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vious首页 Previous地理 Previous成都市 Previous街名琐记  桥梁水系类 2001-3-4地理Null
Previous上一篇
桥梁水系类陶亮生/文


  当我还是小孩子的时候,便听说成都全城有三十六条大街,七十二条小巷。七八十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市区的扩建,今天面对成都市地图,街道之多,已数倍于往日了。成都在[西汉]末年,便是国内五大都市之一。且蜀人好文,闾里题署,皆有考究。随着人世代谢,古今变迁,街名也有所变改。拙文拟就成都街名的来由,根据历史明文记载或父老传说,作一简介,不仅使后生能“数典”,亦可给旅游资“谈助”,更可供正在全面展开的地名普查工作以参考。
  统观成都市的街名,我们不妨把它们划分为以下各类:祠庙堂所类衙署兵营类方位字序类市场作坊类桥梁水系类地貌风物类名人遗址类、经传辞语类、祈祥祝愿类、姓氏家族类、以及新旧民主革命词汇类等。

  凡以河、塘、池、沟、桥命街名的,我们统归入水系桥梁类。
  《华阳国志》称:“蜀江众,多作桥,故蜀立里多以桥名”。成都以桥名命街名的街有四、五十条,再加上与水系有关联的街名约七、八十条之多。兹择我知其中故事者简介于后。

秋水涟漪/南门大桥/武侯区/雷康 摄
秋水涟漪
地点:南门大桥·武侯区·成都
时间2003-08-21 13:00:12

万里桥
  李冰修都江堰,把内江两大支流郫江、检江导于成都之下,二江之上,修建七座桥,一日长星,二日员星,三日玑星,四日夷星,五日尾星,六日冲星,七日曲星,上应北斗七星,统称七星桥。万里桥即长星桥,又叫笃泉桥(俗称南门大桥)。因诸葛亮遣费韦出使东吴,饯之于此日:“万里之行从此始”而得名。古时是成都通嘉州(今乐山市)经叙府(宜宾),下重庆,入长江,通往江南的水路码头。从唐代成都与维扬(州),相去万里地,沦江东流疾,帆去如鸟翅。”(岑参)“万里桥边多酒家,不知客向何处宿”的诗句中,不难想见桥上桥下的繁茂景象。“万里桥边女校书”,女诗人薛涛曾在此居住过。现存的桥,是清康熙五十年(1771)重修的。光绪二十八年(1902),曾大加培修。开桥之日,由文、武两状元踩桥(即剪彩典礼)。文状元赵以炯(贵州人),当时适逢乡试(考举人),钦命赵为副主考官来成都。武状元童中和(天津人),时任督标中军官(即总督衙门副官长),一时传为佳话。

星桥街
  新莽时,改汉制郡守为卒正,改蜀郡为导江,公孙述为导江卒正,据成都称帝。南门大桥(市桥)为七洞,上应七宿(日、月、金、木、水、火土)又称七星桥,称号为星桥。汉光武帝(刘秀)为统一汉室大业,遣师征讨,自广都(今广汉)进逼成都城下。公孙述拒战于星桥,阵陷述亡。马援曾讥诮公孙述不识大局乃井底之蛙耳。望江楼公园崇丽阁长联“鸣井底蛙”句,即言此事。

九眼桥
  明万历二十一年(1592)于一龙任四川布政使时,修建于两江汇合处,其西为古合江亭、迥澜塔等名胜,是古人送别之所,宋、元人留下不少诗作。亭、塔毁于明末战乱之中。清代初年,仿照合江亭的结构,向东迁移一箭之远。光绪年间,增建崇丽阁。后又配上薛涛井,枇杷门巷等有关薛涛的古迹,形成今天的望江楼公园。

万福桥
  唐僖宗乾符三年(876)高骈增筑罗城,引郫江水绕城北向东汇合,现名府河。桥址在今人民北路大桥附近,建于清代光绪十三年(1877),桥头有“万福来朝”匾额,故名万福桥。另有一说,言附近有一佛庙,号净众寺,建于宋代,内有张益州张方平,制益州有惠政,人民画像祀之(见苏洵《老泉集》)。后改为万佛寺,再改为万福寺,桥因寺得名。

