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vious首页 Previous地理 Previous雅安市  汉源县 2002-3-20地理Null
Previous上一篇
汉源县 Hanyuan County ⊙雷康/编



  汉源县位于四川省西南山区,雅安地区南部,全县有6个区,8个镇,32个乡,255个村,1851人8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4.21万,共有汉、彝、藏、回等17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10%,是成都经济圈与攀西经济带上的一颗明珠。


历史

  对大渡河这一地段的考古调查应该始于1960年代初的富林文化遗址的发现和研究。1972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对该遗址进行了发掘。这一次的发掘获得了多达4586件标本。
  同一年10月,四川省博物馆的刘磐石、魏达仪在现大树镇南的狮子山发现有文化层,并采集了部分石器和陶片标本。1990年,四川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的毕业班在狮子山遗址进行了一次规模教大的考古发掘。
  1979年,四川省文物管理委员会组织人员组成“大渡河水库考古调查队”对大渡河这一河段进行了考古调查,在是一次较为深入而广泛的调查。应该说从这次调查开始逐步确定了大树镇的麻家山商周遗址、大窑新石器遗址。除此之外还发现有大量的石器采集点。
  1984年,水电部成都勘探设计院与汉源县政府组成调查组对“瀑布沟水电厂”淹没地区文物进行了调查。
  1987年的全国性的文物普查中在这一地区又增加了一些新的发现,对以往的资料做了补充。
  1991年,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雅安地区文物管理所联合对瀑布沟电站淹没区进行了一次考古调查。调查采集了大量的标本,对于标本的整理加强了我们对这一地区古代文化的认识。
  2000年,雅安市文物管理所为了配合《四川省文物地图集》的编写又对该地区进行了一次考古调查。并新发现了"姜家屋基"新石器时代遗址。
  2001年底,成都市文物考古工作队、雅安市文物管理所、汉源县文物管理所组成联合调查组,集中对汉源大树镇沿大渡河南岸地区进行了一次田野考古调查。


习俗

  。


地理

位置
  汉源县位于大渡河中游,四川省雅安市西南部,跨东经102o16'至103o01',北纬29o05'至29o43'。东邻乐山市金口河区和眉山市的洪雅县,南连凉山彝族自治州的甘洛县,西靠甘孜藏族自治州的泸定县和雅安市石棉县,北接雅安市荥经县。全境东西长71.45km,南北宽70.1km,幅员面积2388km2。县城距省会成都市310km,距雅安市157km。隋大业元年(公元605年),以汉川水(今流沙河)源于境内之意始名汉源县。

