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vious首页 Previous历史  宋元 1999-10-9历史Null
Previous上一篇
宋元 Song Yuan Dynasty (960~1368) ⊙雷康/编

目录
  1. 成都的交子
  2. 康巴三宝”登录中国“档案遗产
  3. 四川人 Sichuan People
  4. 张献忠杀尽四川人
宋初对四川的平定和治理
  964年,宋朝派6万人分道伐蜀,仅66天即灭蜀,将四川纳入宋王廷的统治范围。赵宋平蜀后,依路、州(括府、军、监)、县(括监)三级地方行政区划进行治理。1001年,将今四川地区划为益州路、梓州路、利州路和夔州路,简称川峡四路,四川由此得名。南宋时,宋廷还在四川设置了以御前诸军作为番号的4支正规军,并给予四川较多的自主权。

王小波、李顺起义
  宋初,宋廷对四川大肆劫掠,引起屡次反宋武装斗争,形成农民起义的中心。993-2月,西川大旱,官府赋敛急迫,逼得农民失业,以王小波为首的百余农民在青城起义。王小波,川西永康军青城县(今都江堰市)人,因贩失业,聚集农民起义。王小波提出“吾疾贫富不均,今为汝均之”的口号,附近农民闻风而动,群起响应,义军发展到数万人,一举攻占青城县,又转战邛、蜀各州县,攻克眉山市的东坡区,活捉县令齐振元,义军声威大振。12月,义军攻江原县,王小波阵亡,众推举其妻弟李顺为领袖。李顺号召乡里富户大姓,征调粮食赈济贫乏,故旬日之间,归之者数万,许多州县被义军攻占。994-1月,义军攻占成都,李顺称大蜀王,改元“应运”,设官置署。宋王廷震恐,派大军前往镇压,义军奋战不敌,殉难者3万余人。5月,成都破,李顺阵亡,义军余部又在张余领导下继续战斗,直到995年才最后失败。

南宋初期的川陕保卫战
  1127年金兵灭北宋后,多次纵兵南下,企图灭亡刚建立的南宋。1130年秋,川陕宣抚处置使张浚集结大军在陕南向金兵发动进攻,在富平败绩,退往四川省阆中市。陕西五路大部丧失。从此陕南和四川成为南宋西线抗金前沿。1131年,都统吴玠等在陕西宝鸡和尚原大破金兵。1133年,金兵绕道攻占汉中等地,兵临巴蜀,宋军持险抵抗,于次年初于甘肃徽县仙人关再破金兵。仙人关大捷后,吴玠任川陕宣抚副使,在大散关通蜀的要道增筑关防,屏障西川。宋军利用防御工事,多次击败金兵南下的军队,使金兵终不能入蜀半步,支持了南宋初期的半壁河山。

南宋后期的抗蒙战争
  1235年,蒙古大军南下攻蜀,攻陷蜀边的若干南宋据点。次年秋,蒙古军50万大举入蜀,连陷兴元、大安、阳平关。蒙军两路南略成都,10月陷成都。又分兵四出,攻陷四川大部,大肆屠掠后,旋即撤军。但蜀道天险尽失,蒙古军经常出没成都平原,四川首府也被迫自成都府迁往重庆府。
  1242年,兵部侍郎余玠任四川安抚制置使兼重庆知府,全面负责四川防务,命四川诸郡择险筑城,建、扩二十余座山城,将各州治所移入山城,特别是将合州(今合川)治所移入山城钓鱼城,成为以后抗蒙的军事中心。由于余玠积极调整防务,使四川战局逐渐好转。但他受权贵迫害,于1253年被逼自杀。
  1257年,蒙军占成都,为蒙古大汗蒙哥征蜀作好了准备。1258年秋,蒙哥汗亲率7万蒙古主力,从汉中分三道入蜀。宋军顽强抵抗,不敌。蒙军长驱抵合州(今合川,属重庆),合州守将王坚凭险拒守,屡次败敌。1259年蒙军先锋在钓鱼城下被炮石击伤致死,7月,蒙哥汗在战争中负伤,死于军中,蒙古被迫从四川退兵。合州抗蒙的胜利,对推迟南宋王朝的灭亡起了决定性的作用。1260年忽必烈即汗位后,蒙、宋军队在四川发生激战。1273年,忽必烈攻占襄樊。1275年攻陷嘉定、叙州、泸州要塞,分兵五路合围重庆。合州守将张珏坚持抗元,屡次克敌制胜。1278年初,元重兵攻重庆,城破,张珏为元军所获,后遭杀害。1279年初,元军陷合州。元朝彻底平定了四川诸城,把四川纳于元朝的统治之下。

