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vious首页 Previous地理 Previous南充市 Previous南部县  流马镇 2007-1-29地理Null
Previous上一篇
流马镇 Liuma Town ⊙源自:王启勇


  流马镇位于南部、西充两县交界处,距县城23.5公里。南连西充李桥乡、北接寒坡乡,东与黄金镇、窑场乡接壤,南与碾垭、四龙乡相邻,是附近相邻六个乡镇的物质集散地。全镇幅员面积2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1990亩,其中田3800亩,地8190亩。林地面积10856亩,水域3026亩。辖亮垭子、白马庙、普利寺、铁链寺、朝真观、夏家垭、永兴庵、天星桥、青龙咀、冯家咀、狮子口、双凤庵、谢家庵、踏水桥、秋垭庙15个行政村,115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3981人,4157户。主要民族汉族。属海拔相对较高的浅丘粮经作物种植区。

调节构,促发展
  镇党委、政府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抓住农民增收这一重点,按照“面向市场调结构、因地制宜兴产业、培育大户建基地、强管重收保运转、狠抓安全求稳定、助农增收促发展”的工作思路,不断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发展农村经济,维护社会稳定。全镇农业总产值3100万元,粮食总产5231吨,人平产粮437公斤,油料总产880吨,水果总产750吨,人平饲养家禽25只,出栏生猪1.2万头,发种养蚕2000张。发展培育生猪养殖大户5户,百张养蚕大户3户,百头养羊大户2户,千只蛋鸡、蛋鸭大户各3户,千只獭兔养殖大户3户。大力实施“大户带农户”、“支部+协会+农户”工程,培育壮大富民强镇支柱产业。一是改造生猪产业。改良生猪品种,努力扩大饲养量,利用中农合创项目,大力推广DLY优质肉猪生产,新增LY洋二杂母猪养殖大户3户,在5、12、13村建立起了优质肉猪饲养基地村3个;二是巩固壮大蚕桑产业。管好利用好全镇现有的3500亩桑树资源,制定优惠政策,创新养蚕机制,推行先进的养蚕技术,采取“分户栽桑、集中养蚕、桑叶入股、按股分红”的运作模式,培育年养蚕在10张以上的大户15户,鼓励养蚕农户加入先锋蚕业合作社;三是新上獭兔产业。靠项目资金和自身的努力,鼓励踏水桥村支部书记杨光会规模建兔房5间,组建兔业协会,采取给农户赊借种兔,提供技术,回收肉兔的办法,发展獭兔养殖大户3户,全年养殖獭兔突破5000只;四是抓好劳务输出。建立劳务信息中心,多渠道收集并发布劳务信息,利用国家扶持的“阳光工程”和“春雨行动”积极开展技能培训和维权活动,拓宽输出渠道,扩大总量,提升质量。全镇劳务输出5000人次,劳务收入2000万元。以蚕桑、生猪、畜禽养殖、经济林果、劳务输出为主的五大支柱产业在全镇范围内业已初具规模,稳定和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2004年,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405元,实现了年内人平增收150元的奋斗目标。

社会事业发展
  镇内有初级中学1所,占地60亩,教职工31人,其中获得中级以上职称的8人,教学班12个,在校学生695人,向上级输送新生180人。全镇小学8所,中心校1所,2个基点校,5个村级校点,教师40人,其中获得中级以上职称14人,全镇在校学生1033人,入学率达100%,已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年终综合督导评估获二等奖。全镇乡镇卫生院1所,属秦巴扶贫卫生院,村级医疗站15个,医疗点21个,共有医务工作者27人,病床8张。全镇计划生育率96%,综合节育率100%,人口出生率均在控制范围内,计生“三结合”帮扶工作落到实处,完成率达100%,实现光纤电缆村村通,发展有线电视用户1500户,建移动通讯接收站2处,程控电话安装650余门,完成8个村的电网改选,用电同网同价,实现农民用电抄表到户。在1、8、9村完成退耕还林面积500亩,全镇实施了天然林保护工程。

基础设施建设
  镇党委、政府按照“打通入口、畅通出口、理顺内部”的道路交通发展思路,新建了南流柏油公路,整治了流窑、流碾20公里的碎石二级路面,组织和发动群众修通了村社主干道,实现了100%的村,95%的社晴雨通车。镇内有5辆豪华客车每天发往成都、重庆、南充等地,40多辆长安车往返南部县城,大大地方便了群众的交通。镇内有完善的支、斗、农、毛排灌渠系40万米,农民可以直接享受到升钟水库的放水,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不断完善,确保了全镇人民旱涝保收。场镇街道8条,开发新区近50万平方米,常住人口5000人,建专业化农贸市场一处,场镇商贸活跃,布局合理,秩序井然。进一步完善了场镇的美化、净化、亮化工程。文明新村建设已经启动,城镇化进程步伐加快,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镇内全年无一例重特大事故和上访事件发生。2004年,被评为“市级安全文明乡镇”。

相关标签南充·旅游
下一篇Next
发表评论
 
关闭本页
最佳浏览:IE 7.0,1024x768 | 维护日期:2008-04-19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