地貌
  大相岭:古名邛崃山,亦名邛笮山。主脉位于县境北缘,是大渡河与青衣江的分水岭。山岭连绵,险峰高耸,山脊窄陡,关隘很多,岭长200多km,呈西北至东南向,跨荥经、汉源、洪雅、金口河诸县、区,方圆千余km2。山脊平均海拔2500米以上,是四川盆地至西昌谷地的天然分界线。山脊低处的险要垭口草鞋坪等是古驿道要隘。主要山峰有背后山、泥巴山、黄草岗、团宝山、轿顶山、孟获顶、大红山等。蓑衣岭:位于大相岭的东面,在地质上是南北向背斜山。山险岩危,攀登不易。山脊平均海拔3000米,气候高寒,冰雪期长达5个月左右。乐西公路穿过蓑衣岭垭口,南达汉源县城85km,东去金口河50余km。山区森林茂密,生态环境较平衡,发展林牧业前景广阔。主要山峰有老矿山、冷桶山、光胴胴山、驴耳韭山、帽壳山、石硅山等。帽壳山是汉源与金口河区的界山。飞越岭:位于汉源县西北部,坐落在汉源、荥经、泸定之间,为大渡河、流沙河、荥经河的分水岭。飞越岭主脉从东北向西南绵延二十余km,山体呈南北走向,山脊陡削,有3500米以上高峰八处,山间林区十三万多亩,是县境内自然生态保留较完好的区域之一。主要山峰有扇子山、马鞍山(汉源与泸定、石棉两县界山,为全县第一高峰,海拔4021米)、鸡冠山(汉源、石棉两县界山)、坛子山(汉源与石棉县的界山)、大黄山等。小相岭诸峰:经石棉、甘洛由南向北入境,分布在大渡河以南的县境地区。主要山峰有西山、龙塘山、大维山、大银山(南延是汉源与甘洛县界山)、大山垭口包包(汉源与石棉、甘洛两县界峰)、牯牛山等。【水文】水系特征:汉源县河流属岷江流域的大渡河水系,大渡河自西向东横穿县境南部,因县境地势南、北高,两岸河谷向大渡河对称倾斜,大渡河在县内的大小支流,都沿相反的方向注入干流。流域面积大于50km2的支流有14条,河沟94条,冲沟1753条。天然湖泊不多,积水面积小,较著名的有旧八景之一“龙池夜月”和“七星抱月”、长海子、三合塘。泉眼较多,大都为下降泉,如小沽水、冒水洞。汉源县河流的特征是:一、均为崇山峻岭之间的峡谷河流,河床比降大,滩多水急,水能资源丰富。二、降水集中在夏季,较小的溪沟在冬半年常断流。夏半年降水强度大,暴涨暴落,易形成山洪灾害。 三、以大渡河为主干,干支流呈树枝状,一级支流大小悬殊。流沙河流域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二分之一。四、流域内的植被不多,谷坡陡峻,岩层、土壤大部疏松散碎,水土流失严重。河流:汉源的主要河流有大渡河、流沙河、白沙河、黄沙河。大渡河:古称沫水,为岷江最大支流,发源于青海省巴颜喀拉山东端果洛山东南麓。自北向南流入四川,经泸定县、石棉县掉头向东,纳耍耍沟进入汉源县,经西街河口,在白熊沟口出县境东去,于乐山纳青衣江后汇入岷江。大渡河干流全长1070km,流域面积9.2万km2。流经县境内河段长75.6km,流域面积2171.5km2。落差250余米,平均比降3.31‰,年平均流量为1407m3/秒,水力藏量达390万千瓦以上。县境内有86条大小支流纳入,主要支流有宰骡河、流沙河、白岩河、西街河、鲁布沟、深溪沟、老厂沟。流沙河:流沙河是因含沙量多而得名,古名“汉水”,亦名“汉川水”,是大渡河在县境内的最大支流。发源于飞越岭西麓,源头有两支:北支林口沟,源出桌子山;南支黑石沟,源出扇子山。两支在三交乡林口汇合后始称流沙河。主要支流有干溪坝沟、游鹿口沟、李西沟、黑石河等。全流域有大小支流溪沟107条,流经宜东、清溪、九襄、富林等25个乡(镇),于富林镇杨泗营汇入大渡河,全长71km,流域面积1170.3km2,天然落差2547米,平均比降37.3‰,多年平均径流量为22.9m3/秒,最大径流量1020m3/秒,理论蕴藏量13.82万千瓦,可开发量2.95万千瓦,占21.3%。最大含沙量为96.6公斤/m3,含沙量名列全省第一。北沙河:北沙河是周公河正源,发源于老鹰嘴东麓,由东转向北进入洪雅县,接纳发源于小凉水井的板桥沟,继续向瓦山方向北流。黄沙河:发源于光胴胴山东麓,源头称响水沟,流经皇木镇东北部,为皇木镇与永利彝族乡的界河。由西南向东北流至七百步附近进入洪雅县境,转向正北,在余家坪汇合白沙河,经炳灵乡进入雅安市。

