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vious首页 Previous历史 Previous纪实 Previous2004年  2004-12-15日:成都首座诗歌桥历史Null
Previous上一篇
2004-12-15日:成都首座诗歌桥蒋蓝/文 雷康/编


  我同诗人·凸凹李拜天来到五块石,在一个名叫王贾的地方,寻访刚刚落成的诗歌艺术桥。从成都西北方向涌动而来的沙河,河道没有市区里那么仄逼,哗哗的流淌声将冬日的阳光搅起一层水雾。四周尚未整治完毕的花园里,一些移栽而来的花木,似还没有彻底适应土壤的地气,它们保持着梦的姿态。透过树叶,我看到了矗立在淡雾中的诗歌桥。
  桥梁大致呈南北走向,桥带弧形,不对称,像一页从唐朝飘落下来的素书,随意,却又像出自某种深意的安排。其实,这是因为沙河的走向所决定的。吸引我们的,自然是40余米长的两侧桥廊。据说,这些桥栏护板是出自雅安的青色砂岩,每一块高半米,长1.5米,50位诗人的诗作、40位美术家的作品比邻而立,一种静谧而怡然的感觉便随着桥栏逶迤而来。青色石板在阳光下的反光永无止息,再看看桥下奔流的沙河,如果说历史不是抽象的,而是可以被感知的,那么站立在诗歌桥上,我们便很容易进入“诗歌成都”的历史。
  因此,说成都是一座诗歌城市,这话无论是放之于古代还是当前,都是当之无愧的。本土诗人用自己的纸上建筑,为成都赢得了持续的诗歌效应。我想,诗歌桥的创意,恐怕就是由此而来的。
  在桥头上,流沙河先生手书的对联“子胥归来莫控银鞍白马,留侯安在空遗黄石素书”,字态沉静,却给人欲飞的感觉,立即就把我的视野带往平林漠漠的远处。读一读司马相如的赋,读一读张籍的《成都曲》,那些存留在历史高处的情色逐渐在大地上赋形。青年时代的李白第一次到成都,兴奋之余,在《登锦城散花楼》诗中吟道:“飞梯绿云中,极目散我忧。暮雨向三峡,春江绕双流。今来一登楼,如上九天游。”这些诗,成都人已经耳熟能详,但在诗歌桥上重新阅读,目光追随着毛笔的游走之锋,就让诗歌脱离了扁平的书本,诗歌以大地的形态,唤起一种别样的情怀。因为伴随着诗人神驰八极、心游万仞的想象空间,那些看不见的情愫,此刻,就像飞鸟一样在空中翻身!
  引起我浓厚兴趣的,在于诗歌桥上大量的现代诗歌。姑且不说孙静轩王尔碑等诗坛宿将,像李亚伟陈小蘩、哑石、陈亚平、梁平诗人均是当代诗坛的风云人物。以现代诗的文体,辅以书法的笔触,就使得两种相隔较远的美学心情得到了一种功能性放大,让我不能不放慢阅读的速度。周伦佑以一首峭立的《剑器铭》引人沉思:“剑不是万能的/当头颅决然落地时/握剑的手/已触到了/比铁更坚硬的东西。”《灯花》则在结尾陡然转意:“静处的时候/我喜欢闻油灯燃烧的味道/灯花爆响的夜晚/我与思/靠得最近。”记得诗歌桥的策划者魏建林先生曾对我说,之所以选用了大量优秀的现代诗,固然体现了本土诗歌的一个谱系和流变,也展示了蜀国文化的包容和大气。而且让优秀的现代诗“勒石入碑”,也深刻反映了在一个商业化时代,诗歌没有远离大众,诗歌没有随物欲而去,诗歌就是人们生活、思想的载体。诗歌桥上的现代诗,至少还让我联想起那些翔动在格律、平仄之外的韵律和诗思,正与周围的树木、流水、阳光一起,将一种沉郁而丰厚的人文底气,托举到大平原的风中!
  我沿着河道往前走,我想远距离地看看诗歌桥,看看它横跨沙河的样子,看看它如何把那些不息的波光留驻于大桥宽大的身影。就像一个逐渐推开的广角镜头,诗歌桥就仿佛一条通向“诗歌成都”的走廊,它以一种显形的方式,将那些深匿于大地的事物,彰显出瑰丽的一角。因此,作为中国第一座诗歌艺术桥,第一座以大量现代诗挑起主梁的建筑,无论它通往的是美学的曲径,还是人文地理的博大,都是供人遐想的。就像登临散花楼的李嫡仙可以感叹成都的富庶,张籍却在“锦江近西烟水绿”的喜悦里一醉方休。那撒满一地的阳光,正任由人们拾取。
  因此,诗歌桥无疑是一个美学的驿站,它面对着奔赴而来的大平原,像斜举的一面羽翼。这使得策划者魏建林十分激动。他对我们说,根据诗歌桥周围优美的生态环境,以诗歌桥为纽带,有关部门应该乘时而动,建立中国首座诗歌公园,将成都丰厚的诗歌人文资源呈现出来。让无形的资源以立体的姿态站立在成都平原上,不但可以将此营造为了解历史文化的窗口,也可以将诗歌公园打造为一个旅游景观,成为成都吸引八方客人的一个另类亮点。魏先生一席话,说得神采飞扬。是的,我们也希望诗歌桥能够成为诗歌公园建设的一个契机。
  与我同行的诗人抄录了一些诗句──“一只候鸟使向宿命的南方/以爱情的加速度抵达爱情/以亲情的加速度抵达亲情”。每一块青石护栏,凝冻着迥异的心事,也许在多年以后,石头将会把当初的秘密,继续深藏……

