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vious首页 Previous历史 Previous纪实 Previous2003年  2003-11-1日:柏合,指尖上的古镇历史Null
Previous上一篇
2003-11-1日:柏合,指尖上的古镇凸凹╱文 雷康/编


  我,一个平常心的人,十分敬业地、真实地记录下我身边所发生的事,我的口号就是:见证历史,我求真历史,我延续历史。

  今天,与雷康李崎等到古镇柏合。陪同采访的是镇党委书记刘学伟先生。那天阳光灿烂,气温适宜,像我们的心情。
  柏合镇隶属成都市的龙泉驿区。1986年,该区政协文史组、区志办联合召开区建置沿革研讨会。多数与会者认定灵池、灵泉县治在龙泉镇,但亦有不同说法。区文管所文史专家薛登则认为治所在龙泉镇南翼,并写有《灵泉故址今何在》(载《成都文物》1986年4期)一文,后又撰《唐宋成都府次畿灵泉县治地沿革考释》一文,力主治地在柏合镇南界以外3里的今双流县的太平镇东阳村境内古城遗址,后文还对县境范围作了详实考证。果如此,柏合在唐宋时当是龙泉驿的中心和繁荣富庶之地。
  柏合镇位于龙泉驿区境西南部边缘。古时,是南出成都至仁寿和简州的官道枢纽,唐宋时行旅最为繁盛,南宋以后逐渐湮废,清代又兴。清代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建场,称柏合寺,因当地古庙延寿寺中有连理柏树而得名。亦有白鹤寺之说,源于延寿寺四周林中多有白鹤,元至顺元年(1330年)即有“白鹤站”之称。街场糸著名的成都“东山五场”之一。清代末为简州5镇5乡之一。1985年撤乡建镇。
  柏合镇东界简阳市老君井,西南与双流县的太平镇、白沙镇接壤,幅员面积26.5km2,辖8个行政村,2个居委会,91个村民小组,人口21,500多。从龙泉镇至双流县的华阳镇并直达成都市人民南路和双流国际机场的龙华公路贯穿镇境,于2000年建成投入使用。
  柏合场镇的古街呈环状,形如一轮磨盘,称“磨盘街”。街口和庙宇院坝里均有粗大的黄桷树。街道自北至南倾斜下去,两旁为木质吊脚楼,小青瓦屋盖,下店上宅。店铺的堂门少有铝合金卷帘门,多是用实木板子一块一块安插的。铺子里,我们看见了修鞋匠、打铁人、酿酒汉、织衣女。集市设在场镇偏西的地方,很大,呈下陷式坐落,里面的售品很齐全,多是“堆货”。镇上的新楼建筑在老街的外边,主要分布在镇子北边和龙华路两岸。
  街上的馆子里,以“豆腐皮”这道菜最为有名。它是将豆腐皮切成细丝,在锅里熬制、烹调出来的一碗成稀糊状的东西,有白味和红味两品。白味白糊糊的,敞亮、公开,看不见佐料、拌菜和色彩,入得口里,味道却比泥鳅窜得还猛还快,因此做起来比红味更见厨子手艺。午饭我们是去老街中段门前停满轿车的那家“范记”馆子吃的。食客太多,等了很久才吃上。“豆腐皮”烫嘴,润滑,香嫩,物美价廉。我们还点了炒鳝段、卤猪肉、烧血旺等。
  场镇东北面的“万亩优质梨”,是柏合获得“梨乡”之誉的关键词。村人种植的多为丰水梨和金花梨。每到三月,“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万亩梨花把如织的赏花人辉映得一会儿如霞、一会儿似雪。梨盈枝头的季节,“农家乐”炊烟袅袅,游人伸手摘果,以果下酒,好不惬意。2001年的那个季节,在柏合山上的水果公园,作家·傅恒诗人·席永君鸟瞰梨乡,见景有感,把古老的汉字留在了他们最新的散文和诗歌里。