气候
  汉源属川西南山地亚热带气候区,地势山高谷深起伏较大,从河谷到低山、低山到中山,有亚热带、温带、亚寒带之分。气候的特点是:一是垂直变化显著;二是降雨量集中;三是河谷地区较干热少雨;四是河谷低中山地带有向川西南干热河谷气候过渡的特色。汉源气温受地势的影响,海拔最大相对高差3471米,气温垂直差异很大。海拔增高100米,气温下降0.6oC。海拔1200米以下的河谷平坝区,年平均气温16oC以上;1200~1500米的中山区,年平均气温13~16oC;1500~1800米的中山区为11~13oC;1800米以上的中高山区低于11oC。县内四季的长短,也随海拔高度的不同而存在较大的差异。河谷低山春长秋短,冬长于夏,四季分明。如富林春季108天,秋季94天,冬季81天,夏季82天。大部份中、高山区全年无夏,春、秋相连,冬长150天以上。如清溪春秋衔接共204天,冬长161天;轿顶山矿区冬长320天,春秋共45天。平坝河谷区,夏无酷热,冬无严寒,春季回暖较早,2月末回春,日均温常达10oC以上。3~5月,回升幅度更大。6月中旬到9月,平均气温多在22oC以上,进入盛夏,夏季高温,但无酷热。气温年际变化不大,富林最高年均温为18.6oC,最低年17.1oC,相差仅1.5oC。但各月气温年际之间变化大,冷暖年差值:3月份最大,达6.2oC;7月份最小,为3.1oC;12个月平均差值为4.5oC。气温月际变化较有规律,一般是2月气温开始回升,3至4月回升较快,递升至7月达最高峰,8月起开始下降,夏秋之交变化显著。10至12月下降幅度很大。1月为最冷月,气温年较差不大,富林累年平均为17.6oC。气温日较差较大,最大月4月为11.2oC,最小的10至11月也有7.1oC,年平均为9oC。汉源气候温和,昼夜温差大。年平均气温17.7oC,最高气温40.9oC,最低气温-29oC。日照充足,光热资源丰富,年平均日照时数1496.3小时,占可照时数的34%,多于同纬度的其它地区,年平均蒸发量1248.2mm。无霜期长,年平均无霜期296天,有霜日数年平均15天,历年最多霜日32天,结霜初终间日数平均68天,初霜日大多出现在12月下旬,最早出现在11月中旬,终霜日结束在3月上旬前。汉源县年均降水量列雅安市最低值,全县降水的空间分布为河谷区东南部在750mm以上,西北部750mm以下;四周山区,随地势增高气流上升,降水均比谷地多,但超过海拔2000米的山区,由于水汽已大量消耗,降水量反而减少。万里、河南、片马是县内年降水量在900mm以上的三个多雨中心。在时间分布上,县内各地降水量的季节分配很不均匀,降水集中在5至10月,这一时期的降水量占全县降水量的80~90%,7、8两月最多。冬半年十分干旱(11月至次年4月),形成冬春干旱少雨,夏季降水集中。降水量的年际变化不大,年均降水量745.1mm,冬春季(11月至次年4月)降雨量仅占年降雨量的12%,盛夏(7至8月)降雨量占年降雨量的45%。降水量的分布规律是:南部、东南部多,北部、西北部少,中山区多,河谷坝区少。最大降水量为东部的万里乡,年降水量达976.1mm,西北部的富庄镇为最少,年降水量仅539mm。


