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vious首页 Previous历史 Previous民国  巴蜀共和大事记 2003-5-16历史Null
Previous上一篇
巴蜀共和大事记 Republic ⊙源自:高云君 斯仁


  1894年至1924年,是中国近代史上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社会生活最全面、最深刻、最剧烈的转型时期。央视正在热播的电视剧《走向共和》,试图展示这一历史片段,参与其间的历史人物中不乏川人的身影。孙中山在《祭蜀中死难诸义士》中盛赞“泱泱岷江,峨峨蜀山,惟蜀有才,奇魂磊落。
  1894年早春的一个中午,英国泰晤士报记者莫理循站在离万县不远的多层宝塔面前,精明的船老大穿上最好的衣服同他一起上岸。万县人对未穿中国服装的外国人并不友好,停泊船只周围闲逛的人一边跑向他,一边大叫:“洋鬼子!洋鬼子!”这很可能是进入四川的第一个西方记者,但绝不是进入四川的第一个西方人。早在明末清初,西方传教士就来了,到清末更多。他们给我们的先人带来不安与骚动;也为他们打开了一扇新的窗口,让这些皇朝的子民朦胧的感到:这普天之下并非都是王土,八荒之中也不全是王臣。
四年之后的夏天,四川人刘光第和老乡杨锐一起被赏四品卿衔,任命为军机章京行走,参预新政,同谭嗣同、林旭一起批览处理各地“广开言路”后关于时务的大量上书,代光绪草拟种种维新诏谕。时称“军机四卿”。维新失败,谭嗣同、杨锐、林旭、刘光第、康广仁、杨深秀等6人被杀于北京菜市口,史称“戊戌六君子”。此后的百余年中“戊戌变法”屡屡被人提起,不断被“纪念”,足见这一历史事件并未完全成为“历史”,而一直和这一个多世纪的社会变革有着重要关联。四川先贤与有荣焉!

