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vious首页 Previous地理 Previous重庆市  江北区 2004-4-3地理Null
Previous上一篇
江北区 Jiangbei District ⊙源自:蜀虎


  江北区是重庆市主城区之一,是重庆中央商务区所在地,位于嘉陵江、长江北岸,地形狭长,幅员面积221.28平方公里,下辖石马河、大石坝、观音桥、华新街、五里店、江北城、寸滩、铁山坪、郭家沱9个街道和鱼嘴、复盛、五宝3个镇,2004年末户籍人口为48.87万(其中非农业人口39.49万),常住人口63.51万人。全区经济以二、三产业为主,2004年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6:66.6:31.8。
  区中心距重庆港7公里、火车站3公里,乘车20分钟即可到重庆江北国际机场。区内有渝怀铁路及三条高速路──319国道、渝长高速路和210国道从区境内通过,嘉陵江、渝澳、黄花园、石门、朝天门码头、嘉华、大佛寺七座大桥将江北区和其它主城区紧密相连。区域内航空、铁路、轻轨、港口、长途客运、市内公交“六路汇聚”,人流、物流、商品流、资金流、信息流“五流聚集”,发展现代服务业得天独厚。
  区域内拥有重庆市外贸、海关、商检、边检、民航、邮电、市人才交流中心、市国际劳务市场、市信息中心和多家金融机构。水、电、气能源充足,为中外客商投资兴业提供各类优质条件和服务。
  工业经济规模、效益长期名列重庆前茅,“长安汽车”等工业品牌誉享全国,港城工业园区初具规模,发展空间广阔。江北区还是重庆重要的区域商贸中心,新世纪、重百、远东、家乐福、国美、苏宁、北京华联等大型商贸企业在江北发展良好。市级重点建设项目寸滩港、重庆新客运站、货运编组站即将建成,物流中心轮廓初显。
  江北区是重庆主城内非常重要的区域,是未来新重庆的象征。我区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总揽江北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紧紧围绕建设“经济强区、都市新区”目标,大力实施“工业驱动、城建推动、商贸拉动”三大战略。当前我区积极推进事关全区发展的“六件大事”,目前江北城拆迁安置基本完成,重庆中央商务区建设的宏伟大幕即将开启;观音桥商圈全面开街,重庆北部商贸中心风生水起;滨江路内侧开发紧锣密鼓,“动感北滨”蓄势待发;港城工业园区招商引资不断突破,“再造一个江北工业”的平台日趋凸现;五桂路提前竣工,为下段地区和东部开发创造了便利的交通条件;铁山坪生态区基础设施日益完善,主城“肺叶”魅力逐步展现。“六件大事”的强力快速推进,为我区经济社会加快发展增添了强大后劲。


历史

  江北区境已有2000多年历史,殷周时代即为巴国领域。东晋永和二年(346年)前,区境属巴郡之江州县地域,之后属楚州巴郡枳县。北周武成三年(561年)起,区境为巴县所属。明代为重庆府巴县之江北里、江北镇。清乾隆十九年(1745年)为重庆府直辖之江北厅,厅址乃今江北城。1913年,改为江北县,县治仍在江北城。1933年初,正式划定重庆市界时,将长江、嘉陵江北岸东自溉澜溪同德堂下,沿江而西,经江北城、刘家台、廖家台、简家台至香国寺溪沟止,从江北县划入重庆市。1939年5月,江北县政府迁至两路镇。后区划几经调整,至1949年时,区境设有第九、第十、第十六区等三个区。1950年6月,第九、第十区合并为重庆市第二区,第十六区改为重庆市第七区。1952年,第七区划入第二区。1955年10月,第二区更名为重庆市江北区。1993年3月~7月,实行以街带乡体制行政区划调整,由原9街3乡调整为7街1镇。1995年初,重庆市进行行政区划调整,将南岸区郭家沱街道办事处和原江北县鱼嘴镇、复盛镇、五宝乡划归江北区管辖。2001年五宝乡调整为五宝镇。2004年唐家沱街道改名为五宝镇。至2004年末,全区辖9街3镇,69个社区、51个村。


习俗

  。


地理

  位置:江北区是重庆市主城区之一,位于嘉陵江、长江交汇处北岸,东南、西分别与巴南、南岸、渝中、沙坪坝等区隔江相望,北与渝北区接壤。地理座标为东经106o23′50″~106o53',北纬29o33′28″~29o40′10″。区人民政府驻华新街华新村40号。
  地势:江北区地貌大多为“”、“”、“”、“”。以浅丘陵为主,海拔为160~586米之间,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受川东平行岭谷区的制约,构成铁山坪、环山、义学大山三条狭长山岭,自北向南平行延伸,形似东西之间的三道屏障。
  面积:江北区幅员面积221.28平方公里。2004年区辖9个街道:石马河、大石坝、观音桥、华新街、五里店、江北城、寸滩、铁山坪、郭家沱;3个镇:鱼嘴、复盛、五宝。
  气候:区域属四川盆地热带季风湿润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年均降雨量为1085.3毫米,历年平均相对温度为79%,日照时数1243.8小时。年平均气温17.5oC~18.7oC,无霜期296天。常年平均风速1.3米/秒,平均雾日数69.3天。
  河流:区境自西向东三面环江。嘉陵江从石马河地区梁沱流入区境,区境段为18.8公里。长江从江北城地区流入区境,区境段51.4公里。洞梁河在唐家沱地区,双溪河在寸滩段13.3公里,御临河在复盛、五宝区境段11.2公里。另有流经本区的溪河4条。各溪河均汇入长江。


