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vious首页 Previous地理 Previous成都市 Previous邛崃市  平乐镇 2002-5-26地理Null
Previous上一篇
平乐镇 Pingle Town ⊙雷康/编


  平乐历史悠久,古称“平落”,1993年3月更名为平乐镇平乐镇是邛崃县三个老建制镇之一(其余两个是火井和固驿),集镇的形成期现尚无文字记载。

一、地理位置
  平乐镇位于成都市西南所辖邛崃市境内西南部,距国道318线9公里,离邛崃市市区18公里、成都市市区93公里,距双流国际航空港60公里,是邛崃市西南片区的区域中心镇。东接临邛、成都,西连雅安、康藏,周围与水口、油榨、孔明、临济、道佐、火井等镇乡毗邻,自古便有“一平二固三夹关”的美誉。

二、自然资源
  平乐镇属浅丘型地貌,山丘坝各占三分之一,镇域内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地下水资源相当丰富,全镇及相邻镇乡盛产竹木,竹资源尤为丰富。早在宋代平乐镇就是闻名的纸乡。周围四面环山,中间是一坦平原,高处鸟瞰,宛如一小盆地,素有“天府平乐”之美誉。
  平乐山区山不高而云雾缭绕,土不肥而雨露滋润,风不吹而爽气袭人,所产茶叶荧郁青翠,自宋代即出产茶叶,有著名的贡茶基地──康熙御赐的“天下第一圃”。

老屋无语/平乐镇/邛崃市/雷康 摄 摄
老屋无语。走在这些房屋面前,反而一点感觉也没有,也许是早上没有什么光影,也许这里穿插了一些现代建筑
地点平乐镇·邛崃市·成都
时间2003-11-06 8:36:18

三、社会经济
  平乐镇现辖2个社区和11个行政村,189个村民小组,全镇总人口3.2万人(其中集镇区1.2万人)。幅员面积69.94平方公里(其中集镇区面积1.2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2,305亩,农民人均耕地0.69亩。2005年全镇GDP为5.6亿元,财政收入940万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6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250元。一二三产业比例为18:60:22。城镇化水平29%。
  镇内现有重点高中1所,镇中学和中心小学各2所,幼儿园6所(平乐点3个,下坝点3个),村小学4个(平乐点2个,下坝点2个),中心卫生院1所,镇、乡级卫生院2所,村级医疗卫生站25个。自来水普及率达50%,农村沼气池普及率90%以上。小城镇生活垃圾集中填埋处理率100%。2004年2月平乐镇被建设部列为全国重点镇、全国环境优美镇,2005年又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及成都市十大魅力城镇之一,2006年平乐古镇被列入成都市旅游“十佳”景区、成都市旅游文明镇,系成都市区域优先发展重点镇之一。

四、人文历史
  平乐历史悠久,古称“平落”,其历史可追溯至上古时代,迄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史前蜀王丛帝开明时期,平落这块四面环山的坦绿色小盆地即因修水利、兴农桑而起聚,平落因此而得名。隋朝建立后,隋炀帝大业三年(公元607年)改邛州为临邛郡,先后辖十县,第一次在文字上提到火井县辖区内有个平落坝(按,坝字古义为村民聚居之处)。这是文字记载最早的平落二字。初年,邛州临邛挪辖七县一监,平落属火井县辖区、改名为平落镇,并在宋代太祖开宝三年(公元970年)将火井县的治所迁到平落达二百多年之久。《宋史》卷八十九,地理五,邛州条,火井县注:“中,开宝三年移治平落镇。”这是正史对平落镇名的唯一记载。宋代时期成书的《九域志》,在书中也记载有平落镇。元代后属邛州直隶州,公元1368年明王朝建立,平落按照明代的行政建制改为乡,称平落乡。并分为上乡下乡。《邛崃县志》(旧)“场镇地道考”中对此记载为:“城西南三十五里平落坝,明号为平落乡,分上下。”在《环球县志》“汤镇记”场镇目录中记载为平落坝。《邛崃县志》(旧)“古迹存亡考”中记载:“火井县本镇也,镇改县,唐家异地,唐在今油榨论,来在今平落坝。”,民国29年(公元1940年)建置平落乡,新中国成立后沿用此名。1950年镇、乡分置,1983年4月撤乡建镇,称平落镇,实行镇管村体制,1993年3月更名为平乐镇,2004年9月,邛崃市实施区划调整,撤消紧邻平乐的下坝乡建制,将原下坝乡行政区域并入平乐镇,统称平乐镇。
  平乐的古建筑遗产众多,文物古迹保存完好,传统文化比较集中,形成了独特的水文化、火文化、纸文化、铁文化、路文化、茶文化、宗教文化和民俗文化等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历史文化:
  1.水文化
  穿镇而过的白沫江是平乐的母亲河,同时也是平乐富裕与文明的见证者。北宋初年,火井县治迁至平乐,大批移民入川而来,利用当地丰富的竹资源和水资源开纸厂、搞航运,使平乐一度成为规模空前的“造纸王国”,并建成了“江西会馆”、“湖广会馆”等移民商贸的汇聚之地。当地的纸、茶、柴、布、竹等特色山货便由白沫江水路下南河,一路从府南河进成都,一路从乐山出四川;陆路则由平乐川南蜀道直至云南、缅甸。昔时,古镇数道水码头帆樯如林,数条商业街道商贾云集,岸边茶楼酒肆旌歌绕梁、酒绿灯红;白沫江上商船争流、穿梭不断;古驿道上摇铃阵阵、车马奔驰,好一幅活脱脱的川西“清明上河图”。依水而建,因水而兴是平乐水文化的独特体现。
  2.火文化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利用天然气的国家,全世界公认的早于西方一千多年,其发源地就在平乐。西汉时期,平乐就利用浅层天然气煮盐冶铁。三国时期,诸葛亮屯兵平乐,事农耕,开“屯垦”先河,同时,亲临平乐“祭火井”,开发天然气,治铁铸器。至今一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仍然“铁屑”(炼铁废渣)遍地。平乐人蒲元还为诸葛亮设计和制造了“木牛流马”,并进而发明“淬火”技术。为了纪念诸葛亮,平乐人至今仍然保持着燃放“孔明灯”的习俗。

