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地理 泸州市 • 江阳区 2003-3-15 | 地理 | |||||||
江阳区 Jiangyang District ⊙雷康/编 江阳区隶属泸州市,是泸州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历史悠久;是中外闻名的泸州老窖特曲发源地,素有“川南重镇”、“酒城”等美誉,自古为云、贵、川、渝毗邻地区的交通枢纽和重要物资集散地。江阳区辖南城街道、北城街道、大山坪街道、邻玉街道、蓝田街道、茜草街道、华阳街道等7个街道,泰安镇、黄舣镇、弥陀镇、况场镇、通滩镇、江北镇、方山镇等7个镇,丹林乡、分水岭乡、石寨乡等3个乡。区人民政府驻星光路6号,邮编:646000。行政区划代码:510502。 历史 早在两千多年前,夏商时属梁州之域。周代属巴国辖地。周慎靓王五年(前316年)春,惠文王派张仪和司马错灭巴、蜀,同年设置巴郡辖有包括泸州在内的大片土地。 西汉景帝六年(前151年)封赵相苏嘉为江阳侯国,在长江与沱江交汇处(今泸州市江阳区)设置江阳县(治今江阳区)属益州犍为郡。建置历史2153年。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江阳县枕带双流,据江(长江)洛(沱江)会(汇流)也。《春秋谷梁传·禧公二十八年》:“水北曰阳”。因治所在长江之北而得名江阳。汉武帝建元六年(前135年),开发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置犍为郡,领江阳县。东汉献帝建安十八年(213年)置江阳郡。西晋仍置江阳郡。南朝刘宋、齐置东江阳郡,箫梁武帝大同年间(535-546年)建置泸州。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年)改泸州为泸川郡,仁寿中升为泸州总管府。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复置为泸州,三年置总管府,四年升为都督府。北宋泸州泸川郡置泸川军节度,南宋孝宗乾道六年(1170年)升本路安抚使。宋、元之际,蒙古军入蜀,泸州城先后迁治于合江榕山、江安三江碛,合江安乐山,最终筑城于合江神臂崖坚持抗战35年。元属重庆路。明太祖洪武六年(1373年)泸州直隶四川行中书省,九年直隶四川布政使司。清嘉庆七年(1802年)泸州置川南永宁道(1908年改名下川南道)。民国初改泸州为泸县,属永宁道。 1949年12月,泸县解放。1950年成立泸州市,先后隶属川南行署、隆昌专区、泸州专区管辖。 1960年7月14日国务院批复撤消泸州专区,泸州市归宜宾专区管辖。1983年3月3日国务院批复同意将地辖泸州市改为省辖泸州市。同年5月四川省政府批准原宜宾专区泸州市改为泸州市市中区,划归省辖泸州市管辖。1995年12月24日国务院以“国函(1995)132号”文作了《关于同意四川省调整泸州市行政区划的批复》的通知。1996年1月26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又以“川府函(1996)36号”文作出正式通知,经报请国务院批准,同意泸州市市中区更名为泸州市江阳区。 详见“江阳历史大事记”。 习俗 。 地理 位置 位于四川省南部,长江、沱江交汇处。全区幅员面积649km2,总人口59万,介于东经105o8'52"~105o40'38",北纬28o26'18"~28o54'57"之间。东西长51.3km,南北宽25.4km。地处四川盆地南部低山丘陵区,长江由西向东横贯全境,左纳沱江,江河沿岸多冲积平坝。东连合江县,南接纳溪区,西邻宜宾市的江安县、自贡市的富顺县,北以沱江为界与泸县、龙马潭区相邻。 面积 幅员面积649km2,其中城区面积10.6km2,有耕地29万亩。 地貌 江阳区地貌由浅丘、平坝、河谷组成。平均海拔高度280m。海拔最高点石棚镇雪顶山,高度649m;最低点弥陀镇沙鱼,高度220m,相对高差429m。地形呈哑铃状,属盆地浅丘区,具有"八丘一坝一分水"的地貌特征。 气候 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光热水资源丰富,具有亚热带季风气候特点,冬无严寒,夏无酷热,霜雪极少,光热水同步协调,年平均气温18.9oC,年平均日照1258小时,平均降雨量1207mm,无霜期348天,极端气温多在0oC以上,温、光、水、热资源的分布与经济作物生长发育同步,适合多种经济作物生长。 旅游 有十里绿色长廊泸州张坝桂圆林景区,俗称“白塔”的报恩塔,龙透关『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市区江阳西路。原为古关隘,始建于蜀汉,为土筑城墙;明崇祯十一年(1638)重建,全长3.5km。北临沱江,南抵长江,犹如巨龙穿透两江,故名。城墙用长0.8米、宽0.4米条石砌筑。泸州城三面环水,一面靠山,龙透关为惟一通道,历为兵家必争之地。现存城墙105.7米。1926年12月1日,中共重庆地委领导的泸州起义爆发,刘伯承任前线总指挥,于龙透关与刘湘指挥的军队决战1991年,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70周年,泸州市人民集资修复城楼,修建“泸州起义纪念碑”。』,川南名刹方山、四季花果飘香的甜蜜公园、水山一色的杨桥湖;闻名中外的泸州老窖、长江挖掘机厂、长江起重机厂、长江液压件厂、中国石化天然气研究院、泸州医学院、泸州高等技术学院、四川警官高等专科学校等一批知名企业和科研院校坐落区内。 人口、社会保障及人物 人口 『1998年末总人口582,615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0万人,农业人口38万人,人口出生率8.60‰,人口自然增长率3.60‰,计划生育率95.4%。