季气候25摄氏度左右,是理想的避暑胜地。半山以上云雾缭绕、雨量充沛,常显现云海、日出等天象美景;景高峰则冬雪早至,银妆素裹,有一沟四季景色共存的佳境。 雁门沟西羌大峡谷位于汶川县雁门乡境内、距成都150km。是中国西部第一大峡谷。这是一条由东向西全长30余km的狭窄山谷,大自然的神力在山谷里形成了罕见而奇特的自然景观。景区内雪山、奇峰、怪石、幽谷、森林、秀水溶为一体,峡谷笔直处高达400米,巍峨雄壮、挺拔峻美;峡峭壁耸,瀑布层迭,激流奔腾,实为一方天存的净土,令人赏心悦目。现已修通了道路,为游客攀岩、漂流、观光提供了便捷。 萝卜寨、洄澜塔、克枯栈道。 人口、社会保障及人物 人口 总人口11万人(2004年)。 1990年,全县96,054人(农业人口占70.46%,非农业人占29.54%),人口出生率21.86‰,自然增长率16.82‰。汶川县是藏族、羌族、回族、汉各族人民相交汇融合的地带,有羌族27,154人,占总人口的28.27%,主要居住在县北部的威州镇、棉虒镇;藏族13,837人,占总人口的14.4%,多聚居在岷江以西地带;汉族53,978人,占总人口的56.2%,主要分布在南部漩口镇、映秀镇;回族916人,占总人口的0.95%,其他民族169人散居集镇。 本土出生人物『以出生日期为序』 ·哈克里,土司·索观瀛,释比·余明海,文字专家·林向荣,医生·蔡光均,书画家·蓝寿云,作家·周辉枝,官员·高烽,作家·梦非,余正萍。 客住人物『包括曾经生活过,以出生日期为序』 作家·罗子岚,诗人·杨国庆。 领导人 。 ![]() 文化、科技及卫生 1990年底统计,全县评定各类各级技术职务人员1997人,建立各科协会49个,不仅促进了工农业的发展,也推动了全县各项事业的进步。在教育上实现了普及初等教育,成为全省第一个实验教育普及县。全县各村寨有小学1~2所,共139所,初中8所,完全中学3所。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0%以上。基本消除了中、小学危房,教学条件日臻完善,质量普遍提高。省、州还在县境内建立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1所、中等专业学校3所、技工学校4所、成人专业学校2所、职工子弟校3所以及工、农、牧、医、林业等科研机构,大部分集中在威州镇区,也是全州重要文化教育、科学研究基地。在卫生事业方面,到1990年底,全县共有医疗机构22个,医护队伍400余人,病床300余张,中西医药兼备。计划生育、妇幼保健、防疫卫生、地方病防治都有专设服务机构。全县已基本消灭或控制了妇女、儿童、成人的常见病、多发病及解放前危害最重的黑热病、麻风病等。全县人口出生率已由40‰左右下降至17‰以下,死亡率下降至4‰以下。邮电事业日趋现代化,全县实现了电话程控,可直拨国内外。报刊发行普及机关、农村,大部分地区可收读省内当日报纸。人民文化生活丰富,全县不仅在70年代已普及广播、电影,还普及了电视。1990年,全县已建电视卫星地面接收站(含差转台及闭路电视系统)42个,然盖面达94%以上,可收1~12个电视台的图像,成为全县城乡人民家庭主要文化生活内容。其它文化设施亦较齐备,文化馆为全省县级一级单位;图书馆藏书为州内之最;体育场常为省、州举办竞赛活动的场所;舞厅、录像放映、台球室、卡拉OK城乡普遍经营。汉川人民已开始享受着日趋丰富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成果。 ![]() 美食和特产 洋芋糍粑、酸菜搅团。 经济及资源 矿产资源 汶川县地质构造复杂,地层发育完整,岩浆岩分布广,矿产资源丰富,特别是非金属矿产品种较多。 植物资源 汶川县山体宏浑高大, 相对高差悬殊,光照、降水条件随海拔增高而变化,同样影响着森林及植被群落类型的分布和植物带谱的形成。这里植物资源十分丰富,种类繁多,科属很全,一共4,000种。存在全国独有的、成片分布的野生珙桐林,与其伴生的水青树、连香树、伯乐树和其它属于国家保护的珍稀树木多达20余种。还有许多名木古树和“国香”兰花,使人在珍稀美、风采美、悠古美诸多方面获得丰富的意境和多种的美感。就森林植被来看,其中特用林和灌木林已占森林植被面积的82.85%,稀疏林地、未成造林林地、迹地更新地共只占17.15%,可见其森林资源的丰富程度。旅游、自然、人文景观资源丰富,现以开发出“三江生态旅游区”初具规模。在“科教兴国”的今天,对于提高人们的精神文明素质,增进科教科普知识、研究环境变迁对人类的影响,把握未来,汶川县无凝提供了最宽广的“天然教学实验室”。 动物资源 拥有大量的动物资源。从现已采集到的标本看:昆虫有20多个目、700多种,其中仅鞘翅目就有33个科、482种。鱼类有6种,两栖类9种,鸟类208种,兽类96种。在这些动物中,不仅有猕猴、云豹、水鹿、灵猫等喜温湿的南方动物,而且有牛羚、猞猁、马熊、白唇鹿、白马鸡等耐严寒的高原和北方动物。其中属于国家一级保护的珍兽有大熊猫、金丝猴等4种;二类保护的有小熊猫、雪豹、红腹角雉等17种;三类保护的有林麝、金雕等8种;总计29种。雉鸡更是卧龙动物中之一大特色,全国56种中,卧龙占11种,多属国家保护的种类。 农业 按照其不同的气候特点,分为两大块。以映秀镇为界:漩口、百花、三江、水磨、映秀、耿达、卧龙七乡镇属潮湿多雨地区,简称漩映地区;从映秀以上的银杏、草坡、绵虒、威州、克枯、龙溪、雁门七乡镇属干旱少雨地区,简称威绵地区。漩映地区,农作物以玉米为主,小麦、红苕、土豆次之。近年来由于退耕还林,经济作物的比例在不断加大。如黄姜(药材),分布于三江、水磨、映秀、银杏四乡镇,面积100亩;魔芋,三江、水磨为主,面积2,000亩左右;茶叶,分布于整个漩映地区,其中水磨较多,有近3,000亩的茶园基地;果树,以喜潮的柿子、弥猴桃为主,分布于三江、水磨、百花等地。威绵地区,农作物除玉米、土豆外,还有少量红苕、荞子。现已建成无公害蔬基地3万亩基本实现了蔬菜产品的优质化、营养化、无害化。品种、产量分别为:大白菜5,000亩,产量2,250万公斤;莲花白4,500亩,产量2,050万公斤;辣椒5,500亩,产量990万公斤;番茄3,000亩,产量1,350万公斤;马铃薯3,000亩,产量600万公斤;芹菜300亩,产量90万公斤;洋葱2,000亩,产量800万公斤;莴笋3,000亩,产量1,140万公斤;花菜800亩,产量120万公斤;菜豆700亩,产量105万公斤;萝卜2,500亩,产量100万公斤。经济作物方面,它不仅是无公害蔬菜生产的主要基地,也是苹果、花椒、甜樱桃、西枣种植的主要基地,此外,枇杷、李子、桃子、核桃、杏子也大量存在。因为威绵地区光照强,早晚温差大,无霜期短,有利于水果着色和糖份的积累,使本地的水果品质格外好。 ![]()
| ||||||||
|
最佳浏览:IE 7.0,1024x768 | 维护日期:2010-03-01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