火灶/平乐镇/邛崃市/雷康 摄
加热木制篁锅的火灶已多年未用,周边已十分潮湿,新长出的竹林已将其笼罩
地点:钟灵村·平乐镇·邛崃市·成都
时间2003-11-06 9:47:47

  3.纸文化
  宋《九域志》称:“平乐镇,濒河,水陆通道,市口繁富,纸市犹大”。平乐自南宋以来即为造纸之乡,据《邛州志》载:“成都草纸半平乐”,这是当时平乐纸乡盛产纸的真实写照,平乐出产的纸直到解放前期都十分有名,畅销整个东南亚地区。相传平乐的母亲河也因为平乐造纸加工的作坊太多,往江中排放污水后,使江面都布满白色泡沫而得名为“白沫江”,足见平乐当时造纸业之发达。
  如今的平乐仍然保存有相当规模和数量的古造纸作坊遗址,它们始于南宋,最多为明末清初,经初步发现现存七十四处,造纸遗址沿山造坊,设计独特,据专家考证,在全国现存古造纸遗址中十分罕见,极具保护价值。
  4.铁文化
  平乐自古就是商贸重地,早在西汉时期,就利用浅层天然气煮盐冶铁。西汉才女卓文君之父卓王孙,寻求理想的冶铁地点打造兵器,在平乐建立了自己最大的冶铁工厂,规模堪比现代“攀钢”,因为时代的变迁以及矿产的缺失,冶铁工厂已不复存在,但至今一平方公里的平乐“铁屎坝”上,仍然“铁屑”遍地。在往后的三国、两晋平乐仍利用当地的天然气优势进行冶铁。平乐也从此有了民间打铁这个行业,这里打出来的铁器和茶叶等,通过白沫江运输到各地贩卖,又在外面购买铁废品回来重新打造。现在的八店街也仍然存有古打铁铺,见证着古镇铁文化历史的源远流长。
  5.路文化
  平乐的秦汉驿道是“南方丝绸之路”的必经要道,也是古代商贸交易之要道。考古学家认定的中国第一条丝绸之路──灵关道,从成都出发,经临邛,从平乐古镇经由此道继续通向南方。而此段遗址因位于骑龙山的原始树林中,虽经历了千百年风雨剥蚀和人为的破坏,但尚能保存着平乐镇较为完整的这一段。长约1公里,路面横广约4米、呈鱼脊形。中央用平顶大河卵石砌成一条笔直的中心线,两旁鳞次栉比地用河卵石铺砌路面,十分牢固,驿道两旁筑有墙垣,犹如秦汉以来的“甬道”。秦汉驿道两旁的墙垣,将大路夹在中间,和秦汉时代“甬道”的规模构制完全一致。驿道两边的墙垣用河卵石垒砌,道高1.4m,墙垣原为防止敌人抄掠运输物资而设。从筑路史的发展来看,墙垣又起着养路如排水抵挡塌方的功用,显示出了当时设计施工者的智慧与匠心,是平乐古镇路文化最集中体现。
  6.茶文化
  古镇花楸堰地区素有“贡茶之乡”的美誉,是崃山产茶十八堡之首的第一堡,这里山不高而云雾缭绕,土不肥而雨露滋润,风不吹而爽气袭人,所产茶叶荧郁青翠,百花隆隐,故名花楸。花楸贡茶工艺考究,因袭传统,均为本地农夫手工精制而成。史载,邛州知府刘建国携花楸茶叶入朝进贡,康熙在品评各地进贡茶叶后,赞誉花楸茶为“天下第一圃”,花楸贡茶由此而得名。年轮更迭,岁月如梭,百年花楸依然保持着原始生态的自然风貌,近10亩古茶园,树龄均及百年之久。无论时空穿梭变换,花楸茶清香甘爽,回味悠长的独特风韵经年不变。

