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vious首页 Previous地理 Previous成都市 Previous新津县  黄钟蒙难记 2003-6-16地理Null
Previous上一篇
黄钟蒙难记 ⊙源自:甘犁


  黄钟又响了!那雄泽宏亮的嘡嘡之声,浮荡在岷江河面,回旋于川西坝子。它呼唤着黎明,激励人们为了“四化”投入一天新的战斗。
  偶尔,钟声也会哽涩,显得苍劲暗抑却又余韵悠长,听着这种律动,人们不禁寒竦,仿佛听到了使人警策之声……
  1966年8月,一股摧残文物、捣毁名胜古迹的狂风,扫荡着川西平原。高悬在新津县纯阳观中的一口著名黄钟,首当其冲了。
  新津距离成都市38km。川西富饶,古称天府。新津也就是扼守天府西南门的要津,地当成都平原和眉(山)嘉(定)平原的结合部,是西入西藏、南下云南的第一个隘口。也是岷江河网地带中邛水、蒲江、文井江、金马河、羊马河合流交汇的要冲。新津城下是王勃诗句“风烟望五津”的五津渡口,一称三渡水。行旅过此,若遇上夏天水涨,五河汇一,江面浩淼,流沙暗积,行船全靠在湍急的水流中纤曳篙撑,迂回漂渡,稍不慎就会搁成翻舟。到了秋后水落,沙渍洼布,茅苇丛生,人们过渡又得先涉浅水,再越板桥,穿行沙洲,复乘野渡,最后才得纳履登岸。所以古民谣唱到:“走遍天下路,难过新津渡;过得三渡水,两眼泪如注。
  川西坝子是一碗泥巴一碗饭的膏腴之地,但富连阡陌、贫无立锥的阶级对立现象也特别尖锐,著名的地主庄园《收租院》,就在离新津不远的安仁镇上。每当蜀中扰攘,发生战乱,新津更是必争之地。由于地方富庶而又险要,再加剥削深重,灾祸频仍,兵燹连年,民不聊生。新津的庙宇却在百业凋敝中保持了香火兴旺。新津道教渊源久远,早在[东汉]张陵传播天师道时,就在这儿祈雨设坛,是他的传教点。唐代的李隆基也曾于逃蜀途中,驻跸于此。这位风流天子迷信“临邛道士鸿都客”,新津天社山上也就修了老君庙,至今香火仍存。但气象最为巍峨、殿宇最为雄伟的则是五津渡口附近的“古今第一忠孝儒林”。因为祀奉的是道号纯阳真人的吕洞宾,民间都称之为纯阳观。
  四川自民国之后,即长期陷于军阀割据、征战不休的灾难中。观中吃“道饭”的人们,也很懂得各阶层人的心理,善用缘法。他们在观中设“忠孝堂”,把军阀豪绅达官显宦及其大小太太们都请来作董事、堂友,使他们在宦囊充盈之后,再化点钱结缘消灾。后又用铸造“万缘救苦钟”之名,发出缘起缘薄,四方募化。几乎募化所得,除金银铜外,又将钱谷折卖铁锡,累数竟达七千余斤。于是纯阳观决心一炉熔冶,在民国开元后的第一个甲子(1924)岁首,铸一口巨型的万缘救苦金钟。他们请了能工巧匠来设计制图,刻模造范。点火之日,为了“一鼓而成”,观内同时设了熔炉一十七座。这一天,省城道上,车笼轿马,来的多是董事会首、巨贾富商及其家眷。新津城内,更是万人空巷,都涌入纯阳观看热闹来了。只见工匠们吹风鼓火,熔铁化金;道众们仗剑踏斗,申文上表,香烟共炉火腾飞,奉诵与铙钵齐鸣。主持将各色黄金饰物一盘一盘地端出来,总约二十余斤,当众倾入炉内。至于银圆、银锭,以及小户人家捐的银钏、银环,更是盈筐满箩,合计达二千余两,再加上铜板铁壶,各色铁器,合金银一并在炉中熔炼,十七座熔炉有如十七尊冲天巨炮,烧得红光四射,吼令震天。场面弄得如此红喧火旺,钟还没有敲,名声就在川西坝上传开了。