猛追湾
  府河从万福桥向东,经清远桥(后名迎恩桥、大安桥,相当今天一号桥的位置)南下转弯处叫猛追湾,传说是张献忠起义武装,受大慈寺和尚兵追赶而得名。

上莲池、中莲池、下莲池、小淖坝
  均内江断水后,因地势低洼留下的池塘,曾种过莲藕的,叫做莲池,今只留下街名。

锦江街
  街不临锦江,为何以锦江命名,岂只因成都人对此美名有所偏爱?唐代德宗贞元六年(785)西川节度使韦皋,曾从西城内引水,凿解玉溪,因临溪而得名。

玉沙街
  濒临解玉溪,有玉器作坊,取溪水夹带的泥沙解玉,故名玉沙街。白家塘、王家塘、子龙塘、均是解玉溪干涸后留下的池塘。

玉带桥
  解玉溪转弯处,其形如带,上面建桥,名玉带桥。

金河街
  唐宣宗大中七年(853)白敏中任西川节度使时,浚内江,由城西南角入城,取五行西方庚辛金,金生水,名金水河,简称金河,街从河名。街建有金河上的第一座桥,名金花桥。经十八座以石为拱的桥梁入府河。

半边桥
  金河上的桥,位于大城与少城之间,以桥心为界,各占半边,故名。

青石桥
  旧名龟化桥,因系青石建成而得名。保路运动中,同志军从此街出发,攻进督院。

东西御河沿街
  明初,康太监奉旨入蜀为朱椿修建蜀王府(皇城)。在其周围,挖土筑城,疏导河沟,外通金河,内边摩诃池,河面甚宽,建造皇城时,可运木料砖瓦。王府既成,内廷生活所需,可由船运入,此即御河。明亡藩废,清代三百年,王府改为考举人的试场──贡院,水道淤塞,逼近御河的街道,称御河沿街。御河上建桥十座,各有美称。河废,桥渐拆掉。平安桥街,以城西的平安桥而得名。成都的天主教堂首建于此。现桥废街名仍留。

沟头巷
  康太监修皇城,高垫地基,隆然居于中心。每岁大雨,流水四溢,有明渠暗沟宣泄出城,使城内免受洪涝之害。年久失睡,到了清代晚年,涝灾日益频繁,光绪年间,湖北人刘心沅(翰林、书法家)任成都知府,考官课,以省城如何排水为题,策问考生,命各抒己见。其中一份考卷言,正对书提督衙门的“狗头巷”为“沟头巷”之讹。沟头巷下面,是地下排水暗沟开头之处。成都要免涝灾,必从沟头开始疏通整个排水系统。刘知府采用其说,由主管其事的提督,每年冬季派遣军工、彻底疏通。验工时,士兵要从沟头爬行出城,才算竣事。后来军风不整,此役便废,城内又闹起水灾。

九龙巷
  城内地下排水渠道,从沟头巷出去,便分为九支,号称九龙。其上面的巷道,叫九龙巷。

落虹桥街
  在东较场附近,是排水系统沟上面的一座桥,如彩虹落地,形容桥昌之美观。华阳县常在此处决犯人,世俗便讹呼为落魂桥,街亦因之冷背了。

桂王桥
  位于落虹桥之西,再西为梓潼桥,双庆桥,总汇桥、状元桥、通顺桥,以至青龙街的青龙桥,桥都随排水沟渠的淤塞,早已无影无踪,唯留街名,供人了解过去市内沟渠的分布和变迁情况。

南虹桥街
  南虹是上海的地名。抗战时期,南虹艺术学校由上海迁来成都,仍名南虹艺专,桥与街皆以南虹命名。

十二桥
  十二桥,详见:请点击

水津街
  津即渡口,此街是市区通向两江汇合处要道,故名。旧日成都的烧柴,主要靠岷江漂远,于是这条街成了成都的柴市。夏季水涨,漂运便利,柴价较低。冬末春初,江水干涸,柴价暴涨,以“升升米、把把柴”为生的贫民深受其害。

秋水入梦/南门大桥/武侯区/雷康 摄
秋水入梦
地点:南门大桥·武侯区·成都
时间2003-08-21 20:31:18

相关标签成都·旅游|成都·服务
下一篇Next
发表评论
 
关闭本页
最佳浏览:IE 7.0,1024x768 | 维护日期:2008-04-19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