城隍庙/平乐镇/邛崃市/雷康 摄 摄
路边还有一个新近修建的城隍庙。按惯例,城隍每年出巡三次,春季清明节,秋七月十五,冬十月初一,时令鬼节。清明出巡意为放鬼,秋季访鬼,冬季把遗留于人间的孤魂野鬼通通收至城隍庙。据说这里的城隍庙每年三月十一日的庙会最热闹,引来香客如云
地点平乐镇·邛崃市·成都
时间2003-11-05 16:34:12

  7.宗教文化
  平乐宗教文化氛围极为浓郁,其庙宇之多:古时有天宫寺、观音院、万寿寺、七佛寺、雷音寺、城隍庙、川王庙、王爷庙、禹王庙、江西馆等,可惜相继毁于解放初期和文化大革命。现存的金华山天官寺唐代摩崖大佛,宝像庄严,栩栩如生,摩崖造像中的“天马行空”在全国也仅存两幅,堪称精品。位于镇东闫镇子的唐代观音院是邛州南路第一大寺,历来香火旺盛,朝拜者众多,经过重修后焕然一新,极具佛教文化氛围。造型逼真的铜雕观音(中国铜雕精品)和观音的三十三种化身即著名的千手观音、净瓶观音、骑龙观音、骑虎观音等栩栩如生。反映出平乐在历史上,一直为宗教繁衍之地,宗教文化亦源远流长。
  8.民俗文化
  勤劳朴实的平乐人民,不仅在这块古老而神秘的土地上创造了丰富的物质文明,而且创造了灿烂的民俗文化。古镇碗碗羊肉、泡黄豆叉海椒、奶汤面、岩谷水豆花、甜皮烧鸭、传统的乡村月饼等名小吃远近闻名。每年农历二月十九的观音会,三月十一的城隍庙会,六月初六的朝山会,还有清明灯会,山歌会以及沿江西岸的“竹麻号子”(手工造纸时代的劳动号子),不仅唱响了邛崃、唱响了成都,而且还唱到了北京;婚丧嫁娶时传统的九斗碗古镇酒席的特色;正月初一到十五的狮子灯、牛儿灯更是平乐人的拿手好戏;不时演出的川剧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慢起来象白沫江的缓缓流水,壮起来象巍巍矗立的大碑山。纯朴的民俗文化不仅使本地人感到生活的喜悦,更使外地人感到陶醉。

