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地理 | ![]() | ||||||
麻柳乡 Maliu Rural Area ⊙源自:蜀虎 朝天区麻柳乡场镇不大,有一条具有典型明清时代建筑风格的木板房夹甬的小街,在小街中部有一株古枫杨树,被街边的青瓦木屋包围。这棵麻柳树树围达800厘米,直径近260厘米,长得并不高,刚超过青瓦覆盖的屋脊,仅三四米左右。该麻柳树的“皮肤”黝黑粗糙,沟壑纵横,很沧桑。树下端粗大如鼓,需四五人手拉手才能合抱,而顶端则秃秃的,覆满纵横交织的不太大的枝丫。麻柳是当地人对枫杨的俗称,据《广元县志》记载,乡因树获名,可见枫杨生长年代的古老。 初夏正是枫杨的花季,碧绿的叶片间悬垂着一挂一挂小辫一样的乳白色花串串,煞是好看,与古老的街道和青瓦木檐的吊脚楼相映成趣。当地人说,往年这个时节正是蛇上树的时候,大大小小一百十来条穿梭在各个枝丫间,但自从古树两次折干后,蛇就不大来这棵树了。 当地街坊讲,枫杨树的年龄至少在600岁以上,应该是宋元时期就已栽下,可惜由于地势较偏,史志没有留下准确记载,有关专业机构也没对它的具体年岁给予鉴定。 一位60岁的樊姓老人告诉记者,从前的枫杨树枝干挺拔,树冠高约40米,纵横交错的庞大枝丫群遮住了半条街,覆荫面积超过1000平米。成为目前的“残废”状况是因为三四年前的两次“灾难”。第一次发生在2003年盛夏,狂风暴雨中,枫杨的树干从上部折断,轰然倒下,庞大的枝丫群除扫掉两间房的青瓦压塌了部分椽檩外,人畜家禽一点没受伤。不久,枫杨顶端一截粗大的枯干再次在风中掉落,直直摔倒在街道中央,响声如雷贯耳,但同样无人受到伤害。 而今,在树下临溪的地方,老树倒下的枝干被村民们细心地收拾在一处,让它们静静相互陪伴。 据介绍,在树干距地一米处,曾生长过一个硕大的半月形的菌灵芝。《广元县志》曾记载下它的有关数据:直径49厘米,厚7厘米。这个菌灵芝大家传得很神奇,久雨后,菌灵芝冒出缕缕青烟,天气必然转晴;大旱中,菌灵芝如果冒出银雾,则不久必然下雨。由于菌灵芝能预报天气,当地民众对其倍加爱护。可惜,在一个深夜,重达数十公斤的菌灵芝不翼而飞,被人盗走了。此后不久便接二连三发生树干折断事故。 由于处在房屋包围之中,古树的生活空间受到很大限制,尽管现有的部分枝、叶、花都很繁茂,但根部树身中空,虫噬严重,大部腐朽。当地民众对这棵古树十分敬畏,他们很盼望古树常青不衰。有关林业专家表示,当前要拯救保护这棵古树,填实树心、杀虫、圈出必要的保护地是当务之急。 朝天区麻柳乡石板村一组村民周泽民在距自家房后50米处发现了龙骨石山,成片龙骨石层层叠叠有序排列,颇似黄龙群瀑,十分壮观。 龙骨石,属大理石材,又名乌江黑,因其密度大、石质坚硬、地表外露部分酷似传说中的龙骨而得名,主要分布于中国西南地区,尤以重庆市澎水县为最。此石具有吸热、吸光、吸潮、吸音、抗风化、无辐射等优点,属纯天然环保型的“绿色”石材。常用于柱体方料、室内外装饰、园林景观石、雕塑石刻等,产品适应性强、用途广泛。 周泽民发现的龙骨石落户于开阔平地,它们或隐身潜卧,或半裸平躺,均成规则的长方体状,分布于石板村方圆数公里范围内,使石板村成为“龙骨石村”。