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vious首页 Previous地理 Previous南充市 Previous南部县  大王镇 2007-1-29地理Null
Previous上一篇
大王镇 Dawang Town ⊙源自:孙光友


  大王镇位于川中盆地北缘国道212线上,东邻太华乡、南连三官镇、西与宏观乡接壤、北与兴盛乡、定水镇毗邻。北距县城17公里,南离南充市80公里。1992年8月撤乡并镇,1994年8月,恢复为建制镇至今。
  全镇幅员面积20.17平方公里,总人口13579人,其中:城镇人口1689人,农村人口11890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为670人。耕地面积7045亩,宜林面积为13800亩,森林覆盖率为47%。辖宝马河、宝灵山、孙家沟、袁家祠、黄莲树、尚书祠、郑家垭、杨家祠、中坪山、繁荣、羊角山、金子山、大井坝、雨台山等14个行政村、106个村民小组。主要民族为汉族。境内丘陵起伏、山势蔓延、山峰小而多、宝马河横穿境内,水源丰富。季风气候明显、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5.8oC,日照总时数为1296.2小时,年降雨量为970-1450毫米。

基础设施建设
  镇党委、政府以“夯基础、增效益”的总体要求,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狠抓镇、村、社道路建设,全镇按照村道公路二级路面的标准新建村级土石泡沙公路25公里、柏油公路2.5公里。全面整治清理了11个村87个社的升钟水库斗农渠配套渠系和宝马河畔三个村的电力提灌站,实现了全镇排灌畅通。场镇和9个村进行了农村电网改造、与城镇用电同网同价、收费到户。通讯网络发展迅速,截至2004年底全镇安装程控电话1053部,新建中国移动、中国联通通讯基站2座。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镇党委、政府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增收为目标,优化调整产业结构,按照“一项产业、一批龙头、一片基地、一方市场、一根链条”的思路,发展高效、短、平、快经济作物和长效种、养业。粮经比例调整达到了5:5。2004年除种植牧草500亩、地膜花生1200亩、商品蔬菜800亩、大豆1000亩、脱毒良种红菩150亩等高效、短、平、快经济作物外,认真注重了长效种、养业的发展,尤为是蚕桑生产发展迅速,栽桑达到5500亩,人平桑树550株,年养蚕量达3500张以上,是县蚕桑生产基地镇之一;同时又是优质肉猪、小家禽家畜、肉牛、山羊发展和批把产业带重点镇之一。生猪生产势头良好,年出栏达1.3万头,圈存9500余头。小家禽家畜市场前景好、发展快,年出栏达28.5万只(头)。积极大力发展西门塔尔肉牛、山羊、小家禽家畜、金丝鲤鱼养殖和枇杷、花卉苗木种植业。采取“公司+农户”模式,做大做强种养业,调优结构、调大规模、调高档次,加快发展,使种养业上一个新台阶。镇内金子山村建有宝华畜牧大型西门塔尔肉牛、山羊养殖场,占地12000平方米,投资500万元,已养殖西门塔尔肉牛1300头、山羊1000只;宝灵山村建有宝灵山生态科学养鸡场,占地4500平方米,投资100万元,年养海赛克白、宝万斯白等肉、蛋鸡达8.5万只;大井坝村建有大王林茂花卉苗木园圃基地150余亩,投资80余万元,培育各类花卉苗木达300余种;雨台山村在宝马河建有网箱养鱼基地,年网箱养殖达90箱,产成鱼50余吨;宝马河文明新村建有种植反季节蔬菜大棚5个,占地20余亩;雨台山村建有浙川塑料颗粒生产厂,投资近50万元,占地1.5亩,已投入生产。水果种植历史悠久、品种多、除有传统的桃、李、杏、桔、柑、枣、脆香甜柚外,国道212线的宝马河村、繁荣村、羊角山村又种植良种五星枇杷达900余亩。

各项社会事业
  镇内有中心校一所,分初中部和小学部。占地30亩(20010平方米),总投资近500万元,是2004年全面改造完工的全县乡镇级一流花园式学校。国家教育部定为:《21世纪农村学校艺术教育改革和发展研究》实验学校。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国家教育部、中央教科所重点课题实验学校。2004年获县级文明单位、交通安全文明创建先进单位、危房改造先进单位、初中教育质量三等奖。中学部有初中教师25人,其中获中级以上职称的3人,教学班9个,向上级学校输送新生95人。全镇小学6所,教师43人,其中获中级以上职称的14人,教学班29个,全镇在校学生1700人,入学率达99.5%。已普及九年义务制教育、在校学生巩固率达100%,小学、初中普及率达99%,小学毕业升学率达100%。教育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进一步加大,投资160余万元修建的中心校教学楼、学生公寓楼投入使用,并购置了25台教学电脑,增置了一批教学设备。繁荣村投资20万元修建了现代化的花园式村级小学,解决了当地适龄儿童入学难的问题。双拥、扶贫、助残、优抚、城镇最低生活保障等事业得到加强,全镇167名优抚对象、72名五保户按照标准实行了财政直发打卡,70名城镇无职特困人员全年发放低保金30540元,民政救济103户、230多人,发放救济金1.1万元。有镇级卫生院一所,村级医疗站12个、医务工作者25人。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得到很好贯彻执行、符合法规生育率达94.76%;综合节育率达97.5%,人口自然增长率一0.56%,独生子女领证率达48%,及时率达100%;计生“三结合、三服务”帮扶工作落到实处,奖励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政策落实兑现,2004年荣获县计生目标考核三等奖。实现了光纤电视村村通、闭路电视用户达1800户;举办科技下村活动2次,办种养业培训班4期、接受培训人员4000人次、印发科技资料2000余份、全镇70%以上的农户掌握了1-2门适用技术。安全管理工作扎实有力、各项措施落实到位、切实杜绝了重大事故隐患、全年无重大伤亡事故发生。2004年被县评为安全生产先进单位。