沙河/诗歌桥/金牛区/雷康 摄
被称为“中国首座诗歌艺术主题桥”的沙河诗歌艺术桥于2004-12-8日竣工。因项目策划人魏建林想以此桥为基础,将其周围营造成“巴蜀诗歌公园”,据他说,这次总共得到了三万元的设计费,但没有挣到钱,想在后续工程中能挣点。于是,在2004-12-15日魏建林专门安排了一次活动,邀请了流沙河诗人、以及工程方到场,还邀请了几乎所有的成都媒体前往报道此事。提前一天就接到了魏建林的邀请,并与他同车前往。到后,我观察了一下,尽管周围还在移栽花木,但已是风光秀丽……沿着新修建的河岸小径,来到上游河边回望簿雾中的诗桥
地点:诗歌桥·王贾·金牛区·成都
时间:2004-12-15 14:48:22

流沙河来到桥上/诗歌桥/金牛区/雷康 摄
著名国学大师『编者注:这是我对他的评价』、诗人·流沙河老先生来到桥上,立即被等候的记者们围攻采访
地点:诗歌桥·王贾·金牛区·成都
时间:2004-12-15 14:51:20

流沙河为大家解释/诗歌桥/金牛区/雷康 摄
流沙河为大家解释了他为桥头题写的“子胥归来莫控银鞍白马,留侯安在空遗黄石素书”对联的寓意:上联引伍子胥典故,祈求沙河不要发洪水,“银鞍白马”就是形容洪水之猛烈;因伍子胥的典故,古语中即以“胥涛”谓巨浪。下联引张良典故,讲桥──风流人物尽去了,但这桥、这流水依然在,有永恒的历史感
地点:诗歌桥·王贾·金牛区·成都
时间:2004-12-15 14:51:30

流沙河/诗歌桥/金牛区/雷康 摄
接着,流沙河又说:对联不是我作的,而是1958年的时候经过崇州一寺庙,看见了这副对联,永远记了下来,这副对联既说了水又说了桥
地点:诗歌桥·王贾·金牛区·成都
时间:2004-12-15 14:51:54