五、旅游资源
  平乐文化底蕴非常丰厚,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古镇区有明清时期建筑面积达23.54万平方米,保持完好程度为85%。全镇旅游资源可概括如下:
  1.九古
  (1)古民居(街)平乐镇历史悠久,曾为火井县治所在地,是古代重要的水陆要道和经商口岸,形成了有别于其他川西古镇的民居建筑样式和街区风格。作为川西重要的物资集散地、水陆码头,为了便于货物的装卸和交易,沿江而建是街区的主要特色,其格局呈鱼骨状。33条街道长短不一、曲直有度,街口节点多为码头。为了便于买卖和居家,沿街建筑均为上宅下店,一般为两层,木制穿斗结构,青瓦木檐,高低错落。现存明清建筑23.54万平方米,保持明清古街风貌的街道22条,其规模之大,风格之统一居西蜀之冠。
  平乐镇历来商贸繁荣,富绅众多,纸商、茶商、船商等大户人家纷纷择地择基而建别宅大院,至今尚存的银家大院、李家大院、徐家大院、朱家大院等仍然保持着明清时期的古朴风貌。特别是高山之巅,竹林掩映的李家大院更是川西古建筑中的精品,其规模之大,建筑之精美,实属川内罕见,与其所在地范围内的古民居被称为“川西最大的古民居群”。
  (2)古寺平乐宗教文化氛围极为浓郁,庙宇众多。古时有天宫寺、观音院、万寿寺、七佛寺、雷音寺、城隍庙、川王庙、王爷庙、禹王庙、江西馆等,可惜相继毁于解放初期和文化大革命。现存的金华山天官寺唐代摩崖大佛,宝像庄严,栩栩如生,摩崖造像中的“天马行空”在全国也仅存两幅,堪称精品。位于镇东闫镇子的唐代观音院是邛州南路第一大寺,历来香火旺盛,朝拜者众多,经过重修后焕然一新,极具佛教文化氛围。造型逼真的铜雕观音和观音的三十三种化身即著名的千手观音、净瓶观音、骑龙观音、骑虎观音等栩栩如生。
  (3)古桥乐善桥建于清同治元年(公元1861年),由乡贤周潼宣、张大宾等人出资修建。七年采石,到竣工整整花了十年时间。桥分七孔,为桃形,总长120米,高16.6米,宽10米,是四川现存规模最大的古代石拱桥。
  (4)古道被考古学家认定的中国第一条丝绸之路(秦汉驿道、南方丝绸之路)灵关道,从成都出发,经临邛,从平乐古镇经过继续通向南方。现平乐镇骑龙山上仍保存着完好的古驿道(秦汉驿道--南方丝绸之路)遗址,古驿道两旁均被垒成高墙,中间通车马的大道铺着巨大的卵石,顺着山势蜿蜒前行,公元前2世纪,史称“汉赋之圣”的成都才子司马相如即由此驿道出使西南夷。
  (5)古堰《尚书.禹贡》记载:4000年前,大禹曾经到西蜀蒙山(是邛崃山余脉)一带治水。相传在平乐筑堰时,因水势过大,筑堰失败,于是大禹“撒黄金垒土”,终于堰成。汹涌的白沫江被分成了内、外两江,从此滋润平乐的千顷良田,做到了“水旱从人”,因名“黄金堰”。清同治年间修建乐善桥时得以进一步改造,由竹笼装卵石筑成。
  (6)古坊宋《九域志》称:“平乐镇,濒河,水陆通道,市口繁富,纸市犹大”。平乐镇古造纸作坊,始于南宋,最多为明末清初,经初步发现现存七十四处,造纸遗址沿山造坊;设计独特,据专家考证,在全国现存古造纸遗址中十分罕见,极具保护价值。
  (7)古树平乐镇由于气候温和湿润,镇上仍保留着众多的千年古榕树群(榕树俗名黄桷树),这批千年古榕树群为唐宋时载植,已有1000至1500年历史,大多数树干都在2米以上,树冠直径达20余米。镇上古树以榕树居多,另有一部分为麻柳、青杠蒙子,树龄也在百年以上。尤其是古榕树,有的矗立江边,有的雄峙寺旁,夏日浓阴匝地,冬天郁郁葱葱;树围大者近十丈,小者也在两丈以上,树冠象巨型伞盖。他们千姿百态地装点着平乐古镇,又以千年以上的树龄无声的向人们讲述着古镇悠久的历史。平乐镇自然生长的众多古树树龄均在千年左右,在成都乃至川西地区可堪称第一(如此多的数量集中于一镇)。
  (8)古风在古镇2000多年历史的积淀中,勤劳朴实的平乐人民,不仅创造了丰富的物质文明,而且创造了灿烂的民俗文化。古镇至今保存有许多古老的习俗:每年农历二月十九的观音会,三月十一的城隍庙会,六月初六的朝山会,还有清明河灯会,山歌会吸引了无数游客。还有婚丧嫁娶时传统的九斗碗,正月初一到十五的狮子灯、牛儿灯更是平乐人的拿手好戏。
  平乐古镇自清代以来,川剧艺术风行乡里,至今久盛不衰。除了涌现出一批知名演员如郭成君、张崇林、陈显芳等人外,至今仍有民间玩友会,逢年过节唱上几台大戏,平时来几段折子戏,男女老少都踊跃观看。玩友、票友更是不计其数。农民唢呐队、威风锣鼓队风行乡里。
  (9)古歌平乐是著名的“纸乡”。据《邛州志》载:“成都草纸半平落”,而竹麻是造纸原料,打竹麻是一项苦活。千百年来,工匠们一边打竹麻、一边高唱着劳动号子。这种奔放、热情、悠扬、古朴,流传于农家俚巷的劳动歌谣,在劳动人民的口中得以流芳百世,一直唱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不仅唱响了邛崃、成都市,而且还唱到了北京。1958年平乐竹麻号子参加在人民大会堂举办的全国民歌精英会演出,获中宣部表彰。
  2.镇外有景
  平乐的景区特色在于“镇外有景”,不仅有古镇区作为核心,在集镇核心区外还有秦汉驿道风景区、芦沟风景区、金华山风景区、花楸山风景区和齐口风景区等五大风景区作为支撑:
  (1)金华山风景区
  金华山位于平乐镇东南1公里处,自秦汉以来即为灵山杰地,在中唐以后,金华山天宫寺香火鼎盛,名满川西。众多的人文古迹和独特的地形地貌,不仅使金华山山奇水秀,而且使之具有两大与众不同的鲜明特点,一是“三教汇于一山”,儒、佛、道和谐地统一到金华山上,数不清的摩崖造像凿刻在峰回路转的的山岩上,栩栩如生;依山而建的大佛,宝像庄严,香火不断;大佛座前的一幅“天马行空图”更是全国摩崖造像中的精品,全国仅存两幅。登高俯视,大佛沟极其自然的弯成一个巨大的“S”形,将金华山一分为二,恰似一个天然的太极图,给金华山凭添几分神秘;二是“一步呈一景”,随处可闻的鸟语莺啼、险峻独特的奇峰异石、中唐时期的天宫寺、绿水青山中的亭台楼阁、极具川西特色的吊脚楼、古幽深遂的石梯山道都给人无限的启迪和遐想。现为“邛崃市十大旅游景点”之一。
  (2)芦沟自然风景区
  芦沟自然风景区位于平乐镇区西北l公里,方圆8.6平方公里,周边与火井、油榨、水口三乡连界,森林、竹子覆盖面积16000多亩,登高环视,茫茫竹海,蔚为壮观:从镇区可驱车直入芦沟风景区,至鱼崖798级台阶下。沿途翠竹掩映,小溪流水,清澈见底,使人倍感清新怡神,享有“二十华里绿色长廊,天然氧吧”、“千年古镇之幽谷画廊”的美称。芦沟内有明朝天官杨伸题“寒绿仙关”石刻遗迹、高约100余米的天然石佛像、古造纸作坊遗址、天官试剑石、天官墓、元帅井等景点分布其中,芦沟以北相传是大熊猫常出没的地方。由此东折而上鱼崖,当年红军作战掩体犹存。登鱼崖远眺,油榨、火井尽收眼底,天睛时观邛崃山脉,极为清晰,登临尖山子,可远望临邛古城全景,是阅西川秀色之最佳观景点。以芦沟向西南,东北延展,尽是翠竹,“冬无北风之寒,夏无酷暑之热”,大有“世外桃源”之感。
  (3)骑龙山风景区
  此风景区以骑龙山为载体,以秦汉驿道为主线,是“南方丝绸之路”的必经要道,也是古代商贸交易之要道。考古学家认定的这条中国第一条丝绸之路(秦汉驿道、南方丝绸之路)灵关道,从成都出发,经临邛,从平乐古镇经过继续通向南方。而此段遗址因位于骑龙山的原始树林中,虽经历了千百年风雨剥蚀和人为的破坏,但尚能保存着平乐镇较为完整的这一段。长约1公里,路面横广约4米、呈鱼脊形。中央用平顶大河卵石砌成一条笔直的中心线,两旁鳞次栉比地用河卵石铺砌路面,十分牢固,显示出当时设计施工者的智慧和匠心。
  驿道两旁筑有墙垣,犹如秦汉以来的“甬道”。秦汉驿道两旁的墙垣,将大路夹在中间,和秦汉时代“甬道”的规模构制完全一致。驿道两边的墙垣用河卵石垒砌,道高1.4m,墙垣原为防止敌人抄掠运输物资而设。从筑路史的发展来看,墙垣又起着养路如排水抵挡塌方的功用。正如现在的山区公路,也往往于山岩陡坡之下的路侧,筑一段坚固的石坎。
  (4)花楸风景区
  西出古镇4公里,沿黄金堰至黄花路前行约10分钟,便到了素有“乡土人家,世外桃源”美誉的花楸风景区,景区内层峦叠翠,树木葱笼,溪流淙淙,有康熙御赐“天下第一圃”的花楸贡茶;有曲径通幽的万亩竹海;有心旷神移的十里长廊;更有神秘莫测的官田溶洞。以光绪亲赐“皇恩宠锡”御匾的李家大院为代表的清代古民居群,至今依然保持着百年以前的原始风貌。零星散落于竹林深处的川西民居,构成了这里浓郁的乡土特色,纯朴的百姓躬耕田陇,辛勤劳作,过着恬静,惬意的农家生活,是现代都市人返朴归真、感悟田园的乡土人家,是颐养身心、休闲度假的世外桃源。
  (5)齐口风景区
  景区位于古镇西北边缘白沫江下段,与水口镇仅一水之隔,景内河道宽阔,水天一色,江中竹筏泛舟、快艇冲浪,岸上竹林青翠、曲径通幽。竹林深处,齐口乡村俱乐部、池林山庄、鲢鱼山庄等特色农家乐掩映其中,野生河鱼、烤羊烤兔,让你流连忘返,是现代人休闲垂钓、泛舟冲浪的水上乐园。
  作为南丝绸之路,古川南蜀道上的重镇,古镇还有许许多多的旅游资源,具有浓郁佛教文化氛围的观音院;保存完好的古驿道和倒石桥、倒马坎、落凭寺、五通碑、三义庙等一大批名胜古迹;还有极具开发利用价值的水上风景张飞滩、狮子滩以及两条充满奇峰怪石、峰回路转的金鸡沟、芦沟;狮子山、金龟山错落有致,景色宜人。尚有明代造纸作坊遗址、邓通和卓王孙冶铁遗址、天官试剑石、江西会馆、湖广会馆、古码头、邛南第一桥、元帅井等众多古迹、景点。
  此外,平乐竹编工艺、农夫手工茶、根雕、木刻以及地方特色小吃享有盛名。平乐水文化、火文化、纸文化、铁文化、路文化、茶文化、宗教文化和民风民俗丰厚灿烂,独特集中。这些都吸引了八方游客前来观光、考古和旅游,2005年旅游人数达68万人次,全镇旅游收入达5400多万元;2006年至11月底旅游人数已达118万人次,旅游收入9000多万元。
  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纯朴的民风民情,独特的建筑风格,尤其是历经千年沧桑而风采依旧的“九古”文化,使平乐这座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文明古镇更加光彩夺目;完善的保护措施,科学的规划和开发理念,更为这座千年古镇带来无限的生机和活力。昔日的商贸中心、文化重镇,在现代人的睿智和挥毫泼墨间,又一幅21世纪的《清明上河图》渐渐清晰起来,她的明天必将彩霞满天、更加美好!

