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地理 | ![]() |
旌阳 广汉 绵竹 什邡 罗江 中江 |
德阳市 Deyang City ⊙雷康/编 ![]() 1983年建市时,德阳只有一条十字街,连红绿灯都用不上;20年后,德阳长大了4倍由7km2扩展到35km2。德阳今年动工的城建项目,投资在1,000万以上的就有10个,其中包括:将德阳最繁华的彩泉商业街改造成“德阳的春熙路”工程;投资近5亿元,在市中心修建150亩文庙广场工程;在河东旌湖岸上修建滨河广场、修建80m宽迎宾大道工程。已经动工的一环路将把城区5个经济技术开发区串成一片。 历史 唐代置德阳县。据《华阳国志》:“有剑阁道三十里,至险,县名盖取在德不在险之义。”一说因在德水之阳为名。 1983年,设立地级德阳市,以德阳县部分区域为德阳市的行政区域,将绵阳地区的德阳、中江、绵竹3县和原温江地区广汉、什邡2县划归德阳市管辖。 1996年8月3日,国务院批准(国函[1996]63号):撤销德阳市市中区,设立旌阳区和罗江县。 详见“德阳历史大事记”。 习俗 。 地理 德阳位于川西平原北部,南靠成都,北接绵阳市,东壤遂宁,西邻阿坝。全市幅员面积5,818km2。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年降雨量1,000mm左右,平均气温15.7oC~16.7oC,无霜期280天。 “及兹险阻尽,始喜原野阔”,这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在《鹿头山》一诗中对德阳的恰好概述。德阳属都江堰灌区,气候温和,土地肥沃,雨量充沛,是四川省粮、油、棉、猪、蚕、菸的重要生产基地,素有“天府粮仓”之称。地下矿藏丰富,已探明的矿藏有30多种,特别是磷矿、煤矿、石灰矿、硫磷铝锶矿和浅层天然气等储量可观,其中磷矿属全国五大磷矿之一。动植物种类繁多,有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珙桐、水杉、秃杉和二、三级连香树、樟叶槭等,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大熊猫、川金丝猴、扭角羚、云豹等。 旅游 德阳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境内有“沉睡数千年、一醒惊天下”的三星堆古蜀文化遗址,有西部第一、全国第三的德阳孔庙,有中国四大年画之一的绵竹年画。此外,三国遗踪庞统祠、中国德孝城、特级英雄黄继光纪念馆、蓥华山风景区等一大批人文自然景观也极具开发价值。2005年,实现旅游总收入29.28亿元,增长20.84%;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实现143.3亿元,增长14.63%。 人口、社会保障及人物 人口 总人口381万人。 杰出本土出生人物『以出生日期为序』 藏学家·刘立千,雕塑家·叶毓山,书画家·叶毓中,官员·王宁,作家·杨轻抒。温馨提示:更多人物请见其出生地的区县页面,或点击『人物』栏目。 客住人物『包括曾经生活过,以出生日期为序』 。 领导人 德阳市委副书记、市长冷刚:主持市政府的全面工作。 常务副市长张金明:负责市政府常务工作。负责公安、司法、监察、税务、劳动保障、人事等工作。协助市长负责财政、审计、外侨工作。分管市政府办、公安局、司法局、监察局、人事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保密局、档案局、社保局、就业局、法制办、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编办、市志办、研究室、目标办、督办室、信访办、政务服务中心、政府采购中心、信息办、无委办、驻北京办、驻上海办、驻广州办等单位。联系市检察院、市中级人民法院、市国税局、地税局、国安局、侨联。联系市人大、市政协以及对外友协工作。 副市长高梅生:负责国土、商务、环保、招商引资、金融、保险等工作。分管市国土资源局、商务局、环保局、招商引资局、市财办、商业银行等单位。联系人行、银监局、农发行、工商行、农行、中行、建行、人保公司、人寿公司等单位。 副市长陈行祝:负责农业、扶贫开发、人口和计划生育等工作。分管市人口委、水利局、农业局、林业局、农机局、畜牧食品局、粮食局、供销社、扶贫办、救灾办、移民办、蚕业管理站等单位。联系市委农办、市气象局。 副市长宋玉华:负责教育、科技、文化、卫生、广电、体育、知识产权、招生办、自考办、爱卫办、妇儿工委办等工作。分管市教育局、科技局、文化局、卫生局、广播电视局、体育局、知识产权局、新闻出版局、招生办、自考办、爱卫办、妇儿工委办等单位。联系团市委、妇联、科协、精神文明办、文联、社科联、作协等方面工作。 副市长李思清:负责发展改革、工业、质监、食品药监、安全生产、台办、工商行政、民营经济、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工作。分管市发改委、经委、国资委、安监局、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小企业局、台办等单位。联系市质监局、食品药监局、工商局、电业局、邮政局、电信公司、移动公司、联通公司、网通公司、烟草公司等单位。联系工会、工商联(商会)、个协、私协、消协工作。 副市长肖龙溪:负责城乡规划和建设、交通、旅游、民政、物价、民族宗教事务、国防动员、残疾人工作。