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vious首页 Previous地理 Previous巴中市  通江县地理Null
Previous上一篇
通江县 Tongjiang County ⊙源自:蜀虎


  通江县位于四川省东北部米仓山东段南麓,幅员面积4,166km2,辖72个乡(镇),70万人,其中农业人口62.5万人。境内气候宜人,资源丰富,名品众多,风光旖旋,素有“一府三乡”(红军之乡,银耳之乡、溶洞之乡)的美誉。


历史

  通江县,历史悠久。通江县古属巴国,奏巴属巴郡,西魏始置诺水县,迄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后几经更迭分合,唐天宝元年(742)更诺水县为通江县至今,以通江为县名已历时1200多年。历代因之,清属保宁府。民国前期属嘉陵道。1932年冬,红四方面军入川,置赤北、赤江、红江3县和苦草坝、洪口两特区。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复置通江,属第十五行政督察区。1949年后属达县地区。1993年9月划归巴中市。
  通江县,传统光荣。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红四方面军以通江为中心,建立了全国第二大苏区──川陕革命根据地,县城诺江镇即是当年川陕苏区首府。当时全县仅有230,000人口,就有50,000多人参加了红军,到全国解放时,仅幸存20,000多人,通江人民为中国革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付出了极大的牺牲。


习俗

  。


地理

位置
  。

面积
  。

地貌
  。

气候
  。


旅游

  通江县,风光绮丽。境内大山绵亘,群峰林立,诺水、岩水流经全县,成“三山夹两谷”之势。县乡公路连接南北东西,通车里程1,026km。自然风光、古迹和革命遗址遍布全县各地,被称为“革命历史露天博物馆”。诺水河风景名胜区,1986年被列为四川省首批十大风景名胜区,景区不仅有较大的溶洞群,广阔的原始森林,幽深的万米长陕、惊险刺激的漂流,而且还有擂寨石器文化遗址、千佛岩唐代摩岩造像、米仓古栈道等千年古迹,有全国最大的红军烈士陵园,全国最大的红军石刻标语、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旧址等革命遗迹址,集山、水、林、洞、谷,古迹和革命遗址遗迹于一体,具有较高的科学考察价值,观赏价值和游览价值。
  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总指挥部旧址设于县城文庙。此庙背抵炮台山,前临诺水。由大成殿、东西西庑及戟门、万仞宫墙、泮池等若干建筑物组成。明景泰三年(1452)县令周南于旧基重建。造型凝重,结构严谨,石柱板壁,穿斗屋架,主体建筑雕梁画栋,屋面琉璃生辉,房脊雕龙嵌凤。整个建筑占地约2,500m2,高墙重门,巍峨屹立。1932年底,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总政治部驻此。1982年12月18日,在纪念红四方面军入川50周年之际,正式辟为川陕革命根据地军史陈列馆,李先念徐向前张爱萍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题词、题字,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帮亲笔题写馆标。至1985年底,已接待全国各地参观者5万多人次。


人口、社会保障及人物

人口
  。

本土出生人物『以出生日期为序』
  傅崇碧(原北京军区政委、北京卫戍区司令员)、何正文(原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陈彬(原国防科工委主任)、吴仕宏(原南京军区副司令员)、张显杨(原武汉军区副司令员)、张荣森(原昆明军区副司令员)、张荣政(原贵州省军区副司令员)、朱仕焕(原吉林省军区政委)、陈福章(原海军威海水警区司令员)、邓仕俊(原南京军区副参谋长)等将军,都是在通江出生,从通江走上革命征途的。

客住人物『包括曾经生活过,以出生日期为序』
  。

领导人
  。


文化、科技及卫生

  。


美食和特产

  通江是中国银耳的发祥地,通江银耳以其质厚、肉嫩、易炖化、富含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而享誉中外,已有200多年的生产历史,清代即作为贡品贡奉朝廷,1994年,通江被中国特产之乡组委会命史为“中国银耳之乡”。


经济及资源

工业
  。

农业
  。

资讯
  2002-6月初,通江县被省科技厅确定为全省第二批药材种植科技示范区,省中药研究所对通江银耳深层次研究开发开始启动。
  通江银耳生产历史悠久,银耳品牌驰名中外,但是,多年来由于生产规模小,科技含量低,市场占有份额较小,一直没有形成规模经济。目前,全县投资400余万元,重点发展9个百万袋银耳为主的特产基地乡,24个万袋银耳为主的基地村。预计年底全县银耳为主的食用菌(鲜品)总产量可达1,200万公斤,总产值突破7,000万元。同时,借省中药研究所的东风,拟引进加工新技术,实现通江银耳在“”和“”上的突破。目前,正从绵阳引进“超微粉化加工”开发技术、生产银耳胶囊、银耳羹系列产品。

  2002-7-24日讯,以通江县蕨菜为主的山野菜从扩大基地规模入手,狠抓产品开发,积极申报绿色品牌,做成了大产业。今年初,县委、县政府提出了通过3~5年努力,使蕨菜产值达到3,000万元,利税300~500万元的发展目标。全县共设立蕨菜资源保护区3万亩,建立重点乡(镇)15个、专业村和社85个,培育蕨菜生产、收购大户25户,引进优良品种2个,完成人工栽培米蕨2,058亩。通过大户的示范和带动,今年全县参与野生蕨菜采集的农户达8,000余户,比常年增长近40%,从事米蕨种植的农户达1,500余户,一举取得了人工栽培米蕨的成功。目前,全县共收购蕨菜210吨,是常年收购量的20倍。同时,该县大搞山野菜精深加工,研制开发了清水保鲜蕨菜、清水保鲜竹笋、香辣野葱等四类(个)品种,并申报获得了通江清水蕨菜、美味蕨菜的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无公害农产品标志证书”,产品已远销省内外。

hot 2002-9-23讯,通江县诺水河风景区通过十多年的开发,其旅游资源优势不断凸显,旅游业正成为一大支柱产业。截至8月底,全县已接待游客8万余人次,旅游收入达1,600多万元。通江地处大巴山区,素有“一府(川陕苏区首府)三乡(红军之乡、银耳之乡、溶洞之乡)”的美称,旅游资源丰富,但其深度开发却一直受到资金匮乏和交通不便的制约。近年来,县委、县政府以申报诺水河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为契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深度挖掘以红军文化为主的人文旅游资源和以溶洞为主的自然旅游资源,着力建设百里绿色通道和百里川北民居带,大力建设诺水河核心景区和开发旅游产品,带动了相关产业快速发展。自去年以来,诺水河风景区招商引资2,800多万元,成功开发了中峰洞、楼房洞、金童山等新的旅游景点。尤其是号称“天下第一洞”的中峰洞已成为该风景区的一张名片,从今年“五一”开业至今仅3个月,其旅游收入已达180多万元。旅游兴,百业旺。目前,在景区开办旅游服务企业的已达30多家,其中绝大多数是当地农民,他们依托景区旅游开发,迅速走上致富路。家住核心景区玉皇坝村的张东风,3年前兴办了农家乐,目前,他家新盖两楼一底砖房,拥有总资产20多万元,月收入3,000元。

相关标签巴中·旅游
回目录Next
发表评论
 
关闭本页
最佳浏览:IE 7.0,1024x768 | 维护日期:2008-04-19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