六、区内景点介绍
  古镇核心区旅游导游线路(参考):闫巷街(与骑龙街上段交叉)→古牌坊→古榕树(面对乐善桥,左边为福惠街右为长庆街)→长庆街(禹王马头、老茶馆)→禹王古街(赏风楼和古民居)→台子坝→字库街→糠市街顺河街(看吊脚楼)→赏白沫江→八店街→乐善桥→红星竹编→剑仙楼→银家大院→河滨公园→黄金堰→兴乐桥→回闫巷街。
  1.禹王街
  此民居地处禹王大街,为明清建筑,青瓦木结构。临街三层阁楼,因近戏台,楼廊上可观每年三月十一会场上的川戏。平时逢一、四、七赶集,晚上川戏玩友在此清唱。邻近摊贩小吃灯火辉煌。热闹常至半夜。
  2.长庆街
  取白沫江源远流长,生民得福当庆之义。古鱼市码头位于街口,常年皆有木船停靠。纸帮、烟帮,皆由码头沿水路通往下江一带,油盐、布匹、百货由水路运进古镇而停靠于此,故热闹异常。
  3.福惠街
  街口有塔子坝,上通夹门关至名山雅安,下行至成都彭县一带。货物畅通,民安乐业,故以“福惠”为街名,街口建福惠桥以连“长庆”之意。
  4.镇江坊
  1990年代建成,宽六米,高八米,飞檐翘角。
  正街书:秦埠汉衢,南梁、北津。对曰:沫水西来通长江汇九省商贾繁华千年埠镇,骑龙东去连锦城聚八方物货富裕百里黎民。
  临江书:江流叠翠,东仓、西廪。对曰:过桥去应是钟灵仙境金华佛地,渡船来可有崃山秀色蒙岭烟云。

