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历史 | ![]() | ||||||
2004-5-21日:人间仙风青羊宫 ⊙吴光芬/文 雷康/编 我,一个平常心的人,十分敬业地、真实地记录下我身边所发生的事,我的口号就是:我见证历史,我求真历史,我延续历史。 天气晴朗,与朋友相约来到位于成都市一环路西二段的青羊宫。朋友是一位道教的俗家弟子,他的师父就在青羊宫出家,他本人对道教尤其是关于青羊宫这座川西第一道观的事情知道得很多,所以这次游玩他就顺理成章地成了我的导游。 下了车,一眼就望见了青羊宫的山门,果然是古色古香、庄严雄伟,“青羊宫”三个金色的大字在阳光下显得格外耀眼。经朋友介绍才知道这还是清代乾隆年间成都华阳县令安洪德的笔迹,也算得上是青羊宫的一大文物了呢。山门前还站着一对很威严的石狮子,造型还略显狰狞,如果是做了坏事的人也许还会在心里打鼓。以前听人说雄狮子脚下踩的是球、雌狮子脚下踩的是小狮子,不过一直没有留意过,这次仔细一看,真是这样。 我和朋友已经是起了一个大早了,可是山门前还是已经有好多游客在拍照留念了,我和朋友左右躲闪着以免成为别人的“风景”。 进了山门,拜过灵祖,绕过马上觉得进入了一个与外面的喧嚣尘世完全不同的世界。缭绕的青烟、燃烧的香蜡、通往下一座大殿的幽径……所有的这一切都让人感觉到一种心灵上的安静。 据朋友说,青羊宫的建筑基本上呈一条直线分布。沿着幽径来到混元殿,这里供奉的就是道祖──太上老君。而后殿供奉的则是“慈航真人”,经朋友解说我才知道她原来就是我们民间非常熟悉的“观音”。 穿过混元殿,就来到了八卦亭。据朋友说,八卦亭是青羊宫的标志性建筑。果然气派非凡!它的整体建筑共三层,建于重台之上,亭座的石台基呈四方形,亭身则呈圆形,大概是象征古代天圆地方之说吧。南向的正门是十二属相太极图的浮雕,造型极为古朴典雅。据介绍,整座亭宇都是木石结构,相互斗榫衔接,没有用一楔一栓。每层飞檐都精雕着狮、象、虎、豹,各种兽物镶嵌在雄峙的翘角上。屋面是黄绿紫三色的琉璃瓦,屋顶莲花瓣衬托着独具风格的琉璃葫芦宝鼎,造型优美,甚为壮观。双排擎檐石柱共有16根,都是由巨石凿成的。其中外檐石柱八根浮雕镂空滚龙抱柱,气势磅礴,栩栩如生,是我国罕见的石雕艺术珍品。关于八卦亭还有一个神话,传说当年建八卦亭时,将要竣工前夕的子时,面对三清殿的石柱盘龙复活,意欲腾云而去,被月御值日使者发现,以神拳将其定于柱上,现在这个柱头上还留着那个拳头印呢。 转过八卦亭,就听到阵阵飘渺悠远的音乐,八卦亭后的三清殿已经围了许多人,原来是青羊宫的经乐团在表演道教音乐。我凑近一看,嗬,各种乐器还真齐全,从法鼓、木鱼、琵琶、笛子、二胡到萧、古筝、扬琴,无所不有。还有两件我没见过的乐器,经打听才知道是大阮和中阮。这里甚至还有一架以前只在电视上见过的编钟!乐器齐全,再加上师父们高超的演奏技术和相互间的默契配合,难怪听到的音乐给人一种仙乐飘飘的感觉了。环顾四周,那些围着听道乐的人都表情祥和,大概他们都和我一样,被这天籁之音打动心灵,获得了一种平日难得的宁静吧。 道乐演出结束之后大家都还觉得意犹未尽。结果却从朋友的师父那里知道,今天还会做一个法事,叫做《天曹正朝》。这是祝国裕民法会中必须要行的一朝科仪,法事中也会有仙乐的伴奏。 趁着中间的空档,我仔细地观察了一下这些演奏道乐的道士们所穿的服装,他们的装扮都一致,头上是黑色的混元巾,身上是古朴的道衣,脚上是黑色的布鞋,袜子是白色的,很长,一直拉到了膝盖再用绳子系住。