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vious首页 Previous地理 Previous重庆市  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 2004-4-3地理Null
Previous上一篇
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 Xiushan County ⊙源自:蜀虎


  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辖中和镇、平凯镇、清溪场镇、隘口镇、溶溪镇、官庄镇、龙池镇、石堤镇、峨溶镇、洪安镇、雅江镇、石耶镇、梅江镇、兰桥镇等14个镇,官舟乡、孝溪乡、塘坳乡、膏田乡、溪口乡、妙泉乡、宋农乡、海洋乡、大溪乡、保安乡、里仁乡、涌洞乡、干川乡、平马乡、中平乡、岑溪乡、钟灵乡、巴家乡等18个乡,539个村、4149个村民小组、6个居民委员会。县人民政府驻中和镇,邮编:409900。代码:500241。


历史

  秀山于清乾隆元年(1736)建县,以境内一秀美山峰“高秀山”而得名。1983年经国务院批准,建立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撤消秀山县。
  详见“秀山历史大事记”。


习俗

  著名曲调《黄杨扁担》、《一把菜籽》等舞蹈节目流行国内,名扬海外。被誉“花灯歌舞之乡”。
  详见“秀山民间传统习俗”、“秀山民间传统节日”、“秀山民间传统喜庆”、“秀山神话和传说”、“秀山民间故事”、“秀山方言”。


地理

  秀山地处武陵山腹地,四川盆地东南缘的外侧,渝、湘、黔、鄂四省(市)边区结合部。东邻湖南省花垣、龙山、保靖三县,西南连贵州省松桃苗族自治县,北接本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东北角距湖北省来凤县仅20余公里。介于东经108o43'6"~109o18'58",北纬28o09'43"~28o53'05"之间。全县幅员面积2,463.61平方公里。秀山境内以低山丘陵区为主。整个地势西南高,东北低,海拔最高1,631米、最低245米。

地质特征
  秀山县地质构造属新华夏系及华夏系,是扬子台地内的川湘凹陷南部边缘。主要构造线呈北北东至北东向展布,褶皱呈北北东至北东向,向斜倾角平缓,背斜倾角较大,局部受断裂影响,有倒转现象。断裂在县境内十分发育,尤以南部元古生界、下古生界地区和北部背斜伏端为最。主要断裂走向与褶皱轴线基本一致,呈北东倾向北西。地质特征是丰富资源的重要保证,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

气候资源
  秀山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温正常,降水充沛,日照偏少。全年平均气温为平均气温为16oC,属基本正常。其中:一月最冷,月平均气温5oC。7月最热,月平均气温为27.5oC。地温和气温一样,7月最高、1月最低。热量条件以溶溪、洪安、石堤河谷一带最优,年平均气温均大于17oC。平坝、浅丘地带平均气温在16oC至17oC之间。“三大盖”及西部的轿子顶、南部的椅子山、东北角的八面山,年平均气温在10oC至14oC之间。其余地区年平均气温在14oC至16oC之间。
  常年降水量为1,341.1毫米。80%以上年份降水量在1,100至l,700毫米之间。以5、7两月最多,均接近200毫米。1月最少,不足30毫米。从旬季分布看,全年有3个月明显的降水高峰,即5月上旬、6月下旬或7月上旬、9月中旬,旬平均雨量分别为71.2、76.4、60毫米。从四季降水分布看,以夏季降水最多,春季为次,秋季再次,冬季最少,分别占全年降水总量的37%、31%、24%和8%。1979年6月降大到暴雨155.5毫米,为有记录以来最大的一次暴雨。
  境内年日照时数为1,213.7小时,占可照时数的28%,属全国日照低值区之一。80%的年份日照时数少于1,300小时。日照以7月最多,为201.8小时,8月稍次,为199.4小时。7、8两月日照时数占全年日照总时数的三分之一。1月较少,为48.8小时,2月最少,仅44.7小时。1、2月日照总时数仅占全年的8%。


旅游

  秀山是全国著名的武陵山风景区的一部分,是国家级森林公园──张家界与贵乐洞森林公园建设保护区及长江三峡至乌江天险环形旅游的回旋地。主要风景有洪安边城、梅江河风光、妙泉湖、孔明洞、川河奇观等。此外,还有丰富的地热旅游资源,境内有石耶、肖塘、峨溶温泉。