两棵黄桷树/平乐镇/邛崃市/雷康 摄 摄
兴乐桥头的两棵黄桷树已连为一体,分不清是一棵树的两个主干,还是两棵树的主干。据说树龄已有一千五百年,但认为也就四百年
地点平乐镇·邛崃市·成都
时间2003-11-05 17:10:24

两棵黄桷树/平乐镇/邛崃市/雷康 摄 摄
兴乐桥头的两棵黄桷树。注意:桥上倚栏的人
地点平乐镇·邛崃市·成都
时间2003-11-05 17:11:03

  5.榕树(俗名:黄桷树
  平乐黄桷树,沿江十三棵,树龄多在千年以上,唯此树最大,树龄1500多年。除枝繁叶茂外,乡民多具三牲礼品,将小儿拜寄与黄桷树为干儿(女),取其能得到它的佑护,少病少痛而长命百岁;又认为它独具灵气,以手触之可除百病,此民俗自古有之,至今犹存。在此凭栏眺望,可见绿荫参天映沫水,古镇长虹七洞桥。石板街酒肆茶坊,吊脚楼风光优美。真可谓景冠川西,奇绝之极。
  6.水巷子
  水巷子为古镇临江市街通下江边石梯巷道。建镇时同时修建,终点为用水码头。古镇先民民风淳朴,约定成俗:大清早挑水饮水,早饭过后才能淘洗杂物。后建成自来水厂,只作杂物淘洗巷道之用。
  7.剑仙楼
  剑仙楼是一座高踞白沫江两岸桥头的阁楼,两面临江,登楼可一揽古镇风光。古时常有讲评书说剑仙的在此开场,且南来北往的客商多喜在此休闲品茶或谈生意,历经多少沧桑岁月皆是如此,故人们美名其曰“剑仙楼”。现已按照回忆重新恢复。
  8.糠市街
  中华为农耕古国,养猪业已有数千年,传统养猪主食以米糠喂之,平乐古镇建镇即已形成糠市,足见农耕养殖之繁富。此街为木板铺面明清建筑,保存完好。
  9.八店街
  街以八间店铺得名,古时为水码头,进出货物皆装卸于此,常年热闹非凡。街口有寨子门,晚上二更关门,清晨五更开门。
  10.禹王古街
  禹王街是平乐古镇目前保存完好的具有明清建筑风格的街道。清代修安乐堰、黄金堰,建乐善大桥,因治水而市井繁荣,乡民因崇尚大禹治水之德,建禹王庙,修禹王街。
  11.黄金堰
  黄金堰为平乐至下坝乡灌溉农用堰之一,乃先民为灌溉西岸万亩良田而修建。清同治年间修建乐善桥时得以进一步改造,由竹笼装卵石筑成。相传最初因水势过大,筑堰失败,于是大禹“撒黄金垒土”终于堰成。汹涌的白沫江被分成了内、外两江,从此两江之水滋润了千顷良田,做到了“水旱从人”,因名“黄金堰”。
  12.银家大院
  银家大院是清代纸商别宅,昔时规模恢宏,多进七天井建筑群构成七星抱月布局,现存一院两天井已略见一斑。院落建筑尺度大,空间通连奇巧,构件制作精巧,木窗锦纹多变,柱础雕刻生动,实为川西古代四合院之精品。
  13.古打铁铺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从铁器时代起就有此种手工铁匠铺。此铺已近百年,家传三代。它保持了原始的打铁风貌:操作时用大小不同熟铁块,先在炉火中煅火,用手拉动风箱(老子书中有“橐龠”,即风箱的记载,足见其年代之久远),待熟铁烧红,由两人用不同重量大锤轮番敲打,经过成型、淬火、打磨,即成锄、刀、钯、钉、厨具等各种用具。