旅游

  【古遗址】汉源古遗址有旧石器时代的富林文化遗址;新石器时代的狮子山型文化遗址、富林背后山型文化遗址、大树背后山型文化遗址;秦汉时代的大田二半山冶炼遗址;古文化遗址有黎州古城遗址、王建城遗址、清溪古道遗址、大树古堡遗址、清溪关遗址、孟获城遗址、三交城古遗址。
  【古墓葬】有背后山商周土坑墓、大瑶石棺葬,桃坪战国、西汉土坑墓群、东汉砖室墓、明瓮棺葬。
  【金石、碑刻】有玉渊铭碑、山横水远石刻、刘延摩崖石刻、文昌宫书法碑、花椒免贡碑、三绝墓碑、红军长征石刻。
  【馆藏文物】有新时器时代的玉斧、双耳罐、豆形器;商周时代的单口双联罐、绳纹陶釜、青铜兵器;战国时代三叉格剑、巴蜀短剑、铜鉞、铜釜、戈;西汉时代的龙首玉带钩、贮钱罐、耳环、陶罐、铜柄铁剑、铜刀、铜镜、博山炉、铜釜、铜鍪、五铢铜币、四铢半两币;唐代的三鲁铜镜、铜佛、铜镜、乾元通宝;明代的瓷瓶、瓷杯、瓷碗、铜镜;清代的瓷瓶;革命文物有水壶、菜刀。
  【文庙即孔庙】坐落在旧县城清溪东北隅(今清溪办事处驻地),光绪九年全部落成,殿堂祠宇,楼阁池沼,咸得其宜。全庙九进院落,三大部份,占地4400m2。2001年7月县财政拨专款2万元、社会各界捐资8万元进行维修,现正在维修中。
  【石牌坊】位于九襄镇南街尾上,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恩贡黄体诚为旌表其母、嫂节孝,请旨修建。牌坊背北面南,高3.39丈,宽3.33丈,全部为红砂岩石质结构。整个造型由四柱三间,四层出檐多脊,南北两大面,东西八小面垂直三段式组成。整座牌坊,有阑额12面,檐坊13座,浮雕168幅,雕刻传统川戏48本,剧中人物271个,平均高度3公分,人物刀法细柔,姿态典雅,衣冠简朴,线条清晰,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万安桥】位于大树区河南乡河南村东,清道光八年建,为杆栏式廊桥,单孔石礅。桥用粗圆木围身,平卧两桥头石礅上,上钉木板,结实平整。全长18米,宽4.5米,高6米。桥的两端有门楼,均为重檐歇山顶式结构,取势独特,古素有致。魁星楼在万里乡富全村的白岩河畔,耸峙于两山峡谷中,为六角造型,三层重檐,攒尖顶,底层为穿柱式,全木质结构。整座楼通高15米,占地90m2,高拔峻秀,古意苍茫。白云寺在后域乡坛罐窑,建于明嘉庆年间,目前是县内唯一幸存的古寺。
  【人文景观] 龙塘山在大树区,方圆34km2。海拔2231米,濒大渡河,山势迥环,偃仰多姿,苍崖翠壁,移步换形,主峰高擎,顶平周韧,临上俯视,惊魂夺魄。龙塘西麓有溶洞3处,内宽外窄,上下3层,形如地下宫殿,岩燕常栖洞内。北坡的晒经关,相传唐僧曾晒经书于此,大石斑驳,遗痕犹存,昔人有诗云:“百丈峰头石一拳,晒经何日更何年。如何不及鸠摩什,来卧空山悟野禅”。龙塘山顶建有县电视转播台,从顶上下瞰,旧八景中的“大渡晴波”,宛如匹练,极称快意夺目。