人口、社会保障及人物

人口
  总人口61万人(2004年),聚居着以土家、苗为主的17个少数民族,占全县人口的52%以上。

本土出生人物『以出生日期为序』
  四川大学第一任校长教育家·王宏实史学家·李绍明

客住人物『包括曾经生活过,以出生日期为序』
  。

领导人
  。


文化、科技及卫生

  。


美食和特产

  秀山黄花、“黄石辛”豆腐乳、“松花”皮蛋、钟灵绿茶。


经济及资源

  秀山自然资源独特。境内自然资源丰富,有三个显著特征,即储藏量(产量)大、垄断性强、互补性强。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丰、品位高,已探明的矿藏有60余种。秀山锰矿带跨三省(市)连三县,锰矿储量在2400万吨以上,平均品位24.5%左右,与毗邻的贵州松桃县、湖南花垣县并称为中国锰矿“金三角”,为全国最大,最集中的矿区。生物资源中,黄花、玄参、白术、金银花、杜仲等极具开发价值。从桐油加工提炼的“秀油”,驰名遐迩,是传统的名优土特产品。能源资源特别是水能资源优势突出,水能理论蕴藏量和可开发利用量均在100万千瓦以上。境内旅游资源也相当丰富,有极具开发价值的石耶、峨溶、热水塘三处温泉和洪安边城、石堤峡江风光,还有凤凰山等风景名胜及人文景观。
  国道319线、326线贯穿秀山全境。渝怀铁路的建成通车,正在建设中的渝湘(重庆至湖南长沙)高等级公路、设计中的包头到北海的高等级公路都将经过秀山,秀山作为重庆市通向东南沿海最边界的通道及“买全国卖武陵,买武陵卖全国”的区位优势将全面凸现。
  2005年,全县生产总值达到274,143万元,比2000年增长(下同)90.4%,年均增长13.7%,高于“九五”时期6.7个百分点。全口径财政收入达到25,824万元,增长3.19倍,年均增长33.2%。其中地方财政收入达到15,820万元,增长2.58倍,年均增长29.1%。城镇化率达到18.9%,提高了8.4个百分点。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189,467万元、113,515万元,分别增长172.6%、43.0%。综合经济实力已领先于周边各县。三种产业结构由41.0:27.4:31.6调整为24.9:40.2:34.9。农业规模化、专业化、现代化进程进一步加快,优质粮油、中药材、畜禽等重点产业逐步壮大,农业商品化率达到53.5%,建成商品基地50.22万亩,培育龙头企业15家,农业总产值2005年实现108,637万元,增长24.4%,年均增长4.5%。电矿产业迅速壮大,工业化取得重大进展,电解金属锰、水泥年生产能力分别达到18.9万吨、75万吨,成为中国最大锰业基地和渝湘黔交汇地区水泥生产大县,工业总产值2005年实现247,039万元,增长3.57倍,年均增长35.5%。第三产业快速发展,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05年达到115,447万元,增长87.7%,年均增长13.4%。

土地资源
  秀山土地总面积2,463.61平方公里,折合369.54万亩,人均土地面积6.0亩。其中,耕地80.98万亩,占21.9%。耕地(净耕地)、园林、牧草地等农业用地合计315.93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85.5%,土地利用方式以农业为主。农业人口人均耕地1.9亩。水田主要分布在平坝和丘陵地区,其次是低山和中山区的沟谷和坡度较小的山坡地带。尤其秀山的地形是以平坝和喀斯特槽谷平坝居多,水田数量大、分布集中、灌溉方便、自然条件优越、生产水平高。

矿产资源
  县境内已发现能开采的矿藏主要有汞、锰、锑、钒、煤、硫铁矿、磷矿、大理石、石灰石、石英、滑石等20余种。其中:汞矿金属储量在万吨以上,系全国特大型汞矿床;锰矿储量在2,400万吨以上,平均品位24.5%左右,与毗邻的贵州松桃县、湖南花垣县并称为中国锰矿“金三角”。钒矿金属储量在万吨以上,平均品位0.157%左右。丰富的矿产资源为我县建设“中国最重要、世界有影响的以锰业为主的特色资源矿产品加工出口基地”提供了资源基础。

