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vious首页 Previous历史 Previous中国道教  《周易集说》 2006-1-16历史Null
Previous上一篇
《周易集说》卿希泰/主编


  《周易集说》为宋末元初道士俞琰撰。收入《通志堂经解》和《四库全书》中。四库本共四十卷,通志堂本则分为十三卷。其中包括《周易上下经说》《象辞说》《彖传说》《爻传说》《文言传说》《系辞传说》《说卦说》《序卦说》《杂卦说》。该书草创于元世祖至元二十一年(1284),完成于至大四年(1311),几费俞氏毕生之精力。时人孟淳、李克宽、白挺、张英、颜尧焕等皆甚推重。
  此书以朱熹《周易本义》为宗,尝自云:“幼承父师面命,首读朱子《本义》。”故虽兼采众说,但其本则归于朱学。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朱子学说在宋后之影响“几如日中天”,成为思想界之主导。其后学争相宗禀,各类纂疏之作,其去取别裁,惟以朱子之说为断。
  俞琰崇尚朱说,不仅表现在论《易》之性质方面,而且贯穿于具体的解释之中。无论是发挥《易》之义理,还是阐述《易》之象数,都继承了朱子《易》说之大旨。
  学贵有心得。俞琰在弘扬朱学的基础上,也形成了自己的《易》学特点。由于他长期以来,潜心于《易》外别传,对其象数指趣有独到的见解。他虽然不同意以炉火方外之法附会《易》之本旨,但却也以象数为根。谓《易》始作于伏羲氏,初仅有卦画而未有辞。辞本于象,象本于画,有画方有象,有象方有辞。若舍画而玩辞,舍象而穷理,辞虽明,理虽通,非《易》之学。故俞氏释《易》,着眼于卦象、爻象,次之明理。此与宋代前道教学者的《易》象数学颇多相合之处。
  俞琰由卦象伸发义理,非以一卦说一理。他每“并卦取义”,即以两卦互并,倒转反对,释象说理。如释《姤》与《夬》,谓《夬》卦上六之爻倒转即成《姤》卦初六之爻。又谓《升》与《萃》均以坤上坤下取义,“”卦三阴爻聚于下,倒转为“”卦,则三阴升于上,下巽而上顺。诸如此类,甚多。
  俞琰一生探研《易》学,颇有成就,仅是易学、丹道著作,就有多部,如《周易参同契发挥》《周易参同契释疑》《易经考证》《易传考证》《读易须知》《六十四卦图》《古占法》《卦爻象占分类》《易图合璧连珠》《易图纂要》《读易举要》《易外别传》《玄牝之门赋》等,《周易集说》则是其代表作。由于他毕生从事《易》学研究,故在接触道教典籍中应用《易》象、《易》理的作品时,便能得心应手,融会贯通。
  如他在为魏伯阳《周易参同契》作注时,即广参《易》论,发“先天太极”之微义。所作《周易参同契发挥》序称:
  “《易》之为书,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
  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千变万化,无往不可。

  表明他在《易》学应用上已驾轻就熟。

相关标签
下一篇Next
发表评论
 
关闭本页
最佳浏览:IE 8.0,1024x768 | 维护日期:2008-04-19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