  让“柏合梨花”感到压抑的是,梨花刚一开,桃花就跟来了。整个三月,“龙泉桃花”在北边掀起的势头,滚滚向南,几乎把洁白的梨花都映红了。这样一来,反倒成全了“新津梨花”,使它无遮无拦地凸现了出来。龙泉驿倾全区之力经营一朵桃花,新津集一县之力打造一朵梨花,一个镇子夹在区县之间。柏合使出吃奶的劲而它的梨花依然那么苍白,那么惨烈。
  俨然“蚁窠”的客家民居钟家大瓦房就掩映在这片梨林之中。
  这天,在大瓦房,我们遇到了硕壮的汉子钟永超钟永超66岁,只身闯荡过大西北,在青海果洛州退休后返回了家乡。回来的时候,带着他的老母和妻子,把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留在了遥远的青海。他不仅有一双特级机修工的手,还有一双修纂家谱的手──一本家谱,磨去了他整整12年的时光。
  钟家大瓦房在成都东山一带颇有盛名,估约建于清代雍正年间,发轫者是钟家自广东入川始祖“荣昌公”。“荣昌公”经商致富后在这片旷地上修了祖屋。得6子后,依客家人聚族而居习俗,在祖堂外两侧规划设计了6个并列的建筑单元。以后,子生子,代代繁衍,6子成6大房,越来越多的后裔以祖堂为中心,陆续在周围造屋栖居,形成了我们今天看见的由7个建筑单元、7道大门、100余扇小门、22个天井和1个屋前大院坝构成的大瓦房群落。
  钟家祖堂由上、下2个堂屋和多个天井组成。上堂屋是供奉钟氏历代先祖神牌、用作祭祀和长辈议事的地方。“琴墨堂”横匾堂铭两侧竖立着“勤读诗书肇家声,善振琴音锦世泽”的神榜。对于“琴墨”的解构,钟永超先生说,琴,是“知音者”钟子期的化身;墨,是曹魏时期“书圣”钟繇的指称。也就是说,那个懂乐的樵夫和写得一手好字的书家,是他们骄傲的先祖。
  祖堂是聚落的中枢系统,是纲,其它各个建筑单元、房间都与它保持着联系,接受着它的信息和调度。院中有院,屋中套屋,屋屋相通,主从独立又共存一体,这些个性,使大瓦房成为了智者的迷宫。360余年来,大瓦房直面过几多劫难可想而知,但它都能从容度过,屹立至今。我们想,它的消防考虑、排水系统、雷电安全、防震预案、御敌方略定有过人之处。
  我们去的时候,“2003首届柏合草编文化节”刚落幕月余。柏合镇民间草编技艺是有名的,其历史可追溯到400年以前。传说是一个美丽的农家少妇“景氏”发明的。作为一门古老的传统工艺,被柏合草编手工艺者演绎成一手绝活的是“柏合草帽。”到柏合寺取草帽、娶媳妇这句话,是成都地区广为流传的口头语。民国初年,成都“华章公司”在柏合设立有草编市场,购销两旺,影响逾省界。
  柏合草帽讲究色泽、式样和耐用,近年已向着“用品”和“饰品”两极发展。最为特别的是,戴过柏合草帽后,头发上经久不散的那缕田野的馨香。在柏合,常常能在街头、田间、院坝看见三五成群的农妇麻利地做着草编的活儿,草辫则是人人会编。那些草辫及草编产品在柏合乡下人指尖上就像听话的婴孩,乖戾、漂亮、服贴。我们是否可以说,柏合的声名是手指尖搓捻出来的?
  草编无疑属生态产业项目,其工序大致有选草薰漂、剖草织辫、煮晒增白、缝制磨压、扎孔喷字等八道。草帽因质定价,低的每顶几元,高的每顶上百元。全镇现有草编生产专业户120余家,年产草帽等草编制品400余万件,销往国内外,产值700多万元。那天,在草编现场,我们看见了可爱的孩子,美丽的姑娘。
  年轻、干练的乡官刘学伟告诉我们,柏合草帽据史载不仅作为“皇帽”呈供光绪皇帝戴过,1950年代还作为“国庆献礼”产品乘飞机进过京。区志告诉我们,献给毛主席的那两顶,是以区供销社的名义献的。
  把柏合草编产品演绎得蔚为壮观、轰轰烈烈、遮天蔽日,且上升到抗日高度的场面,出现在1937年。那一年,刘湘率3个集团军出川抗日。奔赴苏、皖两省抗日前线的路上,浩浩荡荡、威风凛凛的10万川军将士,人人头戴柏合草帽、个个脚蹬柏合草鞋!

