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地理 | ![]() | ||||||
纳溪区 Naxi District ⊙源自:蜀虎 纳溪区辖安富街道等1个街道,大渡口镇、护国镇、打古镇、上马镇、合面镇、新乐镇、丰乐镇、白节镇、天仙镇、渠坝镇、龙车镇、棉花坡镇等12个镇。区人民政府驻安富街道友谊路,邮编:646300。代码:510503。 历史 北宋仁宗皇祜三年(1051年)置纳溪寨,南宋绍定五年(1232年)建县。至民国均为泸州辖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为川南行署泸县专署、隆昌专署、泸州专区辖地。1960年随泸州市并归宜宾地区。 1983年划归省辖泸州市。1996年撤县建区,为泸州市纳溪区。 详见“纳溪历史大事记”。 习俗 “呛呛”一通锣响,“咚咚”一阵鼓鸣。两头雄狮在孙猴儿和沙和尚的戏弄逗引下,或欢腾踊跃、或前后翻滚、或追逐嬉戏博得观众阵阵喝采。这是春节期间,笔者在泸州市纳溪区看到的班打狮子表演。 纳溪的班打狮子始于清光绪年间。目前在纳溪舞得最好、功夫最过硬的当数龙车乡业余舞狮队。该队于1997年组建,它的前身是已有几十年历史的龙车乡大堰村班打狮子队。53岁的邱修华算得上是舞狮队元老之一,十几岁就跟着父亲学舞狮。他练就了一手绝活:扮演的“孙猴儿”,能在八张重叠起来的桌子上翻筋斗;舞的狮子,能在高高倒立的桌腿上行走跳跃,动作惊险、刺激,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塘口村六社的牟光权今年45岁,进入舞狮队已有10多年了。他的拿手好戏是“扮猴子爬竿”和“钻火龙圈”。表演时在一个圆竹圈内插上几把利刃,再沿竹圈缠上鞭炮,点燃大火,人从圈中钻过却皮毛未损。目前,纳溪区有关部门正加强协调,有意让狮子队与企业联姻。正在规划建设中的河东新城朱德文化广场,也将以浮雕形式,记载下纳溪班打狮子舞的精湛技艺和独特表演。 地理 位置 纳溪区位于四川盆地南部,长江之南,永宁河下游两岸,永宁河畔。东邻合江县,西连江安县,北接江阳区,南界叙永县、兴文县,321国道纵贯全境。地理坐标东经105o09'~105o37',北纬28o02'14"~28o26'53"。 面积 幅员面积1,150.6km2,东西宽41千米,南北长46千米,形似正方。 地貌 纳溪地形以深丘、低山为主,南高北低,平坝、丘陵、低山兼有,海拔在230米~963.2米之间,全区最高点在打鼓镇普照山白土岩,海拔963.2米。境内有大小溪河130余条,总长度640余千米。长江流经区境北部长28.8千米。永宁河是本区长江最大支流。 气候 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降水量1,306毫米,年均温度18℃,年日照1220小时。森林葱笼。 旅游 纳溪山灵水秀、风光旖旎。省级森林公园大竹林占地362亩。省级名胜风景区凤凰湖,库容1,450万m3,周长30km。全湖11座岛屿,30个半岛,大小交错。天仙洞山地起伏,地势险峻,上有天仙洞寺庙、清代物价石刻、清代游记石刻,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三华自然风景区,集奇、险、幽、特、美五字于一身,景点众多,各具特色。此外,还有鼓楼山、普照山、烟子洞瀑布等大自然景观,构成了纳溪丰富的旅游资源。护国岩题刻。 人口、社会保障及人物 人口 全区总人口2003年末,全区总人口470170人,其中非农业人口84735人。人口自然增长率2.59‰。(为2003年末数据),境内人口以汉族为主,占总人口99%以上,有苗、回、彝、壮、满、水、蒙古等17个少数民族400余人,主要分布在打古镇内。 本土出生人物『以出生日期为序』 官员·魏光德。 客住人物『包括曾经生活过,以出生日期为序』 。 领导人 区长:毛乐平, 副区长:呙永大、曾平、马宗慧、魏光德、刘光明、郭彤。 文化、科技及卫生 。 美食和特产 。 经济及资源 GDP完成25.1亿元,三次产业比为23.3:45.1:31.6。