每km2人口875人』2001年末数全区总人口:597,723人,其中农业人口:384,951人;非农业人口:212,772人。人口出生率8‰,自然增长率1.9‰。汉族595,993人,占全区总人口的99.71%,回、苗、蒙等少数民族2,200人,占总人口的0.29%。 本土出生人物『以出生日期为序』 。 客住人物『包括曾经生活过,以出生日期为序』 。 领导人 。 文化、科技及卫生 文化事业健康发展,群众文化广泛兴起:各种健身操(舞)、腰鼓队遍及各个社区;送文化下乡活动深受农民欢迎。文化精品多次获奖:2002年歌曲、小品、摄影作品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3件。选送节目、书法作品参加省级比赛,获集体一等奖2个,铜奖1个。广电传媒继续发展:完成新增光节点102个,新规划电杆2895根,新挂电缆145,774米,全年新发展用户2500户,累计用户数19,568户,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100%,广播人口综合覆盖率100%。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基础教育继续加强。截至2002年末全区共有小学38所(法人单位数),在校学生43,737人,专任教师1613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99.3%,幼儿园25所;普通中学33所,在校学生35,930人,其中高中生10,914人,初中生25,016人,专任教师1819 人。卫生保健事业继续加强。截至2002年末全区共有医院、卫生院40个,床位数2273张,卫生技术人员2267人,其中医生936人,全年医院门诊人数138万人次,医院病床实际占用总床日数500,060日。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全民健身运动广泛开展。全年区属单位举办各类运动会11次,参加运动员3072人;71所中小学开展体育达标活动,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青少年78,073人,达标率98.9%;江阳区59名运动员代表泸州市参加省九运会,获贡献二等奖;向市级以上运动队输送运动员300名。 美食和特产 泸州美食『白糕、黄粑』,桂圆龙眼。 经济及资源 1998年全区国内生产总值122,602万元,其中第一产业39,713万元,第二产业22,411万元,第三产业60,478万元。工业总产值44,811万元,农业总产值36,641万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7,727万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入21,269万元,财政收入8,411万元,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4,506元,农民年人均纯收入2,320元。年末城乡居民储蓄余额225,000万元。 农业 区内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土壤主要是紫色土、水稻土和黄壤,中偏酸性土壤居多,土壤深度在40-60厘米之间,壤沙适宜,肥力较高,宜种性强。境内水资源和矿产资源丰富。除长江、沱江外,还有倒流河、鱼子溪等若干溪河。区内年平均地表径流量3.245亿m3,地下水总量3.2亿m3,可开采量1.26亿m3。区内农产品富饶,盛产水稻、高梁、玉米、生猪,水果形成桂圆、荔枝、柑桔三大类。1998年粮食产量195,304吨,生猪出栏39.57万头,蔬菜产量120,158吨,水果产量13,272吨,长江上中游水果开发项目竣工并通过国家验收,森林面积覆盖率26%。 交通 境内交通发达,水陆纵横。距省会成都256km,距重庆市135km,是川、滇、黔、渝四省(市)结合部的商贸中心和重要物资集散地;泸州航空港、集装箱货运码头、客运码头坐落境内;长江、沱江两江水域纵贯全境;隆纳高速公路、321国道、泸合路、泸纳路、泸宜路、泸自路等构成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邮电、电力、天然气等基础设施完备。有黄金水道长江、沱江穿境而过,沱江一桥、二桥、三桥,长江一桥、二桥五座公路桥飞跨两江。四川第一个直立式综合码头座落在区内。国道321线、泸─赤(水)路、泸─自(贡)路、泸─宜(宾)路、泸─合(江)路、泸─纳路以及隆纳高速公路,与区内的众多的乡村公路融汇成四通八达的公路运输网络。泸州火车站仅距江阳城区5km;军地两用机场坐落在区内蓝田镇,构成了江阳“水、陆、空”立体交通网络,为江阳区提供了便捷高速的交通运输条件。全区交通运输总长度758.283km。其中长江、沱江水域流程162.4km,有客渡码头36个;有各级公路595.883km。其中国道(高速公路)20.239km,省道97.730km,县道75.824km,乡道260.190km,村道141.90km。 矿产资源 主要有沙金、天然气、页岩、河沙、砾石等。 工业 以酿酒、化工、机械、食品为支柱,辅以建材、服装、皮革等共有三十多个门类。建区以来,已获部、省、市级名优产品近100个。重点企业有:泸州市福华实业有限公司、泸州市窖酒厂、鑫益实业有限公司、泸州玻璃钢工业公司、泸州比比利制衣有限公司、泸州电业测试设备厂、沱江水泥有限公司、恒大油田助剂厂等。
| ||||||||
|
最佳浏览:IE 7.0,1024x768 | 维护日期:2008-04-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