观音院/平乐镇/邛崃市/雷康 摄 摄
观音院,门前四人正在围桌打麻将。建于唐代,坐落于秦汉驿道『南方丝绸之路』的骑龙山麓,是一座尼姑庵,门联由四川省佛教协会副会长清德法师题款:“平万世劫难,乐一方净土”。《妙法莲华经》载:临南官员赴任经骑龙山遇猛虎被观世音搭救之说
地点:观音院·平乐镇·邛崃市·成都
时间2003-11-05 15:54:52

  14.观音院
  平乐古镇以悠久的历史和罕见的人文景观著称。唐代观音院是邛州南路第一大寺,历朝历代香火旺盛,历来朝拜者众多,经过重修后焕然一新,极具佛教文化氛围。造型逼真的铜雕观音和观音的三十三种化身中著名的千手观音、净瓶观音、骑龙观音、骑虎观音等栩栩如生。
  15.乐善桥
  乐善桥建于清同治元年,由乡贤周潼宣、张大宾等人出资修建。从采石到竣工整整花了十年时间。桥分七孔,长120米,高16.6米,宽10米,是四川现存最大的古代石拱桥。

七、旅游要素
  1.行
  (一)成都→平乐:成都市新南门旅游车站每天均有直达平乐古镇的旅游专线车。每天暂定早上9:40──下午4:50,四趟来回,节假日有加班,车程93公里,约100分钟车程。25元/人。
  (二)成都→邛崃:从成都出发,可以在金沙车站、新南门车站、火车北站、石羊场站等车站乘车。
  1、金沙车站的成运高速走成温邛高速公路,途经温江、崇州、大邑,需约1个小时到达邛崃车站,20分钟/班,17元/人,全程75公里;
  2、火车北站、石羊场站走318国道,途经双流、新津后约2个小时左右到达邛崃车站,20分钟/班,13.5元/人,全程约82公里。
  (三)其他地方→邛崃:从雅安、乐山等地有直达邛崃专车,价格随行而定。
  (四)邛崃→平乐:到达邛崃车站后,可以在车站大厅门口搭坐邛崃→平乐的古镇专线小面的,每15分钟一趟。走邛崃孔明乡、平乐下坝场到达平乐,一路蜿蜒曲折,行程17公里,需30分钟左右;
  还有邛崃→夹关的蓝色小面的,车从邛崃车站出口出发,4元/人,20分钟一趟,走318国道10公里到卧龙镇转入卧夹公路,8公里到平乐镇上下车,路面较好,路直,行程18公里,约需要25分钟到达平乐。
  (四)平乐→其他风景区:从平乐镇上可以联系古镇旅游公司包车前往,服务电话:028-88781080。价格在10元左右/人·景区,也可包车60元/辆·景区,皆包往返。
  古镇内可乘坐仿古黄包车5元/小时,或者30元/包古镇内;仿古电动观光车5元/人/圈。
  另外古镇有骑游俱乐部,双人自行车5元/小时,包车30元/天;三人自行车8元/小时,包车45元/天。
  2.吃
  餐饮:古镇区和景区皆有不错的餐饮点,价格实惠,口味佳。
  特色小吃:碗碗羊肉、碗碗香、饽饽鸡、奶汤面、羊肉火锅、泡黄豆叉海椒、花楸贡茶,卤菜系列,烧血旺、烩豆腐、竹笋烧鸡、石磨豆花、野菜、老腊肉、笋子虫、老母虫等等。一系列绿色天然食品,味美肉鲜。
  3.住
  平乐古镇区和景区皆有不错的住宿点,价格比较适宜,干净卫生。
  桥头客栈、黄桷树客栈:(古镇区乐善桥头和闫巷街)40~80元/人,标准间,床单等日清日换。
  领秀山庄:(金华山风景区)40~80元/人,空调标准间,床单等日清日换。另有豪华家庭套间。
  绿宝石庄园:家庭别墅300~800元/栋,木楼20元/人,可接纳游客200余人。
  竹海春:平乐镇芦沟风景区(有车接送,水泥路现已通车)
  10~30元/人/床;30元/人/天(包吃住,集体不得少于8人);500元/人/月(包吃住)。
  如逢节假日,住宿较为紧张的话,可直接联系政府旅游热线:(028)88781080或(028)88781094咨询,便可找到较为合适的住宿场所。
  4.游、娱
  到平乐古镇以后,联系古镇旅游公司有专业导游带队讲解,50元/40人以下,走古镇入口进入参观古镇区的古街、古树、古桥、古堰等九古,品味八大文化的魅力,感受每个景点的独特魅力。
  导游完以后,同时可以在白沫江江边品茗、闭目养神或打打牌休闲,也可在民俗产品一条街购买古镇特有的小山品,把玩古镇的民俗产品,品位古镇的古典艺术。
  在古镇区还可以吃到很多不错的古镇特色小吃,玉麦膜膜、奶汤面、孙血旺……在江边还有竹筏游弋,赏景戏水等项目皆能让您留恋忘返。
  晚上可以在河边欣赏夜景,品古镇烧烤,还可以放河灯、孔明灯等,寄托美好的心愿。静幽的灯光下,和朋友和家人一同感受古镇的那份恬静和温和。
如果时间够充裕,就可以把几大景点全部游遍。最近的南方丝绸之路──秦汉古驿道,当然是前往的首选,离镇上1公里,徒步走去为佳,路上有观音院,是唐代所初建之川西大院,香火鼎盛如故。至观音院再前行约300米,即到秦汉驿道,脚下已是两千年前古人留下的浩瀚工程了;
  徒步的金鸡沟之旅,野炊是不错的选择,看随处可见的苔迹斑斑的古造纸石缸木碾,前方又是竹林深处人家,寻古探幽确实是自然生态游的上好选择;
  攀登金华山,朝拜佛祖,在楠竹海里一起寻找三教的神幽;
  驱车前往,芦沟竹海里有鬼斧神工的大自然,有古老的造纸作坊,在山里住下,到天然氧吧疗养身心,清净耳根,是再合适不过;
  过茫茫竹海,驱车至李家大院,在古宅中,寻找历史的痕迹,感叹古宅的不易,登高望远,感受天下第一圃的浩瀚,逝者如斯。
  5.购
  到平乐必买的几样东西:红豆腐、古镇麻饼、小木凳、手编草鞋、乌木制品、草纸地图或草纸制品、玉麦膜膜、木雕制品……
  如此畅游一番,平乐之旅基本上就可以结束了,“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平乐印象”,但愿您会喜欢上这里,怀念这里。
  天府平乐,平安快乐!一条通往历史的古镇,一湾濯洗人性的江水,一座时光倒流的古镇!走进平乐,你便走进了川西水乡的幽雅意境;穿越古镇,你便穿越了二千多年的秦汉历史!