生物资源
  秀山县境内现有林地面积200.63万亩,占幅员面积的54.3%。活立木总蓄积量366.7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28.3%。木本植物有96科、234属、657种,其中有14种国家重点保护的木本植物。竹类主要有慈竹、水竹、白夹竹、毛竹、苦竹等。经济林以油桐和油茶最为知名。有牧草地339.3亩,未利用宜牧草山草坡3.9万亩,草地资源约4万亩,牧草102种,其产量较高,粗蛋白质、粗脂肪和无氨浸出物含量较高,柔嫩多汁,适口性好,营养价值高,再生力强,开发潜力大。野生动物种类较多,门类齐全,全县兽类34种,鸟类152种,鱼类有72种,分属6个目13个科。此外,无脊椎动物中还有不少是有经济价值的昆虫,如白腊虫、五倍子等。中草药资源1270种以上,其中中药材资源644种,达到国家和省级标准约有268种。重点药材有白术、银花、杜仲、黄柏、生地、杏仁、丹皮、黄精等品种。其中银花、白术不仅产量大,而且品质好,是极具代表性的中药材资源和龙头产品。丰富的生物资源,为全县特色农业经济和食品加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为生态环境建水资源
  县境内水资源较为丰富。除酉水河、花垣河、龙潭河外,集雨面积大于50平方公里的河流有梅江、平江、溶溪、洪安河等13条(未含酉水河),集雨面积大于平方公里的河流48条。水资源储量86.3亿立方米,水能理论储量17.7万千瓦。据市水利局统计,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3,472.23立方米/人,耕地亩均水资源占有量为2,442.82立方米/亩,远远高于全市1,802.26立方米/人、1,500.26立方米/亩的平均水平;水能蕴藏量大,人均量也高于重庆市平均水平。装机12万千瓦的石堤水电站已经开工并可望在“十一五”期内建成发电,丰富的水资源和水能资源为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能源保障。

工业
  截至2005年底,全县共有各类企业558户,从业人数24,450人(其中:女职工4,034人)。2005年实现总产值247,039万元,比2000年(54104万元)增长356.6%;增加值94991.1万元,比2000年(16,837万元)增长464.2%。其中:国有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7户,比2000年(22户)增长113.6%;实现总产值157,418万元,比2000年(19987万元)增长687.6%;实现增加值49,220万元,比2000年(6193万元)增长694.8%。
  以锰产业为龙头的支柱产业得到确立。2005年底,电解金属锰企业17户,规模达19万吨,实际产量103,104吨,在县级行政区域中秀山县电解金属锰规模、产量居全国首位;锰铁合金企业8户,规模达8万吨;锰矿开采企业39户,锰粉加工企业60户。锰行业的从业人员达人13,408人,占全县企业从业人员总数(24,450人)的54.84%,锰产业已成为秀山县支柱产业。
  能源工业得到迅速发展。2005年全县用电量达108,007万度,能源工业的发展为秀山县锰工业和以能耗为支撑的企业得到迅速发展。
  以水泥为龙头的建材业得到迅速扩张。水泥年生产能力达75万吨,2005年实际产量50.14万吨,比2004年(29.39万吨)增长70%。水泥企业的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建材业的迅速发展,2005年底,秀山县共有建材企业157户,占全县企业总数的28.14%;从业人员3,472人,占全县企业总人数的14.20%。
  以工业硅为代表的新兴矿产业得到发展。2005年底已建成5万吨规模,在建规模5万吨。工业硅这又一新兴矿产业的发展,将有力促进秀山县工业经济的快速增长。