  【大渡河大峡谷】2001年3月发现,它西起汉源县乌斯河镇,东至永利彝族乡白熊峡。峡谷东西宽17km,南北长26km,谷宽不足200米,谷深2000余米。峡谷两岸奇峰高耸入云,河川纵横交错,切割极深,形成众多的峡谷群。从海拔3225米的帽壳山一泻直下至海拔550米白熊沟口的白熊峡,深达2675米,比世界第一大峡谷2133米的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深542米。老苍沟出口段600米长的峡谷,两岸刀砍斧切般的山崖绝壁高达200余米,而谷宽仅20多米,在谷底“坐井观天”,只能见到 “一线天”。大渡河大峡谷地形和土壤呈垂直分布,气候具有“十里不同天”的特征,区域内有珙桐、连香、银杏虫草、牛夕等野生植物和名贵中药材3400多种,仅乔灌木就有191属、734科。还有小熊猫、锦鸡等珍稀动物,宛如一座保存完美的“自然生态博物馆”。峡谷内大渡河呼啸奔腾,成昆线在头顶上蜿蜒穿梭。山间,古木参天,鸟语花香,溪流淙淙,岩壁上飞瀑叠叠,怪石嶙峋,情韵优雅;山顶,境界开阔,西观贡嘎山,白雪皑皑,东望峨眉山,可观日出、云海、佛光,胜景奇特。峡谷区是开展漂流、攀岩、蹦极的理想场所。四川省地质公园与地质遗迹调查评价中心总工程师范晓称,大渡河大峡谷集峡谷、急流、奇峰、湖泊、典型地质剖面、珍稀动植物、文化古迹于一体,为最佳地质景观和生态旅游基地,可建成中国西部最大的天然攀岩、探险基地。2001年12月经国家地质遗迹(地质公园)评审委员会评审,正式批准列为第二批国家级地质公园,定名为“四川大渡河峡谷国家地质公园”。2002年2月28日,国土资源部在北京为大渡河大峡谷和安徽黄山等33个第二批国家级地质公园举行了命名授匾仪式。
  【金钟山】位于大树镇龙塘山下,以其地形如金钟矗立得名。山顶观音阁,始建于唐代,几度兴废,至民国,殿阁重重,佛号声声,古柏参天,翠竹蔽日。建昌道上,过往客商,无不到此朝拜。解放初,茂林修竹砍伐无余,玉殿金身拆毁殆尽。八十年代,复建陋殿,香火日盛,游客渐多,1995年政府予以开放,1998年,社会各界人士捐资,重建观音阁。现建有观音阁、大佛殿、玉皇殿,大殿气势雄伟,檐牙高啄,各抱气势,钩心斗角,飞阁流丹,金殿辉煌。殿内塑像,神态各异,栩栩如生;壁画丰富多彩,精纱绝伦。伫立金钟山顶,俯视大渡晴波波光鳞鳞,万顷田园尽收眼底,千家烟树皆入画中;仰望龙塘山峰,数峰排成一尊天然女佛仰卧峰顶,面朝苍穹;环视东南山峰,天然的男女二佛一仰一卧横亘其上,叹为观止。古人叹曰:“一枝笔影插云里,半面钟形铺地间”、“瀑布飞溅红日落,钟声敲断白云间”,正所谓“仙缘到此无多路,福地原来别有天”。
  一口“巨钟”,神奇地扣在大渡河边上,仰望龙塘山峰,如一尊天然女佛仰卧苍穹,大渡河水东流去,唐代古寺续古今,天国翼王兵折大树,工农红军三战汉源。 大渡河畔,一山如金钟罩地,是为金钟山。
  从山顶俯瞰大地,烟波浩渺,良田万顷。金钟山顶尖有观音阁,始建于唐,历经千秋,几度废兴。90年代重修,三重大殿金碧辉煌,儒、道、仙、佛分殿同奉,实为少见。墙上壁画精妙绝伦。晨钟暮鼓,馨声入耳,钹音绕梁。
  金钟山背靠龙塘。龙唐山如女佛仰卧苍穹,山腰有怪石参差、石笋林立的天然“仙人洞”。成群的驼峰,如鹰的巨石,更添金钟灵秀。再后有两峰高耸,似男女二佛一立一卧。山下有镇为大树,南丝绸古道必经之地。60年代中国农业学大寨,四川农业学大树的典型“大树”就在这里。镇中禹王宫曾囚石达开5000将士并分加害于此,现存大殿石墩,还在述说着那段悲壮的历史。大树新沟和河南等乡,多有红军长征时的石刻和标语留传至今。