旅游

  。


人口、社会保障及人物

人口
  2004年末,江北区有常住人口63.51万人;户籍人口48.87万人,16.47万户,户均2.97人,其中非农业人数39.49万人,占总人口的80.8%。
  人口分布集中于上段经济发达地区。2004年末,上段地区户籍人口为33.57万人,占总人口的68.69%,中下段地区的户籍人口为15.3万人,占31.31%。
  少数民族数量极少。有回、蒙古、满、瑶、土家、黎、锡、藏、朝鲜、壮、苗、布依、维吾尔、纳西、白、哈尼、傣、彝、羌、达斡尔、仫佬、傈僳、拉祜族等36个少数民族。
  城乡居民收入继续增加。2004年,本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258元,比上年增长12.33%;农民人均纯收入3748元,比上年增加392元,增长11.68%。

本土出生人物『以出生日期为序』
  。

客住人物『包括曾经生活过,以出生日期为序』
  。

领导人
  。


文化、科技及卫生

  。


美食和特产

  。


经济及资源

  2004年,江北区委、区政府依靠和动员全区人民,坚持科学发展观,团结一心,顽强拼搏,奋力推进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向前发展。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4.9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54%。人均生产总值(按常住人口计算)为15066元,比上年增长10.77%。第三产业发展加快,全年实现增加值30.17亿元,增长13.11%,比上年增幅提高0.4个百分点,对全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1.25%,比上年提高4.1个百分点,拉动全区经济增长3.9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高1.93个百分点。地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21.6亿元,占全市五分之一。辖区内全口径财政收入25.07亿元,地方预算内财政收入继续保持50%以上的高速增长,提前3年超额实现区委九次党代会提出的“翻番”目标。全年实现社零总额50.18亿元,同比增长18.1%,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50%。农业和农村经济在调整中稳步发展。全区粮食产量20431吨,蔬菜产量36086吨,肉类产量7777吨,生猪出栏84679头,牛奶产量6462吨,水产品产量1542吨。乡镇企业发展步伐加快,继续保持了生产和效益的同步增长。2004年乡镇企业完成总产值154.01亿元,比上年增长43.41%;完成增加值32.15亿元,比上年增长55.39%;乡镇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44.24亿元,比上年增长53.58%;实现利润总额6.81亿元,比上年增长119.68%。
  2004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4.9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54%,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速度。从三次产业来看,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55亿元,增长-.05%;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63.21亿元,增长12.57%,对全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8.75%,拉动全区经济增长8.6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发展加快,全年实现增加值30.17亿元,增长13.11%,比上年的增幅提高0.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对全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1.25%,比上年提高4.1个百分点,拉动全区经济增长3.92个百分点。2004年我区人均生产总值(按常住人口计算)为15066元,比上年增长10.77%。我区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由上年的1.46:68.69:29.85调整为2004年的1.64:66.58:31.78,第三产业比重提高1.93个百分点。