财政收入9,56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613元。(2003年数据)。 纳溪是一座丰饶的绿色宝库,森林覆盖率达44%,是全国“造林绿化先进县(区)”和全省造纸原料基地县之一,并建成了林、果、蛋、猪、鱼、禽、菜等农副产品商品基地,依托本地优势资源发展的造纸、丝绢纺织、食品等工业,是纳溪经济的支柱产业。1997年底,纳溪的国民生产总值在泸州市位列第3名,在全省179个县(市、区)中位列第67名。纳溪农业紧紧围绕稳粮增收的目标,通过推广适用科技成果和狠抓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增加农业投入,确保粮食产量稳定增加。从80年以来,全区粮食总产量已连续18年增产,粮食总产量达20.83万吨。同时大力发展生猪、瓜果、水禽、家畜等多种养殖业。1998年,我区生猪出栏达38万头,水果产量达5,737吨,水产品总产1,770万吨。植树造林工作进展顺利。全区现有林地80万亩。进入九十年代,纳溪乡镇企业得到迅速发展。乡镇企业总产值连年增长。“八五”期间年平均增长49.13%。98年底止,全区已有乡镇企业7,028个,从业人员26,032人,产值124,333万元,营业收入133,358万元,创利税3,303万元,已形成了建材业、建筑业、白酒制造业、纺织业、机械制造业、制茶业等为主的产业结构。纳溪工业已形成了依托本地优势资源进行深度开发的“龙”型经济格局:“白龙”茧丝绸,贸工农一体化;“绿龙”林纸结合,综合开发。建成了以丝绸、造纸、化工、食品为支柱的工业格局。1998年全区实现工业总产值76,644万元,从1990年以来年平均增长18.03%;实现工业增加值38,343万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8.2%。目前,纳溪正大力推进国有企业的改革,推进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同时出台了鼓励企业改革和私营经济发展的30条优惠政策,为纳溪形成机制灵活、效率高、具有地方特色的开放型工业体系铺平路。撤县建区以后,纳溪的城市建设和城市经济飞速发展,城市建设步入了规范化、大发展的轨道,以交通、邮电、商业、金融、房地产为支柱的第三产业蓬勃发展,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突出,98年第三产业增加值35,598万元,占国内生产总值26.1%。1998年交通运输业实现增加值7,096万元。纳溪是一座丰饶的绿色宝库,森林覆盖率达44%。丰富的竹木资源是纳溪的一大优势。树木种类既有珍稀树种,也有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建成的杉木林和速生丰产林基地。其中人工用材林面积27万亩,木材蓄积量52.4万m3,年生长量4万m3,年消耗量2.2万m3。作为全国13个杂竹主产区之一,纳溪杂竹蓄积量达116万吨,年生长量25万吨,年采伐量17万吨。生产的杂竹片,除满足区内自用外,还向贵州、宜宾、重庆、泸州等造纸厂家提供原料8~10万吨,是四川重点造纸原料基地县之一。境内主要矿藏天然气,蕴藏量约80亿m3,为四川省四大气区之一。另有贮量超过100万吨,含量达85%以上的优质钙镁钠基膨润土矿,可广泛应用于冶金球团、铸造业、钻井泥浆,制备润滑脂、饲料、涂料、复合肥填充料等。 交通 内河航运:长江、永宁河。 高速公路:隆纳高速公路,隆昌到纳溪,在隆昌与成渝高速公路相接。 其他公路:321国道北接泸州江阳区,南接叙永县,为西南出海大通道在纲溪境内一段,长34.8千米。 铁路:隆叙铁路 航空:泸州机场位于离本区约10Km的蓝田坝。
| ||||||||
|
最佳浏览:IE 7.0,1024x768 | 维护日期:2008-04-19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