元朝在四川的统治
  1278年,元朝宣布“川蜀悉平”,下令尽行拆毁各地抗元城寨堡垒。元初,分全国为11个行省。1286年,在成都设置“四川等处行中书省”,简称“四川行省”。元朝以省统路,路统府、州,府、州统县。元朝把全国人民分为蒙古、色目、汉人和南人等,四川人民被定为汉人,遭受元朝的民族歧视和压迫。元朝一代,四川极少动荡,政局比较稳定。至元末红巾军起义,明玉珍建大夏国,始有较大战火,此时距元朝灭亡已为期不远了。

明玉珍与大夏政权
  元末,反元红巾军分为东西两系,明玉珍属于西系。明玉珍1352年入红巾军,被徐寿辉任命为统军元帅,后升统兵都元帅。1357年奉命西征,首定夔、万,进兵重庆,拜陇蜀四川行省参政。1360年,明玉珍在重庆自称为陇蜀王,相继平定川东诸州县并克汉中兴元,击败元兵。1363年,明玉珍在重庆称帝,国号大夏,改元天统。明玉珍的大夏国设立六卿,任命百官,开科取士。分四川为八道,下设府、州、县三级。废除元朝的一切徭役,十一而税,对四川的安定和生产的发展起到了一定作用。1366年,明玉珍病逝,其子明升年幼继位。1371年,朱元璋派兵取蜀,明升奉表降,夏亡,四川归明朝统治。

宋元时期四川的农业
  宋代四川农业有很大的发展。从宋开始,都江堰水利工程建立了岁修制度,扩大了灌溉面积。都江堰水系发展到3大流、14支流和9个堰,川西平原享其利。耕作技术上,从育种、栽培到田间管理、选择肥料,积累了整套种植经验,使四川成为全国农业生产技术最高的地区之一。元代,四川推广棉花种植,颇有收成。四川梯田始于宋代,对山区粮食作物的生产有很大推进作用。宋代四川水稻、蔬菜很丰富,尤其水稻还大批调运西北、东南,足见其产量之丰。宋代四川茶叶质优而量丰,产量居全国之首,年产3000万斤,占全国茶叶总产量的60%。川茶远销西北各民族。宋朝在四川设置茶马司,每年利收入达一二百万贯,用川换取吐蕃的上等战马二三万匹,为宋王朝增加了财政收入,也促进了同西北各族的友好关系,并在国防上起到了重要作用。

宋元时期四川的手工业
  这一时期,四川手工业得到高度发展。宋代四川纺织业大盛,蚕桑、缫丝、织缣三业遍及全川。丝织物品增多,质量提高,有各色各样的绫、罗、绸、缎、纱、绢,为前世织工所不能为。成都地区和川中北成为全国两大丝织中心,每年调运到京师的帛绢达百万匹以上,宋王廷官府所需高级丝织品,大多由四川供应。1083年,吕大防在成都创办官营成都锦院,有军匠500人,织造高级蜀锦上供朝廷。南宋又创办茶马司锦院,织造锦绫被褥。当时蜀锦达到40多个品种,其工艺和风格为后代织锦所继承和发扬。井盐业在宋代得到迅速发展,不仅大井增多,且产量提高。到南宋初,逐渐改变依赖外地食盐的状况,自给有余。制瓷业、制糖业、酿酒业、造纸业也在前代基础上有了飞跃发展,出现了手工业的全面进步。