据估算,每一块“露脸”的龙骨石至少重10吨,其中最大的一块长20余米、高约3米、宽过10米,重约40吨。 麻柳刺绣,是广元市朝天区麻柳乡一带祖传下来的手工艺品,被誉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麻柳人喜欢穿绣有精美图案的服装,住“正房配转阁”的吊脚楼;喜欢唱山歌、打锣鼓、舞龙狮……淳朴的民风,与羌族相似。 麻柳刺绣,是从祖先开始一代一代流传下来的手工艺品。麻柳的小姑娘多从五岁开始拿针,六七岁开始学习简单绣法,到十七八岁时便能绣出各种惹人喜爱的图案。人们衡量谁家的姑娘有出息,首先品评的是“针线”,其次才是“人品”、“茶饭”。因而麻柳一带,普遍流传着“谁家女儿巧,要看针线好”的说法,“针线好否”甚至成为青年男女联姻的重要条件。 麻柳刺绣,就地取材,所用材料仅针、线、布。过去一般使用黑、白、红等三种土布和彩色土线,现在多用白布或其它纯色粗线布料,线为彩线。构图巧妙,或连贯性构图,以对称的花样连续重复;或分段式构图,各部分图案彼此不相连,图样可同可不同。绣法上主要有“全挑”、“全绣”、“半挑半绣”。绣花女刺绣不用底稿,通过“数底布的丝线”来确定图案的大小和位置,以保证线条的均匀整齐。所绣的帐帘、枕套、围腰、手帕、花鞋、笔袋等生活用品,色调鲜明,对比强烈,组合巧妙,装饰味浓。 麻柳刺绣昭示着旺盛的生命活力,绣品中以动态性作品为主。如展翅飞翔的鹰鸟、威武傲然的雄狮、矫健的龙凤等等。在“丹凤朝阳”绣品中,那张开着的利喙似在引颈长鸣,一只巨大的眼睛充满了光泽,盘旋而上的长颈给人以伸缩运动之感……对生命活力的把握在麻柳刺绣中是普遍的特征。在想象、具细等方面都可不计较,唯在“活力”方面下功夫。 麻柳的姑娘通过针线中对自然界的把握,焕发出旺盛的生命活力,表现出笑对生活的胸怀。如在“喜鹊闹梅”、“虎踞梅林”、“芙蓉映水”等绣品中,树是弯曲摇曳的树,虎是憨态可掬的虎,芙蓉是生机盎然的芙蓉,梅花是带着香甜味的梅花,喜鹊是呼朋引伴的喜鹊……一切都是活生生的。这里没有一点僵死的东西,生存的艰辛,反而使刺绣姑娘们把心中的愿望顽强地表露出来! 麻柳刺绣中,除动态性绣品外,也有极少的静态性绣品,体现出另一种宁静和谐之美。 四川北部广元麻柳乡,被誉为"挑花刺绣之乡",挑花、刺绣艺术源远流长,世代相传,形成独特的民间艺术特色。麻柳鞋垫,是专门垫于鞋内的刺绣实用品。鞋垫内容丰富,图案色彩多样。在针法上,有全部绣花和挑花,也有挑绣相结合的。在构图上分连贯式和分段式两种。多姿多彩的麻柳鞋垫,美化了人们的生活,博得山区人民的喜爱,也赢得了专家、学者的欢迎。 麻柳枕头色彩和鞋垫有相似之处,五颜六色,极为丰富,有红底彩绣、黑底彩绣、蓝底彩绣或白底彩绣,也有素绣。形成端庄、活泼、素雅、明艳的多样艺术风格。如今,中国民间美术博物馆已收藏了麻柳鞋垫、枕头图案等数十件刺绣品作研究和陈列。
| ||||||||
|
最佳浏览:IE 7.0,1024x768 | 维护日期:2008-04-19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