我还惊奇地发现,在他们衣服的右侧腰上还有两根约两尺长的飘带!在他们走路的时候,这飘带就随着他们轻快的脚步飞舞,更加增添了一种仙风道骨的感觉。 做法事的时间到了,一队身着红、黄、黑、紫等不同颜色法衣的道士鱼贯而入。刚刚看道乐演出的道士们穿的道服感觉有一点像是古代的庄稼汉,现在看着这些做法事的道士上坛时穿的法衣、他们脸上严肃而祥和的表情和轻快飘逸的脚步……更让人感觉恍惚回到了古代,而且见到了神仙! 法事开始了。悠扬的笛声响起,来到仙境的感觉更加强烈,我的脑中开始出现烟雾缭绕的山峰和峰顶上驾云飞来飞去的仙人…… 主持这场法事的高功是一个很年轻的道士,相貌俊朗,声音圆润而洪亮。他身上那件杏黄色的道袍看起来最为华贵,上面用金丝线绣了云彩、龙、凤、八卦等图形,看起来十分漂亮雍容。后来下来一问才知道这件衣服本身就叫“高功衣”,是在黄缎子上一针针绣上“大罗玉京图”、“五岳真形图”、“九龙捧驾”、“祥云集庆图”、“八卦卦象”和“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等。它还有一个更美妙动听的名字,叫做“天仙洞衣”。 看一场法事,感觉就像是在看一场精彩的演出。有高功一个人的独白、领唱,有众经师的合唱,有适时加入的飘飘仙乐,还有高功对上天祈求的各种虔诚姿势。中间还有一段高功和他旁边的两个人(称为都讲、表白)在场内的走动极为精彩。鼓声急促而有力,然后嘎然而止。高功手持朝笏,脚步晃动,飘然转身,法衣飞舞,口中念念有词。我听见有人在情不自禁地说:“好潇洒啊!”所有的人脸上的表情都是严肃的,整个场面庄严肃穆,让人从心底自然生起一种对神的敬畏之感。有时想想其实我们的祖先多么的浪漫啊,他们相信我们可以通过这种方式与上天对话,然后为天下苍生祈求和平与富足。在那一刻,在那种神像庄严、香烟氤氲、仙乐缭绕、法衣飘舞的环境下,我相信上天已经听见了我们的祈祷,我也衷心地希望我们的国家更加富强,我们的人民生活更加幸福! 法事结束后,我才有机会仔细地观察三清殿。殿的正中是三座十分高大的塑像,朋友说他们分别是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和太清(道德天尊),据说这些像有九米多高,在全国道观也是一流的。 三清的前面左右两边,用木栅栏各围着一只青羊。其中进门右手边的那只是单角铜羊。据说是清雍正元年(1723年)大学士张鹏翮(别号信阳子)从北京买来送给青羊宫以符青羊宫之名的。殿内的介绍文字说,单角铜羊其实是十二属相化身,即老鼠的耳朵、牛的鼻子、老虎的爪子、兔子的背、龙的角、蛇的尾巴、马的嘴巴、羊的须、猴子的颈、鸡的眼睛、狗的腹部和猪的臀部。相传这只青铜异兽是宋代河南开封经梅阁之物(羊颈部补疤处原有“红梅阁”三字)。而进门左手边的那一只则是双角铜羊,是清道光九年(1829年)成都张柯氏延请云南匠师陈文炳、顾体仁铸造献给青羊宫的。在下个月的“中国道教文化节”上,青羊宫将为这两只青羊举行开光法会,之后大家就可以直接触摸到这神圣的青羊(据说如果觉得哪儿痛摸了青羊的相应部位疼痛就可得到解除),而不必像现在这样用硬币投到羊身上了。 不知不觉已经是中午了,我们随着人群来到了位于八卦亭左边的青羊宫素食养生餐厅。据朋友的师父介绍,道教注重修身养性,其最高理想是追求延年益寿、长生不老,而饮食是养生中非常重要的内容,所以道教虽然并没有规定弟子必须吃素,但他们一般也不吃荤。道教讲究天人合一、顺其自然、清净无为,因此他们反对杀戮,不吃荤也就很自然了。