劳务输出招商引资
  2004年政府强0化劳务输出,提升劳务产业。全镇外出打工5,000余人,创收3,150万元。招商引资工作成效显著。全年共引进有宝华畜牧开发有限公司(西门塔尔肉牛养殖场)、浙川塑料颗粒厂、恒太大药房、蔬菜种植基地、生态养鸡场、乐华电器超市等10个,引进资金800余万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00万元。

经济及农作物
  镇党委、政府高度注重“三农”工作,深化改革、促进经济发展,全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8,637万元,比上年增长8%;其中农业总产值2,917万元;企业总产值2,570万元;劳务收入3,150万元,全年粮食总产量6,583吨,蔬菜总产量2041吨,水果总产量1268吨,蚕茧总产量95吨,成鱼产量81吨,实现财政收入13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405万元。
  全镇主要农作物有水稻、小麦、玉米、油菜、花生等。主要经济产业有生猪、蚕桑、小家禽家畜、水产、劳务输出等。截至2004年底场镇整治、改建主要街道4条,并全部实施了硬化、绿化和美化。建有自来水厂、天然气配站一座,整治了场镇脏、乱、差,成立了环卫所。

山水、人文景观、文化宗教及新风尚
  境内有海拔600余米的灵宝山(红军战地)、金子山,山势独特雄伟、周围沟深壁陡、地势险要。以金丝鲤鱼闻名的宝马河贯穿境内。金丝鲤鱼为宝马河独特产品。此鱼因鱼腹两侧各有一道金色纹线而得名。金丝鲤鱼比普通鲤鱼肥美,最引人注目的是那道细小的金色线纹,从腮边直达尾部,在阳光照耀下金光闪闪、活蹦乱跳、逗人喜爱。其鱼肉质细嫩,入口有粘糯感、鲜美异常。有趣的是,宝马河的金丝鲤鱼幼苗若移到别的江河,则失去“金丝纹线”长成普通鲤鱼,这正是宝马河的自然环境和特殊水质的奥妙所在。
  镇境内郑家垭村有古药王庙一处。同治十年(1817年),郑家垭孙纯武老爷(举人)身患重症,多年医治未愈,心想神药两解,便向药王许愿,如保他病好,就在郑家娅给药王修庙塑像。事出偶然,孙吃药病愈,他认为是药王救了他,就领头捐资,当地富豪、地主出粮、出钱、出土地、木材、砖瓦,请工匠在郑家垭修成了药王庙,包括药王殿六间、戏楼一座、房舍五间、药铺三间,占地三亩多。
  建成的药王庙在当地极为壮观。大殿门口挂有孙纯武亲书:“道显降功”墨底金字木匾一块。在两旁书有一副墨底金字对联:“妙剂流传,万民皆救长生药;神功昭著,四海均占不老方”。药王神盒上方挂有金匾“医中至圣”,房内有对联:“擅回春之妙术,为活人之神功”。四壁匾额多有“妙手回春”、“有求必应”、“春满杏林”、“济世活人”等语。
  每年4月28日,如潮水般地人涌向药王庙叩拜药王,敬献万民伞、神医、彩布、火烛、香油、香钱(小钱)、“九平”(长一公尺的蜡烛)等,还有义演戏剧,时间持续三五天不等。郑家垭药王庙在新中国成立前影响颇大,远近闻名,阆中、西充、盐亭、南充、剑阁、苍溪等县均有人前来祷拜。后来又逐渐演变渗透为佛教。该庙由于年久失修,1998年拆毁,于2000年当地群众为休闲观光起见,聚资重新修建了药王庙和药王庙寨山农民文化公园。该建筑十分宏伟壮观、美丽,周围林木花卉茂盛、景色宜人。是休闲旅游观光的佳地。

相关标签南充·旅游
下一篇Next
发表评论
 
关闭本页
最佳浏览:IE 7.0,1024x768 | 维护日期:2008-04-19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