砍头常见于中国
砍头常见于中国

  遥想当年,身处“数千年未有之变局”的一批接受“西学”的知识分子提出“变法”主张,逐渐形成一股维新变革的思想潮流。四川近代知识分子的出现始于1875年张之洞尊经书院。后来不少著名人物如宋育仁、廖平、吴玉章蒲殿俊等皆出其间。“公车上书”,四川有71名举人签名,他们回川后,迅速将维新变法思想传到各地,保国会成立,在京的川人有14人参加。其后,1903年5月,巴县人邹容撰写的《革命军》在上海大同书局印行。鲁迅在《杂忆》一文中曾说:“便是悲壮淋漓的诗文,也不过是纸片上的东西,于后来的武昌起义怕没有什么大关系。倘说影响,则别的千言万语,大概都抵不过革命军中马前卒邹容所做《革命军》。”1905年8月,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四川留学生共127人参加。
早在1891年,宋育仁就作《时务论》,提出发展民族工业,以抵制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政治上则效仿欧洲君主立宪政体,提出“君民共治”主张。他的书在士大夫和先知先觉的知识分子中广为流传。次年秋天,宋育仁上书恭亲王,力主发展本国工商实业,抵制外国资本主义的商品和资本输出,并要求执政者开放新闻,发展教育,开通风气,培养和选拔人才,“求强致治”。宋育仁曾参与创建改良主义的政治团体“强学会”,1896年回川后,与退职官吏潘祖荫等成立“蜀学会”,创办了四川最早的报纸《渝报》,介绍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宣传改良主义政治主张,提出改革学校教育制度的建议。1897年,宋育仁到成都,兼长尊经书院,并与吴之英等创办《蜀学报》,印行《蜀学丛书》,介绍英国议会章程、西方工商业法规、西方教育制度。翻印《天演论》、《原富》、《法意》等书,宋育仁还亲自为《法意》作注,写出《法意钞案》。在此影响下,四川各地纷纷创办新学校,如成都开办“中西学堂”,江津创办“西文学堂”、“算学堂”,遂宁创办“经济学堂”,蓬溪设“崇实学堂”等。
此后,辛丑条约激起全国人民的无比愤慨。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政府面对反抗怒潮,不得已于1901年发布“变法”上谕,表示要改革“治法”谋求“富强”。宋育仁,也上书提出改革财政和改革教育的建议。1909年,清廷令各省成立咨议局,蒲殿俊因久享盛名,又通晓新政,为川人推崇,出席是年9月1日召开的四川咨议局会议,由全体出席议员一致票选为咨议局议长。咨议局是晚清迫于内外形势,表示准备立宪的姿态而设置的,并不拥有西方各国正式议会的权力。但蒲殿俊和当选的大部分议员却都具有强烈的民主思想,他们运用议员的权力,利用咨议局会议作讲坛,纠弹不法贪官污吏,揭露指斥各种弊政时病,与当时的四川总督及其下属的官吏作了一系列的斗争,并取得了一定成功,因而受到四川人民的支持和称赞。蒲殿俊在任咨议局议长期间,咨议局为川民主办了以下事情:纠弹不法官吏,如崇庆县知州张溥、安岳县知县勒派非刑等案;力争审查省财政预算的权力,以对财政收支进行监督;与督署官厅会议,与官府的压力作斗争;1909年创办《蜀报》,定为咨议局的机关报,蒲任社长。揭发官吏贪赃枉法,大力鼓吹提倡民权,促进立宪。在维新思想的启蒙和外国资本主义的刺激下,成渝两地,一大批民族企业脱颖而出。1903年7月11日,四川总督锡良奏请清廷批准自办川汉铁路。1904年初,成立了川汉铁路公司。1907年改为“商办”,1909年在湖北宜昌举行了开工典礼。川汉铁路不借外债,不招外股。其股本来源主要靠“抽租之股”,亦称“租股”。抽租的办法,一般是随粮征收,值百抽三,带有强制性。这样,全川人民,无论贫富,都与川汉铁路发生了经济上的联系。但清政府为了渡过财政难关,不惜出卖路权以换取列强奴役性的贷款。
1911年5月9日,清政府宣布将铁路干线收归国有,并与英、法、美、德四国银行团签订借款合同,将粤汉、川汉铁路拱手出卖给帝国主义。清政府夺路卖路的行径,激起全国公愤。保路风潮首先在湖南兴起,而尤以四川最为壮烈。6月17日,川汉铁路公司在成都召集股东和各团体开会,一致决定成立四川保路同志会,拚死“破约保路”。接着,各州县纷纷成立保路同志协会或分会,风潮播及全川,声势越来越大。四川保路风潮是由立宪派发动和领导的。他们力图把运动控制在“文明争路”的范围内,要人们只求争路,不反官府,不打教堂,更不得聚众暴动。同盟会虽然没有掌握保路风潮的领导权,但他们执行“借保路之名,行革命之实”的策略,暗中联络会党,准备武装起义。清政府严令四川总督赵尔丰武力弹压保路民众。9月7日,赵尔丰诱捕了保路同志会的领导人蒲殿俊、罗纶、邓孝可、张澜等人,并下令军警开枪屠杀无辜的请愿民众,制造了骇人听闻的“成都血案”。这成为同志军武装起义的导火线。成都附近的同志军首先揭竿而起,围攻成都。各地同志军闻风响应,起义烽火燃遍巴山蜀水。9月28日,同盟会员吴玉章、王天杰等领导荣县独立,“首义实先天下”,10月10日,武昌起义成功,各省相继宣布独立。11月22日,同盟会发动重庆起义,成立蜀军政府。川东南57州县相继宣布独立,接受蜀军政府的领导。11月27日,入川鄂军在资州(今资中)起义,捕杀镇压保路斗争的刽子手端方,通电响应武昌起义。赵尔丰眼见大势已去,被迫释放蒲、罗等人,并与立宪派签订《四川独立条约》30条。11月27日,大汉四川军政府在成都成立,由蒲殿俊任都督、朱庆澜任副都督。12月8日,成都发生兵变,蒲、朱仓皇避去。军政府陆军部长、同盟会员尹昌衡带领新军入城平乱,旋即改组四川军政府,由尹昌衡、罗纶分任正副都督。12月22日,尹昌衡派兵逮捕赵尔丰,将其枭首示众。至此,清王朝在四川的统治覆灭,辛亥革命在四川取得了胜利。重庆、成都先后独立,一度出现两个军政府并存的局面。为了统一军令政令,防止旧势力复辟,双方开始合并谈判,于1912年1月27日签订《合并草约》11条,旋经双方盖印生效。3月11日,新任四川都督府都督尹昌衡、副都督张培爵在成都就职,并致电南京临时政府大总统孙中山,报告全川从兹统一。
四川保路风潮和同志军大起义,是辛亥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孙中山曾高度评价四川人民在辛亥革命中的历史功绩:“若没有四川保路同志会的起义,武昌革命或者要迟一年半载的。”并慨然赋诗称:“惟蜀有才,奇魂磊落”、“四亿兆众,同兹歆羡”。此后,在“讨袁护国”、北伐革命的浪潮中,我四川乡贤一仆百作,创出新的伟绩,限于篇幅不能一一尽数,但蜀水巴山将永记忠魂。