  大渡河绕山而去,江边苇花萧瑟,轻风微月,情波万里。
  【佛静山】位于双溪乡境内,是政府开放的宗教活动场所。因明时由绵竹善庆里迁庙于此,取幽静佛安之意命名。海拔2617米,属邛崃山系,迤逦十余亩。山顶建有龙佛寺,据传西汉甘露二年(汉宣帝公元前53年)辟支佛诞降于汉水之滨(今兰家营)乳齿硕体,经年不语,后飞升于鸡冠山,觉摇拽不安,复飞此山乃安静,佛静之名,是其缘起,汉晋及隋为辟支道场。佛静山龙佛寺,元明时毁于火,残存古迹露于荒山林箐之中。1993年,在海拔2400米处选址奠基,并建成大佛殿,占地410m2。宝殿巍峨壮观,深得古建筑之三昧,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亲书“佛静山龙佛寺”墨宝,省佛教协会名誉会长隆莲撰书 “龙起鹏飞,国家昌隆兴大汉;佛灵山静,人心淳淑达真源”对联一付,巧妙嵌入“汉源佛静山龙佛”七字。省佛教协会理事会演慈来此朝拜,称赞“山有灵气,不下峨眉”。农历三月,山顶杜鹃花及各类花草竞相绽放,林木葱郁,景色丽人,龙佛寺隐现于茂林修竹中,别有天地。俯瞰山下,林莽森森烟雾缭绕,夕阳余辉点染苍山,赤橙黄绿,五光十色,各俱其妙浑如天成。夜宿龙佛寺,清馨回荡,木鱼声声,使人尘念顿忘,陡生出世之感。
  【轿顶山云海】轿顶山为大相岭山脉东段余脉,呈南北 走向,周围75km2,顶平而宽阔,四周悬岩绝壁,形如轿顶。顶上突起二峰相对峙,称大小轿顶。主峰海拔3552米,为汉源境内群山之冠。轿顶山平均海拔在3000米以上,冬季严寒,夏季风景秀丽,凉爽宜人。登高俯览,群山尽收眼底。北眺峨眉云海,白浪翻腾,一望无际;南观贡嘎雪峰,峥嵘夺目,峰刃直插蓝天。云蒸雾绕时,山腰形成云海,千山峰尖,出露云雾之中,宛如云海中小岛,风吹幻化,千姿百态。环顾林间,时有獐、兔、麋鹿等野生动物出没,置身于此,竟不知天上人间,是游人避暑胜地。
  轿顶山高3552米,顶上的海子被称为神潭。从山顶看云海翻腾,晴日可远眺贡嘎、瓦屋、峨嵋。上山途中的万里魁星楼,全木结构、六角造型,为清代建筑。
  沿大渡河峡谷西行,就上了海拔3553米的轿顶山,山顶云遮雾绕,“纵使晴天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站在山顶,可东眺峨眉,南观彝海,西看海螺沟,北望瓦屋山。天路茫茫,看日出、观云海,让人荡气回肠。
  轿顶山顶平宽阔,四周却壁绝岩悬,山形如轿顶,为大相岭东南段最高峰。相传三国时,蜀汉丞相诸葛亮南征孟获曾驻兵于此,大相岭也因此而得名。山腰有诸葛孔明“擒孟获”之一的古迹“孟获城”,现已开辟为孟获城森林公园,园中漫山遍野绿树成荫,“怪石奔秋洞,寒藤挂古松。”山下,有建于清代的万里魁星楼,耸峙在两山夹谷中,六角造型,三层重檐,设计奇特,高拔峻秀,古意苍茫。入夜,“魁星伴月”更是让人心旷神怡。
  【河南站与清溪峡】河南站是“南丝绸之路”上汉源境内最后一个驿站,达官贵人、商贾、脚夫都要在此住宿,次日好穿越清溪峡。传说光绪年间张之洞到建昌主考,住宿此地,适逢一阵大风将树上喜鹊窝吹翻,落叶遍地,鹊蛋落地,轿夫们说:“大人此非吉兆”,张略一沉思,说我此次到建昌主考必得佳绩,便道一上联“风吹落叶,二三字连壳(科)及地(第)”。再想下联实难应对,便暂且搁下。待张之洞从建昌主考回来,路经此峡,又遇大雨,一群猿猴在轿前嬉耍,忽想起下联“雨打茂林,众诸候代路朝天”。从河南站行三十里,进入清溪峡(现名深沟),峡长20里,两侧壁立千仞,藤萝密布,遮天蔽日,非中午难见日光。太平军石达开军先锋赖裕新,即在此深谷内被清军滚木擂石打死,遗恨千古。出清溪峡即进入甘洛境内。
