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历史 | ![]() | ||||||
2004-2-29日(上):走进西羌第一村 ⊙雷康/编 我,一个平常心的人,十分敬业地、真实地记录下我身边所发生的事,我的口号就是:我见证历史,我求真历史,我延续历史。 从成都市区出发北上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沿着依岷江修建的G213国道上行约120公里,便可见到岷江对岸山坡上的屹立着一座高大碉楼的羌族村落──西羌第一村──簇头寨『羌峰寨』,这也是离成都市区最近的羌寨。每次经过,都勾起我强烈的欲望,想靠近她的身边,去亲近她的体肤和感受她的灵魂。据说,寨内的羌女心灵手巧,羌绣种类多、品位高,民族特色、乡土气息浓郁。 昨日从马尔康县返回后,我没有随来时的车返回成都,而是留在了汶川县。今天是四年才有一天的闰日,多云,天气不适宜拍摄,当友人问及我的安排时,我提出到“西羌第一村”去。 ![]() 公路边开放着一簇簇白色花瓣的不知名的灌木。在县城打了一个出租车,而司机也不知怎么进簇头寨,最后把我们留在了与簇头寨隔岷江相望最近的河岸边,这里位于大禹的出生地──石纽山脚下 地点:G213国道·绵虒镇·汶川县·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时间:2004-2-29 11:07:14 ![]() 远望岷江对岸山坡上的簇头寨,整个羌寨依山傍水,顺坡而建,绿茵掩映。下了出租车后,我们沿着河岸往上游前行,寻找过江的路 地点:G213国道·绵虒镇·汶川县·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时间:2004-2-29 11:09:06 ![]() ![]() 跨过岷江,通往簇头寨的唯一通道是一座可通行汽车的铁索桥。走了三十多分钟,终于见到了一条通往彼岸的路。到桥头时,刚好有一面的开过来,准备上桥,我赶紧招手上车 地点:G213国道·绵虒镇·汶川县·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时间:2004-2-29 11:24:29 ![]() 车停在了村委会附近的一个小坝子里,附近有一座最好建筑,我走近一看,是“成都通信电缆厂西羌希望小学”,因今天恰好是星期天,故学校里空无一人,唯有一团团的樱桃花寂寞地在一旁开放 地点:簇头寨·羌锋村·绵虒镇·汶川县·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时间:2004-2-29 11:40:35 ![]() 寨口的左侧,有几个羌族老婆婆边摆作龙门阵边做作针线活,站立的婆婆正在手工纺线,特别引起我的关注。她的动作十分麻利、潇洒,我先悄悄地摄了像。但当她们发现我在拍摄后,都不大乐意镜头的窥视 地点:簇头寨·簇头寨·羌锋村·绵虒镇·汶川县·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时间:2004-2-29 11:44:10 ![]() 石墙、黑门,是民居外墙的主调。寨子十分宁静,寨口看不出哪条是主道、哪条是次道,在众多的巷道中,我随意选择了一条,独自行走,用心感悟 地点:簇头寨·羌锋村·绵虒镇·汶川县·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时间:2004-2-29 11:47:42 ![]() ![]() 石墙角下布有自来水管,墙顶上都依稀可见川西坝子上汉族建筑的特色,有屋檐。后来观察,整个羌寨的建筑都明显有着川西坝子民居建筑的特色,屋顶全部采用坡面,老房子清一色的小青瓦,少部分用的是红瓦,而在羌族核心区的其它寨子,碉房是平顶的三层住房,屋顶是平面,用石板铺设,可站人,用于堆藏粮食 地点:簇头寨·羌锋村·绵虒镇·汶川县·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时间:2004-2-29 11:50:30 ![]() 我正在观察建筑特色时,巷道尽头传来了“哞……哞……”的牛叫,寻声望去,正有两头黄牛出门。门上两边的对联是:“聚宝进财福运来,天时地利人和顺” 地点:簇头寨·羌锋村·绵虒镇·汶川县·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时间:2004-2-29 11:50:55 ![]() 流淌的小水、前行的黄牛。我随着两头黄牛而行,拍摄它们为寂静村寨增添的一点动静和生命的色彩。沟边的一笼竹子也成了我构图的要件,因这种慈竹无法过冬,川西坝子上的平常物,而在阿坝州里却很难见到 地点:簇头寨·羌锋村·绵虒镇·汶川县·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时间:2004-2-29 11:53:01 ![]() ![]() ![]() ![]() 家家户户紧紧相依相靠,这是寨子中最大的一块空地。这种情形不同于川西坝子,家家户户都想独立门户,各自独家独院 地点:簇头寨·羌锋村·绵虒镇·汶川县·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时间:2004-2-29 11:57:04 ![]() 从水槽里溢出的一股溪水。在羌区流传着一句口头禅:哪里有寨子,哪里就有水源。大多数的羌族寨子里,清洁的水都会从寨子中自然地流过,这里,当然也是这样 地点:簇头寨·羌锋村·绵虒镇·汶川县·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时间:2004-2-29 11:59:54 ![]() 竹林围绕的羌族人家,这是难得一见的景像。