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历史 | ![]() | ||||||
四川的保路运动与辛亥革命 Baolu ⊙源自:蜀虎 ![]() 1903年,新任四川总督锡良上奏清廷,提出“自设川汉铁路公司,以辟利源而保主权”。1904年,官办的川汉铁路总公司在成都成立,1907年改为”商办”,1909年在湖北宜昌举行了开工典礼。川汉铁路不借外债,不招外股。其股本来源主要靠“抽租之股”,亦称“租股”。 ![]() 四川保路运动是由立宪派发动和领导的。他们力图把运动控制在“文明争路”的范围内,要人们只求争路,不反官府,不打教堂,更不得聚众暴动。同盟会虽然没有掌握保路运动的领导权,但他们执行“借保路之名,行革命之实”的策略,暗中联络会党,准备武装起义。 清政府一意孤行,撤了同情保路斗争的护理川督王人文的职务,任命赵尔丰继任四川总督,还一再严令赵尔丰武力弹压保路民众。9月7日,赵尔丰诱捕了保路同志会的领导人蒲殿俊、罗纶、颜楷、邓孝可、张澜等人,并下令军警开枪屠杀无辜的请愿民众,制造了骇人听闻的“成都血案”。 “成都血案”成为同志军武装起义的导火线。成都附近的同志军首先揭竿而起,侯宝斋为南路同志军统领(总指挥),周鸿勋为副统领,围攻成都。各地同志军闻风响应,起义烽火燃遍巴山蜀水。9月28日,同盟会员吴玉章、王天杰等领导荣县独立,“首义实先天下”。10月10日,武昌起义成功,各省相继宣布独立。蓬勃发展的革命形势,鼓舞了浴血奋战中的四川人民,各府厅州县纷纷举义,推翻清政权,建立军政府。11月22日,同盟会发动重庆起义,成立蜀军政府,公推张培爵为都督、夏之时为副都督。川东南57州县相继宣布独立,接受蜀军政府的领导。11月27日,入川鄂军在资州(今资中)起义,捕杀镇压保路斗争的刽子手端方,通电响应武昌起义。 赵尔丰眼见大势已去,被迫释放蒲、罗等人,并与立宪派签订《四川独立条约》30条。11月27日,大汉四川军政府在成都成立,由蒲殿俊任都督、朱庆澜任副都督。12月8日,成都发生兵变,蒲、朱仓皇逃遁。军政府陆军部长、同盟会员尹昌衡带领新军入城平乱,旋即改组四川军政府,由尹昌衡、罗纶分任正副都督。12月22日,尹昌衡派兵逮捕赵尔丰,将其枭首示众。至此,清王朝在四川的统治覆灭,辛亥革命在四川取得了胜利。 重庆、成都先后独立,一度出现两个军政府并存的局面。为了统一军令政令,防止旧势力复辟,双方开始合并谈判,于1912年1月27日签订《合并草约》11条,旋经双方盖印生效。3月11日,新任四川都督府都督尹昌衡、副都督张培爵在成都就职,并致电南京临时政府大总统孙中山,报告全川从兹统一。四川保路运动和同志军大起义,是辛亥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孙中山曾高度评价四川人民在辛亥革命中的历史功绩。他说:“若没有四川保路同志会的起义,武昌革命或者要迟一年半载的。”
| ||||||||
|
最佳浏览:IE 8.0,1024x768 | 维护日期:2008-04-19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