宋元时期四川的商业
  这个时期,四川农村场镇集市普遍兴起,成都府路的商品交换尤为发达。成都既是西南大都会,又是粮食、茶叶、纺织品、纸张、书籍的集散中心,并形成了按月令季节进行专门物资交易的市场,奇物异产,百货汇集,十分繁华。一大批新兴商业城市应运而生,如梓、遂、利、果、嘉、叙、泸、夔、渝、合州(后3州现属重庆)等城市,都成为经济中心。
  商业和交通的繁荣导致了货币革命,[北宋]四川交子在世界上第一次用纸币取代了金属货币。交子铺收入客户现金时,发给交子作凭证;待用交子换现钱时,便收取3%的保管费。交子成为与铁钱具有同样职能的信用货币。

宋元时期四川的交通
  宋代四川的交通,水路以岷江长江为交通动脉,运输量巨大,仅官府漕运布匹一项,宋初每年即达百万匹。官府在长江沿线建立水运驿站和漕船,在夔门还建立水上交通机构。陆路以川陕干道为主要交通动脉,将粮、药、布帛及各种土产,大批运销西北。
  元朝四川是元大都通往西南驿站的交通枢纽,设有陆站48处,北连京师,南接云南,西连吐蕃,东接荆南,水陆交通往来十分频繁,为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条件。

宋元时期四川的史学、文学和哲学
  宋代是四川历史上文化事业兴盛繁荣的时期,时称“人文之盛,莫盛于蜀”。宋代四川史学兴盛发达,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宋代3部私家史书《续资治通鉴长编》、《东都事略》、《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均出自蜀中史家之手。三苏父子、范祖禹魏了翁等,均为当时有名史家。苏洵苏辙苏轼三父子长于史论,苏洵的《史论》、苏辙的《古史》,都是重要史著。范祖禹是司马光修《资治通鉴》的得力助手,所修《通鉴》唐代300年历史,司马光取其600卷删为80卷为《唐纪》,成为《通鉴》中宝贵的史著。李焘的《续资治通鉴长编》980卷,另有总目5卷,举要68卷,详记北宋一代编年史,极富价值。李心传撰的《建炎以来系年要录》200多卷,详记高宗以来36年间事,记事精审,其所撰《建炎以来朝野杂记》,为“南宋以来野史之最详者”。王的《东都事略》,是记述北宋历史的记传体史书,为宋人私史中屈指可数者。元代华阳人费著修成《成都府志》,对于成都沿革、人物、风俗搜访颇备。
  宋代四川文学也很繁荣。诗人·苏舜卿和唐宋八大家的三苏父子在文学史上极具地位。苏舜卿是北宋爱国诗人,其诗作志在杀敌报国,具有笔触雄健、感情奔放的艺术特色。三苏父子是宋代诗文新运动的主要人物。他们的散文引起宋代文风根本性的变化。苏轼在诗、词、文、书法、绘画诸方面,独树一帜,为一代大师。他的词作,题材广泛。其《念奴娇·赤壁怀古》最负盛名,至今传诵。在宋代理学形成发展过程中,四川学者也起到了重要作用。著名道教思想家·陈抟,善融儒、释、道三教,独创新说,著有《太极图》、《先天图》、《易龙图》流传于世。他提出无极、太极等哲学范畴,认为万物一体,唯有超绝万有之“一大理法”存在。其说后经周敦颐、邵雍推演,成为理学的基本范畴。南宋著名理学大师张栻以二程为正宗,又有所发挥。其宇宙论具有心和理的双重特色。他在湘主持岳麓书院,给宋代理学的湖湘学派奠定了规模。魏了翁穷古博今,自成一家,主张“道器一致”,体用不二;认为学问之功,只能“求其本心”,著有《鹤山文集》、《九经要义》等书。魏了翁的哲学思想在南宋理学界占有很高的地位。
  元代巴蜀作家,影响较大者不多。真正在全国享有盛名,受到朝野广泛尊崇者,首推虞集