  【杨家沟仙人洞】在大树镇境内,为一石灰岩溶洞,洞宽而深,洞内阴海状如曲木之物隐约其中,沉浮无定,宛若游龙,嶙峋怪石,参差其中,观此物而联想彼物,惟妙惟肖。1935年5月,左权、杨成武将军率红军由杨家沟直取大树堡,山路写有“红军是干人自己的队伍”、“中央军士兵反对刘湘脱落伍士兵衣服”等标语至今犹存于石墙岩壁之上。
  【富林仙人洞】位于白岩乡向明村5组境内,为一石岩溶洞,距县城约2km。洞口四望平畴,高近4米,洞底形如不规则的小田块,一台高过一台地往洞内延伸。洞内清泉滴滴,绿茵茸茸。洞外酷署如焚,洞内通体透凉,俨然神仙洞府,夏天常有人来此游息。
  【西溪仙人洞】位于西溪乡境内,为隔河相对的两个石灰岩溶洞。一洞状如弯月,高数米,深千余米,幽杳深邃,满布乳石,千姿百态,美不胜收。洞壁上有明嘉靖八年三月的游人题字,字迹剥落过半。另一洞悬苍翠岩壁间,洞口壁立数仞,钟乳环列,琳琅满目。洞内有阴河,幽咽泉鸣,四川学使葛峻起有诗赞咏:“古洞深山里,岩扉自幽敞,何时列仙,风雨多来往”。洞内阴河,盛产“羌活”,味极鲜美,允称席珍,并可供药用。
  【清溪风洞】位于建黎乡东北的风洞山,为一石岩溶洞。洞分内外两进,洞内深不可测,寒气砭骨。外洞顶部周长约50米,底宽约10米。洞内每天午末未初,白云即蓬蓬从洞口出,随着冷风即至,初时犹小,越吹越大,屋瓦雷鸣,势若波涛,冬春尤甚,号曰:“黎风”。清人张维斗有黎风诗云:“山根石窦断岩西,传是飞廉素所栖;夜半忽闻狂吹发,恍疑瀑布下前溪。”列为汉源旧八景之一的“风洞涛声”。洞内尚有残碑3通,字迹剥落,洞外有风神庙,解放前,历任知县,皆要按时祭祀,为民乞丰收。今已倾圯,有半截断碣,没荒烟蔓草中。
  【河西龙洞】位于河西乡香林村游鹿口深谷山腰间,洞口背北面南,海拔约1100米,冬暖夏凉,景物奇特。洞分两进:第一进洞口,高约20米,宽约5米,纵深约30米,呈锥形。洞内空气流通,平如砥石,洞四周环有石笋石柱,石峰石林,又有“金刚力士”、“簪花仙女”,体态飞动,栩栩如生;第二进洞口,入口处为直径约1米的圆形洞口,粟球状石钟乳,环绕洞门。从洞口直下,约3米许,又一洞穴,乳石纵横,满目玲珑,正中有一钟乳直立,似观音持杨枝洒露,又有数处乳石倒悬,滴水成池,叮咚鸣响,号曰“玉盘承露”,又叫“水溅花心”。
  【森林旅游】南丝绸古道上的汉源,有邛崃霁雪、汉源春色等怡人森林美景。古人诗咏:“千秋积雪压邛崃,万里罡风吹不开。绝塞西当银世界,筹边东拓玉楼台。盘头不减青松影,岭外谁招白鹤来。我忆当年行部处,苍茫云海共徘徊。”每逢春至,泥巴山南麓,梨、苹、桃、李、樱等花满山遍野,菜花黄、桃花红、梨花白,满眼春色。古诗云:“十分春色汉源乡,水秀山明锁艳阳。桃李笑含新雨露,燕莺争唱旧晴光。桥题翥风星云灿,院拟崇文翰墨香。民物殷繁多士集,兰亭愿共引流觞”。除以上景点外,尚有白马公园、西园、紫微休闲山庄、流沙河庄园、大世界、世外乐园及20余处农家乐,均是游人观光、休闲、娱乐之地。


