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vious首页 Previous地理 Previous综合  蜀中古桥 2003-3-19地理Null
Previous上一篇
蜀中古桥季富政/文


  我们把蜀中一组古典桥梁介绍给读者,此不过过去万千古桥中的极少部分。这些桥梁有的还在使用,有的已废,但大多数都不存在了。河流溪涧密如蛛网的四川,桥梁与每一个人息息相关,它不仅承载交通上生产、生活的重负,同时点缀着山川,装扮着大地。远方的游子,读书的学童,赶场的大爷,走亲戚的妇女……任何川人说到故乡,皆可列出家珍般的桥梁,哪怕仅仅是几块石头等距离立于河中的跳蹬。
  桥梁是一种集科学、历史、艺术三大成的交通设施,它过去了就成为一种美妙绝伦的文化。我国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认为,它更是“形成中国文化史上的里程碑”。尤其是古典的乡土桥梁,它身上散发出来的文化信息总是那样令人陶醉和向往。

  2003-2-13日,成都媒体传出在成都金沙遗址发掘出距今2000多年的一座西汉木制廊桥,桥长42m,最宽处8.8m。据说是我国迄今发现的最早的西汉木构建筑。然而它又是桥梁这一特殊交通建筑,这就把我们的想像力推到河流溪涧纵横的古代四川。可想而知,人口尚还稀少的时期,桥梁在四川可谓处处均是,并有相当辉煌的表现。

廊桥
  1939年,中国营造学社学者刘敦祯教授考察川西古建筑时“至玉堂(灌县)场,稍憩,附近桥梁、俱施廊屋,如吾乡制度,又多以木架代石礅,且各间之梁,无托承其两端”。又傅崇矩《成都通览》言,过去成都之桥,如卧龙桥、青石桥、东门铁板桥等,……桥上建楼阁、房屋、亭子之类,或盖青瓦树皮茅草,皆是中国尤南方极普遍的一种民间桥梁。可以想见,自古四川各地绝多此类优美桥梁,或叫凉桥,或称风雨桥。可惜至今所存不多了,现存唯安县五福乡高桥(见图一),江油青林场红军桥(图二),都江堰蒲阳廊桥尚保存清代原制,是我们四川极其珍贵的历史文化存留。至于那些已消失的廊桥,则形态多端、风姿各异,不胜枚举。
  廊桥在四川,可以看成是民居的一种功能与文化的延伸。四川太阳大,夏天雨多,还有不少“活路”在家中进行,这些都需要一种空间来庇护,于是凡川中各地民居,皆多置檐廊。檐廊后置于场镇,进深可达6m左右,更甚者利用其塑造充满理想的空间,诉诸特定内涵形象,于是出现了诸如犍为罗城、广安肖溪等一大批船形场镇,这里已经不是简单遮风避雨的纯物质功能作用。它向文化领域拓进,正是中国建筑同时注重精神功能的典范。国人如此重视精神一侧,使我们看到川中廊桥的产生充满了民间色彩情愫。乐至县童家场廊桥(现还存在),桥柱上雕刻着这样的文字:“李高氏捐抬梁壹根”,“肖聂氏捐柱头两根”,“吴周氏……”。原因无异于怨前世恶运而祈来世昌炽。姑不论其中曲折,如此恰以特定时代特定手法达到了集资建桥目的。可以想见,这样来之不易的桥,乡人该以怎样的态度来爱护。它简直就是民间故事资料库。故同时产生桥碑,桥庙,牌坊,华表,雕刻等桥文化系列。
  当然廊桥上覆盖屋顶,可防日晒雨淋,保护木质永久。但不少廊桥主体是石质平梁桥和拱桥,加之桥面宽大,又是咽喉之地,其桥上一旦覆以屋顶则就有聚集人气作用(图三)。于是有的场镇在两端应运而生,有的摆摊设点相拥成市,更有人家割据半侧桥面建屋覆楼,开店设铺,尤茶馆、酒店风雅之物最宜。晚来者围绕桥头,屋顶搭建在桥屋上,全然攀附廊桥,大有共存共荣的霸气,但客观上又营造了自然经济表现在廊桥建筑上的繁荣气氛。烘托了四川廊桥场镇特有的空间美学征候,塑造了川中场镇不同于全国的个性风貌和形态,亦强化了场镇的识别性和标志性。虽然木质桥面一般不允许上面开店设铺,但均广置栏杆,美人靠座凳以供路人休息,有小贩卖点香蜡纸烛、凉粉稀饭,盲人算命卜卦之类。
  廊桥又是情感的节点和纽带,不唯外国人“廊桥遗梦”找个载体以情爱相颂。笔者就看见过廊桥上打亲家、少女在桥上羞答答等郎君的趣事。有学者论证过此类事情若放在空敞的桥面上,无异把隐私暴露于光天化日之下,廊桥上谈恋爱,虽然人来人往还是遮挡不住,但天老爷看不到,也就相安一半了。廊桥是川中一本乡土情调最稠的书,不少惊天动地于一方的事都在上面发生,又是远游人思乡太苦常在梦中从桥上掉下去的地方。好多在外面做了大事的人回忆故乡,首先讲到的就是廊桥,没有能力和机会到外面闯的人,老了就从栏杆伸出钓鱼杆厮守一天,或摆起棋阵对垒,附近的儿童做作业,妇女吃饭端起饭碗都往桥上去,有的甚至庄稼柴禾都挂在桥上梁枋之间……空敞桥面上永远不会发生这样的事。

