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vious首页 Previous地理 Previous成都市 Previous成都人  外来的成都人 2002-6-10地理Null
Previous上一篇
外来的成都人 ⊙源自:谢兰 袁庭栋


  在四川盆地里发展起来的成都老城和成都人,是否精神也和身体一同,被这层峦叠嶂的山所禁锢、所束缚、所压抑而变的保守与封闭?下面所提人物,都非成都人,却在成都成就了自己。如今的成都人仍在把他们的遗踪悉心保存、永久纪念,直到永远──

李冰与世界奇都江堰
  如果四川真乃“天府之国”的话,都江堰则在很大程度上造就了它。李冰是公元前251年奉命出任蜀郡郡首的中原人。秦统一巴蜀后,为加强统治,为蜀地迁入不少中原人,中原文化亦随之潜入蜀地,与此同时,秦中央先后任命张若和李冰两位非蜀籍的政治家担任蜀郡郡守,张若修城,李冰治水。于是一项造福千年,把一旱涝无常的四川平原变成一块“水旱从人,不知饥谨”的福地的工程诞生了。都江堰建成至今2,500多年间,一直为人们输送着汩汩清流。余秋雨先生在《都江堰》一文中这样写道:“有了它,旱涝无常的四川平原成了天府之国,每当我们民族有了重大灾难,天府之国总是沉着的提供庇护和濡养。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它永久性的灌溉了中华民族,有了它,才有诸葛亮刘备的雄才大略,才有李白杜甫陆游的川行华章。说近一点,有了它,抗日战争中的中国才有一个比较安全的后方。
  都江堰是古代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巴蜀文化和中原文化成功结合的产物,而它的福祉,则不仅是惠及成都地区民众的生活,而的确也永久性的灌溉了中华民族。难怪余秋雨先生要慷慨宣言,“我以为,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不是长城,而是都江堰”而李冰的名字亦伴着这奔流不息的汩汩清流,从两千五百年前流到现在,流到了中国人所生活着的每一寸土地上。

不要忘记文翁
  尽管教育在世纪之交的中国处境尴尬,但我们还是要缅怀那些为教育,为中华文明的传承与交汇,作出卓越贡献的人,在成都,文翁算是最重要的一个。文翁生平并不清楚,只知姓文,名觉,字仲翁,庐江舒县(今安徽庐江县)人。汉景帝末年在任蜀郡守。在了解蜀都全面情况后,深感蜀地经济虽胜,但文化不昌。文翁采取了一系列的有效措施,包括从郡县小吏中选拔“开明有才者”送到首都长安向博士求学;拨经费“修起学官于成都市中,招下县子弟以为学官弟子”(汉书,文翁传)。这所学校因用石料筑成,故称“石室”。渐渐的,蜀中形成了培养子弟读书的风气。这个经验受到汉武帝的高度的赞扬,并令各地予以学习。这样,从文翁石室开始,地方政府办学逐渐推广到全国。由于文翁对蜀地经济文化发展的杰出贡献,当他在蜀地病逝后,长期受到人们的怀念与赞扬。特别是文翁兴办的石室,自汉至今近两千年来,一直是成都的学府所在,不断地培养蜀地青年,从未中断。川籍著名学者郭沫若王光祈李劼人,魏时珍等均出于该校。

在成都草常缅怀杜甫
  杜甫的一生,东西漂泊,生于河南巩县,死于湘江船上,足迹几乎遍及半个中国。可是,杜诗爱好者,研究者们都把成都的草堂作为瞻仰、纪念杜甫的主要场所。这并不奇怪。因为,在诗人颠沛流离,充满苦难的一生中,成都的生活总算闪现了一些难得的亮色。
  公元759年,在长安生活了将近10年,仕途无门,贫病交加的杜甫,领着全家踏上了入蜀旅程。也许,这只是诗人不得已的选择,然而,这选择又实在是正确而又明智的。因为诗人长期的饥寒交迫的生活将在成都得到转机。长安不需要也没有证明杜甫的政治才干,但成都的确欣赏且最终成就了杜甫的诗歌天才。岁末,诗人到达成都,景象果与关中不同,安定而繁华。在高适资助下,诗人造一“草堂”的夙愿终于实现了。在草堂,杜甫过上了一生中难得的一段安定生活:一面种草种菜,一面有严武、高适等官位不低的朋友接济。蜀地相对富饶宁静的生活,淳朴的民风,四时常绿一片明丽的田园风光,不仅大大改变了诗人忧伤的心境而且使他的诗风也于惯常的沉郁之外平添了许多清新明丽。此后,杜甫曾漫游川北一年又九个月。后回成都,就邀任过短期官职。765年4月好友严武去世,高适也在这年正月去世。杜甫在成都失去了重要依靠,生活来源成了大问题。加之蜀生战乱,只好居家登上旅途。768年正月中旬,杜甫率家从白帝城放舟东下,离开了已居住九年多的巴蜀,往江陵而去。虽然诗人被迫离开了成都,但成都无论如何已成诗人一生中,值得感念的所在。而后世成都人亦以这为荣为慰。