而且道教讲究炼“气”,他们认为吃荤使人气浊、使人长力气,吃素则使人气清而且使人长灵气。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对素食的认识的加深,高营养、低脂肪的素食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喜爱。看看餐厅前水泄不通的人群就知道这一点了。 看菜单,却被吓了一跳,怎么素餐厅还卖什么回锅肉、酸菜鱼、鸡这类的荤菜啊?朋友笑我,说这些都是素菜,使用的都是素料如面筋、豆制品、香菇、木耳和青蔬、水果等,并用植物性油脂烹制,只是仿制荤料的形状而已。而且因为要模仿荤料的形状,所以其制作更精细、成型更讲究,不仅看起来与荤菜没什么区别,就是吃起来也没多大区别,甚至有时比真的荤菜味道还要好。 听朋友这样一说,我的好奇心被勾了上来,于是我们特意点了回锅肉、鱼和鸡。不一会儿,菜端上来了,我一看,嗬,真可谓巧夺天工,光从外表上看与真的回锅肉、鱼和鸡没多大的区别。回锅肉应该是用炸土豆片炒的,少了肥肉的油腻,多了土豆片的韧劲,而且也有几分回锅肉的味道,真可以说是清爽淡雅,别具一格。 吃完饭,我们散步来到了位于三清殿右边的印经院。靠了朋友的师父的通融,我们有幸见到了《道藏辑要》的经版。据介绍,这些经版采用梨木为材料,双面雕刻,表现了蜀刻的独特风格。它是二仙庵于清代康熙年间雕刻、光绪年间重刊的,共有一万四千多块木刻版,是当今世界道教经籍中唯一的珍贵存版,堪称中国道教之珍宝。这部重刻的《道藏辑要》所包含的内容也十分广泛,对继承祖国文化遗产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嘎吱”的开门声,一排排黑色的木刻版呈现在我们的面前。抚摩着这些前人留给我们的珍贵遗产,我被先人们的智慧所感动,一种自豪感和深重的历史感在心底涌上来。 不过听说在6月5号开始的“中国道教文化节”上,这些木版将会第一次公开展出,青羊宫的其他一些文物如《道藏辑要》等线装书、道教神像拓片(三清、四御、财神等)、印章、书画等也会在二仙庵的百神殿展出,到时候大家就可以一饱眼福,见到这些不轻易示人的宝物了。 从印经院出来,仿佛从悠久的历史长廊中走回,有种恍如隔世的感觉。 再依次看过斗姥殿(据说这是青羊宫现存的唯一明代原建筑物)、三官殿、玉皇楼、降生台、说法台和唐王殿(又称紫金台)后,穿过玉皇楼旁的回廊,来到了通往月亭的小径,一个世外桃源豁然出现在我们的眼前: 一丛竹林下,一位身着黑色长袍的道人正站在那儿吹箫,黑亮的发髻高束,衣角在微风中轻轻摆动,阳光从竹子的缝隙里透出,照在他祥和的脸上。我不禁看得呆了,这不是仙人又是什么呢?他的旁边,坐着一位身着白色道服的道人,面前的古琴桌上摆着一把古色古香的古琴。萧声悠远、琴声飘逸,琴萧和谐。我真的觉得自己像是一个误闯仙境的凡人。两位道长的合奏结束后,我才从自己的幻想中回过神来,忍不住壮了壮胆上前去提出能不能让我弹一下。道长爽快地含笑答应,还指导我正确的弹琴姿势以及一些基本的指法。尽管是乱弹琴,可是琴声还是很美,而且当你坐在琴的前面挥动手指时,心里自然获得一种很神奇的宁静和安详。 告别道长继续往下面的月亭走,还没看到人就听见一阵阵叫好声,我和朋友加快了脚步,一看,原来是道长们在月亭旁边的空地上练拳。我们去的时候刚好是一群道长在合练太极拳。因为以前也曾经学过太极拳的原因,我看出道长们的动作缓慢柔和而暗含力道,不是经过多年的练习是达不到这样的效果的。然后是两位道长对练五形拳,只见他们步伐矫健,身形轻盈。