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地理 | ![]() | ||||||
地貌风物类 ⊙陶亮生/文 当我还是小孩子的时候,便听说成都全城有三十六条大街,七十二条小巷。七八十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市区的扩建,今天面对成都市地图,街道之多,已数倍于往日了。成都在[西汉]末年,便是国内五大都市之一。且蜀人好文,闾里题署,皆有考究。随着人世代谢,古今变迁,街名也有所变改。拙文拟就成都街名的来由,根据历史明文记载或父老传说,作一简介,不仅使后生能“数典”,亦可给旅游资“谈助”,更可供正在全面展开的地名普查工作以参考。 统观成都市的街名,我们不妨把它们划分为以下各类:祠庙堂所类、衙署兵营类、方位字序类、市场作坊类、桥梁水系类、地貌风物类、名人遗址类、经传辞语类、祈祥祝愿类、姓氏家族类、以及新旧民主革命词汇类等。 地貌风物类 凡街巷以其特有地物、地形、地貌命名的,统称地貌风物类。分述于后: 槐树街 此街在少城内,清时名槐荫胡同,街内有槐树多株,可遮荫。辛亥革命后废胡同之称,改为街、巷,这条胡同改为槐树街。以槐树命名的还有双槐树,因街北侧一大户人家门前有两株大槐树得名。干槐树以一家院内有一枯老的槐树得名。 桂花街、东桂街 是蜀藩朱椿的花园,遍种桂花,清代改为东桂街。 桂花巷 亦因桂花树得名,清时名桂花胡同。 冻青树街 冻青即冬青,凌冬青翠。清代乾隆四川提督岳钟琪住址,以其府内有一株合抱的冬青树而得名。 竹林巷、竹林村、双林村 都因有竹林而得名。竹林巷的东侧,今和平街小学的校园,当系赵顺平候(赵云)宅第后面的子龙塘旧址。赵宅的前门在和平街。清代末为迎兵馆,后院有竹林。 竹叶巷 因巷内有“竹叶亭”而得名。 梨花街 明代,皇城东侧墙脚下种梨树;西侧种木芙蓉。形成街道后,分别以梨花、芙蓉命街名。原街内有一小桥,亦名芙蓉桥。1663年,旅川陕人为祀奉祖先哲贤,议事会商,听戏赏玩,便修建了陕西会馆,现蓉城饭店处。他们为扩大影响,提高知名度,凡遇到小孩便给点小钱,教其唤此街为“陕西街”,久而久之,约定俗成,陕西街遂因馆得名,而“芙蓉街”之名却鲜为人知了。清代末,曾在梨花街内建潜溪书院,后改为华阳中学。 荔枝巷 荔枝是热带产物,盛产于福建、广东,四川省产自泸州、内江市的东兴区一带。杨贵妃喜啖荔枝,所谓“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说的是她所吃的荔枝,是通过驿道快马运到长字,供其享乐的。如果从闽、粤运至长安,荔枝早已腐烂。从四川沿子午谷驿道进至长安,快马五、六天可达,尚能保持荔枝的鲜味。因此可以判断,杨贵妃所吃的荔枝,必出自蜀无疑。成都气温偏低,荔枝不易成活,然唐代诗人·张籍《成都曲》有“锦江近西烟水绿,新雨山头荔枝熟”句,可见唐代时,成都也是产荔枝的,气温要比现在高若干度。荔枝巷必因古时那一带有荔枝树而得名。 泡桐树街、柿子巷、枣子巷、皂角树街、拐枣树街 皆以街内特有的树命名。 龙须巷 旧时,督院街总督衙门对面,有一绝大照壁左右各有小巷一条。人们把总督衙门拟为龙,二小巷为龙须,故名龙须巷。 三倒拐街、叠弯巷、宽巷子、窄巷子 顾名思义,都以其自然态势而得名。叠弯巷曾讹传为得窝巷。 东、西半节巷 也以自然态势得名。西半节巷靠近羊市街,东半节巷在东城根街南口,是两条很短的只有进口没有出口的死胡同。解放战争期间,蒋介石政府在东胜街沙利文饭店设驻华美军联络处。为了取悦“盟友”,夜夜组织高级娼妓为美国大兵伴舞。一日午夜,两个汤姆(人民对美国大兵的卑称)在沙利文狂饮乱舞之后,踉踉跄跄窜出东胜街,借助于微弱的天灯(街灯)光亮,发现两个妇女在东城根街行走,便如狼似虎般地扑去。对于美军和暴行,成都人民早已看在眼里,恨在心中。刹那间,一块飞石将天灯击熄。漆黑的街头,两个过街鼠吓得团团乱转,跑到西半节巷口,还以为上帝给了他们一条逃生之路,一头钻进巷内,被愤怒的人群堵得严严实实,巴巴实实地吃了一顿铁拳头。 栅子街 有两条,一靠黄瓦待,一近斌升街。均为清代旗兵居住区。街口设木栅栏,晨开夜关,用以防盗。街以此设置命名。 双栅子街 其街原为通向城外的排水沟。为确保城内治安,防止宵小之人潜入,每隔不远,设有木栅。这里靠近藩库(布政使司的仓库),防犯倍严,设两座镶铁栅栏,故有留名。 黄瓦街、红墙巷 原均少城兵丁胡同。昔民间盖房,习有青砖灰瓦。有两侯爷,家业破败,竟以建庙宇才用的红砖砌墙,黄瓦盖顶,特别引人注目,遂为街称。清寂堂诗有“柳从黄瓦街头发,花向红墙巷口看”句,描写闺里风光,历历若画。今之明媚,尤胜昔日。
| ||||||||
|
最佳浏览:IE 7.0,1024x768 | 维护日期:2008-04-19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