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 纪实 2001年 • 2001-12-31日:年末成都之所见 | 历史 | |||||||
2001-12-31日:年末成都之所见 ⊙雷康/编 我,一个平常心的人,十分敬业地、真实地记录下我身边所发生的事,我的口号就是:我见证历史,我求真历史,我延续历史。 今天是我的生日,天空晴朗。中午时,我骑着自行车到处随意扫拍,路过位于人南立交桥,发现由武侯区副区长伍勇主管的大型民俗公园即将建成,仅有一个说明性质的石碑再抢制中,并从即日起免费开放。民俗公园总投资为800万元,占地45亩,绿化面积约20,000m2,其中设计有2,000m2的生态停车场。民俗公园由成都老桥老街文化艺术区、成都民俗文化雕塑休闲区、成都老街坊休闲区、全民健身和管理办公区、绿化游园区等组成。这又是为成都市民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回顾历史、品茶休闲的好场所。但其雕塑设计粗糙,制作不精,是我所见到的近年来出品的雕塑作品中艺术成就较差的,也许是针对的民“俗”性吧。 斗鸡。男孩抬起一条腿弯在膝盖上,一般是右腿抬起,左手握住右脚踝,右手把住右大腿,靠单脚支撑跳跃着去撞击对手,谁先双脚着地就算输。如果人多,就分成两拔对战 地点:老成都民俗公园·人南立交桥·武侯区·成都市 时间:2001-12-31 13:49:53 竹琴,又名道琴或道情。清代初期流行在四川的一种曲艺演唱形式。最早始于道教劝善说道,曲调为“玄门调”与“南间调”。光绪年间,曲艺艺人利用其改唱《东周列国》、《三国演义》等历史故事。使用乐器是长约1米、直径6.6厘米的竹筒一支,在其一端蒙上猪护心油皮(现用小肠皮),再以两块竹片子,长1.7米,加上碰铃伴奏或自唱自奏。民国初年始称竹琴,四川省梁山县曾举办竹琴大会,扩大了影响,之后进入成都、重庆的茶园演唱,有了固定书馆,竹琴开始繁荣兴盛。四川竹琴有扬琴调和中河调两大流派,前者又称成都派,其创始人贾树三又将川剧、四川扬琴与竹琴融为一体,创出“贾派”竹琴。“贾派”竹琴擅说各地不同方言,描摹不同人物,字正腔圆,委婉细致,韵味醇厚,击琴能奏出千军万马之声,似有波澜壮阔之势,曲目以《三战吕布》、《华容道》等为代表;中河调的代表是重庆的吴玉堂,唱腔朴素深沉,粗犷而有气势。多为一人坐唱。传统曲目除长篇《三国》、《列国》外,尚有中、短篇《琵琶记》、《铡美案》、《白蛇传》、《花木兰》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对四川竹琴的曲目进行了搜集和整理,出版有《贾树三竹琴演唱选集》。演唱形式有“群唱”与“单唱”。“群唱”是由5人组合坐唱。1953年首届西南戏曲调演,由著名竹琴艺人杨庆文将坐唱的“群唱”改为站唱的一人独演。竹琴唱腔“省调”又称“坝调”、“上河调” 地点:老成都民俗公园·人南立交桥·武侯区·成都市 时间:2001-12-31 13:50:38
| ||||||||
|
最佳浏览:IE 8.0,1024x768 | 维护日期:2008-04-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