客家民居钟家大瓦房府视/柏合镇/龙泉驿区/雷康 摄
家民居钟家大瓦房府视。经龙泉驿区宣传部李云女士邀请,今天来到龙泉驿区,在车站门口,她引见了凸凹李崎,然后李崎乘坐客凸凹的车前往柏合镇采风 『上图点击放大后的尺寸:1024x768,然后可在图片上按右键设置为墙纸
地点:钟家大瓦房·柏合镇·龙泉驿区·成都
时间:2003-11-01 11:21:59

客家民居钟家大瓦房近观/柏合镇/龙泉驿区/雷康 摄
客家民居钟家大瓦房近观 『上图点击放大后的尺寸:1024x768,然后可在图片上按右键设置为墙纸
地点:钟家大瓦房·柏合镇·龙泉驿区·成都
时间:2003-11-01 11:23:37

钟家大瓦房周围遍植菊花/柏合镇/龙泉驿区/雷康 摄
钟家大瓦房周围遍植菊花 『上图点击放大后的尺寸:1024x768,然后可在图片上按右键设置为墙纸
地点:钟家大瓦房·柏合镇·龙泉驿区·成都
时间:2003-11-01 11:30:11

盆栽有菊花/柏合镇/龙泉驿区/雷康 摄
钟家大瓦房的天井里也盆栽有菊花
地点:钟家大瓦房·柏合镇·龙泉驿区·成都
时间:2003-11-01 11:31:38

钟家祖堂的上堂屋/柏合镇/龙泉驿区/雷康 摄
钟家祖堂的上堂屋是供奉钟氏历代先祖神牌、用作祭祀和长辈议事的地方 『上图点击放大后的尺寸:1024x768,然后可在图片上按右键设置为墙纸
地点:钟家大瓦房·柏合镇·龙泉驿区·成都
时间:2003-11-01 11:58:02

琴墨相交之地/柏合镇/龙泉驿区/雷康 摄
琴墨相交之地,供奉历代祖灵传承千年古意,静默的气息蕴涵悠远
地点:钟家大瓦房·柏合镇·龙泉驿区·成都
时间:2003-11-01 11:59:15

钟永超/柏合镇/龙泉驿区/雷康 摄
钟永超66岁,只身闯荡过大西北,在青海果洛州退休后返回了家乡
地点:钟家大瓦房·柏合镇·龙泉驿区·成都
时间:2003-11-01 12:05:29

凸凹/柏合镇/龙泉驿区/雷康 摄
凸凹在上堂屋摆龙门阵时留影
地点:钟家大瓦房·柏合镇·龙泉驿区·成都
时间:2003-11-01 12:07:31

刘学伟/柏合镇/龙泉驿区/雷康 摄
镇党委书记刘学伟在上堂屋摆龙门阵时留影
地点:钟家大瓦房·柏合镇·龙泉驿区·成都
时间:2003-11-01 12:08:01

铁铧犁/柏合镇/龙泉驿区/雷康 摄
废弃的老屋,屋檐下还挂着被遗弃的耕田用的铁铧犁
地点:钟家大瓦房·柏合镇·龙泉驿区·成都
时间:2003-11-01 12:16:35

吃午饭的男人和长辈/柏合镇/龙泉驿区/雷康 摄
吃午饭的男人和长辈,媳妇们则站在一边侍候
地点:钟家大瓦房·柏合镇·龙泉驿区·成都
时间:2003-11-01 12:27:20