宋元时期四川的书院
  这个时期四川的教育事业也得到发展。北宋四川各州和一些县兴办了学校,教授生员,书院私学也发展起来。南宋时,四川地区以涪州(今绵阳)北岩书院、夹江县同人书院最为著名。书院的作用一是藏书,二是供奉先贤,三是讲学。著名理学家魏了翁蒲江县城北大鹤山下创办的鹤山书院,藏书达10万卷。魏了翁在书院授徒讲学,蜀川名士游似、吴泳、牟子才皆受其业。元初驻成都的蒙古都元帅纽纽璘推崇儒学,在草堂建立3个书院。元代四川的著名书院有文翁石室书院、成都紫岩书院、蒲江县的鹤山书院、涪州北岩书院、夹江县同人书院。

宋元时期四川的科技
  宋元时期四川科技有长足进步,尤以医学和数学上的成就卓著。北宋杰出的医学家唐慎微,蜀州晋源(今崇州市)人,寄籍成都,终身行医不仕,编成我国第一部完备的药典《经史证类急备本草》,正文与图经相合,每药之后附入制药方法和古今单方。此书徽宗时易名《政和本草》,明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即是以此书为底本增补考证而成的。杰出的数学家秦九韶,普州安岳县人,精历算、天文、营造、音律之学,1247年写成《数学九章》(又名《数书九章》)18卷,书中完整地叙述了联立一次同余式解法和一元高次方程的数值解法,这两项成果比西方分别早出500余年和800余年,备受后来国际学术界称赞。北宋著名天文学家·张思训制造了世界上第一台自动天象仪──太平浑仪,在天文学和机械制造方面都取得了极大的成就。

宋元时期四川的艺术
  宋代四川画家多达六七十名,在中国绘画史上有重要地位。石恪、孙知微、高文进等是知名的释道人物画家,黄筌及其子黄居寀、居宝、居实是宋代画坛的一代师尊,其风格成为北宋京师画院花鸟画的规范。汤子升、文同苏轼等,则是四川山水画家的重要代表。宋代四川石刻以大足石刻(今属重庆)最为璀璨夺目。大足石刻佛教造像为主,始凿于唐末五代,完成于南宋,不仅规模宏大,有造像500余躯,而且艺术精湛,内容丰富,是我国石窟艺术的明珠。

宋元时期四川的宗教
  宋元时期四川的佛道势力一并得到发展。1201年四川有僧尼56,221人、道士4,653人,佛教势力比道教更大。宋太祖保护佛教,下令在成都开雕《大藏经》,是中国佛教史上的大事,推动了当时佛教的发展。成都昭觉寺、正法寺、圣寿寺,峨眉山普贤寺华藏寺、乾明寺,乐山市的凌云寺等,均为当时名寺。道观则以成都玉局观,青城山的上清观、常道观为著名圣地。元代四川的知名道教人物亦复不少,眉山市的东坡区的孙德彧,全真道士,是全国道教首领。道士汪德虚,赐号真人,为青城诸山正一宗主,是四川的道教祖师。

宋元时期的蜀刻和印刷
  四川文化事业的发达促进了刻版印刷事业的发展。当时杭州、四川、福建是全国三大雕版印刷的中心。蜀刻具有版好、字好、墨好、纸好等优点,备受称许。官、私刻版都很发达,在全川形成庞大的刻书网,而以成都府和眉州(今眉山)最为发达。四川官刻图书以雕刊印行《开宝藏》、《太平御览》、《册府元龟》3部巨著的规模最大,影响最深。南宋绍兴年间眉山市的东坡区的官刻《宋蜀刻七史》,历宋、元、明、清,曾多次付印,保存达700年,成为世界上保存最久的雕版。私家刻书更是发达,数多而质优,现存有宋蜀刻《新编近时十便良方》10卷、眉山市的东坡区的程舍人刊《东都事略》等。

相关标签
下一篇Next
发表评论
 
关闭本页
最佳浏览:IE 8.0,1024x768 | 维护日期:2008-04-19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