分管市规划和建设局、交通局、民政局、旅游局、统计局、物价局、公路局、公用局、地震局、民族宗教局、城管办、人防办、双拥办、征兵办、老工办、残联等单位。联系统战、民主党派、部队工作。 ![]() 文化、科技及卫生 文化生活 市现有艺术馆、文化馆6个,图书馆5个,藏书36.55万册,纪念馆(博物馆)3个。全国、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9个。川剧团、杂技团、皮影艺术团等曾赴俄罗斯、日本等国进行访问演出。各种文化娱乐活动丰富多彩,文艺创作生机勃勃。 教育事业 德阳教育事业发展迅速,创办了一批大中专院校以及电大、联大、函大等各类成人高校,形成了较完整的教育体系。在校学生452270人,教师24265人。小学入学率、中学升学率、高考上线人数均名列前茅。各县(市、区)均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全市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 新闻出版 全市现有市级广播电台和电视台各1个;县级广播电台4座,电视台3个;已批准或筹建的有线电视台8个。全市广播,电视覆盖率分别达到95%和77.5%。《德阳日报》封开4版,是全市新闻舆论宣传的重要工具。 体育事业 德阳体育设施日益完善,已建成标准田径场、篮球场、网球场、门球场、游泳池等比赛场地,建有可容纳4千人的体育馆和容纳3万人的体育场。群众性体育活动,健身活动蓬勃兴起,竞技体育成绩不断提高,在国内外一些比赛中多次获奖。 医疗卫生 全市现有医疗卫生机构425个,卫生学校6所,市、县级综合医院8所,分别达到国家“二甲”、“二乙”医院标准,实现乡有卫生院,村有卫生站。全市每千人有病床2.3张,有医护人员2.68人。医疗设施和条件不断改善,中西医药协调发展,为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提供了有力保障。 美食和特产 天府花生、德阳酱油、红白豆腐、什邡板鸭、孝泉“果汁牛肉”、红白茶、罗江豆鸡、旌晶食品。 经济及资源 德阳区位优势明显,基础设施有了很大改善。宝成铁路、达成铁路、成绵高速公路贯穿全境,已建成以市区为中心,以县(市、区)高等级水泥路为骨架,市、县、乡公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环型公路网络。全市等级公路比重、路面铺装率、好路率等各项指标均名列全省前茅,基本实现了管养公路标美化和乡乡镇镇通水泥路或油路化。邮电通讯发展迅速,已建成移动通讯网、程控电话网、无线寻呼网、市话网和地球卫星站等现代通讯网络。能源供应充足,变电总容量205万千伏安,年售电量26亿千瓦时。境内天然气开发初具规模,年供气量4亿m3以上。市区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建成区面积已达23km2,非农业人口25万,城市道路总长164km,日供水能力20.6万吨,城市绿化覆盖率25.8%。德阳正在构建新兴的生态园林城市。 德阳经济发展较快,2005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62.17亿元,同比增长13.7%;财政总收入57.3亿元,地方财政收入18.68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915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585元。 德阳是国家重要的工业城市,是中国重大技术装备制造业基地。拥有中国二重、东方电机、东方汽轮机等一批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重装制造企业。化学工业主要形成了四川金路、四川宏达、四川龙蟒、美丰化工等一批大型骨干企业。食品工业历史悠久,享誉中外,有50多种食品被评为全国、部、省优质产品,其中剑南春、蓝剑啤酒、德阳酱油、天府花生、长城雪茄已成为国内外知名品牌和畅销产品。医药工业能生产化学制剂、原料药、中成药、保健品等若干大类、十余种剂型,有300多种药品获得国家批准的生产文号。服装工业年生产加工能力超过4000万件(套),得福、琪达、都通企业名列全国服装“双百强”企业。2005年,全市实现工业增加值164.17亿元、销售收入484.68亿元、利税82.08亿元、利润47.73亿元,分别增长27.6%、32.93%、42.98%和67.9%,四项指标总量均居全省第二。 德阳农业生产条件较好,大部分地区属都江堰自流灌区,是四川省重要的粮、棉、油、猪、蚕、菸的生产基地。2005年,全市农业总产值达151.49亿元,同比增长5.53%;年产值在1000万元以上的龙头企业51家,3000万元以上的25家,其中国家、省、市级重点龙头企业26家;已建成蔬菜、生猪、家禽、食用菌、药材等十大优质农副产品基地,是国家级苗畜、苗禽基地市、省级优质瘦肉型生猪出口基地市和省级优质粮油生产基地。形成了绿科蔬菜、火花米、旌晶食品、明阳种子等一批知名农业品牌。 德阳是我国农村改革的发源地之一,有与安徽凤阳同时搞包产到户的广汉金鱼乡,有率先在全国摘下人民公社牌子的广汉向阳镇。随着改革的深入,旌阳八角井镇、绵竹汉旺镇等一批“中国乡镇之星”又先后涌现出来,成为乡镇“两个文明”建设的典范。县域经济发达,四川省县级经济综合评价“十强县”中,德阳连续几年占居4席。四川省200强乡镇中,德阳占51个。什邡市、广汉、绵竹、旌阳先后通过省“小康县”验收,成建制达到小康标准。