造就共和之新材
  近代教育的兴起是四川近代史上一件具有深远影响的大事,它奠定了新式教育的基础,造就了一大批有新思想新知识的人才并直接影响到辛亥革命在四川的发展。
19世纪末,在维新思想影响下,川中有识之士便提出兴办学堂的要求,1892年川东黎庶昌在重庆创办川东洋务学堂、1897年川东副使又在重庆兴办中西学堂。但直到20世纪初清廷推行“新政”,新学堂才得以全面兴起。1902年6月遵旨办省城高等学堂,11月,川督岑春煊设省学务处,以“督办全川学堂事宜”,史籍载:“学校之起,震于世变,奉欧西为先,进而欲以企图富强”。蜀地偏远,但兴学风劲,丝毫不输沿海。以1907年为例,全省共有各类学校7775所,仅次于地处京畿的直隶省,学生人数达到242000多人,高居全国之首。
在创办新学校的同时,四川还派遣了若干批公费、私费的留学生赴日本、欧美学习,其中以赴日最多。1903年派20人赴日学习师范教学,1904年又派160人赴日读“师范速成科”,1905年派出若干批学生到各国各种实业学校学习。他们回川后设立了各种专科学校,如医学校、军事学校、商业学校、法政学校、铁路学校、矿务学校、农桑学校等。据文献记载,截至1910年新式学校数目及师生人数为:“男生学校共计划内11224所,学生338078人;女生学校163所,学生5660人;男女教员共计15291人,外加校长和察学人员7600人。
派出的留学生不少接受了孙中山思想的熏陶,参加了同盟会;有的受到立宪派思想影响,要求变法改良。他们回川后担任学堂监督(校长}、教员者甚多。因此,四川的学校颇受同盟会的重视。1906年同盟会在川设立支部后,更大力在学校进行活动,传播革命思想,秘密发展成员,积蓄力量。新学堂为四川保路运动、为同盟会党人做思想宣传提供了极好的讲坛。

兴办报纸
  报纸传播新知,涤荡恶习,被称做天下之公器。近代四川的知识分子对其效力是有充分认识的。他们一登上历史舞台就大呼:“报馆于天下有益无损”,“其开报馆之利与阅报之益,必曰究新学也,达下情也,振陋风也,动众耻也,凡论皆天下之大务,救世之良言”(《渝报》发刊词)。
四川第一家近代报纸当是1897年宋育仁在重庆创刊的《渝报》。该报介绍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宣传改良主义政治主张,提出改革学校教育制度的建议。1898年,宋育仁到成都,兼长尊经书院,又与吴之英等创办《蜀学报》,鼓吹维新,颇受当时喜欢新学的人欢迎。
1900年,傅崇矩在成都桂王桥北街开了个图书馆,办了个《算学报》,次年又办《启蒙通俗报》,越二年,改机器印刷,是四川报业技术上的首次飞跃。1903年,《成都日报》创刊,这是四川的第一份日报。虽说是官办,新闻除转载上海报纸外,本省的地方新闻也不少,颇受各界欢迎。1905年,吴玉章在日本东京主持《四川》杂志。1906年,傅崇矩将《启蒙通俗报》改为《通俗日报》,撰述多用白话。1909年,廖用之创《成都商报》、蒲殿俊创办《蜀报》,后者为省咨议局机关报。
保路风潮起,又有《西顾报》、《启智画报》、《保路同志会报告》等报纸出现。《西顾报》由杜万菁、邱聘三等主笔编辑,最多时发行万余份,是最有声誉的报纸。后赵尔丰逮逋保路同志会会员,便把这些报纸和《蜀报》一起查封。川人知道报纸的威力最初就在这保路风潮中。
近代四川报界的兴盛是在辛亥反正民国成立时期。仅成都一地就有《都督府政报》《四川独立新报》《蜀江报》《蜀风报》《民鉴日报》《大岷报》《鸿音报》《西成报》《寰一报》《民极报》《新民报》《民主急进报》《天民报》《白话进化报》《民意报》《益风报》《共和日报》《公论日报》《四川公报》《女界报》等。报纸在四川社会的影响日渐扩大,民国初立,各官厅都允许新闻记者访问,都督府总政处开政务会,也请记者列席,报上的时评也可尽情倾吐,少有忌讳。报界对开启四川民智、清新社会风气,功莫大焉!