农业
  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位于渝东南边陲,为武陵山区经济地理的中心,重庆、四川等西部地区出海的桥头堡。秀山农业生产条件极具优势,为重庆市优质粮基地县,是全国中药材(银花、白术)的最大生产县,其中银花有效药物成份含量在全国第一。
  2001年以来,秀山县大力实施“立足农业稳县”战略,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农业农村经济得到快速发展。
  一是经济总量稳步增长。2005年,全县实现农村经济总量18.2亿元,农业总产值10.68亿元,农业增加值6.3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963元。
  二是支柱产业建设稳步推进。对农业内部结构、产业布局、品种改良进行了科学规划和调整,农业结构得到了优化,布局趋于合理,四大支柱产业和后续产业得到快速发展,产业地位得到巩固,农业商品基地在规模和质量上取得了较大突破。中药材产业成为支柱产业中规模最大的产业。其主要品种面积累计已达14.07万亩,其中银花6.37万亩、白术2.83万亩、花椒3.38万亩、葛根0.49万亩。畜禽产业成为发展潜力最大的产业。全县完成畜牧业产值达3亿元。烤烟产业成为烟农最为稳定的收入来源。种植优质烤烟2万亩。优质粮油产业已成为秀山县的重点支柱产业。推广种植优质稻15.3万亩,“渝豆一号”、“浙春三号”良种大豆4.5万亩,建成黄籽油菜基地6万亩。秀山县被重庆市确定为全市四个优质粮油重点项目县之一,启动了平江河流域6万亩龙凤坝优质粮油标准化示范园区工程。后续产业规模得到了扩大,充满了生机。茶叶基地累计面积达到1.6万亩,优质蔬菜基地8.23万亩,干鲜果挂果面积3.8万亩,新兴的花卉苗木产业面积已达1,300亩。全县商品基地总面积已突破了50万亩。
  三是龙头企业不断发展和壮大。2005年全县新培育了秀山金太阳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口口香大头菜厂、鲁渝禽业有限公司三个县级农业龙头企业,新培育了红星中药材公司为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全县已有市级龙头企业4家,县级龙头企业15家。
  四是劳务输出有序开展。重点抓了务工农民岗前培训和信息平台及对外窗口建设。确立了职教中心、农广校、爱心职业中介有限公司等单位为定点培训机构,通过岗前培训提高了秀山县外出务工者的整体素质。2005年全县新增转移劳动力0.9万人,累计12.93万人,培训农民工8,000人,全年农民外出务工收入达3.5亿元,同比增收15.6%。
  五是招商引资成果显著。利用各种招商平台,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活动。通过“渝洽会”、“农介会”、“城洽会”、“农展会”推出招商项目35个,签约14个项目协议引资2.6368亿元,外商实际投入资金1,470万元。
  六是推进经济强镇和小康村示范工程。完成了六个经济强镇规划和项目储备工作,启动了小康示范村建设。聘请经济专家对2个市级经济强镇和4个县级经济强镇镇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作了中长期规划,储备了“经济强镇工程”项目,争取市百镇工程专项资金50万元。
  七是实施品牌工程。培育开发了“口口香”大头菜、“妙泉峰”银花茶、“钟灵”牌系列绿茶、“GAODI”牌优质大米、“美馨”牌散养鸡蛋等12个注册商标农产品,新培育了“钟灵”牌绿茶、“妙泉峰”金银花茶为市级农产品知名品牌,名叶公司生产的金银花露荣获重庆市名优农产品展示展销会最受消费者欢迎产品“钟灵”毛尖茶荣获中国·重庆永川国际茶博会“华茗杯”名茶优质奖。成功开发试制了银花浸膏、银花糖浆、银花饮料、银花胶囊等产品,启动了金银花茶(灰毡毛忍冬)原产地保护认证申报工作。
  八是重视科技含量。秀山县金银花、白术、天冬等产品获得了国家《药用植物绿色出口生产基地证书》,秀山金银花--灰毡毛忍冬首次被列入中国药典【2005年版(1部)】,归为山银花类。
  九是强化基础设施建设。2004年冬至2005年春,全县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共完成投资9,872万元,群众投劳620.5万个。完成各类水利工程1,892处,新增有效灌溉面积0.1万亩,新增节水120万立方米,人畜饮水解困受益人口1.9万人。新修乡村公路32条235公里,新通公路村13个,维修改造公路68条320公里。全县乡村道路总里程1,757.3公里,行政村通村率为84%。2005年农业综合开发共向上争资1,600万元,其中无偿资金890万元。继续实施沼气能源建设。2005年全县共建沼气池3678座,累计建沼气池12,080座。

