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vious首页 Previous历史 Previous纪实 Previous2005年  2005-2-24日:华西诗会余光中历史Null
Previous上一篇
2005-2-24日(上):华西诗会”余光中雷康/编


  我,一个平常心的人,十分敬业地、真实地记录下我身边所发生的事,我的口号就是:见证历史,我求真历史,我延续历史。

  今天的主角是写了一首因生在台湾省而思念生他养他的故乡──大陆的诗《乡愁》而在大中华圈文学界享有盛名的作者──台湾的诗人、散文家、批评家、翻译家──余光中先生,他在老四川所属的重庆市的渝北区的悦来镇生活八年之后,据说此后他再没有回过老四川,而60年后的今天他将现身在老四川的首府──成都。
  “华西诗会──与余光中一行品下午茶”活动在华西都市报的四楼会议室举行,远道而来的诗人·余光中、犁青、林莽、李元洛等参加今天的诗会。他们将与本土著名诗人·白航流沙河翟永明等,以及诗迷一起品茶对话吟诗。

田中禾/华西都市报/锦江区/雷康 摄
我三点钟按时来到会场,刚进门不久,就见一位老人进来,我不认识,在巴蜀文化圈里混了多年而见多识广的我有点纳闷,出于职业习惯,我还是举起了相机拍摄
地点:四楼会议室·华西都市报·四川日报集团大楼·锦江区·成都
时间:2005-2-24 15:03:26

流沙河/华西都市报/锦江区/雷康 摄
随之,是我熟悉的诗人·流沙河,也许是室内空调开得高,老先生的眼镜生了雾气
地点:四楼会议室·华西都市报·四川日报集团大楼·锦江区·成都
时间:2005-2-24 15:10:36

流沙河和涂军娅/华西都市报/锦江区/雷康 摄
流沙河涂军娅,后知她是巴蜀喜剧艺术家涂太中的女儿
地点:四楼会议室·华西都市报·四川日报集团大楼·锦江区·成都
时间:2005-2-24 15:14:36

/华西都市报/锦江区/雷康 摄
诗人·白航流沙河。进入会场后,才发现我来早了,主角都还没有来,便坐下来同流沙河交谈。一会,在同一个楼层的记者·王迪进来,因同我熟悉,刚准备想同流沙河合影,却进来了当时我不认识的另一个老人,却见流沙河立即尊敬地同他寒暄,然后亲切地交谈起来
地点:四楼会议室·华西都市报·四川日报集团大楼·锦江区·成都
时间:2005-2-24 15:14:46

流沙河/华西都市报/锦江区/雷康 摄
流沙河诗人·白航等人于1957年1月共同参与创办《星星》诗刊,白航任首任主编,而流沙河的名头近年来却是越来越响
地点:四楼会议室·华西都市报·四川日报集团大楼·锦江区·成都
时间:2005-2-24 15:15:24

余光中/华西都市报/锦江区/雷康 摄
余光中出了电梯,进入四楼的过厅
地点:四楼会议室·华西都市报·四川日报集团大楼·锦江区·成都
时间:2005-2-24 15:25:42

流沙河、涂军娅、余光中/华西都市报/锦江区/雷康 摄
流沙河首先向余光中介绍涂军娅,而小涂将自己创作的少儿话剧小品《乡愁》的VCD送给余光中
地点:四楼会议室·华西都市报·四川日报集团大楼·锦江区·成都
时间:2005-2-24 15:28:12

犁青、白航/华西都市报/锦江区/雷康 摄
诗人·犁青和诗人·白航一对老诗友,立即开始手谈起来
地点:四楼会议室·华西都市报·四川日报集团大楼·锦江区·成都
时间:2005-2-24 15:28:58

流沙河、余光中/华西都市报/锦江区/雷康 摄
流沙河余光中
地点:四楼会议室·华西都市报·四川日报集团大楼·锦江区·成都
时间:2005-2-24 15:29:06

流沙河、余光中/华西都市报/锦江区/雷康 摄
流沙河余光中纷纷脱下大衣,不知是因室内的空调太热,还是陆陆续续进来的人太多
地点:四楼会议室·华西都市报·四川日报集团大楼·锦江区·成都
时间:2005-2-24 15:30:00

余光中、孙建军/华西都市报/锦江区/雷康 摄
余光中孙建军合影
地点:四楼会议室·华西都市报·四川日报集团大楼·锦江区·成都
时间:2005-2-24 15:34:04

王玥/华西都市报/锦江区/雷康 摄
宣布开会,今天的主持人是四川广播电台岷江音乐频率的王玥妹妹
地点:四楼会议室·华西都市报·四川日报集团大楼·锦江区·成都
时间:2005-2-24 15:38:20