之后是一位道长走了一趟逍遥掌。果然逍遥,只见他翻身飞腾的动作如燕子般轻盈,围观的人都禁不住鼓起掌来。旁边的林荫小道上,还有一位道长在练太极剑,剑上下翻飞,让人颇有看古装戏的感觉。看着道长的英姿,我也忍不住要过他手中的剑摆了个同样的姿势,结果我的花拳绣腿却招来一阵善意的笑声。原来即便是摆一个姿势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道长们的美妙姿势都是多年练习的结果。 看过道长们练拳,我们绕过月亭来到了亭子另一边的竹林。竹林下有两张石桌,其中的一张石桌围坐着三位老道长,桌上摆着一套古色古香的茶具。三位道长一边饮茶一边笑谈,旁边站着一位小道童适时为三位师父添茶。茶水翠绿清香,三位道长仙风道骨。我不禁怀疑自己是不是在某个幽深的山谷中遇到了世外高人或是神仙。想来神仙的生活也不过如此吧?我想我终于明白为什么古代有那么多高人选择放弃尘世的生活而隐居山林了,这种闲适的生活恐怕是所有人心底的一个梦吧? 朋友在身边小声地告诉我,这茶也不是一般的茶,而是道家的养生茶。优美的绿化环境、养生素餐、仙乐绕梁、太极拳及各种养生的方法,无怪乎我们所见到的道长个个都是神清气爽、健步如飞、仙风道骨了。 幽雅的环境、庄严的神像、飘逸的道长、悠扬的音乐、清香的茶水、美味的素食……我所见到的也许还只是九牛之一毛,但却已经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道教文化的博大精深,难怪鲁迅会说中国根底全在道教了。暮钟响起,回荡在这人间的仙境,就要离开了,真有点舍不得。我会再来的,青羊宫! ![]() ![]() ![]() ![]() ![]() ![]() ![]() ![]() 道家音乐。前景为龟驮石碑。传说,龙生九子,各具神勇。龙八子贝歙(音“必系”),龙首龟身,形容猥琐,更无上天入地之能,翻江倒海之勇,遂为不用。然力大无朋。帝遂命驮碑。自此,神州碑众。其于沉寂中负重无语。千年后,一名唤精卫之鸟,飞至其碑顶小憩。感其重而珠泪下 地点:青羊宫·青羊区·成都市 时间:2004-05-21 11:31:39 ![]() ![]() ![]() ![]() ![]() ![]() ![]() ![]() ![]() 铜质“青羊”。说是“羊”,却不完全是,鼠耳、牛鼻、虎爪、兔背、龙角、蛇尾、马嘴、羊须、猴颈、鸡眼、狗腹、猪臀,活脱一个“十二生肖”的大组合 地点:青羊宫·青羊区·成都市 时间:2004-05-21 15:34:17 ![]() ![]() ![]() ![]() ![]() ![]() ![]() ![]() ![]() ![]() ![]() ![]() ![]() ![]() 《道藏辑要》经版,成都二仙庵方丈阎永和于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发起刊刻。此书是根据清代康熙时的《道藏辑要》本重新镂刻的。全书245册,其字板系用梨木雕刻而成,共计1.4万多块,每块两面刻字,一面两页。刻板历时15年,至民国4年始告竣工。抗日战争期间,刷经工作停止,经板存于二仙庵,1961年移存青羊宫 地点:青羊宫·青羊区·成都市 时间:2004-05-21 18:13:12 ![]()
| ||||||||
|
最佳浏览:IE 8.0,1024x768 | 维护日期:2009-03-23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