人口、社会保障及人物

人口
  2001年末全县总户数101731户,比上年增长1.98%;总人口346593人,比上年末增长0.89%(其中:男176748人,增长0.86%;女169845人,增长0.93%,男女性别比为104:100)。在年末总人口中,农业人口317835人,增长0.26%;非农业人口28758人,增长8.44%。全年出生人口3586人,出生率10.39‰;死亡人口2039人,死亡率5.91‰;出生死亡相抵自然增加人口1547人,自然增长率4.48‰。全县有17种民族,少数民族总人口19069人,占全县总人口的55.02‰。17种民族中有彝族15686人,占总人口的45.26‰;藏族2741人,占总人口的7.91‰;蒙古族460人,占总人口的1.33‰;回族42人,占总人口的0.12‰;满族35人,占总人口的0.10‰;苗族17人、侗族17人、土家族15人、壮族12人、维吾尔族9人、朝鲜族9人、羌族6人、白族5人、瑶族2人、哈尼族1人、傣族1人。

本土出生人物『以出生日期为序』
  军人·羊仁安

客住人物『包括曾经生活过,以出生日期为序』
  。

领导人
  。


文化、科技及卫生

  古城清溪──南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置县近1600年,清溪古城明清民居古朴典雅,民风淳厚,文庙气势宏大,建筑精美,清溪是历代贡椒之源,汉源为“中国花椒之乡”。
  《汉源县志》载:“汉源古名笮都, 西汉元鼎六年, 始置沈黎都, 天汉四年, 为牦牛县, 北周为黎州, 隋大业二年, 称汉源县。”1949年前, 汉源县的旧县城就在清溪。清溪古城建于唐开元盛世, 砖石为墙, 昔日城内有“九街十八巷”, 迄今还保留着大片明清时期青瓦灰墙和砖木飞檐的古民居。位于城东北隅的文庙九进院落, 斗拱重檐, 红墙碧瓦, 丹桂馥郁, 古木参天, 占地4400m2。城东玉渊池有宋时“玉渊铭碑”, 城西冷饭沟石岩上有天启年间的石刻“山横”和“水远”。古城作为南丝绸之路历朝历代的重要驿站, 中国的丝绸、茶叶、药材便是经过此道远销印度、土耳其及缅甸等国。附近的佛静山, 古庙依青嶂, 杜鹃伴碧流, 水声山色浸妆楼, 烟花春复秋。汉源花椒古名黎椒, 位居全国花椒之冠, 清溪花椒更是历代“贡椒”,驰名中外, 盛雀远播。


美食和特产

  汉源榨榨面、汉源坛坛肉、汉源炸土豆、皇木腊肉。


经济及资源

  【交通】国道108线、省道乐西公路横穿境内,县内各乡(镇)均通公路,其中有23个乡镇通水泥路;成昆铁路过境17km,建有鸟斯河坝两个火车站。水力资源充足理论蕴藏量在750万千瓦的以上,已开发利用3万多千瓦,达到了初级电气化县国家拟建的330万千瓦瀑布沟巨型电姑,就在县境东部大渡河上。

工业
  已初步形成花椒、水果、蔬菜、畜牧四大农业支柱产业和有色金属、食品加工、化工产品、建筑建材四大工业支柱产业。西部大开发给汉源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汉源丰盈的自然资源优势犹入一颗金灿烂的“瑰宝”,正待深度开发,县委、县政府已经制定了一系列对外开放优惠政策,汉源人民正以诚挚的态度,热忱欢迎国内外朋友前来观光旅游,洽谈业务,投资办厂,共展宏图大业。

农业
  盛产水稻、小麦、玉米、红苕、洋芋等农作物;生物资源繁多。盛产水稻、小麦、玉米、红苕、洋芋等农作物;“汉源贡椒”、“汉源黄果柑”、“汉源樱桃”、“汉源荟豆”等农产品驰名中外;四季鲜果不断,梨、苹、桃、李、樱桃、桔、橙、桂圆、葡萄等琳琅满目,色彩斑斓;番茄、洋葱、大蒜、豌豆等蔬菜常年出新,应有尽有,行销全国。境内还有银杏、楠木、香樟、云杉等珍贵树种和小熊猫,扭角羚等珍惜动物。【矿产】境内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现已探明的主要矿种有:铅锌、猛(伴生钴)、磷、菱镁、煤、花岗石、石灰石、水晶、石棉、高岭土、莹石、雄黄、辰砂、冰州石、锡、砂金、银、铜、钛、褐铁、黄铁、粘土等。尤以铅锌和锰矿、“巨星红”花岗石等量大质优,闻名遐迩2002-12-27日讯,投资185亿的瀑布沟水电站近日已经国务院批准同意立项,四川将再建一个与二滩水电站装机容量同等规模的巨型水电站。据了解,拟建的瀑布沟水电站位于大渡河中游汉源县和甘洛县境内,是以发电为主,兼顾防洪的综合水利水电工程。瀑布沟水电站建成后,水库正常蓄水位850m高程),总库容50.6亿m3,电站装机330万千瓦,年发电量145.7亿千瓦时。电站地理位置适中,是距四川省腹地最近的一座具有大水库的水电站,输电距离距成都200km、自贡180km、乐山100km,电站建成后供电四川主网。同时,它是四川省继二滩电站后又一具有战略性的骨干电源,可就近担负四川主网调峰、调频和事故备用,将对缓解四川省供电紧张状况起到重大作用。
纪实
  1. 暂无内容,请关注:《数码走巴蜀
相关标签雅安·旅游
下一篇Next
发表评论
 
关闭本页
最佳浏览:IE 7.0,1024x768 | 维护日期:2008-04-19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