黄钟/纯阳观/新津县/雷康 摄
黄钟
地点纯阳观·新津县·成都
时间2003-6-14 13:55:07

  纯阳观地处要路津口,建筑宏伟,园林别致,亭高廊曲,楠柏蓊郁。如今又铸了这么一口黄钟,每日敲响,激荡回环,声闻十里。这里就更是成了信徒膜拜、行者观光的胜地。大钟悬于观内,金光灿灿,熠熠生辉。大钟通高二米有二,造型古朴,钟钮犹一螭兽,鼓眼暴睛,栩栩如生。钟身铸有“万缘救苦钟”两行大字,一为篆字,一为隶书,字旁饰以云纹水波。由于系以金银铜铁锡五金合铸,人称“五金钟”;而又由于轻敲重击,或敲击的地位不同,金声玉振发音迥然有异。或为宫商之调,庄严肃穆,或发大吕之声,深雄浑厚;忽而嘹亮清越,余音袅袅;偶尔低哑郁沉,似存怨艾。于是人们更加宝爱,称为宫商角徽羽俱全的“五音钟”。可惜钟是每天在敲,蜀中仍然天聋地哑。百姓苦难日深。直到1949年冬,解放大军将胡宗南残余兵团合围于成都平原,聚歼于新津境内,老百姓方得重见天日。这时再听钟响,感觉也就不同,再不是走投无路的呼天哀告,倒象是《东方红》的序曲奏响了。
  人们一旦从三座大山的重压和封建迷信束缚中获得解放,生产活力和聪明才智就如春潮勃发,沛然莫御。都江堰整治了,灌区不断扩大,整个川西坝子都做到了旱涝保收;三渡水上连架了4座桥,车队川流不息地通过。“走遍天下路,难过新津渡”已成了历史。万万没想到,1966年夏天,忽又来了一批“天兵神将”。他们肩笼红袖套,手摇红宝书,腰系铜头子宽皮带,一冲进纯阳观就撕字画,毁神像,可是砸大钟就遇上麻烦了。砖头瓦片碎了一地,巨钟还是丝毫不裂,只在钟面上显示了些凹印。第一批砸砸砸的走了,第二批杀杀杀的又来,都想在钟上树立造反声威。但对这庞然大物又莫其奈何。到后来夺权成风,武斗升级,才有头目想出点子,干脆用火药雷管去炸。正当要采取这粉身碎骨行动之时,忽又传来一段插曲,说桂湖公园中的升庵祠堂被抄砸。杨升庵像是紫檀木刻的,坚硬异常,砸他不坏,有个老造反就用斧头去劈。据说刚一动手外面就除了车祸,这人的娃娃被轧死了。传闻可能夸张,车祸未见得同扫“四旧”有关。可老百姓偏要乱传,还说杨升庵这人毛主席信作过评价,算不得反党反社会主义,这辈古人批判可以,彻底砸烂怕不行。好象做过了头真要得断子绝孙的报应。造反派是无法无天的,桂湖出的车祸新津未必会重演,但他们还是对黄钟宽大了,把黄钟拖到观外水田中去,让它在哪儿滚一身泥巴,让它在大路边去当“反面教员”。
  黄钟是1968年被仍下水田的,一下放就是五六年,风风雨雨,任其在泥水中泡沤剥蚀。到了1973年,斗批改告了一个段落,这时又有人建议,这口钟与其仍在水中,占了公社农田,不如弄起来安排个用处。将它交与日杂废旧公司,叫他们将钟作为社会处理品处置。
  黄钟从新津县拉走了,上交到四川省废旧物资公司。“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谗人高张,贤士无名”。当时正是四人帮喧嚣横恣,不断地叫嚷“反复旧”,一心想把老干部整光整死的时候。对这口钟。人们即使识宝也不敢留着,于是拉到了成都市二仙桥的513仓库,计划打碎后投炉熔化。不知是这口钟质地特别坚硬,或是工人没使劲,总之,甩了一阵十二磅大锤,黄钟都硬着头皮承受着了。态度既顽且固,只好把他放置在露天坝里,高踞于废铜烂铁堆中,任其雨渍锈蚀。

黄钟/纯阳观/新津县/雷康 摄
黄钟 『上图点击放大后的尺寸:1024x768,然后可在图片上按右键设置为墙纸
地点纯阳观·新津县·成都
时间2003-6-14 11:56:54

  十年浩劫终于过去了。随着十一届三中全会方针的贯彻,各种冤假错案不断得到平凡纠正,有的人魂兮归来之后,又念及于钟。向有关的文管部门反映说,这钟是文物,是工艺品,价值远高于当年熔入的金银。要是原物还在,就不该任其沦落。直到进入八十年代,才获知这口黄钟还蒙尘于废品堆中,虽然饱经摧残,仍然庄严硬朗,气度俨然。省上文化部门已经派员查看,并提出抢救报告了。有的寺庙闻风而动,竟去513仓库洽购,比如乐山大佛寺就想请它镇山,一出价就是三万。消息传到新津,城乡居民都很关心,一时成了茶坊酒店中的话题。
  据说,有个县干部有天就被几个吃茶的老者叫住了。这几个老人说的是,听说县里要重立杜甫当年游新津的诗碑,这很好,大家支持。只是杜甫《修觉寺后游》一诗中有两句:“江山如有待,花柳更无私”不那么好懂,要请这同志解释解释。这位县干部没有思想准备,一下子被问住了。有个老者笑道:“江山如有待,待什么?等待落实政策啥!”这干部想了想说:“是的,这诗是安史之乱平定之后,杜甫来游新津所写。这两句诗是动乱之后重整河山,实现安定局面的意思。”老人又说:“县里同志是明白人,也就要想今天新津的江山在待什么?赶紧落实,才对得起杜甫诗碑。”这干部搔搔脑袋:“还有谁没有平反吗?”“有,黄钟。”这干部更迷糊了:“西蜀的五虎上将老黄忠吗?武侯祠已经为他重塑金身了啥!”老人们才谈起纯阳观的黄钟还仍在废品堆里,有被人家高价买走的传闻。这几个老者说:这口黄钟当年悬在纯阳观里,也就称得是地方上的黄忠,是新津一宝。落难了十几年,再不赶快请回老家,老百姓就会为这口钟,想起“文化大革命”多少不该死的人,多少不公平的事啊!
  1981年,黄钟被隆重迎回故里。重新悬挂在新津渡口旁的纯阳观里。听说钟回来了,人们奔走相告,把纯阳观挤得象赶场一样。钟的回归不仅热闹一时,以后还常常有人在钟前抚摸徘徊,不忍遽离。是的,黄钟还是那口黄钟,当年砸钟的砖头瓦片,早不知扫到那里去了。但毕竟是十多年的折磨,黄钟气度仍在,容颜不免苍老了,震鸣起来,战声镗镗,仍然使人鼓舞,但余音却似乎含义复杂,细听起来,好象在叮嘱,在警告……

摘自《新华文摘》1986-5期

相关标签成都·旅游|成都·服务
下一篇Next
发表评论
 
关闭本页
最佳浏览:IE 7.0,1024x768 | 维护日期:2008-07-16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