  观音桥街道
  观音桥街道居于江北区中心部位。1993年4月由原观音桥乡、苗儿石街道为基础组建而成。辖区面积8.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9万(户籍人口7.84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5465人。辖3个村、24个居委会,有500余家大小社会单位。农村面积4.8平方公里,属典型的以街带村、具有较高城市化水平街道。
  辖区为重庆重要商务、商贸中心和交通枢纽。有市区劳务市场、长安汽车城、花园村建材等要素市场;有全国十强观音桥综合农贸市场和重百阳光、家乐福金观音超市、江田、渝北等大型商厦;有小天鹅、外贸大厦等星级宾馆;有市外贸、海关、民航、商检、边检等涉外机构和市规划、技监、物价、计委信息中心等市级职能部门。重庆迎宾大道、建新东西路、红石路、红黄路等主干道纵横辖区;12家金融保险机构、重庆汽车北站和电信、邮政2个中心局,集中于区域内;洋河体育中心、海洋公园、海怡花园、欧式一条街、源流天文台等一批标志性建筑建成。作为北部新城中心之一,区位优势十分突出。
  辖区为江北社会文化中心。有市勘测设计院、水利勘测设计院、电子研究所等一批市级科研机构;有十八中、鲤鱼池小学等17所中小学,以及化工技校、公用事业中专校和外国语学校等教育单位;有解放军324医院、区中医院等医疗机构;有区图书馆、嘉陵文化广场、洋河体育中心、嘉陵公园、海洋公园等文体园林单位。
  街道经济实力居全区首位。按照调整结构、发展都市特色经济的指导思想,引进组建了必扬、李尔长安、长安跨越、新原兴和江田等公司集团,培育冰点水、微车内饰件系列、农用车等有科技含量的产品,构筑街道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支撑点。同时加快农村城市化进程。大力发展房地产业。1998年企业总产值、总收入、总利润分别为11亿元、8亿元和2000万元,实现增加值1亿元,财政收入达7800万元,农村人均收入达到4600元。以经济实力进入重庆市“乡镇50强”,有“北部城区第一街”之称。
  社区建设蓬勃发展。作为重庆“社区建设实验点”,初步建立起以街道为主体的社区管理体制和社区服务体系。辖区居委会均成立社区服务站、家政服务部、就业指导站,构建起了六大系列22个项目的社区服务体系。渝北二村获全国模范居委会。在农村开展了“十星级文明户达标”活动,推行了村务公开。辖区内新型生活小区发展较快,洋河花园、春晖园成为文明小区。农村人均住房面积35平方米,计划生育率97.81%,率先成为村村实现小康的街道。近年来,两个文明建设、社区建设成绩突出,荣获市“模范街道”。
  街道将充分发挥区位优势,优化结构,突出开发建设鸿恩寺片区,培育重点企业和市场,实现经济发展目标“双18亿”,即到2002年企业总产值、总收入分别达到18亿元,财政收入1.8亿元。加强党的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促进两个文明协调发展,努力把观音桥街道建设成为经济强街、文明新街、人民安居之街。
  华新街街道
  华新街街道由原香国寺街道演变而来,现区域为1993年与大兴村街道办事处合并组成,位于江北区中心紧靠嘉陵江大桥北端。辖区面积3.07平方公里,有16个居委会,100余个社会单位,常驻人口近7万。属城市型街道。
  辖区是传统工业基地。行业涉及机械加工、钢铁、医药化工、印刷、家俱制造等。主要有具60年历史的冶金企业中兴公司、重庆轻工五朵金花之一的奥妮化妆品公司、在全国率先探索“嘉化模式”改革的重庆嘉化公司等。奥妮化妆品系列畅销国内,嘉化产品高锰酸钾、氯化钡出口亚欧多国。
  辖区口岸优势突出,第三产业发展迅猛。过境有数十条客运线路,日客流量50万人以上。建东建材市场、建南市场、华音商场、野水沟农贸市场等已形成规模。集市贸易、餐饮、金融、房地产开发活跃,经营单位已发展到上千家,其中企业集团十多个。地区产业结构由第二产业为主加速向第三产业转化。
  街道经济发展加快。现有直属企业189个,其中商业73个、工业27个、建筑1个、社会服务业等22个及个体经营户94个。非公有制企业已占总数的80%以上。1998年街属企业总产值、总收入、利润分别完成5.5亿元、6.8亿元和1030万元,实现本级财政收入240 万元。
  城市改造步伐加速。有城市主干道建新南路、东路和西路等贯穿辖区。有市政设施唐家桥污水处理场、江北水厂等。区域内,市重点工程嘉陵江滨江路和复线桥已全面展开。近年有白云、西普、农垦、华音、冬叔等十几幢高楼建成。重钢集团中兴公司厂区的功能置换已经启动,旧城改造加快。
  各类文化事业单位众多。区域有渝州大学、重庆社会科学院和职工联校及7所中小学教育等机构;有市肺科医院、区一院和 13个社区医疗点;有中兴公司标准游泳馆、健身中心和市老干部活动中心等单位。
  精神文明建设活动丰富。与市武警总队共建精神文明一条街,创建了区级机关文明小区。在市天然气公司等辖区143个单位、16个居委会配备了专(兼)职综合治理干部,共创安全小区13个。1998年以来发放低保2387户3552人,金额近37万元,优抚对象9人共计10981元。
  街道将以沿江开发建设、老工业基地功能置换为契机,紧紧抓住城建带动战略的实施,加快房地产开发,培育一批专业市场、发展街道特色经济,努力实现经济发展目标“双十亿”,即到2002年企业总产值、总收入10亿,财政税收3000万元、企业利润2000万元、街道财政实力400万元。发挥统揽地区社会事务和城市管理的职能,为人民群众创造环境整洁、社会稳定、文化活跃、生活方便的社区环境。
