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地理 成都市 新津县 • 神秘的新津乌尤寺 2001-12-1 | 地理 | |||||||
神秘的新津乌尤寺 ⊙周明生/文 大凡一个新津人,没有不知道乌尤寺的。在许多人心目中,乌尤寺是一方净上,一座圣殿,她能使人消灾免难,绝处逢生。 其实乌尤寺只是一座山野小庙,在好几十年间仅存一殿,殿字为青堂瓦舍,并不恢宏,加上简陋的厢房和寻常的院落小门,恍若农家小院。 乌尤寺离县城也不近,坐落在邓双镇境内的白云山,少说也有二十多里路。由文山边上山,经过野兔坡,人便来到一条幽深的峡谷之上,雾岚在峡谷中透迄转折,山路也在山腰上婉蜒前伸。道路弯弯拐拐,凹凸不平,骑车上山,人如临深渊,不敢疏忽。唯有山风过处,万壑松风,给人一种清新之感。 其实乌尤寺在历史上也曾一度辉煌过。乌尤寺原名柞缘寺,相传创建于唐代。那时,这里群蜂拱卫,古木参夭,建有十二重殿字。庙字依山取式,绵延三里有余,白云山上还有千佛顶和山巅上的金顶。庙里设九钟十八磬等法器,其鼎盛时期,有僧众48人之多。遥想当年,红烛高照,香烟缭绕,法器齐鸣,僧众同声念经,乌尤寺是何等的气派! 但目前能为乌尤寺的历史佐证的,除了在附近土屋中可挖出的一些当时瓦挡残片和石刻柱础之类,便是供于大殿中的石刻香炉了。此香炉为单层石刻镂空,高约1.2m,刻于明代成化七年(公元1472年)正面图案为二龙戏珠,侧面和背面为缠枝牡丹,纹样夸张,富有节奏感,显示了明代石刻艺术于写实中重装饰意味的特色。其石雕手法与我县观音寺毗卢殿石炉相似,显然是雕匠艺人之一的郑宏章在两处都炉上有名的缘故。 据炉载,当时僧众只有17人。《新津县文化志》云:“以此推测,所谓有僧众48人之多,可能是在宋元时期,而在元末,此寺遭到兵灾后,也就没有再大的规模重兴了,所以明代成化七年石刻香炉记载,乌尤寺历劫后只有17僧人。明末农民起义领袖张献忠入川后,此寺又被张的部下焚毁,直到清代末、民国初年,又由本寺附近信众筹资在原有废墟上建成小庙” 如此山野小庙,香火却格外旺盛,远远近近的香客,天南海北的病人,或赶来烧香还愿,或慕名跑来求医。许多人一到乌尤寺,便油然生出几分敬畏感来。乌尤寺有许多难解之谜,乌尤寺在人们心目中充满了神秘感。 一切的一切,只因为这里有一位颇具神秘色彩的比丘尼许和尚。 许和尚俗姓许,名德清,法号仁相,她八岁出家,已陪伴菩萨度过了七十个[春秋]。一般人尊称她许师傅,更有许多人发自肺腑地叫她许爸爸。过去我一直不明白,为什么要给她以男性化的尊称?后来翻阅佛经方才知晓,女性要成佛,须先转男身,转大丈夫相。这种称呼是人们对许和尚的祝福,再者,菩萨是不著男女相的,人们心目中的许和尚尤如活菩萨,当然可以尊称她许爸爸了。 许和尚目不识丁,经书却能一本一本地背。 许和尚没有学过医,却深知百草的药性。谁都知道,中草药的配伍是一门科学,复杂而微妙,需要进专门的学校学习。而许和尚靠自己的悟性,用自己上山采的或是在新津县街头买的中草药,便累累创造出救人于绝症的奇迹。而旁人哪怕亦步亦趋,依葫芦画瓢抓一样的药,病人吃了却不见效。 在新津人中流传着许许多多关于许和尚的“神话”。许和尚曾亲自对我讲过这样一件事:寺旁往有一屠户,头天下午她曾一再警告他,一两天内不要出门,尤其要当心汽车。屠户只当耳旁风,第二天便在双河场被汽车压死、许和尚的“神”,可以说人口皆碑,过去人们不理解,只好作出迷信的解释。其实,拨开种种神秘的迷雾,便可还许和尚具有特异功能的本相,当然她并不随便启动这一功能。对一个事物,她大约不仅能看到以前的残留信息,能追查过去,还能看到现在,预告未来。 我最近有幸结识了一位大气功师。大师告诉我,许和尚不仅有绝佳的医术,而且有特异功能。去年某天,大师偕弟子去乌尤寺,许和尚与大师虽从未蒙过面,却似老熟人一般地捻熟。当夜,许和尚便将大师的过去和现在点得清清楚楚,而对大师的未来,她则不肯多谈,只道明了大体趋势,大有“天机”不可泄露的意思。 大师对许和尚的德行感叹不已。他说他见过许多高僧,但能象许和尚那样苦心修行的人是太少了。许和尚一身布衣,每日粗茶淡饭,别无身外之物,一心普度众生,一心只为乌尤寺的中兴。许和尚曾对大师说:“我不识字,只有靠我的一双手了!”确实,七十年来,风里雨里,寒暑易节,许和尚靠自己的一双手,侍奉菩萨,抡锄头,种庄稼,采草药,救病人,无怨无悔。在集市上的草药摊前,在弯弯的山道上,常常有她身背背篓步行的影子,普通得就象一位寻常的农家老妪。 但许和尚又极不平凡。她幼年出家的时候,乌尤寺破烂不堪,仅存的一殿,塑像或五官残破,或断手少脚,真是满目疮痍。今天的乌尤寺早已焕然一新!白云山上,四重殿字巍然耸立,山门、围墙、停车场都有了。殿的左右还有数十间专供远道求医者住宿的客房。又新修了高大雄伟的观音殷。殿字面阔五间,一律铺桔红琉璃筒瓦,供奉观音菩萨及其三十二化身。大殿上梁那天,乌尤寺车水马龙,办了四十多桌宴席款待来客,足见香火之盛。通乌尤寺的山路,由许和尚主持,也作了拓宽整修,如今,轿车和微型面包车可以直抵寺内的停车场。 【申明】我同意《巴蜀网》发表我的作品,同意《巴蜀网》编辑部向其它媒体推荐我的作品,或向其它媒体颁发转载使用许可。一旦其它媒体决定刊用,请《巴蜀网》及时通知我。在不发生重复授权的前提下,我保留个人向其它媒体的直接投稿权利。
| ||||||||
|
最佳浏览:IE 7.0,1024x768 | 维护日期:2008-04-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