流沙河/诗歌桥/金牛区/雷康 摄
流沙河和女诗人·翟永明,据说是受邀而不愿意将诗留于桥上的两位诗人。流沙河对这座桥特别关注支持,但他说自己应该是“功底深厚的学者”而不是诗人
地点:诗歌桥·王贾·金牛区·成都
时间:2004-12-15 14:52:30

流沙河/诗歌桥/金牛区/雷康 摄
当有记者流沙河对新沙河的感受时,流沙河表示,他已写了一篇600多字的赋来表达对新沙河的感想,将刻在监控中心外的雕塑上。注意:右边高举数码相机的帅哥是漫画家·邵小明
地点:诗歌桥·王贾·金牛区·成都
时间:2004-12-15 14:53:26

东郊沙河赋 流沙河/文 二零零四年冬

  派分府河,源出岷山。旁泄夏洪,广溉春田。流域近毗城郊,历史远溯秦汉。滚滚北来,挟玉垒之冰冷。滔滔南去,投金沙之激湍。传说犹存丹凤降仪,神话则有赤虎升仙。乃知此河龄之高矣。
  记得少年河边看景,但见村村禾稼,院院竹林。秧栽浅泥,水映千从碧影。麦熟大坝,风翻万顷黄云。又见筒车转轮,咿呀近听,渔艇收网,乃遥闻,鸥飞鹭涉,鹅警鸭惊。顽童裸泳,羞女绕行。石磨低吟,水碾高哼。翁钓鱼鳖,妇浣衣裙。荒野还见乞儿逮蛇,猎户架鹰。喜聆嘉鹊叫客,怕听狂犬吠人。哀农户之寒伧,几家草屋人悲暮色。怯郊原之寂寥,一片丛坟鬼唱秋声。已矣乎,戴月回城。
  喜我今朝故地重游,邀得二三壮友。滩涂革新,沙洲非旧。三年整修,推行水域生态文明。万众绸缪,改变郊区工业结构。虽然力假人工,亦能花繁果稠。毕竟道法自然,才有山青水秀。
  车到北湖,见岸边翠竹抽笋,湄上绿柳待梳。须植菱藕苇蒲,召回雁凫鸥鹭。蓄水清泠,供我民人炊厨。恩波浩荡,饶他鱼鳖居住。又到一双水碾,三洞石桥。灌薮杂林,留给禽鸟喧闹。莽榛蔓草,付与虫豸逍遥。前去东郊厂房,未免感伤。烟消响歇,忆鼎盛之辉煌。转轨升级,萌涅之希望。又访客家,习俗淳良。再登高塔,观瞻雄壮。终到两河重聚,似配鸳鸯。更登一台高筑,若招凤凰。此时云开日暖,鱼跃鸟翔,波涛安谧,川泽明亮。心随逝水,悠悠古今联想。目送流云,澹澹物我相忘。

流沙河/诗歌桥/金牛区/雷康 摄
提起沙河的过往,流沙河说到:早在上个世纪40年代,他就曾在这条河里游过泳。在他的记忆中,当时沙河一带还流行过一种在成都已经消失的职业,捕蛇。有些职业捕蛇者一天竟可捕到十几条蛇
地点:诗歌桥·王贾·金牛区·成都
时间:2004-12-15 14:55:02

席永君和其儿子/诗歌桥/金牛区/雷康 摄
现代诗派”席永君和其儿子,席永君现为《成都晚报》副刊部的编辑,是诗歌桥的诗词选择的主要推荐人,另一个主要推荐人是黎正光。因我与席永君已有多年的交情,并常去《成都晚报》副刊部,所以我就开玩笑似的说,席永君把《成都晚报》副刊部的编辑们的诗都选来了,有诗碑的共4位:本文作者蒋蓝(《巴蜀网》论坛的『精品』版版主)、佛弟子史幼波(《巴蜀网》论坛的阿耨)、席永君(一个不会用电脑的传统文人)、廖慧(笔名阿紫)
地点:诗歌桥·王贾·金牛区·成都
时间:2004-12-15 14:56:10