  石马河街道
  石马河街道位于江北区最西端。1993年4月由原石门街道、石马河乡合并组建而成,面积10.45平方公里。浅丘地貌,盘溪河流经区域。有汉代“无名阙”等一批石刻、石雕文物资源。辖3个村、9个居委会,常住人口4万人,其中城市人口3.5万人。有企事业单位50个。属城乡结合型街道,是重庆主城区北部新城重点开发地区。
  辖区各业兴旺。有华渝仪表总厂、通用集团公司、化工研究院、石油仪器厂、正大集团和区属必扬、华洋等多家中小型企事业单位,涉及电子仪表、机械制造、医药化工等行业。地区所产风机、制冷设备、红岩墨水等西南闻名。国有江北农场是近郊水果、水产副食品生产基地,种养殖面积1400亩。盘溪市场是全市最大的蔬菜批发市场,其占地220亩的扩建工程正动工兴建。
  市政基础设施逐步完善。高家花园大桥、319国道连接区内外,城区主干道红石路、大石路、松石路纵横交错。重庆城区最大的供电枢纽──盘溪变电站和日供水30万吨的梁沱水厂已投入生产。新建成的南桥电讯分局已投入运行。农业部命名的中西部合作示范区“重庆乡镇企业科技城”,已成为辖区乡镇企业发展的龙头。目前,辖区南桥寺开发片区已规划启动。
  街道经济发展加快。农业以菜、奶、鱼副食品生产为主,是全市最大的子姜种植基地,年总产量达100万公斤,所产梗子姜以块大、体肥、无盘、洁白鲜嫩闻名。街属工业以化工、铸造、机械、运输、建筑等门类为主。1998年,乡镇企业总产值2亿元,总收入1.39亿元、总利润308万元、实现增加值3406万元。地区财政收入3500万元。获“重庆市乡镇50强”。
  社会事业有新的发展。有45中学、玉带山小学等中小学及幼儿园18所。玉带山小学儿童版画全国闻名。各村建有医疗卫生站。在农村实行了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开展了“十星级文明户达标”活动。城乡建成文明小区2个,安全小区13个。农村于1997年全部实现了小康。农民人均纯收入3120元,人均集体纯收入625元,人均居住面积27平方米,计划生育率100%,安全卫生使用水普及100%。街道建有以社会福利院为依托的社区老年服务中心。
  发展前景看好。辖区横跨北部城区大石坝、冉家坝两大组团。按照地区规划以商贸、居住为主的定位,将以盘溪市场和319国道出口服务区为依托大力发展商贸业,以南桥寺片区为依托发展房地产业,以科技城为依托发展技术含量高的乡镇企业。到2005年,实现地区工业总产值10亿元,成为一个功能齐全、设施完善、经济繁荣、人民安居乐业的新型城区。
  大石坝街道
  大石坝街道位于江北区上段西部。现区域为1993年4月并入原石马河乡大石坝村组建而成。辖1个村,12个居委会。辖区面积3.24平方公里,地势平缓。常住人口4.5万人,大小社会单位40余家。城市居民占90%以上。是重庆城市规划的大石坝组团主体部分,属以工矿为主的城乡结合型街道。
  辖区以大型企业为主,为重庆市重要的汽车发动机、仪器仪表、石油天然气生产和经营管理基地。有具60年历史的兵工企业江陵机器厂(现长安汽车有限责任公司一分厂)、前卫仪表厂,有川东石油开发公司、钻探公司、测井公司、石油天然气净化总厂等。主要生产汽车、国防、石化等产品,“长安”系列微型汽车发动机享誉全国。
  辖区是城市开发建设的重点之一。西接沙坪坝区,北临渝北区,东临本区鸿恩寺开发区,口岸优势突出。第三产业发展较快,沿红石公路已建成汽摩配一条街和餐饮娱乐一条街,兴办有2个集贸市场。随着长安集团江陵大型建材市场建设启动,地区工业企业“退二进三”步伐加快。区域内有档次较高的篮箭宾馆、石油宾馆和综合百货大楼等。
  街道经济壮大。街道现有企业28家,生产的摩托车发动机曲轴连杆总承、F30射钉枪、SH铸件浸渗剂、车用润滑油、“猎派”男式皮鞋等产品畅销,构成了街道经济增长点。1998年企业总产值、总收入、利税总额分别达到5779万元、6091万元和648万元。本级财政收入69万元。
  辖区社会事业不断发展。有西南航天职大、长安一中、石油子弟校等大、中、小学;有2个影剧院和1个娱乐中心。石门公园占地148亩,环境优美。以重庆骑士专科医院和长安第一医院为主,社会11个医疗点遍布社区。
  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活动蓬勃兴旺。有川东石油开发、钻探、测井等安全文明小区5个。川东石油开发公司生活小区环境整洁、文化活跃、治安良好,曾获全国文明单位称号。农村广泛开展了“十星级文明户”达标评比活动。1998年,农村人均纯收入5400元,人均住房面积35平方米,已经达到小康标准。
  街道将充分发挥区位优势,以老工业企业“退二进三”为契机,以红石公路两侧为主线,发展汽车摩托车配件销售及维修、装饰材料市场、餐饮服务为重点的第三产业,积极促进地区建材市场建设和房地产开发,重点培育专业市场和特色街。抓好文明社区建设,促进两个文明协调发展,创建起经济繁荣、社会进步、治安稳定、文化活跃、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文明城区。
  五里店街道
  五里店街道位于江北区中心部位。1993年4月由原雨花村街道、刘家台街道及观音桥乡五里店村、皂桷岭村等组建而成。面积5.86平方公里,地势北高南低。辖2个村、14个居委会。常住人口5.4万余人。属以城市为主的城乡结合型街道。
