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地理 | ![]() | ||||||
富顺县 Fushun County ⊙雷康/编 自贡市辖县,地跨。辖28镇17乡,城镇化率10%。县府驻城关镇。 历史 。 习俗 。 地理 位置 位于四川盆地南部,介于东经104oC40'~105oC15',北纬28oC55'~29oC28'之间。 面积 全县幅员面积1,602.91km2。 地貌 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温和多雨,年平均气温18oC,常年降雨量1,058mm,日照率1,275小时,无霜期355天。地形以浅丘为主,土地肥沃,宜种性强。属沱江水系,境内河网密布,塘库连缀,60%以上农田旱涝保收。 气候 年平均气温17.8oC。 旅游 境内有古文化遗址和人文景观数百处。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自流井风景名胜区的组成部份。主要名胜景点有:刘光弟墓园;富顺县西湖;富顺县文庙;富顺县千佛寺;古罗浮洞及摩岩石刻;青山岭森林公园;五条沟自然风景区;天山坡风景区。 人口、社会保障及人物 人口 人口118.6万。 本土出生人物『以出生日期为序』 富顺县历来文教兴盛,人物杰出,古代进士、举人多至1,000余人,素有“才子之乡”的美誉。戊戌六君子之一的·刘光弟,诗人·雷铁崖,改良主义思想家·宋育仁,思想家·李宗吾,释·普超法师,反国民党烈士·邓萍,反国民党烈士·江竹筠(江姐),书画家·钱来忠,官员·甘道明,作家·钟历国,老报人·伍松乔,释·永寿法师,作家·聂作平。 客住人物『包括曾经生活过,以出生日期为序』 。 领导人 。 文化、科技及卫生 。 美食和特产 。 经济及资源 富顺县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县委和县政府制定了若干优惠政策,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1999年国民生产总值34亿元;工农业总产值48亿元;乡镇企业总产值3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000元;粮食总产量51万吨;肉类总产量9万吨。 基础建设 富顺县紧靠成(都)渝(重庆)高速公路和内(江)宜(宾)高速公路,省道(四)川云(南)中路、邓(关)隆(昌)公路和沱江河均在县城交汇,境内公路网络覆盖全部乡镇。县城距自贡市和隆昌火车站30km,距泸州、宜宾机场也仅几十km。沿沱江水路,船队可经泸州,顺长江出海。 工业 富顺县工业以食品、化工、建材、机电、能源、丝绸为支柱。名优和外贸产品主要有:戎春牌曲酒、美乐牌香辣酱、富顺县牌香辣酱、牛佛烘肘、老干婆豆豉、白厂丝及丝织品、变压器、皮革、服装、磨具等。 农业 有农用耕地130万亩,是四川省粮食和经济作物主要产区之。富顺县是全国有名的农业大县。有:国家级商品粮基地、柑桔基地、瘦肉型猪基地、黑山羊板皮基地、蚕茧基地、林木良种基地、优质红粮基地、优质黄红麻基地及科技示范县。粮食、生猪、家禽、水产品、黄麻、红粮、水果等产量居四川省各县前列。优质、高效是富顺县农业发展的主要目标。 矿产资源 境内矿产资源既有丰富的煤炭、石油、天然气、沙金,又有取之不尽的石灰石、卵石、河沙等建材资源,还有储量极大的膨润土、陶泥等。 动植物资源 森林覆盖率为25%,活立木50余万m3,有乔木107种,经济林木40余种,竹类70余种,药材60余种。 水力资源 地上水和地下水资源丰富,已建成总装机3万余千瓦水电站2座,尚可建同类梯级电站2座。地下水(20至50m)可开发量为4,200万m3,能充分保证生产、生活用水已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富顺文庙有救了。 资讯 2002-6-10日,富顺文庙保护区内与其风格极不相称的一栋现代式样七层高楼开始拆除,持续两年多的文庙保护行动,最终有了令人满意的结果。 富顺文庙始建于北宋庆历4年(公元1044年),系仿山东曲阜孔庙修建,是一组具有较高文物价值的古建筑群。1980年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6月被正式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实行三级保护。文件严格要求在保护区内控制其它建筑物的高度和风格。可是,富顺县某工程指挥部却于2000年在富顺文庙保护区内开建七层高的滨江路五组团1号楼,破坏了文庙的天际线。 这一违规建筑开建以后,富顺县的20多名县政协委员联名书写提案,呼吁保护文庙这一珍贵文化遗产,停止滨江路建高楼。省文化厅也于2000年5月下文要求依法保护好文庙。自贡市文化局和规划局联合下文给县文体委和县建委,要求他们责成施工单位于2001-3-31日以前将富顺县滨江路五组团1号楼四层以上(含四层)全部予以拆除,其余三层在外观风格上要与文庙环境风貌相协调,其设计方案须报市规划、文物主管部门审批。但是,建设单位依然我行我素,违法建筑照建。在这种情况下,省、市新闻单位积极给予文物保护大力支持,本报曾以《天际线受蚕食,富顺文庙呼救──》为题进行了报道,引起强烈反响。富顺县委、县政府领导也多次召开会议协调该楼停建和拆除事宜,终归有了现在的拆楼结果。 ![]() 富顺县仙市镇始建于1400多年前的隋代,是自贡市唯一的四川省历史文化名镇,作为自贡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组成部分,备受各级领导、专家及社会各界的关注。在历史学家眼中,她是川盐古道上的一颗明珠,在民俗学家眼中,她是川南古镇风情的一个窗口,在经济学家眼中,她是开发文化特色旅游的一个亮点。 该书较全面系统地介绍了仙市古镇的历史、传说、人物、建筑及民风民俗,目的就是配合古镇的保护及开发建设,提升古镇的文化品位,使更多的人了解仙市,让仙市古镇走出四川走向全国。
| ||||||||
|
最佳浏览:IE 7.0,1024x768 | 维护日期:2008-04-19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