宋育仁写《时务论》创《渝报》
  1891年(清光绪十七年),宋育仁写出《时务论》,系统阐述了他的维新主张。
1897年11月(光绪二十三年十月),四川第一家近代报刊──《渝报》在重庆创刊。

维新组织问世
  1898年2月(光绪二十四年正月),四川维新派人士刘光第杨锐发起在京成立“蜀学会”并设立“蜀学堂”。
同年5月初(光绪二十四年四月),宋育仁等四川维新派人士,在成都创设“蜀学会”,创办成都第一家近代报刊《蜀学报》。

实业热潮初现
  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自重庆开关以来,四川开办商矿各业,热潮初现。

首批留学生出国
  1901年10月(光绪二十七年九月),四川首批24名官费留学生进入日本成城学校普通科学习。至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四川外派留学生达到800人。

邹容《革命军》出版
  1903年5月(光绪二十九年四月),杰出的民主革命战士邹容撰写的《革命军》在上海大同书局印行。

同盟会成立并在川活动
  1905年8月20日(光绪三十一年七月二十日),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四川留学生共127人参加。回川后,在各地发展组织。

红灯教蜂起
  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四川各地农村红灯教蜂起,给清廷构成严重威胁。其中以开县、万县红灯教反抗规模最大。

成都开设戏园
  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华阳县人吴澄波在成都会府北街开设戏园──可园(又名咏霓茶社)。

开办电灯、自来水等企业
  1907年(光绪三十三年)夏,重庆绅商尹德钧等开办烛川电灯公司。
1907年10月(光绪三十三年九月),由成都总商会董事马正泰发起,集资创办自来水公司。

辛亥“保路运动
  1911年6月11日(宣统三年五月十五日),为反对清政府将已由民办的川汉、粤汉铁路收归“国有”,又将筑路权卖给英、法、德、美四国银行团,广东、湖南、湖北、四川掀起保路运动。四川参加保路同志会者达数十万人。9月7日,四川总督赵尔丰屠杀请愿群众,点燃了同志军起义的导火线。

荣县独立
  1911年9月29日(宣统三年八月初八),同盟会员吴玉章、东路同志军首领王天杰在荣县召集反正大会,宣布荣县独立。这是辛亥革命中,由同盟会员建立的第一个县级政权。

革命党人诛杀端方
  1911年11月27日(宣统三年十月初七),随“查办”川路事件的“钦差大臣”端方入川的鄂军中的革命党人杀端方于资州(今资中县),传首重庆。

四川军政府诛杀赵尔丰
  1911年12月10日(宣统三年十月二十日),四川军政府成立。12月22日(十一月三日),四川军政府逮捕清廷四川总督赵尔丰,经军法处审问后,斩首示众。

舆论开放,报刊林立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舆论开放,成都刊行的报纸有数十种之多。

讨袁之役
  1913年8月4日,驻重庆的川军第五师师长熊克武、省议员杨庶堪等,领衔发表《誓师文》和《告四川省军界同胞书》,声讨袁世凯篡国大罪和胡景伊“助纣为虐、毒害川民”等罪行。川省讨袁战争爆发。

四川独立
  1916年3月22日,袁世凯迫于全国反袁大势,宣布撤销帝制案。5月22日,四川宣布独立。6月8日,军阀陈宦又宣布取消四川独立。

相关标签
下一篇Next
发表评论
 
关闭本页
最佳浏览:IE 8.0,1024x768 | 维护日期:2008-04-19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