  辖区是重庆重要工业基地。有各类企业94户,内有全国最大的微型汽车生产基地──长安汽车集团公司、鲤鱼池汽车配件销售一条街、重庆北部汽车城、长安汽车配件厂等几十个为长安汽车生产销售配套零件的企业,有长安汽车售后服务中心等十多家汽车维修厂,辖区形成了微型汽车生产、销售、维修服务的完整体系。被誉为重庆轻工“五朵金花”之一的重庆牙膏厂产品冷酸灵牙膏市场占有率名列全国三甲。
  城市建设进程加快。地处观音桥、五里店组团,有黄花园大桥与渝中区紧紧相连,有建新东路东段、五江路等城市主次干道纵横辖区;随着五黄路、五桂路、滨江路建成,构建起城市骨架,形成北部新城的重要交通枢纽。旧城改造、新区开发全面展开。万丰小区三期工程陆续启动,总投资1.2亿元、建筑面积5.7万平方米的五里店大型集贸市场正在扩建。
  街属经济不断壮大。现街属企业57个,其中工业34个、商业15个、建筑业5个、运输业2个、服务业1个。主要企业有双惠车辆配件厂、长安汽车附件厂、长安冲焊件厂和建川建筑实业集团等。主要产品有汽车防冻液、加强杆和雅风家具、双虎牌挫刀等。1998年,街属企业总产值13268万元,总收入11647万元,总利润267万元。本级财政收入143万元。
  社会事业不断发展。辖区有重庆商业职工大学、长安职工大学及字水中学、五里店职中、劳卫小学等教育机构13所,幼儿园、托儿所17个,厂办医院1个,社区医疗点9个。有文物古迹王爷庙、万峰寺和“三·三一”死难志士群墓等。
  城乡精神文明活动建设形式多样。在居委会设立了社区服务站、家政服务站。有市级文明小区1个。长安公司群众文艺演出形成传统。农村广泛开展“十星级文明户达标”活动,在全市率先兴办了集文化、娱乐为一体的“农家乐”、村民夜校。1998年农民人均收入3706元,步入小康。
  五里店街道将以北部新城建设为契机,坚持“发展区域经济,壮大街属经济”思路,大力实施城建带动战略,扩大经济规模,至2002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街属)2亿元。同时不断增强街道统揽地区社会事务和城市建设管理职能,使辖区成为北部新城的重要交通枢纽和商贸中心之一。
  江北城街道
  江北城街道位于嘉陵江与长江汇合处的北岸,是江北区中心部位之一。现区域为1993年4月与原三洞桥街道合并组建而成。辖区面积1.13平方公里,区域呈圆锥形。常驻人口3.5万,辖12个居委会,内有76个社会单位,属老城区街道,规划为重庆未来行政中心。
区域为历史悠久的工商口岸。是江北区工商业发展较早的地区,西汉时为古重庆的北府城,明清时期均为地方行政机构所在地,历来是重庆地区物资重要集散地。地区以传统初级产业为主,有码头货运、水上运输、纺织、服装加工、金属加工、船舶修造、塑料制品、食品、化工、印制、建筑等中小型企业43个,商业网点171个。
  街道经济有一定规模。现有直属企业52个,其中集团公司1个、房地产业4个、工业15个、商业32个。有个体经营户342个。主要企业有南亚集团、环宇交通设备厂、东方化工厂、友谊针织厂等。街属企业普遍实行了股份制改革,非公有制企业占总数的80%以上。1998年企业总产值、总收入、利润分别完成6340万元、7260万元、174万元,实现本级财政收入40万元。
  市政设施逐步有所改善。有五江路等3条公路勾通内外。近年逐步拓宽了江北正街、金沙打铁街等11条主街,但一些街巷保留了清代风貌。先后新建和改建了433个商业网点、9所学校和2所医院。市重点工程黄花园大桥和建设中的滨江路与辖区紧密相连,轮渡、跨江索道与渝中区相通,水路有货运码头1个。
  各类文化事业单位较多。有国家级高级女子职业中学等9所中小学;有市红会医院、区四院和2个社区医疗点;有江北城公园和电影院。有古城墙明玉珍墓、测侯亭、天主教堂和基督教堂等文物5处,清代以来的人文景观较为集中。
  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活跃。与市消防11中队共建文明一条街,创建文明楼院49栋,安全文明小区9个,全国文明单位1个,市级文明单位5个,区级文明单位10个。群众性的业余舞蹈队、武术队、秧歌队、腰鼓队,丰富了地区的文化生活,参加人数达1000余人。
随着北部城区规划建设的全面展开,一座重庆行政中心新城即将展现。将以重庆行政中心建设为动力,以“退二进三”为突破口,充分利用地区开发优势,抓好房地产业,培育一批专业市场,发展商贸服务业。到2002年,努力实现总产值1亿、总收入8700万元、利润100万元、本级财政收入增长12%。同时按照街道统揽地区社区事务和城市综合管理的职能,为人民群众创造环境整洁,社会稳定,文化活跃,生活方便的社区环境。
  寸滩街道
  寸滩街道位于江北区中段,1993年4月由原寸滩乡和溉澜溪街道合并而成。辖区东西长8.5公里,南北宽1~2.5公里,面积16.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6944亩。辖5个村、58个合作社、7个居委会,常住人口3.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4万人)。辖区地势东北高、西南低,以中丘和宽谷为主,有寸滩溪河流经区域。天然气资源和沙石资源较为丰富。属城乡结合型街道。
