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vious首页 Previous地理 Previous甘孜州  德格县 2002-5-12地理Null
Previous上一篇
德格县 Dege County ⊙源自:蜀虎



  德格县辖更庆镇等1个镇,达马乡、普马乡、岳巴乡、八邦乡、龚垭乡、白垭乡、汪布顶乡、柯洛洞乡、卡松渡乡、俄南乡、竹庆乡、俄支乡、马尼干戈乡、玉隆乡、错阿乡、中扎柯乡、上然姑乡、窝公乡、温拖乡、年古乡、浪多乡、阿须乡、打滚乡、亚丁乡、所巴乡等25个乡。县人民政府驻更庆镇,邮编:627250。代码:513330。


历史

  德格,系德尔格忒宣慰司的简称。系藏语,“”为“品德”,指四德,“”为善意,指十善。一说“德格”系藏语昌盛之意。元初其地有名福宝者,深通典籍,八思巴法王誉为四德十善之人,其族遂称德格。1914年设县。
  2000年,德格县辖1个镇、25个乡:更庆镇、达马乡、普马乡、岳巴乡、八邦乡、龚垭乡、白垭乡、汪布顶乡、柯洛洞乡、卡松渡乡、俄南乡、竹庆乡、俄支乡、马尼干戈乡、玉隆乡、错阿乡、中扎柯乡、上然姑乡、窝公乡、温拖乡、年古乡、浪多乡、阿须乡、打滚乡、亚丁乡、所巴乡。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63989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更庆镇:7318、达马乡:1784、普马乡:1882、岳巴乡:1677、八邦乡:2297、一龚垭乡:3492、白垭乡:1982、汪布顶乡:1992、柯洛洞乡:3357、卡松渡乡:1041、俄南乡:1250、竹庆乡:4505、俄支乡:2809、马尼干戈乡:2544、玉隆乡:1785、错阿乡:1596、中扎科乡:3898、上然姑乡:1757、窝公乡:1621、温拖乡:2760、年古乡:2738、浪多乡:2712、阿须乡:2069、打滚乡:1741、亚丁乡:2128、所巴乡:1254。
  2004年,德格县辖1个镇(更庆)、25个乡(达马、普马、岳巴、八邦、龚垭、白垭、俄南、竹庆、俄支、玉隆、错阿、窝公、温拖、年古、浪多、阿须、打滚、亚丁、所巴、中扎柯、上然姑、汪布顶、柯洛洞、卡松渡、马尼干戈)。


习俗

  。


地理

位置
  位于甘孜州西北部。介于东经98o12'~98o41',北纬31o24'~32o43'之间。东与甘孜县毗邻,南与白玉县相连,西与西藏江达县隔金沙江相望,北与石渠县接壤。

面积
  面积11,031km2

地貌
  自川西北丘状高原区,雀儿山绵亘全县,属横断山脉系沙鲁里山北段分支,金沙江河谷地带。南部主峰绒麦俄扎海拔6,168m,为全县最高点,最低点为西南解与白班县交界之麦典河口,海拔2,980m。雀儿山将县境分为东北、西南两大部分。东北部高,河谷宽平、土壤肥厚、古夷平面保存完整,为丘状高原地貌。西南部低,河流深切、高差悬殊,为高山峡谷地貌。境内现代冰川发育,有冰川30余条,高山湖泊较多,海拔5,000m以上山峰30座。雅砻江北入东出,有巴曲、玉曲等12条支流。金沙江为西部界河,有色曲、麦曲等5条支流。

气候
  属大陆性季风高原型气候,空气干燥,气温较低,长冬无夏。年平均气温东北部0oC以下,西南部6.5oC,1月平均气温-2.8oC,7月平均气温14.5oC,年降水是611.3mm,无霜期83天,年均日照2,051小时。


旅游

  德格印经院、新路海。


人口、社会保障及人物

人口
  总人口7万人(2004年)。
  1990年总人口59,746人,其中农业人口55,675人,非农业人口4,089人,藏族57,771人,占96.7%,余为汉、彝族等民族。

本土出生人物『以出生日期为序』
  格萨尔王藏学家·更登演艺·亚东作家·根秋多吉平民·卓别林

客住人物『包括曾经生活过,以出生日期为序』
  。

领导人
  。


文化、科技及卫生

  。


美食和特产

  。


经济及资源

农业
  1990年有和类牲畜牧业4,290头(只),产肉2,292吨、奶9,103吨、羊毛34吨、牦牛毛51吨、牛绒38吨,产值1,752万元(1980年不变价,下同)。农作物以青稞、小麦为主,1990年粮食总产7192吨,农业总产值2,801万元。农牧民人平纯收入527元。

工业
  工业基础薄弱,现有工业企业7个,包括电力、汽车运输、印刷等,工业总产值392万元。

交通
  川藏公路(国道317线)东西横穿县境。有省道马(马尼干戈)石(石渠)公路,经县境东部1区3乡。有区乡公路6条,林区公路8条,总长275km。

矿产资源
  境内自然资源丰富,已探明矿藏20余种、矿点36处,主要矿种有铜、铅、锌、镍、锡、钨、金、银等。

林业资源
  有森林面积86.61万亩,有杉、柏、桦等树。

动植物资源
  林间草地多熊、豹、白唇鹿、獐、盘羊、猞猁、旱獭、白马鸡、贝母鸡等动物资源。出产960余种动植物和矿物药材,尤以“八乌虫草”、“玉隆大黄”著名。

资讯
  2002-6-7日,现代文明,对德格县玉隆乡白日一村的扎拉大妈来说,最基本的就是居有定所。
  大妈的新房所在地,是一个有上百户牧民的定居点,有商店、卫生所和小学。6月5日至6日,我在德格牧区穿行,山坡上,河谷里,草甸中,只要看得见牦牛的地方,就看得见牧民的定居点。土墙木窗,朴素少饰,但仍凭风吹雨打,住在房中的牧民也安之若素。陪同的同志说:“过去,这些地方只见得到低矮的牦牛帐篷。为鼓励牧民定居,县上为每户提供了2,000多元的资金和所需木料。现在,全县有5,888户牧民有了住所,占总数的97%。
  “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对以牧业为主的德格来说,首先要解决牧民的定居问题。”德格县委书记柯洛阿抽说。
  同所有的定居牧民一样,扎拉大妈家种了三亩优质牧草,用铁丝围着。由于施了肥,围栏里已是青绿一遍。扎拉大妈说,是乡上的干部教会了他的儿子种草,这样她家就能抵御中等以下雪灾。他的儿子给牲畜防病治病,家里的50多头牲畜从每年死十来只降到了二三只。过去,这里的牧民是不愿卖牲畜的,现在,大妈一家有了市场经济意识,每年要出栏好几头牦牛,家里增添了彩电等家用电器。
  大妈家里,儿子到外县打工去了,孙女在学校上课。县上的同志解释道:定居后,牧民的活路少了,能有空走出大山打工,定居点有了学校,全县83%的学龄儿童能够上学了。
  “但这还远远不够,”柯洛阿抽书记说,“除了让剩下的游牧牧民定居下来外,今年我们还要设法解决部分定居点人畜混居的问题,在定居点大力发展教育、卫生事业,加快追赶现代文化的步伐。
  有家的日子越来越甜。扎拉大妈说:亚莫热!亚莫热(好得很)!
纪实
  1. 暂无内容,请关注:《数码走巴蜀
相关标签甘孜·旅游|藏族
下一篇Next
发表评论
 
关闭本页
最佳浏览:IE 7.0,1024x768 | 维护日期:2008-04-19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