犁青、卡桑夫妇/华西都市报/锦江区/雷康 摄
诗人·犁青、女诗人·卡桑夫妇
地点:四楼会议室·华西都市报·四川日报集团大楼·锦江区·成都
时间:2005-2-24 15:39:46

会场/华西都市报/锦江区/雷康 摄
会场一角。首先是流沙河开讲
地点:四楼会议室·华西都市报·四川日报集团大楼·锦江区·成都
时间:2005-2-24 15:50:34

余光中/华西都市报/锦江区/雷康 摄
余光中
地点:四楼会议室·华西都市报·四川日报集团大楼·锦江区·成都
时间:2005-2-24 15:56:26

流沙河,余光中/华西都市报/锦江区/雷康 摄
流沙河自称自己对诗“不忠实”,十多年前成为“逃兵”。当今诗界“因为丢掉了很多传统,所以后来读新诗的人越来越少,但同时旧体诗却蔚为状观,相关刊物的发行量从几千份到现在的十多万份。所以说,诗歌并不会完全落寞,诗歌的发展只是有它自己的规律。
地点:四楼会议室·华西都市报·四川日报集团大楼·锦江区·成都
时间2005-2-24 15:58:06

余光中、杜恩湖、流沙河/华西都市报/锦江区/雷康 摄
我的老熟人、华西都市报的摄影·记者·杜恩湖站在两位名诗人的身后,示意让我拍摄他
地点:四楼会议室·华西都市报·四川日报集团大楼·锦江区·成都
时间:2005-2-24 16:03:12

翟永明、石光华、杨远宏、何小竹/华西都市报/锦江区/雷康 摄
本土著名的年青诗人正在听流沙河的讲话。第三代先锋诗人中的代表诗人之一的女诗人·翟永明,被称为、“整体主义”的诗歌团体的掌门人和理论创建者的诗人·石光华,评论家、诗人·杨远宏,“非非主义”诗歌流派的代表诗人·何小竹
地点:四楼会议室·华西都市报·四川日报集团大楼·锦江区·成都
时间:2005-2-24 16:03:54

大学生/华西都市报/锦江区/雷康 摄
两个来自成都某高校的大学生『不知其名,请您赐教于我』也用他们年轻的、充满热情的声音朗诵了余老的《乡愁》和流沙河的《就是那一只蟋蟀》,两位诗人都听得格外专注,余老还针对配乐诗说道:“诗歌就是音乐,并且我相信诗歌比音乐更加悦耳,所以我建议把音乐关掉,让我们重新欣赏一次诗歌。”说完,现场的嘉宾和诗迷热烈地鼓掌,在掌声中,受到鼓励的大学生又重新站到台前,大家屏住呼吸,认真地聆听着优美的诗句
地点:四楼会议室·华西都市报·四川日报集团大楼·锦江区·成都
时间:2005-2-24 16:09:02

  『编者注:此段为摄像,以后有高档的网络服务器后将会放上网』来自眉山的张金元老人用半年时间为《乡愁》谱曲,他最大的心愿就是亲眼见到余光中先生,并演唱这首歌,昨日张金元声音颤抖地演唱了《乡愁》,余老率先鼓掌,不停地点头致谢。
  诗迷李绍华也创作了一首与《乡愁》非常类似的诗作,他动情地说:“当我给病重的母亲送完饭回家后,我看了《乡愁》,里面有一句‘乡愁是一座矮矮的坟墓,母亲在里头,我在外头,’这句话正是我心情的真实写照,余老的诗歌总是用这样淳朴的语言表达人性最深刻的感情。

余光中、杜恩湖/华西都市报/锦江区/雷康 摄
当华西都市报的摄影·记者·杜恩湖再次出现在余光中的身后时,我又为他抓拍了一张
地点:四楼会议室·华西都市报·四川日报集团大楼·锦江区·成都
时间:2005-2-24 16:26:36

谭楷/华西都市报/锦江区/雷康 摄
谭楷是成都著名科幻作家,儿子胡小鸥在美国专修音乐,巧的是,诗友会上,其正在美国一所音乐学院读书的儿子胡小鸥打来电话,谭楷高兴地把手机面对会场,说:“儿子你听,余先生正在谈论《乡愁》呢!”晓鸥于是特别委托爸爸向余光中致谢,感谢他多年前赠送给他的诗集。“早在1995年,他创作的第一首曲子就是《乡愁》,后来还在中央电视台播放。我1996年去台湾的时候,拜访了余先生,还专门唱给他听过。
地点:四楼会议室·华西都市报·四川日报集团大楼·锦江区·成都
时间:2005-2-24 16:27:08