  辖区工业基础厚实。涉及医药、造船、机械、电力等行业,是重庆医药工业基地之一。主要有西南制药一厂、合成制药厂(均为上市企业)和重庆竞博工业集团、化工机械厂、重庆造船厂、华能电厂、热水器厂等大中型企业,具有较强的生产能力。
  开发建设的潜力很大。辖区上段是北部新城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北部城区建设拆迁居民和企业的安置区。目前大开发的序幕已经拉开,区域内大佛寺公路大桥、渝黔高速公路、五桂公路和鲁能片区、干堰塘片区等建设项目已经展开。山东鲁能集团等众多商家竞相在此投资。辖区中下段规划建设成为长江上游最大的集装箱码头和保税区,也是即将动工的渝怀铁路起点。
  乡镇企业实力较强。坚持“放手、扶持、引导”的思路,乡镇企业已发展到600余家。外向型企业茂源实业公司的宠物饲料系列畅销国外,成为重庆重点创汇企业;寸滩鞋业集团产品销售辐射全国,有“拖鞋之乡”之称。同时,占地600亩的寸滩工业园区已规划启动,将进一步吸引优势企业迁入,推动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1998年街道企业总产值5.10亿元,总利润2.16亿元,工业增加值1.11亿元。
  蔬菜副食品生产向基地化发展。以柑桔、花卉、畜牧业基地培育为突破口,加快特色农业发展,建立专业基地1550亩。1998年生产蔬菜12454.2吨,猪肉800吨,牛奶2100吨,水产280吨,农业总收入2950万元。
  社会事业不断发展。有十四中、寸滩职中等20所中小学,有区三院、六院和各大中型企业职工医院及村级卫生室等。农村积极开展了“十星级文明户达标”活动,4个村实现“五好”达标。有区级文明小区1个。辖区内有敬老院2所,民政福利企业1户。到1997年底,人均纯收入2860元,人均集体收入169.6元,人均住房面积27.9方米,计划生育率达99.4%,提前进入小康。
  寸滩街道将充分利用特殊的区位优势,坚持大开放求大发展思路,以溉澜溪片区开发和五桂路的建设为契机,实施城建带动战略,突出“工业建园区、建筑搞集团、三产业布网点、农业上特色”,加快寸滩地区经济发展,努力把寸滩建设成为经济高速发展之街、社会稳定之街、环境优美之街、文化活跃之街、生活方便之街。
  铁山坪街道
  铁山坪街道位于江北区中段。1998年11月由原唐家沱街道而来。辖区面积28.22平方公里,地势东北高西南低,除铁山坪属低山区外,其余均是浅丘,洞梁河贯穿区境。现辖6个行政村,3个居委会,常住人口2.5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1万人。属城乡结合型街道。区域为重庆主城区北部三大组团之一。
  自然资源较丰富。被誉为“绿色宝珠”的铁山坪森林公园,覆盖着1.7万余亩茂密森林、300多亩竹海,是重庆市主城区渡假、休闲旅游胜地。洞梁河及其两岸优美的自然风光,有一定的旅游开发价值。铁、硅、石灰石、青石、页岩等矿产资源丰富,尤以蕴藏量大的工业用石英砂石珍奇,其含硅量在98%以上,现已少量开采。
  市政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建设中的渝长高速公路、城市主干道五桂路横贯境内,电力设施有2条110KV、3条35KV、5条10KV高压输电线路覆盖辖区城乡。太平冲工业园区被列为市乡镇企业示范园区,并初具规模。天然气管道遍布居民区。目前已建有3条商业餐饮新街,营业门点达200余家。随着渝怀铁路太平冲铁路货站、重庆旅游港口的建设,水陆交通枢纽地位更加突出。
  工业经济基础较好。有市、区属企事业单位30余个。西南地区最大的修造船基地东风船舶工业公司位于辖区内。一批医药、机械加工、化工等企业设备先进、技术实力较强。街道所属企业73个,以天人冲压有限公司等构成街道骨干企业。1998年7月成功举行的专题招商会,树立了开放开发的新形象。1998年街道企业总产值达37093万元,总收入为2768万元,总利润为237万元,工业企业增加值实现2785万元,本级财政收入完成132万元。
  农业向基地化、产业化发展。地区农业生产以果、菜、奶、鱼为主,形成了柑桔、蔬菜、鲜鱼三大片区,有300余户各类专业户和科技示范户,农业生产规模化、基地化雏形逐步呈现。1998年农业总收入398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563元,人均集体纯收入257元,人均住房面积30平方米,其中砖混结构、砖瓦结构房屋占75.4%。电视机普及率达98.6%。农村用电户比重为100%,九年制义务教育普及率达98.8%,6个村均已通公路和电话,1998年全街道6个村全部达到小康村标准。
  铁山坪街道将充分发挥地域优势,扩大开放,调整产业结构,重点抓好铁山坪旅游区、洞梁河旅游渡假区、太平冲工业园区、五里坪工业园区、小城镇开发区和文化名胜区的开发工作,培育一批重点企业和商业市场,加强城市管理,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力争把唐家沱街道建设成为经济发达、科教文卫事业繁荣、具有综合服务功能的新街道。
  郭家沱街道
  位于中段的郭家沱街道,1995年由南岸区划入江北区管辖,陆路距区政府驻地约28公里。
辖区面积13.5平方公里。辖7个居委会,1个农业村,常住人口2.9万余人,其中农业人口2640人,是典型的工矿型街道。
