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vious首页 Previous地理 Previous成都市 Previous新津县  唐宋诗人与新津 2001-12-1地理Null
Previous上一篇
唐宋诗人与新津 ⊙王昌铭/文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这是[初唐]诗人·王勃的名句。他的一个姓杜的朋友要到蜀州(今崇州市)任少府(即县尉,主管一个县的治安),他就赋了这首诗来相送。诗句中的“五津”据说指岷江上的五个大渡口,新津当然算得上一个大渡口;又据《新唐书》,当时的蜀州管辖了四个县其中就有新津县。因此,无论从什么角度说,王勃在京城长安遥望的五津大地,是包括了新津县在内的。也就是说,当时的新津就以其独特的地位地势名闻全国了。
  如果说,王勃还仅仅是在三秦大地遥望风烟中的五津,那么,一大批文人雅士却慕名而来,踏上了五津大地。山水赠诗人以灵性,诗人答山水以多情。一大批佳作华章就在这里源源不断地诞生了。
  首先引起我们注意的,是李白的《送友人》: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斑马鸣。

  明代杨升庵认为这首诗是在新津作的。这首诗几乎入选了所有的唐诗选本,但选家对杨升庵的说法却不置可否。我们新津人对此却不能如此淡漠。李白另有一诗《北桥楼》,有人据《康熙字典》有“新津北桥楼”字样,断定李白的《北桥楼》写于新津,《新津县志》(道光版)对此加以“辩伪”。而同一本书却把李白的《送友人》当作写于新津的作品而加以收录,恐怕事出有因。结合新津的地势来考察诗句的描写:城东为江水环绕,城北有远山隐隐,两者相吻合恐怕也非偶然。这首五律,首联对起,点明送别之处。颔联故为流水对,吐属自然。“浮云”孤飞,比况游子之心;“落日”将下,隐喻故人之情。末尾用马鸣萧萧衬出两人的别绪离愁。全诗描述送别情景,历历如在目前;格律严谨而又似乎不受约束。这就难怪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津津乐道了。

渔船/南河/雷康 摄
渔船·南河 『上图点击放大后的尺寸:1024x768,然后可在图片上按右键设置为墙纸
地点永商镇·新津县·成都
时间2002-3-27 14:39:50

  比李白小12岁的杜甫三次来游新津,则是确定无疑的了。上元二年(公元761年),杜甫应朋友裴迪之约,前来新津,留下了《和裴迪登新津寺寄王侍郎》、《游修觉寺》两首诗。此时的杜甫刚在浣花溪边草堂安顿下来才几个月,因而,还免不了有“风物悲游之”之“”和“漂转暮归愁”之“”。次年春天诗圣再来新津县,就完全是另一番心绪了。他这次来写了三首诗,其中的《后游》写道:

寺忆曾游处,桥怜再渡时。
江山如有待,花柳更无私。
野润烟光薄,沙暄日色迟。
客愁全为减,舍此复何之?

  杜甫本来就长于律诗,而这首五律更是充分发挥了律诗章法绵密、层次丰富、既圆且方、虚实相生的特长。旧寺重游,便桥再度,已经勾起了回忆,引出了怜爱,江山还敞开了胸怀在等待,花柳更无私地奉献出情怀。诗人登上山腰一望:烟光稀薄,所以“野润”;日色迟留,更觉“沙暄(温暖)”。眼前的景物和内心的感受和谐,难怪诗人一扫客愁,留连忘返了。
  值得新津人骄傲的,尤其是杜甫在《题新津北桥楼》末尾写的两句:“西川供客眼,惟有此江郊。”要知道,此时的杜甫已经对成都周围的许多州县作了短期旅游,吟出的这两句诗该有多大的分量啊!
  杜甫第三次来新津,为的是和任蜀州刺史的著名边塞诗人·高适相会,也留下了三首诗。三首诗都和皂里江(今金马河)上建成了竹桥有关。这说明诗人的喜忧是与人民息息相关的。
  杜甫在新津一共写了8首诗,占了他在草堂时期23首诗作的三分之一。诗圣对新津如此情深,留下的诗作又如此宝贵,新津人能不引为荣耀吗?
  值得我们引为荣耀的,还有[北宋]一代文豪苏轼和他的弟弟苏辙。他们分别为18岁、17岁的时候(公元1053年),同来新津,借寓城南宝华寺,登山临水,读书赋诗。大苏后来写的6首诗,都是和我们县出的著名人物张商英丞相唱和的。小苏写的一首《纪胜亭》,则直接描绘了新津渡口特有的景观:

夜郎秋长水连空,上有虚亭缥缈中。
山满长天宜落日,江吹旷野作惊风。
炊烟惨淡浮潜浦,渔艇纵横逐钓筒。
未省岳阳何似此,应须仔细问南公。

  一山飞峙江边。山满长天,落日依山而下,江野旷远,惊风沿江飒飒。远处烟霭浮沉,眼前渔船西东──这开阔的意境多么像洞庭湖边的岳阳楼啊!这首诗对新津风物的描写如此逼真精工,所以它对后人的影响最大,依韵而和者蜂起,佳句叠出。
  在苏氏兄弟之后,来新津的文人中名气最大的当推陆游范成大了。陆游任蜀州通判期间,常来新津县,或视察水利岁修工程,或旅游观光,先后留下了8首诗作。诗人从故乡绍兴来到蜀州,已有客居异乡之感了,再到新津,“客中更复客他邦”,加以此时他的抗金抱负不得施展,以至“不如意事十八九”。但是,真到了新津之后,他看到的是“山从飞鸟行边出,天向平芜尽处低”,他听到的是“江水来自蛮夷中,五月六月声摩空”。这样的山川,加上通济堰的百丈横堤,毕竟使诗人感到了短暂的欢愉,“兴阑扫榻禅堂卧,清梦还应到剡溪”,简直要追上李白,去游天姥山了。
  范成大的诗则洒脱得多,他还在前来新津的途中,“遥知新津宿,魂梦亦清丽”,这就可见其愉悦了。在《新津道中》,他这样描绘了新津的景色:

雨后郊原净,村村各好音。
宿云浮竹色,清溜走桤阴。
曲沼攀青盖,新畦艺绿针。
江天空阔处,不受暑光侵。

  好一个清纯的所在,已经绿到天上去了。从这样一个角度来描绘新津景色的,可以说是独一无二。范成大是以《四时田园杂兴》著名的诗人,难怪他有颗绿色的新,一双绿色的眼。
  范成大到新津来,是因为他卸任四川安抚制置使,奉诏东还临安。陆游也赶来送行。两人结伴到眉州后才依依惜别,又留下了一段佳话。
  明代清代以来,咏新津的诗作就更多了。公正地说,作者的名气虽然都不甚大,但却不乏佳句。写新津的景色:“风吹千浪碧,雨过一峰青。”“十里黄花香石径,千行白露滴松风。”写新津的渡口:“一江三四渡,一渡两三人。”“顺流呼渡舸,极目一清晖。”……读着这些诗句,我们不难想像,历史上的新津是一个山川秀丽、水陆通畅、物产丰饶、人才济济的好地方,简言之,人杰地灵。同样,地灵人杰,历史的新篇章在呼唤着我们,几就在这一片热土上,再造新的辉煌,也谱写新的华章。

王昌铭/五津镇/新津县/雷康 摄
本文作者:王昌铭
地点五津镇·新津县·成都
时间2003-02-07 21:44:08


【作者申明】我同意《巴蜀网》发表我的作品,同意《巴蜀网》编辑部向其它媒体推荐我的作品,或向其它媒体颁发转载使用许可。一旦其它媒体决定刊用,请《巴蜀网》及时通知我。在不发生重复授权的前提下,我保留个人向其它媒体的直接投稿权利。

相关标签成都·旅游|成都·服务
下一篇Next
发表评论
 
关闭本页
最佳浏览:IE 7.0,1024x768 | 维护日期:2008-04-19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