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vious首页 Previous历史 Previous中国道教  《孙真人备急千金要方》 2006-1-16历史Null
Previous上一篇
《孙真人备急千金要方》卿希泰/主编


  《孙真人备急千金要方》简称《千金要方》,九十三卷。唐初道士孙思邈撰。他在书前自序中解释此书之命名曰:“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故以为名也。
  原书本三十卷,《正统道藏》析为九十三卷,载于太平部。
  卷一《医学诸论》,总论医理、药理。凡九条:论大医习业,论大医精诚,论治病略例,论诊候,论处方,论用药,论合和,论服饵,论药藏。以下各卷分列各科各病之处方,有:妇人方,少小婴孺方,七窍病,风毒脚气,诸风,伤寒方,肝、胆、心、脾,肺、肾、胃、小肠、大肠诸病方,消渴、丁肿、痔漏、解毒诸方,以及食治、针灸、养性等法。凡内、外、妇、儿诸科百病之处方,无不备载。孙奇等上奏书中,对全书的内容,作了如下概括:“脏腑之论,针艾之法,脉证之辨,食治之宜,始妇人而次婴孺,先脚气而后中风,伤寒痈疽,消渴水肿,七窍之疴,五石之毒,备急之方,养性之术,总篇二百三十二门,合方论五百三十首。”可见此书之规模,不愧为集唐前医药学之大成的巨著。
  全书内容丰富,对中国传统医学、药学皆有重大贡献,且具有自身的特点:
  第一,重视医德。首列“大医习业”、“大医精诚”二论,告诫医家“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应“先发大慈恻隐之心”,“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蚩,怨亲善友,……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如有患疮痍下痢,臭秽不可瞩视,人所恶见者,但发惭愧忧恤之意,不得起一念芥蒂之心。要求“省病诊候,至意深心,详察形候,纤毫勿失,处判针药,勿得参差。
  第二,注意医药的简、廉、验。孙思邈长期深入民间行医,深知民众生活困苦,无钱求医服药,故力求医方之简易有验和药物之廉价,往往以贱药代贵药。如卷三十二《伤寒方·伤寒杂治第一》说:“今诸疗多用辛、甘姜、桂、人参之属,此皆贵价难得,……而苦参、青葙、葶苈、艾之属,所在尽有,除热解毒最良,胜于向贵价药也。”如此之例甚多,表明他关心劳动群众疾苦的崇高精神。
  第三,重视妇儿科。以“妇人之病,比之男子十倍难疗”,故在医论之后,首列“妇人方”三卷,以述妇人诸病的治疗。特别是妊娠期、分娩前后诸病的治疗。继列“少小婴孺方”二卷,以述婴儿的护理及诸种疾病的治疗。在他看来,养育幼儿是生民之大事,“生民之道,莫不以养小为大,若无于小,卒不成大。
  第四,将养生与治病相结合。认为有病求医,不如及早进行身心修养及锻炼,求得无病或少病,故专列“养性”三卷以述养生之道。包括按摩法、调气(服气)法、服食法,以及房中补益和杂忌等。实行这些方法,确可疏通血脉,去除小病,增进健康,体现出孙思邈有明确的预防医学意识。在注意身体锻炼时,又不忘心性修养,且认为是更重要的修养,指出:“养性者,不但饵药餐霞,其要兼于百行。百行周备,虽绝药饵,足以遐年;德行不足,纵服玉液金丹,未能延寿。
  第五,注重针灸与汤药相结合。主张“汤药攻其内,针灸攻其外”。有的时候,“针灸之功,过半于汤药。”故专列“针灸”七卷以述针灸疗法。在针灸穴位上,因旧《明堂图》年代久远,传写多误,乃据甄权新撰《明堂经图》,重新绘制《明堂三人图(仰人、背人、侧人)》,明确了针灸穴位。卷中对多种疾病的针灸穴位、疗法作了详明叙述,丰富了祖国传统针灸学的内容。
  第六,在药物学上的贡献。卷一中专列《论用药》等数论,以述药物的性质、分类、合和(配制)、熬煮、服食,以及药物的采集、贮藏等。指出用药的先决条件是弄清药物的性质,书中对近二百种药物的性质作了判别,今天亦具参考价值。众多药物中,有些只宜单用,有些可以合用,有些药合用时,可互相补充,相得益彰,有些药合用时,可以毒攻毒,去其害,而有些则反是。种种情况,十分复杂。指出:
  “有单行者,有相须者,有相使者,有相畏者,有相恶者,有相反者,有相杀者。凡此七情,合和之时,用意审视,当用相须相使者良,勿用相恶相反者。若有毒宜制,可用相畏相杀者,不尔,勿合用之。”又指出熬药要注意节度,服食要注意方法。采集药材要注意产地,某些产地所出某种药质量优于其他产地。药物贮藏时要注意干燥、密封、防鼠耗等。由于孙思邈精通药理、药性,在药学上成就很大,故被后世誉为“药王”。
  此外,又重视食疗,指出“药性刚烈”、“食物性平和”,“若能用食平疴,释情遣疾者,可谓良工。”又注意对营养缺乏性疾病的防治,如甲状腺肿大的瘿病、缺乏维生素C的足气病等,皆提出有效的治疗药方。
  总之,《千金要方》是我国古代的医学巨著,它不仅是中国道教医学的代表作,也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典籍,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价值。

相关标签
下一篇Next
发表评论
 
关闭本页
最佳浏览:IE 8.0,1024x768 | 维护日期:2008-04-19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