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地理 | ![]() | ||||||
麻柳乡 Maliu Rural Area ⊙源自:蜀虎 地理位置 位于开县西北角,东交开县大进镇、紫水乡,南接开县高桥镇,西连四川省宣汉县的茶河乡,北邻四川省宣汉县的土皇镇、漆碑乡,离县城66公里。幅员面积96平方公里。属重庆市第一大水利工程──鲫鱼塘水库库区。 历史背景 清末民初为东里麻柳坝甲。1930年为麻柳坝乡。1935年为麻柳坝联保。1940年为麻柳乡。1953年从高升乡划入太平村,同时将麻柳乡分为鹿硐、麻柳、黄家、大碧4乡。1956年4乡合并为麻柳乡,并从齐力乡划入和平村,将东岳、中华村划归紫水乡。1958年为麻柳公社。1961年与紫水公社各出部分大队组建鹿硐公社。1962年从高升公社划入仁美大队。1992年建制调整时将麻柳乡、鹿硐乡合并为麻柳乡,辖柳兴、宋营、新梁、桃花、仁美、兴坪、协合、白兰、青观、黄家、尹家、三元、丰元、郭家、曹庄、龙坝、詹家、鹿硐、白果、双泉、大碧、大同、九坪、中华等24个行政村和柳盛社区居委会。 行政区划概况 2004年村组规模调整时,将原柳兴村并入柳盛社区,原宋营、新梁合并为兴宋村,原桃花、仁美合并为仁和村,兴坪保留原建制,原协合、白兰合并为百合村,原青观、黄家合并为黄观村,原尹家、三元合并为四坪村,原丰元、郭家合并为家园村,原曹庄、龙坝、詹家合并为农庄村,原鹿硐、白果、双泉合并为鹿硐村,原大碧、大同合并为大和村,原九坪、中华合并为九华村。现辖1个社区居委会和11个行政村,101个村(居)民小组。 人口民族 总人口29,093人,其中非农业人口550人。有汉族、回族、满族、壮族、土家族、黎族等6个民族。人口密度为303人/平方公里。 地貌及气候 麻柳乡地处观面山西段南坡,两岸属深丘地带,以灰棕紫泥土和红棕紫泥土为主。境内山高坡陡,河谷幽深。最高点农庄村凉水坪山顶海拔1,486米,最低处兴坪村阳家湾下河坝海拔431米,气候温和,年均气温11.3~17.3oC,一月均温-0.1~5.83oC,七月均温22.2~28.2oC,全年无霜期234~298天,年均降雨1,267~1,405毫米。 农村经济 耕地面积22599亩,其中田13,363亩。主产玉米、水稻、小麦、红苕、洋芋、大豆。经济作物以油菜、花生、茶叶、油桐、磨芋为主。全乡有林地5,000公倾,主要树种以松、杉、柏为主。养殖业以家禽、毛兔、猪、羊、牛为主。目前,全乡建立年出栏500头生猪养殖场5个,生猪养殖小区12个,实现规模养猪3.8万头;建立长毛兔良繁场4个,长毛兔养殖小区10个,发展100只以上养殖大户150户,全乡农户养兔率达50%,实现规模养殖长毛兔10万只;建立“波杂羊”良繁场1个,人工授精站4个,山羊养殖小区5个,实现规模养羊1.5万只。 2005年国内生产总值6,903万元,增长11.3%;农村经济总收入3,022万元(其中畜牧业主值1,500万元),增长11%;人均纯收入1,478元(同比增长240元),增长19.3%;粮食总产量达10,572吨,比上年增长0.6%;全乡年末储蓄存款达4,280万元,比上年净增1,037万,增长32%。 基础设施 1999年以来,投资1,200多万元,新修村乡公路326.8公里,建设大小桥梁8座,实现了村村、组组通公路,县城至麻柳乡的公路已经硬化,畅通快捷。2002年到2004年,投资500多万新建人饮池216口,铺设钢管490公里,解决了6,250户,24,460人的饮水困难,实现了全乡100%的村、85%的人吃上了清洁卫生的钢管自来水,场镇水厂完成技改。近年来,筹资130多万元,硬化场镇街道、居民新村街道19,200m2,场镇危岩治理工程已经启动,集镇建设“三桥两路连四区”的规划实施顺利,集镇实现硬化、亮化、绿化、美化;促成电信部门于2000年建设程控电话机房2处,2001年建成移动通讯站2个,2004年建成联通通讯站1个,今年又建成大灵通机站1个,程控电话由1999年的5门发展到现在1926门,已实现区域内通讯全覆盖;积极配合电力部门,投入近1,000万元,完成了8个村的农网改造工程,满足了工农业生产及生活用电需求。基本解决了山区人民行路难、饮水难、赶集难、通话难、照明难等实际问题。 社会事业 2001年以来,投资150多万元,改扩建了乡卫生院,增加使用面积1,500m2,医疗设施逐步完善,基本满足了全乡人民看病就医的需求。2001年以来,投资823万元,排除危房2,890m2,新建了1所占地面积15亩、建筑面积近10,000m2的麻柳初级中学,迁建了面积达3,564m2的麻柳小学,改善了11所村校的办学条件,更新了教学手段,教育质量逐年上升,基本实现了双基普实目标。2001年以来,新发展了有线电视近2000户,基本实现有线电视网络全覆盖,加密电视已进入农村。投入20多万元,新建1个面积达456m2的综合文化站。投入70多万元,新建了1个敬老院和1个五保家园,面积达1,486m2。基本解决了本乡群众的就医难、上学难、看电视难、受保障难等实际困难。 人民生活 2000年以来,全乡逐渐形成优质粮油、草食牲畜、林果经济、劳务收入四大骨干项目,极大地促进了农民增收,2005年末,全乡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478元,比5年前增加近1倍。全乡年末储蓄总额达4,280万元,比5年前增长4倍多。2001年以来,全乡3,728户农民新建或改建了房屋,改房率达51%;近年来全乡农民新购摩托车2540辆,总数量比2000年翻了三番;2001年以来,全乡新购电视机3,000多台,全乡拥有电视的户达92%;全乡手机购买力以30%的速度递增,全乡目前已有3,200余用户。 干群关系 2000年以来,已连续5年零上访,群众自发地给乡党委政府送了21面锦旗,在公路边立下了2块“德政碑”。全乡呈现出社全秩序安定,各项事业顺利推进,“干群齐心,政通人和”的和谐局面。 荣誉 自2003年,麻柳乡连续三年荣获县委县府综合目标考评一等奖。麻柳乡创造的“八步工作法”备受市内外各界的关注,在全市范围内得到学习推广,荣获全国第三届“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入围奖”。麻柳乡人民政府荣获全国第六届“人民满意公务员集体”。
| ||||||||
|
最佳浏览:IE 7.0,1024x768 | 维护日期:2008-04-19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