江楼公园念薛涛
  成都市区东南角的锦江之滨的望江楼公园,是为纪念我国古代著名的女诗人·薛涛而修建的。
  薛涛(公元770-835)原籍长安,其父入宦成都,她就生在成都,还未成年,其父去世,靠母亲抚养长大。虽才貌双全,善于写诗,但无依无靠,故而年轻时曾沦为歌伎。后决心不在伴酒官场,由于她的诗名早已远扬,所以成都乃至全国很多诗人纷纷将她视为诗坛名家,与她交往。成都的最高地方长官也多与薛涛有诗文往来,甚至有人还曾奏请朝廷授她“秘书省校书郎”的官衔,虽未实现,但人们皆以“女校书”相称。由于这种关系,薛涛得以比较平安地度过中、晚年。如白居易、刘禹锡、元稹、杜牧等都与薛涛有过诗文唱和。据说,还与元稹有过一段倾城之恋呢。薛涛还曾组织手艺工人,利用成都出产的木芙蓉树皮和芙蓉花汁水,精工制造成出一种篇幅不大,其上有彩色的诗笺,受到文人学士们的高度赞扬,竟相使用,后成为我国古代造纸与印刷工艺发展史上的精品。薛涛晚年,居于成都的碧鸡房,生活可能是清苦的。薛涛是可与李清照并提的著名女诗人之一。她作为一个极受歧视的乐伎,其作品竟能使元稹,白居易这样的大诗人倾倒,这是十分难得的。

武侯祠与诸葛亮治蜀
  遐迩闻名的成都武候祠是中外旅游者的必游之地。可是,武候祠的大门上,写着的却是“汉昭烈庙”。昭烈是刘备的谥号,这是怎么回事?
  原来,诸葛亮死后不久,成都出现了好几处祠庙。南郊武候祠是最著名的一座。杜甫诗中“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说得正是它。南郊武候祠刘备的陵墓惠陵墓及祠庙的西边。[明初],蜀献王看见惠陵冷冷清清,而武侯祠丹碧岿然,游人如织,醋意大发,以“君臣宜一体”为由,将武祠废掉,把诸葛亮的雕像搬进了昭烈庙。南郊的武候祠不复存在了。但民间,却依旧把内有诸葛亮雕像的昭烈庙叫作武候祠。后来,[明末]的一场战火毁掉了这座庙。清代康熙十一年重建时,主持者顺从民意,在庙中修筑了前后两殿,前殿祀刘备,后殿祀诸葛亮,这格局一直保留到了现在。庙名仍叫“汉昭烈庙”,但也只是保留在大门的门匾上,谁也不会去这么称呼它,遂渐渐被人遗忘。而武候祠反而成了正式名称了。历史人物的功绩,世道自有公论,它不以君臣名位的高低定尊卑。通过成都武候祠名称变化,也许我们能够多少领悟到成都人的特殊秉性。

古都遗迹──三星堆考古发现
  三星堆遗址位于成都北部的广汉市内,是我国已发现的历史最早,规模最大的古蜀国都城遗址。三星堆出土的文物中最使人震惊的是金器与青铜器。金器有四件,一是金仗,用纯金皮革包卷而成,上面刻有王冠人头像、鱼、鸟、树叶等图案。另三件是金面具,也是用金皮制成,与真人头部大小相仿。三千年前就有如此巨大的金器出土,这不仅在全国属于首次,在全世界也属罕见,青铜器则有四百多件。中外学术界几乎一直认为,三星堆考古发现,将使得中国古代的文明史的若干篇章必须重写。

汉墓藏里的“摄影手册”──汉画像与画像石
  我国古代绘画、雕塑艺术的大发展是在[汉代]。汉墓中所能见到的,主要的就是既不生锈又不易蚀坏的石刻与陶塑,这其中最主要的就是中外文明的汉代画像石和画像砖。他们多为浮雕,手法多变,细腻精美,具有很高艺术价值。画像砖是与画像石齐辉的汉代艺术珍品,是汉代嵌在墓壁上作为装饰的工艺砖。表现手法多为浅浮雕。构图和谐,形象逼真、轮廓分明、线条流畅,有很高艺术造诣,而它们所反映的汉代社会生活的内容亦十分广泛,完全可以视为汉代社会的一部摄影手册。四川画像砖不仅在我国,就是在世界艺术史上亦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相关标签成都·旅游|成都·服务
下一篇Next
发表评论
 
关闭本页
最佳浏览:IE 7.0,1024x768 | 维护日期:2008-04-19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