麦草做的屋顶/柏合镇/龙泉驿区/雷康 摄
用麦草做的屋顶已年久失修
地点:钟家大瓦房·柏合镇·龙泉驿区·成都
时间:2003-11-01 12:28:23

竹篾编制的斗筐/柏合镇/龙泉驿区/雷康 摄
挂在窗外的用竹篾编制的斗筐『方言音:qiang1』,还有一把锯子
地点:钟家大瓦房·柏合镇·龙泉驿区·成都
时间:2003-11-01 12:36:33

钟家大瓦房建造繁复大气/柏合镇/龙泉驿区/雷康 摄
钟家大瓦房建造繁复大气,落落含悠记载沧桑无数 『上图点击放大后的尺寸:1024x768,然后可在图片上按右键设置为墙纸
地点:钟家大瓦房·柏合镇·龙泉驿区·成都
时间:2003-11-01 12:39:37

古旧的大花床与年惑8旬的老人/柏合镇/龙泉驿区/雷康 摄
古旧的大花床与年惑8旬的老人一同沉侵在当年的娇红中,今昔的岁月往昔的绚丽同时展现
地点:钟家大瓦房·柏合镇·龙泉驿区·成都
时间:2003-11-01 13:09:06

大花床上勾线帽卖钱的80多岁老太婆/柏合镇/龙泉驿区/雷康 摄
坐在大花床上勾线帽卖钱的81岁老太婆,几束阳光透过亮瓦洒在床上
地点:钟家大瓦房·柏合镇·龙泉驿区·成都
时间:2003-11-01 13:11:23

忆总是带笑而来/柏合镇/龙泉驿区/雷康 摄
沧桑已逝,忆总是带笑而来
地点:钟家大瓦房·柏合镇·龙泉驿区·成都
时间:2003-11-01 13:14:48

刘学伟、钟永超、老太婆、凸凹、和李崎/柏合镇/龙泉驿区/雷康 摄
钟家祖堂前合影,左起分别为:刘学伟钟永超、老太婆、凸凹、和李崎
地点:钟家大瓦房·柏合镇·龙泉驿区·成都
时间:2003-11-01 13:26:56

新修牌坊/柏合镇/龙泉驿区/雷康 摄
钟家大瓦房的新修牌坊
地点:钟家大瓦房·柏合镇·龙泉驿区·成都
时间:2003-11-01 13:30:05

范记豆腐皮/柏合镇/龙泉驿区/雷康 摄
镇上繁荣街的“范记豆腐皮”饭馆
地点柏合镇·龙泉驿区·成都
时间:2003-11-01 13:35:49

范记豆腐皮细如发丝/柏合镇/龙泉驿区/雷康 摄
范记豆腐皮细如发丝,做了两种风味,一红一白。以食为天,每日三餐若能如此而续,红白交杂倒也是逍遥日子
地点柏合镇·龙泉驿区·成都
时间:2003-11-01 13:50:45

鞋匠是位老人/柏合镇/龙泉驿区/雷康 摄
午饭后,来到“范记豆腐皮”饭馆对面的修鞋店,鞋匠是位老人,正在钉鞋底
地点柏合镇·龙泉驿区·成都
时间:2003-11-01 14:49:29

磨盘街/柏合镇/龙泉驿区/雷康 摄
环状古街也给古镇增色不少,“磨盘街”来来去去 『上图点击放大后的尺寸:1024x768,然后可在图片上按右键设置为墙纸
地点柏合镇·龙泉驿区·成都
时间:2003-11-01 14:49:58

残存的关帝庙屋顶/柏合镇/龙泉驿区/雷康 摄
残存的关帝庙屋顶已成了鸽子的家园
地点柏合镇·龙泉驿区·成都
时间:2003-11-01 14:54:23

三棵黄桷树/柏合镇/龙泉驿区/雷康 摄
镇小学里有三棵黄桷树,这是枝叶最茂盛的
地点柏合镇·龙泉驿区·成都
时间:2003-11-01 14:57:29

钟家族谱/柏合镇/龙泉驿区/雷康 摄
钟永超翻开自己修纂的家谱──钟家族谱,岁月如何风云涌变留名纸上后辈往昔在目
地点柏合镇·龙泉驿区·成都
时间:2003-11-01 15:09:36

