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vious首页 Previous地理 Previous成都市 Previous成都人  文坛打工族 2002-6-10地理Null
Previous上一篇
文坛打工族 ⊙源自:若林


  文坛也有打工族?有,不稀奇,并且不是象征意义上的,譬如泛指业余业作者什么的,而是实实在在的打工族。与当小工当女佣的打工仔打工妹一样,他们也来自乡里县上,只是前者靠卖苦力为生,他们是卖文为生。一般打工都只是为了挣钱,而文坛打工族呢,除了希望能在城市谋生立足之外,还渴求着能出名,取得事业的成功。
  成都文坛,这些年就杀进来一批打工族。他们何以会看中成都?自然因为成都历来是一座文化名城,出现过不少名家大师,古代且不少名家大师,古代且不论,诗仙诗圣以至放翁东坡都在此留下过辉煌胜迹传世绝唱,只现代文学史上的郭沫若、巴金、沙汀、艾芜等文学巨匠,哪一个不与成都有千丝万缕的姻缘?直至10来年前的周克芹,也是在这里一炮打红,名标天下的。勿庸置疑,成都是块弄文学的宝地!
  文学青年闯成都,不像一般打工族那么显眼,更不会形成一股浪潮。他们人数本来就不多,又是单个或顶多三两个相约先后而来,投入大都会,很快就消失在茫茫人海中。从外表上你也难看出他们与城里人有多大区别,他们本来就是乡间秀才,县里的才子,穿着打扮,举止言谈自是与下苦力的打工仔不同。鼻梁上的眼镜,衣兜里的钢笔,一副文质彬彬模样与城里的小职员小知识分子无异。事实上他们中有好些人原本在县上、乡里有一份工作,教师、职员、工人、干部都有,只有极个别的人是地地道道的农民。
  别以为他们是文弱书生,迂呆秀才,不能像其他那些打工仔那般吃苦。不,错了,他们一样秉承了乡里父老吃苦耐劳的天性,只不过不体现在做粗笨活上。他们也不屑于干那些只需要娈力气的杂活,不会听工头老板的使唤。他们把自己视为未来的大作家名诗人,视为当年只身闯荡中国文人荟萃的上海滩的蜀中青年沙汀、艾芜!有这样的精神支柱,他们就更能吃苦。他们租一间窄小、简陋的房屋,将自已安顿下来,有了起码的生活和写作空间。
  吃更简单,在房东或是朋友处搭个伙,随便吃点什么都行。忙时,干脆泡方便面了事。所以这些年轻人,虽然穿着比其他打工仔整齐像样,脸色和身体却是差多了,几乎清一色的苍白瘦弱。只有那眼里的神采,永远充满自信。他们觉得自己有的是精力,有的是本钱,有乡里粗人缺乏的才华知识,有城里文人缺乏的勤奋坚韧。
  但不久他们就明白了,事情并不像想像的那么简单,文坛的形势已大大的改变了。开初他们把自己关在小屋里,夜以继日地炮制小说诗歌,然后亲自送到杂志社去,结果自然可想而知。如今纯文学作品的出版很困难,好在纯文刊物也已改头换面。编辑们也无可奈何,似乎对这些东西也不大感兴趣了,随手将文稿一放,颇为诧异地说:哟,你还在写这些东西?之后便连意见也懒得提了。
  一盆冷水!晕头转向迷惘痛苦之后便是清醒。文学衰落了,新闻兴盛了,期刊不行了,报纸发达了。于是这批文坛打工族很快调整方向,通过各种关系向报纸进军,跑新闻,搞报道,写纪实文学,编花絮故事……凭着素有训练的一支笔他们很快就杀开了一条新的出路。城市的小报太多,需要大量的稿件,他们正好源源不断的输送。他们没有坐办公室泡一杯茶慢慢喝的习性,没有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不干活不出成果出也照样拿工资的待遇,他们只有一个字:肯──肯到处跑,肯拚命写。正是这个城里文人少有的肯字,给了他们许多机会,促成了成功,他们的小文章开始不断在多家报纸上出现,甚至一些畅销杂志也来约他们写纪实作品连载故事了。日子一长,有的还被一些报社聘用了,作为特约记者,当专栏主持。文坛打工仔们终于笑了:天生我才材必有用!
  其实他们还应该补充一句,上成都来打工是选得太对了。俗话说好苗需要沃土,对文坛打工族来说,成都正是这样的一方沃土。成都人爱说又爱看,最关心天下大事,各方奇闻,读报成瘾成癖,因之成都的报业也就特别发达兴旺,这便为文坛打工族们提供了广阔天地。他们在埋头苦干,孜孜追寻着沙汀艾芜等前辈们的脚印。有时你会在公园茶馆里看到他们的身影,一伙人围聚集一起,滔滔不绝在仍在谈论文学……这情形,已跟成都本土的文人无有二致了。或者应该说,这些文坛打工族,已经成为成都文人圈子中的一部分了。也许,未来的沙汀、艾芜就坐在他们中间呢。

相关标签成都·旅游|成都·服务
下一篇Next
发表评论
 
关闭本页
最佳浏览:IE 7.0,1024x768 | 维护日期:2008-04-19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