叶子烟交易/下坝乡/邛崃市/雷康 摄
叶子烟交易。不知是否还属烟草专卖范围
地点下坝乡·邛崃市·成都
时间2003-11-06 11:56:06

资讯
  2004-9-8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川府民政[2004]40号)同意邛崃市撤销泉水、兴贤、石坡3个镇及下坝、南君平、马湖、银杏、太和、石头6个乡。将原下坝乡所属行政区域并入平乐镇平乐镇人民政府驻平乐场。
  原下坝乡地处邛崃市西南15km,属山丘结合之乡,全乡幅员面积31.4km2,有耕地7,720亩,辖9个行政村,72个村民小组,总人口8714人,其中农业人口8,514人。
  全乡境内山丘坝各占其一,处于成都平原西部边缘,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主要特点:春夏秋冬四季分明,年平均降雨量为1,000mm左右;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为17~19度;全年无霜期平均280天,有利于家作物生长。其中,坝区主要盛产水稻、油菜、蔬菜等作物。山区花椒村地处高山,无霜期相应较短,为180天,特别适宜茶树种植,闻名于世的“花椒贡茶”便出产于此。
  在下坝这片富饶的土地上,森林资源较为丰富,被誉为邛崃西南部难得的绿色明珠,得天独厚、层峦叠嶂的苍松翠柏隋处可见,有桢楠、红杉、桂花、银杏等多种珍贵树木,森林覆盖率达37.8%。为进一步保护生态平衡,积极响应国家西部大开发的号召,近年来实施退耕还林面积2,900亩,2002年计划再退耕1000亩,主要发展楠竹、麻竹和其他经济林木。全乡现有竹源面积16,000亩,年产各类竹子9,000余吨,这为下坝乡竹席、晒席编织和生产竹压笆提供了丰厚的资源优势。充分利用本地竹类资源已成为下坝乡经济发展、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之一。现下坝乡从事晒席编织人员200人以上,年产竹席30多万张,经营竹压笆的编织人员近200人,年产竹压笆100余万张。
  为了加快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全乡以花椒茶业责任公司为龙头,带动经济发展。1999年以来,全乡以种植名选131、家务事选取9号、福鼎大白茶为主开发新茶园,同时大力改造旧式茶园,累计面积达到1500亩。成功引进成都市康源公司建立黄金梨基地80亩,已发展优质水果800亩,其中黄金梨150亩。全乡经济朝农业产业化方向迈进。
  近年来,下坝乡交通建设有了长足的发展,交通四通八达,土下路、马下路沟通了下坝乡的对外往来。2002年,全面实施县、村道路水泥路硬化工程,为下坝乡经济发展和提高招商引资创造了积极的条件。
  现有花椒茶厂1个、酒厂2个、竹编企业5个。全乡有九年制学校1所,村小学2所,全面完成“普九”和“双基”复查验收任务。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05%以内。人口计划生育率为99.2%。医院设施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医务人员学历不断提高。光纤电视覆盖率为20%,实现了村村通电话。

相关标签成都·旅游|成都·服务
下一篇Next
发表评论
 
关闭本页
最佳浏览:IE 7.0,1024x768 | 维护日期:2008-04-19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