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vious首页 Previous历史 Previous中国道教  泰山 2006-1-16历史Null
Previous上一篇
泰山卿希泰/主编


  泰山古称岱山,亦称岱宗。为中国五岳之东岳。地处山东中部,津浦铁路东侧,绵亘于济南市与泰安、历城、长清三县之间。总面积四百二十余平方公里。主峰在泰安县城北,海拔一千五百三十多米。高度次于华山和恒山,居五岳第三位。古人以东方为万物交替、初春发生之地,认为它在五岳中地位特别重要,推尊为“五岳之长”。《风俗通义》曰:“东方泰山。《诗》云:‘泰山岩岩,鲁邦所瞻。’尊曰岱宗。岱者长也,万物之始,阴阳交代,……故为五岳之长。”⑴明成化兖州《重修东岳庙记》曰:“五岳众山之宗,泰山又诸岳之宗也。”⑵故古代帝王多在即位之初,或太平之岁,去泰山举行封禅大典,祭告天地,以祈福祥。
  道教视泰山为神仙所居之洞府和道士理想的修行地,称其为三十六洞天之第二洞天。六朝所出之《茅君传》称:“仙家凡三十六洞天,泰山周回三十余里,名三官空洞之天。”⑶唐司马承祯《天地宫府图·三十六小洞天》曰:“第二东岳太山洞,周回一千里,名曰蓬玄洞天。在兖州乾封县属,山图公子治之。”⑷因此泰山成为道教名山,由来已久。但道教何时进入泰山,已难确考。明查志隆《岱史》卷八《遗迹纪·列仙遗迹》所列西汉及其前之仙人,如泰山老父、稷丘君、安期生、崔文子等,虽见之于神仙传记,但因所记“事迹”,皆在道教产生之前,姑且不论。其中所记晋道士张忠事,则见于史传。《晋书》卷九十四《隐逸传》称:“张忠,字巨和,中山人也。永嘉(307~312)之乱,隐于泰山。恬静寡欲,清虚服气,餐芝饵石,修导引之法。……不修经典,劝教但以至道虚无为宗。其居依崇岩幽谷,凿地为窟室。弟子亦以窟居,去忠六十余步,五日一朝。……立道坛于窟上,每旦朝拜之。”⑸后苻坚遣使征至长安,欲留为官,辞还归山,行至华山而逝,谥“安道先生”。这是目前所知居泰山最早的道士。
  泰山何时始建宫观,也难稽考。据现有资料,泰山庙宇以岱岳庙肇建最早。《重修东岳庙记》曰:“古之祠祭岳神,设以坛土遗,自魏始立以庙。”⑹此“”盖指北魏。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记有该庙的早期情况,其卷二十四引《从征记》云:
  “泰山有下、中、上三庙,墙阙严整,庙中柏树夹两阶,大二十余围,盖汉武所植也。……门阁三重,楼榭四所,三层坛一所,高丈余,广八尺。树前有大井,极香冷,异于凡水,不知何代所掘。……中庙去下庙五里,屋宇又尝丽于下庙。庙东西夹涧。上庙在山顶,即封禅处也。”⑺当时住庙者是否为道士,此处没有记载。《重修东岳庙记》云:唐因魏之归,“各立一庙于其岳之麓”。⑻此即泰安城北之下庙和泰山东南麓之中庙。中庙后称老君堂,成为唐代皇帝醮祀泰山神之处所。该处现存唐碑二块(合束为一,称鸳鸯碑),记载其事。清顾炎武《金石文字记》卷三《岱岳观造像记》云:“泰山之东南麓王母池有唐岱岳观,今存小殿三楹,土人称为老君堂。其前有碑二,高八尺许,上施石盖,合而束之。其字每面作四五层,每层文一首或二首,皆唐时建醮造像之记。”⑼所记唐代六帝一后派遣道士建醮造像事十七则,最早一则为唐高宗显庆六年(661)所记,文曰:“显庆六年二月二十二日,敕使东岳先生郭行真弟子陈兰茂、杜知古、马知止,奉为皇帝皇后七日行道,并造素像一躯,二真人夹侍。”⑽王昶《金石萃编》卷五十三收载此文,按曰:“郭行真称东岳先生者,道士而主东岳也,未有赐号,但谓之先生。”⑾即是说,郭行真是唐显庆(656~660)年间主持东岳观的道士,且有弟子多人,证明至迟在唐高宗时,东岳观(岱岳庙)已成为道教宫观。