余光中、王映和犁青/华西都市报/锦江区/雷康 摄
诗人·余光中、四川广播电台记者·王映和诗人·犁青
地点:四楼会议室·华西都市报·四川日报集团大楼·锦江区·成都
时间:2005-2-24 16:27:46

会场/华西都市报/锦江区/雷康 摄
会场一角
地点:四楼会议室·华西都市报·四川日报集团大楼·锦江区·成都
时间:2005-2-24 16:32:06

何小竹/华西都市报/锦江区/雷康 摄
诗人·何小竹发言:“我不悲观,诗一直有很多人喜欢,诗刊的读者下降,但随着网络工具、媒介的革命,诗的交流,意气相投的诗歌读者和作者,从来不缺。该喜欢的永远如此,任何时刻都没有问题。
地点:四楼会议室·华西都市报·四川日报集团大楼·锦江区·成都
时间:2005-2-24 16:46:56

白航/华西都市报/锦江区/雷康 摄
诗人·白航即兴创作了一首诗。诗中,白航还不忘调侃了一下本土诗人:“欢迎杜甫老先生死去活来,把诗句吟唱得更加惊人。当然,要论新诗人,他还难敌洛夫、余光中以及林莽、犁青和在座的爱诗、玩诗的诸位先生,还有位女士──她叫翟永明。
地点:四楼会议室·华西都市报·四川日报集团大楼·锦江区·成都
时间:2005-2-24 16:50:34

华西诗会·放歌 白航/诗

欢迎余光中洛夫、林莽、犁青及远道而来的诗人、朋友、女士、先生
欢迎孙大圣用千斤大棒敲响我们伟大诗钟
欢迎李清照用柔情阐释她那个时代的冷冷清清
……
欢迎华西都市报用金版把流浪无助的诗歌收容
欢迎大家在诗境中做个美好的梦
欢迎漫天雪花洁白亮丽开在诗意的天空
欢迎老年人在长短句中漫步吟咏
……
欢迎诗歌王子们不再孤独寒冷,走下峨眉山顶会会那些普通爱诗的诗虫
欢迎贾岛再生推敲奇妙的汉字之门
欢迎杜甫老先生死去活来把诗歌吟唱得更加惊人
当然,要论新诗他还难敌余光中洛夫以及林莽、犁青和在座的爱诗、玩诗的诸位先生女士
请原谅,本地诗人的名字我只好手下“留情
……

翟永明/华西都市报/锦江区/雷康 摄
诗人·白航的“调侃”,让女诗人·翟永明也忍不住笑起来,她发言说,她一直很感谢三位诗坛前辈,一位是白航,一位是流沙河,她的很多诗歌,都是两位前辈安排发表在《星星》诗刊上的,第三位前辈就是余光中,“我一直非常喜欢余光中的诗,没想到能见到余光中先生。
地点:四楼会议室·华西都市报·四川日报集团大楼·锦江区·成都
时间:2005-2-24 16:58:46

林莽/华西都市报/锦江区/雷康 摄
白洋淀诗歌群落”的主要成员,现为《诗刊》编委的林莽谈道:诗,最初本来就不是实用的,更多的是向朋友表达感情,很自然,无功利目的。20年前的诗歌讨论是非常严肃的,谈论的很多都是社会话题,诗承载的东西太多,要求太多;20年后的今天,却使用了“下午茶”的概念,大家在怀旧,状态大不一样了。它可以像文人画,在个人情调、笔墨等方面都有新的发现和趣味,不负担太多的东西,诗更纯粹了
地点:四楼会议室·华西都市报·四川日报集团大楼·锦江区·成都
时间:2005-2-24 17:00:24

李元洛/华西都市报/锦江区/雷康 摄
湖南省作家协会名誉主席、评论家李元洛,也说起自己的儿子:他在美国20多年,是学工的,有天想家了,往家里寄来一首诗:乡愁是一个地球,我在这边,父母在那边──简直就是余先生《乡愁》的模仿秀嘛!言毕,现场顿时笑声一片,流沙河也哑然失笑道:“偷诗的人不少,我在《星星》编辑部时,就收到很多。余光中的诗,一个人如果没很强的抵抗力的话,很容易会被同化,忍不住模仿。
地点:四楼会议室·华西都市报·四川日报集团大楼·锦江区·成都
时间:2005-2-24 17:26:20