王尔碑/诗歌桥/金牛区/雷康 摄
王尔碑和她的诗《所有的……》
地点:诗歌桥·王贾·金牛区·成都
时间:2004-12-15 14:57:44

王尔碑/诗歌桥/金牛区/雷康 摄
王尔碑和她的诗《所有的……》,指出刻错了一个字
地点:诗歌桥·王贾·金牛区·成都
时间:2004-12-15 14:57:58

王尔碑和陈小蘩/诗歌桥/金牛区/雷康 摄
王尔碑陈小蘩陈小蘩的诗碑前合影
地点:诗歌桥·王贾·金牛区·成都
时间:2004-12-15 15:00:48

流沙河/诗歌桥/金牛区/雷康 摄
流沙河写下了“诗歌桥”,正式为这座原名“王贾桥”的新桥命名
地点:诗歌桥·王贾·金牛区·成都
时间:2004-12-15 15:11:18

流沙河/诗歌桥/金牛区/雷康 摄
流沙河笔走龙蛇,挥洒出遒劲有力的“诗歌桥”三字。让人意外的是,题写后他转身拿出一张纸说:“为雕刻方便,我早在家里把字体和版式都设计好了,这样就方便大家以后欣赏,也大大地减少了别人的工作量。
地点:诗歌桥·王贾·金牛区·成都
时间:2004-12-15 15:12:00

摄像记者/诗歌桥/金牛区/雷康 摄
摄像记者,常同这些跑文艺娱乐口的记者们在一起,为他们的敬业、抢镜头而感动
地点:诗歌桥·王贾·金牛区·成都
时间:2004-12-15 15:12:44

黎正光/诗歌桥/金牛区/雷康 摄
黎正光参与了与成都有关的好诗的选择,有诗人的豪爽气质,但还没有机会多交流
地点:诗歌桥·王贾·金牛区·成都
时间:2004-12-15 15:20:14

采访黎正光/诗歌桥/金牛区/雷康 摄
《华西都市报》时政部的见习记者蔡宇很用心地在采访黎正光,到现场的还有一个文娱部的见习记者李健亚(女)。黎正光手上拿的是他的新诗集《时间之血》,是送给我的哈
地点:诗歌桥·王贾·金牛区·成都
时间:2004-12-15 15:20:44

黎正光、陈小蘩、席永君合影/诗歌桥/金牛区/雷康 摄
黎正光陈小蘩、席永君合影。在这座长50m、宽30m的桥上,选用古今诗人的诗歌,诗歌由“著名书法家撰写并配以“著名”画家的绘画作品,雕刻在桥的栏板两面。“诗歌桥”上有:李白杜甫卓文君薛涛孙静轩梁平王尔碑张新泉、靳晓静、周伦佑、陈亚平、蒋蓝陈小蘩史幼波、孙文波、柏桦、李拜天、席永君、阿紫、钟鸣、尚仲敏、雨田等50位诗人的作品。但这样的“诗歌”桥,由这样的人来操作、选了些这样的诗人,选了些这样的诗人的这样的诗歌,而且,诗碑上错字、漏字频出。的感觉就是一件暗箱操作的行为,是件有点“荒唐”的文化趣事
地点:诗歌桥·王贾·金牛区·成都
时间:2004-12-15 15:30:42


【作者申明】我同意《巴蜀网》发表我的作品,同意《巴蜀网》编辑部向其它媒体推荐我的作品,或向其它媒体颁发转载使用许可。一旦其它媒体决定刊用,请《巴蜀网》及时通知我。在不发生重复授权的前提下,我保留个人向其它媒体的直接投稿权利。

相关标签沙河|诗人|蒋蓝|流沙河|黎正光|陈小蘩|王尔碑|雷康
下一篇Next
发表评论
 
关闭本页
最佳浏览:IE 8.0,1024x768 | 维护日期:2008-04-19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