  区域是重庆军工机械制造加工基地之一。有军工、液压、汽车、摩托车等15大类产品。主要有具70年历史的大型军工企业望江机器制造总厂及生产“峡江牌”热水器的重庆峡江燃气具有限公司等。辖区内加工设备先进,专业人才云集,技术力量雄厚。随着“厂街一体化”发展,对外吸引力不断增强,现有20余家非公有制企业来此落户。
  街道经济持续发展。按照定位于望江、依托于望江、服务于望江的思路,突出发展以汽车、摩托车零配件为主的制造业,以河沙、石子、页岩为主的建材业。现有企业 23户,主要有荣获全国新产品开发科技金奖(纸基摩擦刹车片)的利峰工业公司、花园式生产线的长城摩配有限公司等。1998年街道工业总产值、总收入、总利润分别为1.23亿元、1亿元和384万元,实现工业增加值2266万元,本级财政收入41万元,提前一年实现亿元街。
  农业生产向特色化发展。按照“山坡种桃树、坡沟养鲜鱼、鱼面养鸭子,平地种蔬菜、家庭办作坊、外面占市场”的思路,1998年种桃子500亩,养鸭子4万只,生产销售各种蔬菜1210吨,鱼80吨,水果75吨,产奶100吨,家畜4.5万只。现已初步形成了“山上一片树,沟中一片塘,塘中一片鱼,鱼上一片鸭”的种养殖业特色和观光农业的新特点。1998年农民收入2849元,顺利实现了小康村。
  旅游开发步伐加快。沿铁山坪国防教育中心──望江温泉娱乐城──郭家沱村石码岗桃花山“三点一线”的旅游开发建设已初具规模。住农家、游果园,看长江、浴温泉,参观国防教育中心、体验军营生活形成旅游特色。1998年接待游客3万余人次。
  辖区社会事业有新发展。有职工大学1所,技工学校1所,中小学5所,医院2所,电影院1家。有老年业余艺术合唱团、健身队、居委会文体小分队等,丰富了地区群众文体生活。先后与社会单位共创安全文明小区7个,农村安全社5个。
  郭家沱街道面对未来,着力打好土地开发、厂街结合、创品牌、旅游观光、基础设施建设五张牌,努力加快地区经济发展,力争在2000年街道总产值和总收入各实现“双亿元”,加强市场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管理,使郭家沱大起来、美起来、亮起来、绿起来,把郭家沱街道建设成为富庶文明的江北区中段重镇。
  鱼嘴镇
  鱼嘴镇位于下段,1995年由原江北县划归江北区管辖。全镇地势呈“”形倾斜,其中部地区地势平坦。辖15个村、2个居委会,总人口3.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82.85%以上,幅员面积48.5平方公里,直线距市区20公里。
  全镇以农村经济为主体,属粮猪型经济结构。粮食生产以水稻、小麦、玉米、红薯为主。1998年,粮食产量达14299吨,2000亩蔬菜基地蔬菜总产量达10000吨,6000亩柑桔基地总量达3840吨,水产品总产量达500吨,生猪出栏20590头、存栏14860头,禽蛋产量达254吨,1000亩伏季水果基地初具规模,逐步实现了猪、果、菜、鱼、禽、蛋多种经营的协调发展,城郊型基地化农业生产的特点初步显现。1998年农业总产值达5859万元。
  辖区二、三产业有所发展。区域内主要有长江上游最大的港口设备生产厂家川江港机厂。全镇共有乡镇企业558个,以建筑、运输、餐饮、摩配行业为主,1998年乡镇企业总产值达5800万元,总利润35万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50万元,国内生产总值1.32亿元,本级财政收入144万元。
  总体规划确定,发展极富潜力。作为重庆外围组团,该镇是重庆市“北移东下”战略中“东下”的第一站,重庆规划的隔档式自然生态保护带;是重庆市总体规划的以石油天然气为主的工业区,发展规模为18平方公里,20万人;是全市100个试点建设小城镇之一,小城镇建设前期1.48平方公里、2万人口的新城区建设通过规划。同时兼有三峡库区迁建任务,规划有迁建片区。
  小城镇建设初步启动,辖区有水陆路与市区相通,即将建成的319国道和渝怀铁路横贯全境,既缩短了与主城区的时空距离,又为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带来机遇。已完成旧城改造6万多平方米,街道全部硬化。水、电、气、电讯设施齐备,有日供水2000立方米水厂一座(规划水厂日供水30万立方米),3.5万KV变电站一座。设有电信分局,无线移动电话开通。
  辖区社会事业稳步发展。现有中小学及幼儿园12所,其中市级高级职业中学1所。有成人教育学校1所,区级医院、企业医院各1所。全镇广播电视盖率达90%,农民文化生活较为丰富。普遍开展了文明村社创建活动和“十星文明户达标”评选活动,有4个村获区“安全村”称号。1998年底全镇人均纯收入2600多元,人均粮食产量526公斤,人均住房面积29.6平方米,砖混结构比例70.56%。全镇基本实现小康。
  鱼嘴镇随着319国道的开通、渝怀铁路的开工、化工城的建设、三峡库区场镇的迁建,将以富民强镇为目标,以小城镇建设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重点,加快发展乡镇企业和集市贸易,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努力把鱼嘴镇建设成为文明之乡、富裕之乡。
  复盛镇