中江县是全国农业百强县之一。 建市以来,德阳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艰苦创业,全市经济社会取得长足发展。1983年到1999年,全市GDP从16.65亿元增加到243.45亿元,经济总量位居西部地区城市第九位。财政收入由1.99亿元增加到27.93亿元,城市职工人均工资性收入从762元增加到8052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从361元增加到2,329元。产业结构由“一、二、三”模式向“二、三、一”格局转变,实现了由农业经济为主转为工业经济为主的升级。 德阳始终坚持“大开放促大发展”的方针,不断扩大开放领域,着力强化招商引资,建有德阳高科技产业园区、八角工业园区、天元经济技术开发区等6个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基础设施完善配套,产业优势逐渐突出,涌现出鼎天科技园区、八角汽车城、四川服装城等一批产业基地。作为“成德绵”高新技术产业带的重要一级,德阳正致力于高新技术的引进和发展。德阳先后与3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贸易关系,与6个国外城市结为友好城市,国内友好城市达21个。 德阳是西部开发的一片热土,是加快发展的一块良壤。我们将坚定不移地以“跨越式发展”为主题,以经济结构调整为主线,以生态环境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为基础,以观念创新、体制创新和技术创新为动力,大力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外向型经济战略、科教兴市战略、城市化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大力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和市场化进程,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把我市建设成城乡一体化的新兴产业强市。 新世纪任重道远,西部开发催人奋进。德阳人民满怀激情,充满信心,正以只争朝夕的气慨,迈着坚定而豪迈的步伐,肩负跨世纪的历史责任,努力推进二次创业,再铸德阳新辉煌。 德阳市是1983年在老县城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当时城区内仅有东、西两条街道,遍布全城是陈旧的瓦房,没有公园等设施。到1999年底,城市人口已达31万,建成区面积为25.78km2,绿化覆盖率为30.46%,城市道路的里程已有164km,城市道路面积已达2,253,000m2。 如今走进德阳,迎面而来的是宽度达50m的长江路、泰山路、华山路、岷江路、凯江路等主要城市干道所构成的城市交通网络,顺着干道进入市中心,几家大型现代商城相峙而立,为德阳这座工业城市注入了浓浓的商业氛围;新建成的体育馆、体育场已成功地举办了全国性运动会和多场大型文艺演出。德阳艺术墙──德阳文化的瑰宝、传统文化遗产与现代艺术的绝妙结合;刚刚建成的岷江路大桥,是德阳几千年历史文化内涵的集中表现;珠江路水闸的建成,除有防洪蓄水能力外,水闸的外型精美的广告灯箱装饰,为城市增添了靓色,更加体现了时代风貌。这就是德阳,一座新兴的工业城市在改革开放以来所奏响的建设乐章,城市建设的日新月异为德阳经济腾飞托起了一条成功的跑道。 德阳县域经济特色突出。什邡、绵竹、广汉、旌阳分别位居全省“十强”县二、三、八、十位,中江是全国农业百强县,全市有28个乡镇进入全省200强。 “十一五”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德阳的发展目标是,到2010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900亿元,力争达到1000亿元;全市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以上;工业销售收入跨“千亿”,民营经济比重超过60%;“一中心三片区”组团城市群建成百万人口大城市;把德阳建设成为“发展最有活力、就业最充分、城乡差别最小、社会治安最好、生态环境最佳、市民文明素质最高”的西部最和谐城市。 ![]() 资讯 2002-2-12日、大年初一讯,德阳灯会好戏连台以“大手笔、大气派”著称的德阳灯会已经正式开灯了。今年的灯会除了向游客展示100多组造型新颖,构思精巧的彩灯外,还在灯展区沿观灯线路燃起了篝火。赏灯者可以围着篝火和彝族姑娘一起跳“达体舞”、“竹竿舞”,享受狂欢的乐趣,也可以悠闲地围坐在火边煮酒品茗、自助烧烤。广西驯兽团斗马绝技表演、民间传统杂技、焰火晚会、抬会表演、高跷表演等节目也将同时演出。德阳市还从全国各地引进了当地的名优小吃和特色产品,让游客既悦目又饱口福。 从2002-8月起,德阳市将逐步推行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根据这一管理制度,开餐馆厨房使用面积不得低于8m2,厨房、餐厅比例大于1:2,“苍蝇馆子”将被淘汰。
| ||||||||
|
最佳浏览:IE 7.0,1024x768 | 维护日期:2009-11-12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