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历史 | ![]() | ||||||
2007-7-22日(中):访核武器研究院 ⊙雷康/编 我,一个平常心的人,十分敬业地、真实地记录下我身边所发生的事,我的口号就是:我见证历史,我求真历史,我延续历史。 早上8点钟,还在睡梦中的我被诗人·雨田的电话叫醒,来不及吃早饭,就上了绵阳市文联的小轿车,跟随大部队前行。上车后,我又进入了梦乡,继续睡觉。 “九院”这个词在我的脑海里已存留了二十多年。自从1979年大学毕业,我被分配到高科技武器研究所工作后,就开始接受保密教育,从来不过问不该问的事,也就养成了多听不问的习性,直到现在我混迹在文人圈子里,也是从不关心文人之间的是是非非、恩恩怨怨。直到今天以前,“九院”,我也是朦朦胧胧地把它与“核武器研制”、“在绵阳”相联系。当我乘坐的小轿车停在长卿山脚下的“两弹城”三个大字的门前时,我还是半信半疑我已来到了“九院”──核工业部第九研究设计院,现今的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直而言之,这里就是“两弹”基地,就是研制出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和中国第一颗氢弹的中国核武器研究院。不过1990年代初,这里就成了旧址,成为被铁骑力士集团收购后的“圣迪乐生态食品有限公司”圣迪乐村──绿色鸡蛋孵化基地,主产鸡蛋。而今,这里也变成了“红色旅游景点”。 2005年4月,梓潼县委宣传部、县人武部、县文化旅游局将这里建成“红色旅游景点”,并在梓潼县城南开发区竖起了“全国红色旅游景点──中国‘两弹’城”的巨型广告牌,其主要景点有邓稼先旧居、邓稼先事迹展览馆、将军楼等。据不完全统计:自建成对外开放以来,共接待省内外游客20万余人次。 ![]() 曾被封存在历史档案里的中国“两弹”基地旧址,远处展板里那腾空升起的蘑菇云是由无数张的照片拼接成的。门有个名字:精英门,路也有个名字:成吉思汗大道 地点: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旧址·长卿镇·梓潼县·绵阳市 时间:2007-07-22 9:12:00 ![]() ![]() ![]() ![]() ![]() 和这片名人书法碑林相邻的是洞口荒草丛生的战备洞,又名防空洞。据说,1970年代中期修建,全长2公里,横穿到长卿山的另一头,里面水电齐全,里面还有大大小小的洞相互交错,供战备转移 地点: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旧址·长卿镇·梓潼县·绵阳市 时间:2007-07-22 9:19:15 ![]() 邓稼先旧居外景。1986年,中国首次公开报道了“两弹元勋”邓稼先的名字,当年大漠上腾起蘑菇云的谜底终于揭开。当人们以感激的心情来颂扬这位功臣时,他却平静地辞世而去。1996-7-29日,在进行最后一次核试验后,中国政府郑重地宣布:中国开始暂停核试验。选择这一天,是为了纪念邓稼先去世十周年 地点: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旧址·长卿镇·梓潼县·绵阳市 时间:2007-07-22 9:36:52 ![]() “邓稼先旧居”由邓稼先夫人许鹿希题名,在邓稼先旧居前塑有邓稼先像,座碑上刻有邓稼先事迹简介。据说,美国进行了一千多次核试验,而中国一共45次核试验,邓稼先生前所进行的32次核试验中,由他亲自签字的就有15次 地点: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旧址·长卿镇·梓潼县·绵阳市 时间:2007-07-22 9:35:36 ![]() ![]() 邓稼先旧居的卧室,室内邓稼先用过的生活用具摆设如旧:一排书架、一张书桌、一只旧皮箱、一部老式电话,一架从安徽怀宁老家带来的铁床。唯一令人诧异的是,靠墙的书桌上摆放着一台电唱机。据说,邓稼先非常喜爱京剧,当年人们常常能听到从这间屋子里飘出的京剧旋律 地点: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旧址·长卿镇·梓潼县·绵阳市 时间:2007-07-22 9:34:45 ![]() ![]() 参加2007'诗仙故里诗歌夏令营的部分营员在邓稼先旧居前合影。左起:李资富『绵阳游仙区太平中学,教师,教师组一等奖』、郭久麟『重庆市的西南大学,教授,诗评诗论组优秀奖』、方家鑫『中国矿业大学,学生,大学组二等奖』、罗逢春『福建华侨大学,学生,大学组三等奖』、陈云帆『绵阳市南山中学,学生』 、刘英蝶『绵阳市南山中学,学生』、于婉情『绵阳市南山中学,学生』、印祯骅『绵阳市南山中学,学生』、张型锋『山东聊城大学,学生,大学组一等奖』、陈文进『西南科技大学,学生,大学组三等奖』、李映明『四川大学工学图书馆,教师』、诗人·雨田 地点: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旧址·长卿镇·梓潼县·绵阳市 时间:2007-07-22 9:32:14 ![]() ![]() ![]() ![]() ![]() ![]() 苏式院士别墅边的草坪。二十多年里,邓稼先、王淦昌、胡仁宇、杜祥琬等十六位院士曾经先后在苏式院士别墅生活过。斗转星移,如今人去屋空,四周静寂,唯有这草年复一年,越长越茂盛 地点: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旧址·长卿镇·梓潼县·绵阳市 时间:2007-07-22 9:57:54 ![]() ![]() 上图的院部办公楼前挺立着一株被命名为“风脉树”的塔柏,四季常青。我走近细看,发现其有两个主杆同根连理,形似一对夫妻轻轻相依偎,怪不得其又被叫做“鸳鸯树”。据传,这棵树是一对热恋中的大学生从新疆马兰基地出差带回来的 地点: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旧址·长卿镇·梓潼县·绵阳市 时间:2007-07-22 10:04:55 ![]() 院部办公楼的左侧楼:干革命靠毛泽东思想。1971年,从青海高原迁入梓潼县的长卿山下的何家湾,数千名科技人员就此隐姓埋名,在这绵延数百里的山沟里度过了青春岁月 地点: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旧址·长卿镇·梓潼县·绵阳市 时间:2007-07-22 10:02:40 大海航行靠舵手 万物生长靠太阳 雨露滋润禾苗壮 干革命靠的是毛泽东思想 鱼儿离不开水呀 瓜儿离不秧 革命群众离不开共产党 毛泽东的思想 是不落的太阳 ![]() ![]() ![]() 扑入眼帘的巨幅广告牌再次让我将这里与中国最尖端的武器联系在一起,这里就是曾经困苦的年代让所有中国人扬眉吐气的核武器研究院,让中国成为了硬汉挺起了腰杆子 地点: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旧址·长卿镇·梓潼县·绵阳市 时间:2007-07-22 10:15:56 ![]() 一群校园诗人来到科学家创造过辉煌的旧址,一定是有感觉的。我发现,无论到何处,郭久麟教授都在认真地在做笔记,令我敬佩 地点: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旧址·长卿镇·梓潼县·绵阳市 时间:2007-07-22 10:17:21 ![]() 院部办公楼左侧的草坪上有一块石头,石头上刻写着中国第一颗氢弹所采用的“邓-于方案”的另一位功臣于敏的手迹:“能把很薄的力量融进祖国之中,便足以自慰了”。绿色中的红楼、白石,让我再次感触到了那些火热的青春和激情燃烧的岁月 地点: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旧址·长卿镇·梓潼县·绵阳市 时间:2007-07-22 11:52:40
| ||||||||
|
最佳浏览:IE 8.0,1024x768 | 维护日期:2008-04-19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