但我注意到家家户户的门前都堆放了许多用于烧火煮饭过冬的木材,生态平衡,解决羌民的能源是件大事 地点:簇头寨·羌锋村·绵虒镇·汶川县·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时间:2004-2-29 12:10:53 ![]() ![]() 断塬残壁后则是依然傲立寨中的“雄起”的羌碉,显得十分凄凉。这座碉楼高约30米,正剖面为方形,据说,它已有500多年的历史 地点:簇头寨·羌锋村·绵虒镇·汶川县·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时间:2004-2-29 12:18:00 ![]() ![]() ![]() 山河相依──西羌第一村巨幅全景。左为簇头沟,右是岷江。我孤独地越走越高,南来的风越刮越强……离寨子越来越远,但却越来越看清寨子的全貌。站在一处令我后怕的峭崖边,冒着被风刮飞的危险,拍下了这幅全景 『上图点击放大后的尺寸:2925x768,然后可在图片上按右键设置为墙纸』 地点:簇头寨·羌锋村·绵虒镇·汶川县·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时间:2004-2-29 12:40:06 ![]() ![]() ![]() 从山坡下来后,我径直来到古柏生成的地方,一个羌家的院子里。与主人寒暄后,我便随意拍摄,一兜红辣椒吸引了我的镜头 地点:簇头寨·羌锋村·绵虒镇·汶川县·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时间:2004-2-29 13:08:40 ![]() 看到我上图所拍摄的装红辣椒的背兜了吗?看着这些众多的农事用具,很难想像,羌族的祖先是居住在长城以北草原上的游牧民族。当羌族先人们从西北草原向岷江河谷大迁徙后,为了生存,开始从游牧转向定耕农业,我感觉到这是一个古朴习俗保存较好的河坝羌寨 地点:簇头寨·羌锋村·绵虒镇·汶川县·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时间:2004-2-29 13:11:25 ![]() 在这个院子及羌房里,我拍摄了很多,有家里正在聊天的两位老婆婆,有精美古老的大神龛……然后,这家的主人,热情地送我出门,吩咐我记住再来。其门前对联是:“和睦迎进满门财,平安接来全家福”,横批是:“福百迎门” 地点:簇头寨·羌锋村·绵虒镇·汶川县·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时间:2004-2-29 13:18:44 ![]() 离开有古柏的羌家,我开始往回走。迎面却走来了背着重负的孩童,令我感慨,似乎也令他的母亲内疚而一直低头不愿见我的镜头 地点:簇头寨·羌锋村·绵虒镇·汶川县·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时间:2004-2-29 13:32:55 ![]() 在我下行的巷道的左侧,我看见了门里有一个牌子:“汶川县绵虒镇羌锋村医疗站”。门前对联是:“迎春鸿运时时到,接福财源滚滚来”,横批顺序写倒了,是:“万事如意” 地点:簇头寨·羌锋村·绵虒镇·汶川县·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时间:2004-2-29 13:34:05 ![]() 因刚过春节不久,家家户户门上的楹联尚在。这家的只是对联下面的字体所用的金粉因雨水浇淋,而有些模糊不清。“爆鸣烟绕世代流传、龙飞凤舞五岳同庆”,横批:“沸腾九州” 地点:簇头寨·羌锋村·绵虒镇·汶川县·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时间:2004-2-29 13:36:22 ![]() ![]() 这家的门虽破败,但其门前左侧的“泰山石敢当”,却令我另眼相看。其门上的对联是:“日暧花开正阳春,国强民富逢盛世” 地点:簇头寨·羌锋村·绵虒镇·汶川县·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时间:2004-2-29 13:38:17 ![]() 如你细看,这些石墙,非同一般,石墙间留有一些长型的孔洞。据当地人讲,这些孔洞是箭孔,先人们用于防御外敌,射杀外来侵犯的敌人 地点:簇头寨·羌锋村·绵虒镇·汶川县·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时间:2004-2-29 13:41:09 ![]() ![]() ![]() 沿着来时的唯一公路向铁索桥走去,相处的时间虽然短暂,却使我依依不舍,边走还在四处张望寻觅。我在寨子外面发现了另一种别致的碉房,这明显是羌族、汉族建筑特色相结合的羌族住房:羌族的身,汉族的顶。羌族先人们,不仅生存方式从游牧变成了农耕,而且居家也从“羊毛帐篷架河边”,到慢慢取来泥土、乱石、木料,依山修建三层平顶住房;现又逐渐吸收汉族的人字架住房的防雨、透气等优点 地点:簇头寨·羌锋村·绵虒镇·汶川县·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时间:2004-2-29 13:58:33 ![]() 在寨子的最外面还有许多的羌族特色的坟茔,顶上立有一块白石。然后,又发现了一个小水电站,正欲拍摄,却发现公路上从簇头沟里开来了一辆面的,赶紧招手返回县城 地点:簇头寨·羌锋村·绵虒镇·汶川县·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时间:2004-2-29 14:06:52
| ||||||||
|
最佳浏览:IE 8.0,1024x768 | 维护日期:2008-06-14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