老年人在打川牌/柏合镇/龙泉驿区/雷康 摄
街道边的老年人在打“川牌” 『上图点击放大后的尺寸:1024x768,然后可在图片上按右键设置为墙纸
地点柏合镇·龙泉驿区·成都
时间:2003-11-01 15:19:12

小百货店十分冷清/柏合镇/龙泉驿区/雷康 摄
街口的小百货店十分冷清,店前一桌麻将,四女子正在玩耍,另一稍长的妇人一边观战一边勾毛衣
地点柏合镇·龙泉驿区·成都
时间:2003-11-01 15:21:37

韶山酒坊/柏合镇/龙泉驿区/雷康 摄
街口的另一则开了一个小酒坊,现烤现卖。令惊诧的是其店名:“韶山酒坊”,里面还张贴了一张出自韶山的名人毛泽东,进去一采访,方知老板来自湖南,为西部大开发而来
地点柏合镇·龙泉驿区·成都
时间:2003-11-01 15:22:18

木质吊脚楼/柏合镇/龙泉驿区/雷康 摄
街道自北至南倾斜下去,两旁为木质吊脚楼,小青瓦屋盖,下店上宅
地点柏合镇·龙泉驿区·成都
时间:2003-11-01 15:37:14

桌街边打麻将的人/柏合镇/龙泉驿区/雷康 摄
另一桌街边打麻将的人。古街应景“柏合”高悬,如此佳境你来我往争个高下,也为庸庸众人添份乐趣
地点柏合镇·龙泉驿区·成都
时间:2003-11-01 15:37:39

平凡老人/柏合镇/龙泉驿区/雷康 摄
柏合草帽确乃一绝,如此精品出自平凡老人之手更是绝中之绝
地点柏合镇·龙泉驿区·成都
时间:2003-11-01 15:41:18

年幼亦能添色添力/柏合镇/龙泉驿区/雷康 摄
五代同堂同堂一心,年幼亦能添色添力
地点柏合镇·龙泉驿区·成都
时间:2003-11-01 15:48:58

草帽西施/柏合镇/龙泉驿区/雷康 摄
街道边的少妇正在整理收购的草辫,以便制作成草帽
地点柏合镇·龙泉驿区·成都
时间:2003-11-01 16:04:10

草帽西施/柏合镇/龙泉驿区/雷康 摄
古街一景,“草帽西施”实不辱其名
地点柏合镇·龙泉驿区·成都
时间:2003-11-01 16:06:16

众人心血之作悬挂与此/柏合镇/龙泉驿区/雷康 摄
众人心血之作悬挂与此,精工细作实不可否编制之人更是此绝之精髓 『上图点击放大后的尺寸:1024x768,然后可在图片上按右键设置为墙纸
地点柏合镇·龙泉驿区·成都
时间:2003-11-01 16:10:49

凸凹/柏合镇/龙泉驿区/雷康 摄
凸凹
地点柏合镇·龙泉驿区·成都
时间:2003-11-01 16:16:26

李崎、刘学伟/柏合镇/龙泉驿区/雷康 摄
记者·李崎同乡官刘学伟合影
地点柏合镇·龙泉驿区·成都
时间:2003-11-01 16:16:52

!!!鸣谢曾薇小姐为部分图片纂文!!!


【作者申明】我同意《巴蜀网》发表我的作品,同意《巴蜀网》编辑部向其它媒体推荐我的作品,或向其它媒体颁发转载使用许可。一旦其它媒体决定刊用,请《巴蜀网》及时通知我。在不发生重复授权的前提下,我保留个人向其它媒体的直接投稿权利。

相关标签姓|柏合镇|凸凹|雷康
下一篇Next
发表评论
 
关闭本页
最佳浏览:IE 8.0,1024x768 | 维护日期:2008-04-19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