  除东岳观外,泰山还有很多道教宫观。明查志隆《岱史》卷九《灵宇记》、清聂钦《泰山道里记》等,曾胪列泰山宫观二十余所,清乾隆《泰安县志》卷三,又对它们的位置作了简要记述:“泰山在府城北五里,亦曰岱宗,一曰东岳。
  ……其前一坊曰岱宗,凡登岱者自此始。坊之东为酆都庙,西为升元观,又西为青帝观。坊之北为三皇庙,其北为玉皇阁,又北为金龙四大王庙。庙之东为后土殿,又东为老君堂,又东为瑶池,其旁有古洞,又东为眼光殿。庙之北为关帝庙。……
  涧北为三阳庵。红门北为万仙楼,其北一山曰龙泉,旁有斗母观。……迤东为凤凰山,其阳有白云洞,洞之北为今上驻跸行宫。又迤东为碧霞元君庙。其旁有玉女池,一名圣水池。
  又迤东折而上为东岳庙。……
”⑿正如《岱史》所谓:“佛老之宫,群灵之府,倚岩缘谷,比比而是。”⒀以上宫观,除东岳庙建造最早外,大都建于唐宋,少数建于元明。据《岱史》《泰山小史》等载,建于唐宋者,有:
  青帝观、王母池(古称群玉庵)、升元观、天书观(即乾元观)、斗母宫(古称龙泉观)、碧霞元君祠、玉帝观、会真宫等,建于元明者,有:长春观、三阳观、酆都庙、万仙楼、灵应宫等。
  历代住山道士缺少记载,唯元代之全真道士訾守慎、张志纯略有记述。女道士訾守慎,李志源(马钰之徒)之弟子。
  癸未(1223)秋,闻邱处机西觐回,迎而师礼之,遂置观住于燕。丙申(1236)受命去泰山,与赵守渊等营建长春观,历二十余年,至丁巳(1257)落成。“张志纯,号天倪子,泰安埠上保人。六岁能诵五经,十二岁入玄门,居会真宫数载,道行起群辈。初名志伟,元主改今名,赐号崇真保德大师,授紫服。重建岱岳、升玄二观及上岳庙。”⒁徐世隆《岳阳重修乾元观记》载其重修升玄观事,该碑立石于元世祖至元二十二年(1285),重建时间当在此年前。⒂张志纯又曾重修嵩里山神祠,亦有徐世隆所作《重修东岳嵩里山神祠记》载其事,该碑立石于元世祖至元二十一年(1284),重修年亦在至元间。
  至明清,除东岳庙、碧霞元君祠屡经修葺外,其余宫观多年失修,渐次废圮。明万历间成书的《岱史》卷九《灵宇记》叙曰:泰山宫观“大都肇构于隋唐宋元间,今其存者不及十半,然亦倾颓甚矣。唯岳巅诸宫观,当世严奉不废。乃绝无翼室以居黄冠,黄冠固甚贫,率散处麓下觅食。则神明香火之谓何,即居守安所借也。”⒃今仅存东岳庙、红门宫、万仙楼、斗母宫、碧霞元君祠、玉皇殿等处。

注释
  ⑴⑺⑻ 《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862册409页,第573册380页,第683册748页,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
  ⑵⑹⑻⑽⑾⒁ 《道家金石略》1262页,126页,126页,56页,58页,536页,文物出版社,1988年
  ⑶⑷⒀⒂⒃ 《道藏》第35册682页,第22册199页,第35册724页,723页,724页,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联合出版,1988年
  ⑸ 《晋书》第8册2451~2452页,中华书局,1974年
  ⑿ 清乾隆《泰安县志》卷三

相关标签
下一篇Next
发表评论
 
关闭本页
最佳浏览:IE 8.0,1024x768 | 维护日期:2008-04-19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