流沙河,余光中/华西都市报/锦江区/雷康 摄
网络诗歌蓬勃发展,目前已出现200多家诗歌网站或论坛,网络在新诗中扮演什么角色?“网络是新文化的江河,余光中对网络的强大力量表示担忧:“很多人一进去就迷失,它是方向还是迷乱,还得用时间去检验。反正现在生活在加速度地进行,愈来愈快。”一辈子教外文的余光中忧心忡忡的是,“英文气势汹汹,扑面而来,狂扫世界,港台大学均用英文教学,很多年轻人汉语文字底气不足,元气不足,两头落空的情况十分可能,文化面临很大的危机,威胁非常大。”余先生还忧虑:“台湾现在很多诗人都在做所谓的后现代主义尝试,搞派别集锦,做剪贴艺术,这启发了很多诗人,也误了很多诗人
地点:四楼会议室·华西都市报·四川日报集团大楼·锦江区·成都
时间:2005-2-24 17:39:24

流沙河,余光中/华西都市报/锦江区/雷康 摄
余光中还谈到:“我今天来,很想会见成都的年轻的诗人朋友,了解诗坛新的发展。”不过他却不容怀疑地表示:“我从来不认为诗应该大众化,我认为大众应该诗化。”他之所以认为诗绝无可能大众化,是因为除了金庸和琼瑶,连白先勇和张爱玲都做不到,能小众化就很满意了,如果1000册都没人看,这就连小众都流失了。“其实,邓丽君的歌、罗大佑的歌词,很多就是另类诗,英国的诗选,就经常把披头士的歌词列在其中。
地点:四楼会议室·华西都市报·四川日报集团大楼·锦江区·成都
时间:2005-2-24 17:40:28

孙建军/华西都市报/锦江区/雷康 摄
曾为《星星》副编审,现为《作家文汇》常务副主编孙建军也证实,诗刊的发行量,刚好和旧体诗刊换了个个儿,从过去的二十多万份下滑到现在不到一万份
地点:四楼会议室·华西都市报·四川日报集团大楼·锦江区·成都
时间:2005-2-24 18:03:36

杨远宏/华西都市报/锦江区/雷康 摄
诗评家杨远宏则认为,当下的小品文化、散文文化、相声文化、眼球文化,排他的狭隘民族主义,人格关注的缺失,和精神价值的缺失,使诗可能无法超越琐屑、狭隘、低下和鄙俗,这才是问题
地点:四楼会议室·华西都市报·四川日报集团大楼·锦江区·成都
时间:2005-2-24 18:08:00

孙建军、谭楷、杨远宏、卡桑、犁青/华西都市报/锦江区/雷康 摄
原定5点多结束的诗会,延长了一个多小时后结束,但人们却不愿散去,纷纷请名人签字或是与名人合影留念。孙建军谭楷杨远宏,和前排就座的著名诗人·犁青、女诗人·卡桑夫妇合影
地点:四楼会议室·华西都市报·四川日报集团大楼·锦江区·成都
时间:2005-2-24 18:21:00

孙建军、杨远宏、余光中、谭楷/华西都市报/锦江区/雷康 摄
孙建军杨远宏余光中谭楷合影
地点:四楼会议室·华西都市报·四川日报集团大楼·锦江区·成都
时间:2005-2-24 18:23:12

谭楷、流沙河、杨远宏、孙建军/华西都市报/锦江区/雷康 摄
谭楷流沙河杨远宏孙建军合影
地点:四楼会议室·华西都市报·四川日报集团大楼·锦江区·成都
时间:2005-2-24 18:23:54

田中禾、余光中/华西都市报/锦江区/雷康 摄
不知何时,余光中同第一张图片中我所拍摄的老人紧紧拥抱在一起,我赶紧把镜头对准两位眼含热泪的老人。原来这位老人是余光中当年在重庆市的渝北区的悦来镇读初中时的班长田中禾(读书时名为田植昌),是阔别了60年的老同学。二老分外激动,久久没有分离。岁月沧桑,离开时还是少年,现在已是满头银发……平静后,余光中和老班长在一张当年的照片上,搜寻昔日的身影。“我们加起来有150多岁了,你还认得出吗?哪是你,哪是我?”老同学相互一边看,一边用四川话低语,回首如烟往事
地点:四楼会议室·华西都市报·四川日报集团大楼·锦江区·成都
时间:2005-2-24 18:24:52

  下楼时,余光中对“华西诗会”感到十分满意:“这一次华西诗会非常成功,非常浪漫、时尚!现在很少有这样真正的诗会活动了。

相关标签诗人|余光中|流沙河|翟永明|雷康
下一篇Next
发表评论
 
关闭本页
最佳浏览:IE 8.0,1024x768 | 维护日期:2008-04-19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