  复盛于1994年1月建镇,次年3月由原江北县划归江北区管辖。位于江北区下段,面积30.5平方公里,辖8个村、124个合作社、2个居委会,总人口1.4万人,农业人口占92.85%。地势属典型的浅丘,海拔一般为156-644米。水资源丰富,有御临河穿过境内;土地肥沃,耕地面积1.3万亩;矿产资源品种较多,主要有石灰石、页岩、白岩石等,其中含量高达99.8%的碳酸钙贮藏量达3.2亿立方米。是市级规划建设的试点小城镇之一。
辖区是典型的农业镇,以种、养殖业为主。粮食作物主要有水稻、小麦、玉米和薯类,1998年粮食总产量870万公斤,亩产365公斤。经济作物以油菜、柑桔为主,柑桔产量50万公斤。养殖业以生猪、家禽为主,产猪7500头,家禽32000只,有15家专业养殖大户。森林以松、柏、杉为主,面积达4000亩,覆盖率为12.5%。农业总产值2951万元。乡镇企业基础差,仅有8个企业,1998年总产值187万元。
  小康建设取得成效。累计5年新建教学楼9000平方米,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率98.6%。1998年新建住房7.2万平方米,砖混结构比例达到65.5%,人均住房面积32.7平方米。用电户比重98.8%,电视机普及率92.3%;安全卫生普及率99%,人均动物食品消耗量45公斤。享受五保人数20人,建成安全小区4个。1998年小康户3296户,全镇农民人均收入2500元,基本达到小康建设要求。
  交通条件逐步改善。新建乡村公路62公里,镇内村村有公路相通。水路有御临河与长江相连。建设中的渝长高速公路从腹地穿过,其开放型的高速公路“综合服务区”出入口建于场镇边缘,是渝北区、邻水县等进出重庆城区的必经之路。规划建设中的渝怀铁路货站设于辖区内。随着公路、铁路的建设,复盛镇的交通枢纽和物资集散地地位将逐步凸显。
  小城镇建设加快启动。规划面积1.5平方公里,人口1万人。基础功能设施正逐步完善,11万伏变电站设于辖区,380伏高压输电网络村村贯通。小城镇水厂正加速改造。全镇开通有3000余部程控电话网,新建的139G网基站,实现村村通电话。并新修有农贸市场等。
  复盛镇将抓住319国道和渝怀铁路建设这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在着重抓好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同时,抓住时机,发挥地理优势,广泛招商引资,大力发展乡镇企业、旅游业,使复盛镇的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五宝镇
  五宝乡位于下段边缘。1995年由原江北县划归江北区管辖。辖区面积40.78平方公里,耕地1.45万亩。全乡现有人口1.37万人,农业人口占88.27%以上。辖7个村,105个合作社,1个居委会。长江和御临河水系流经本乡,地形地貌属中丘中谷沿江河谷地形。水力资源、农业资源和矿产资源丰富,是典型的农业镇。
  农业和农村经济在近年有新的发展。建有蔬菜基地1523亩,商品鱼池520亩,小桑园520亩。引进8户企业和下岗职工投资300多万元开发四荒地,建成有花卉、粮物、禽场、果林、养鱼基地共2000亩。1998年,完成粮食产量7220吨,出槽生猪12770头,生产蔬菜3145吨,鲜鱼100吨,家禽6.2万只。完成农业产值1455万元、总收入2170万元。乡镇企业主要有水泥厂、青石厂、红砖厂、预制场、采石场等建材行业254家。1998年乡镇企业总产值676万元,总收入 656万元、总利润亏45万元。本级财政收入59万元。
  基础设施改善。按照“超前规划,房路先行,城乡并进,改善环境”的思路积极推进城镇建设。到1998年新建居民住宅达2114户,竣工面积42万平方米。实现自来水改造2500户,安装闭路电视1270户;村村建有办公楼,通程控电话,全镇共安装电话139门;村村通公路,通车里程达52.4公里,有水路交通与市区相连。擦肩而过的渝长高速公路,缩短了与市区的距离;正在规划中的渝怀铁路贯穿辖区,将勾通与外界的联系。
  小康建设取得实效。广泛开展了讲文明、树新风“一学五创”活动,涌现出遵纪守法户、双文明户、小康示范户共计2625户。计划生育率达95.9%,九年制义务教育普及率为100%。创建有3个安全村。民政事业协调发展,建敬老院一所。全镇人均收入1766元,已基本实现小康。
  展望未来,将紧紧抓住城建带动战略,结合三峡移民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逐年改善外界的交通。实施小城镇规划,抓紧已规划0.3平方公里小城镇建设启动,树立城镇新形象。按照“山边片”大力发展禽牧业和经济林,“中坪片”发展蔬菜、渔业、花卉、果业,“沿江沿河片”建设长防林、经济果林的“三个片”发展思路,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招商引资,生产无公害绿色食品,发展特色经济,富民强镇。

资讯
  重庆市江北区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2月10日选举陶长海为政府区长。
纪实
  1. 暂无内容,请关注:《数码走巴蜀
相关标签重庆·旅游
下一篇Next
发表评论
 
关闭本页
最佳浏览:IE 7.0,1024x768 | 维护日期:2008-04-19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