清影伴流水/平乐镇/邛崃市/雷康 摄
清影伴流水,白沫江边远望七孔乐善古石桥。该桥修建于清代同治元年(1862年),由乡里的知名人士筹资修建,共用了10年时间。桥分七孔,长120米,高16.6米,宽10米,是四川现存最大的古代石拱桥 『上图点击放大后的尺寸:1024x768,然后可在图片上按右键设置为墙纸
地点平乐镇·邛崃市·成都
时间2003-11-06 8:24:14

平梁桥与石拱桥
  无论石质,木质,砖砌的桥,上面都可形成廊桥。今天不少存在的古石桥上常有很多方孔有序排列,不是遗留下来的栏杆柱孔就是廊桥的廊柱孔。
  我们现在要说的是没有桥屋及其它覆盖物的平梁桥和拱桥,主要指石质部分,因为它可以做得很大型很气派。这些桥梁在川中可谓县县均有。最著名的平梁桥有建于明洪武年间的泸县龙脑桥,该桥长54m,宽1.9m。14座桥礅,可见桥本身一般。但桥礅两头的吉祥兽雕刻则罕见天下了。有龙,麒麟,青狮,白象四类。皆生动无比,大气磅礴,刻制技艺精湛,造型准确,完美表达了中国人想像中的诸兽神韵。这不是一个一般石匠的庸作,诚为民间天才艺术家的意匠。中国民间石刻在神兽表现方面浩如烟海,少见如此震慑心灵之作,故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
  平梁桥以平淡中见神奇,多取桥礅两端作雕刻,各地都有水平不齐的妙作,如三台妻阝江九龙石平桥等(图五)。更多的则以朴素无华见长,巴中恩阳桥(图六)、邛崃马湖平梁桥,夹关平梁桥等。文化特征充满浓郁乡土情调。它的分布,就桥长而言,川西多于川中其它地区,原因自然是土地平旷易于展开这种桥的建构。
  最激动人心者莫如石拱桥,又叫券桥,有单跨、三跨、五跨至数跨之分。拱形有半圆形拱、双心拱和弧形拱。川中拱桥多半圆形拱,少双心拱和弧形拱。桥面有平面和曲面两类,曲面桥变化多端,设梯步,还有上下起伏,多见于川东山区,如万县氵襄渡场郊外的明镜桥,涪陵蔺市镇安澜桥等。
  拱桥无论单跨和多跨,均为圆弧线造成山川规范形态,故十分抢眼夺目。李可染绘万县陆安桥,可谓誉满世界。深层内涵在于一单跨优美之形以规范半圆之态联系两岸自由随意的坡地市街。这种对比,展示科学与艺术的臻美结合。在达县大风乡也还有更高大体美的高拱桥,均是原川中范围内不可多得的单跨桥珍品。至于多跨者就更是数不胜数了,最著名者有叙永上桥和下桥,涪陵蔺市龙门桥,成都九眼桥、万福桥,邛崃平乐镇的乐善桥等。而现还存在的川中历史最久远的惟有剑阁的剑溪桥(图七)。专家认为其拱券设计殊为考究,为罕见之型,建于明代,横跨古蜀道上,风风雨雨一去六百年,至今仍在交通中发挥作用。

中国最早的索桥在成都
  索桥原始于“”,实为古羌人笮部落的发明。最早用一根或两根竹索,渡河时将半圆形溜筒子反扣在竹索上,下吊一个竹篼,人坐其中,便顺着竹索悬空溜过河去,故又叫溜桥。著名的都江堰“珠浦桥”是我国竹索桥的杰出代表。还有茂县联合桥,汶川威州桥过去皆是大型竹索桥中佼佼者。而龙门山麓,邛崃山麓,盆周山区沟河的湍流上,历史上布满了这种最具四川特色的古桥。
  索桥中还有铁索桥。最著名就是泸定县的泸定桥,桥身由13根铁索链组成,上铺木板,建于清康熙44年。净跨达100m、宽3m,工程历时5年。尽显了我国古代高超的桥梁工程技艺。1935年红军在此飞渡,它从此名闻遐迩。藤编织的索桥也称索桥。
  有专家考证,中国最早及现存最早的索桥都在成都。最早者是秦李冰任蜀守时(公元前251年)建于城南的笮桥。现存最早者当然只有都江堰二王庙前横跨岷江的安澜桥。安澜桥古名“珠浦桥”。宋代以前就有了,历时千多年,虽不断维修,但全承古制。桥长340m,宽3m,8孔。桥索用细竹篾编成5寸竹索24根,上铺木板,布置精巧,匠心独具,不愧为我国古桥中的奇葩。

季富政签名赠《季富政乡土建筑钢笔画》书给雷康/西南交通大学/金牛区/雷康 摄
季富政,乡土(古民居)建筑专家,签名赠《季富政乡土建筑钢笔画》书给雷康
地点西南交通大学·金牛区·成都
时间2003-7-19 11:43:46

纪实
  1. 2003-11-06日(上):古遗址现造纸坊
  2. 2002-03-24日(上):华阳的阳春美景


【作者申明】我同意《巴蜀网》发表我的作品,同意《巴蜀网》编辑部向其它媒体推荐我的作品,或向其它媒体颁发转载使用许可。一旦其它媒体决定刊用,请《巴蜀网》及时通知我。在不发生重复授权的前提下,我保留个人向其它媒体的直接投稿权利。

相关标签综合·旅游
下一篇Next
发表评论
 
关闭本页
最佳浏览:IE 7.0,1024x768 | 维护日期:2008-04-19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