商贸流通
  秀山县充分利用独特的区位优势,按照“三产富县、商贸活县”的总体思路,坚持大开放、大发展,着力优化商业设施配置,大力发展商贸流通,积极打造武陵山区物资集散基地,商贸经济得到了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2005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1.54亿元,同比增长15%;批发零售贸易额达13.85亿元,同比增长15%;餐饮服务营业额达1.16亿元,同比增长17.6%。外贸直接出口企业发展到20家,全年外贸出口创汇据不完全统计达2000万美元,发展势头迅猛。
  市场培育及流通网络体系建设日趋完善。在全面发展县域经济的同时,秀山县还加快了对县城中心商务圈、三个小集镇市场、四个边贸市场的建设,累计完成商业基地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45亿元。全县现有各类市场57个,超市39个,其中,年交易额上亿元的市场有2个,有个体工商户12,358户,从业人员18,723人,私营企业422个,从业人员13,683人。全县已发展连锁店98个,精品店20个,便利店6548个,物流配送2个,总经销、总代理30户,国企改造已取得实质性进展,非公有制商贸经济市场份额比重已达90%,商贸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果显著提高。
  着力培育县城中心购物圈。秀山县结合县城改造和国有商业企业改制,着力培育以花灯广场、人民路步行街为中心,营业面积10万平方米商业购物圈。目前,该区域内的商贸中心已建成投入使用;有两个中型超市;爱源·凤翔商业城一期工程已建成投入使用,二期工程进展顺利;县城标志性建筑即将启动。已经成为全县人民的购物中心和市民的休闲场所。
  加快小城镇商业网点建设。秀山县以清溪、龙池、溶溪3个市级小城镇商业网点建设为重点,加大投入,加快小城镇商业网点建设,3个小城镇商业建设已累计完成投资2,200万元,小城镇商业网点日趋完善。
  狠抓边贸市场建设。秀山县省市际边界长达321公里,地理优势十分突出。近年来,秀山县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大打边贸牌,投入大量资金,改善边贸市场基础设施,优化边贸市场布局,提升边贸市场档次。其中渝东南综合批发市场、洪安边贸市场、石堤边贸市场和梅江边贸市场等4个边贸市场纳入全市“双十百千”工程建设,4个市场建设已累计完成投资6725万元。
  积极培育特色商业街。秀山县根据县城第三产业发展特点和规模,积极引导、规划培育了人民路商业街、凤栖路美容美发饮食娱乐一条街、麻土至平凯的汽摩配件及修理一条街、东大街的建材装饰一条街、等独具特性的商业街。特色商业街既提高秀山县商贸流通业的发展水平,又大大方便了百姓的消费,满足了市民物质文化需求。目前,特色商业街的发展形势良好,吸引了湖南、湖北、广东、浙江等地客商争相进场经营。
  启动现代物流基地项目建设。秀山县依托渝怀铁路秀山区段站,投资14亿元建立占地达2平方公里的“渝东南现代化物流基地”,基地内包括七座大型仓库(万吨级石油储运库、万吨粮食储备库、天然气库、万吨级化工原料库、工副食品库、农资库、建材库)、三个中心(物流配送中心、物流加工中心、电子商务中心)和两个大型批发市场(武陵山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渝东南边贸综合批发市场)。目前,基地建设项目之一的渝东南边贸综合批发市场三期工程即将竣工,12万立方米天然气库已动工修建,万吨级石油库设计方案已通过专家评审和立项审批,物流基地其他建设项目也正在积极规划实施之中。该基地建成后,商品物资可辐射全县及周边毗邻15个县(市),预计可实现销售额50亿元,税利1.2亿元,提供就业岗位3000个。

交通建设
  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位于渝东南边陲,武陵山腹地,襟黔带楚,东连湖南,南接贵州,北通重庆、湖北,历来是渝、黔、湘、鄂四省边区物资集散地,地理位置优越,交通网络齐全,国道319线、326线贯穿全县,县城位于两线交汇点,距贵州乌江沿河港94公里,距著名的国家森林公园“张家界”238公里,随着渝怀铁路、渝湘高等级公路等西部开发重大项目的实施,秀山将是重庆通往南方发达地区的桥梁和枢纽点。
  十五期间,秀山县交通工作紧紧抓住重庆直辖、西部大开发等重大机遇,围绕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迎难而上,奋力攻坚,与时俱进,开拓创新,顺利实现了全县交通建设的战略性转移,全县交通建设进入了历史以来发展最快的时期,交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是改革开放以来前20年之和,公路、水路交通建设累计投资达3.2亿元,比“九五”时期增加约2.5亿元。
  全县投资1.92亿元顺利完成了“8小时重庆”秀山段、国道326线、省道304线以及国道319线县城过境路和平凯大桥等一大批重点工程建设,实现了秀山县境内段国省干道共计134公里升级改造。2004年、2005年两年完成了“通畅”工程平官路、清塘路建设,实施并即将完成清孝路、洪平路、洪峨路、梅大路、溶膏路,完成了“通达”工程建设260公里,累计投入“通畅”、“通达”工程资金达5440万元。目前,全县32个乡镇通达率达到100%,通油(水泥)路率达到59.38%;全县263个行政村(居委会)通村率达到91.06%,通油(水泥)路率达到18.63%。
  截止2005年底,秀山县公路总里程已达2,448.12公里,其中四级以上公路达300.418公里,分别比“九五”期末增加349.5和101.718公里,每平方公里国土面积占有公路里程由“九五”末的85.65公里提高到“十五”末的99.91公里。以渝怀铁路为依托,国道319线、326线和省道304线为主骨架,县道为支干,乡村公路纵横交错的公路网络已基本形成。

资讯
  重庆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2007-2-13日选举黄长武为政府县长。
  中共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第十二届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2007-2-5日选举张泽洲为县委书记。中共秀山自治县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选举谭伟为县纪委书记。
纪实
  1. 暂无内容,请关注:《数码走巴蜀
相关标签重庆·旅游
下一篇Next
发表评论
 
关闭本页
最佳浏览:IE 7.0,1024x768 | 维护日期:2008-04-19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