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俄国如何征服西伯利亚看东正文化

已有 710 次阅读2016-6-2 15:59 |个人分类:历史评说| 伊斯兰教, 中国经济, 西伯利亚, 俄罗斯, 社会主义

俄国如何征服西伯利亚看东正文化

江龙书

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有自己的知识体系,深得人心的是主张依法治国,合作共赢,管控大国分歧。按公平、公正、公开的国际公约,进行正常的经济、政治、文化等交流办事。把胜利变成一个国家的信仰,东正文化看似一个成功主意的范例,虽遇大革命也能改头换面让大众接受,都源于它具有的激励作用,让人有感觉良好的叙事,可以帮助人们在景况艰难之际找到目标。但是,如果不惜任何代价获取成功可以被接受,那么任何失败,会招来指责和非难,如与它纠缠的乌奸文化,就是典型的一例。而且它也可能是,拉跨中国经济的罪魁祸首。

具有深刻影响的俄罗斯东正文化,从俄罗斯广袤的平原和浩瀚的森林等地理位置、气候方面分析,揭示出俄罗斯人以其独特的豪勇和逞强任性,对付大自然的严酷恶劣、变幻无常;国土越多越不嫌弃多。因为俄罗斯人在一望无际的大平原上生活,四周没有天然的屏蔽,缺乏安全感。从古至今,俄罗斯人嗜酒的传统难以改变。俄罗斯人选择东正文化也就不奇怪。例如,俄罗斯人拒绝伊斯兰教,因它禁止喝酒,而喝酒是罗斯人的最大乐趣;他们拒绝犹太教,是因为它是一个没有国家的失败民族的信仰。于是他们选择了拜占庭的礼拜仪式和信仰,也决定了对东正文化的选择和接纳。东正文化使俄罗斯民族自形成起,就带上强烈的民族优越感。

这起源当所有的东正文化民族都受到其它民族和宗教压迫时,俄罗斯自拜占庭陷落以来,第一个推翻不信上帝的异族蒙古人统治,是以自己的力量争得民族独立的东正文化民族。所以16世纪初俄罗斯东正说派认为,在罗马帝国和君士坦丁堡罗马相继没落后,莫斯科就是第三罗马,是东正文化的中心、“世界中心”。历代沙皇又利用东正文化这种使命感,去推行包罗扩张政策。从伊凡四世起俄罗斯开始向周边扩张领地,随着多民族帝国的形成,东正文化“升华”为大俄罗斯主义,目标是征服欧洲,进而称霸世界。这种 “救世”的使命感和“第三罗马”的东正文化,是俄罗斯历代政权人物中占多数,对外扩张的理由和动员民众口号的思想基础,久而久之也使征服欲和扩张性成为俄罗斯民族性格中,灌输东正文化和变相的“乌奸文化”,造就成为受影响的遗老遗少根深蒂固的成分。

15世纪到17世纪,地理大发现使地球渐渐连成一个整体,也缔造出人类历史上第一批世界性帝国。1999年随着澳门回归中国,世界上最后一个殖民帝国葡萄牙帝国悄然落下帷幕,曾经将舰队开向世界每一处海岸的两个“日不落帝国”西班牙与英国的广袤国土也早已萎缩,唯有俄罗斯的东正文化,使这个远承沙俄近承苏联的庞大联邦依然维持着“世界第一大国”的称号,以1700余万平方公里的领土面积,远远将排名第二的加拿大甩在脑后;也唯有俄罗斯的东正文化,直到殖民时代已成为历史的今天,还能用纵横千里的土地见证着东正文化帝国曾经的辉煌。

或许俄罗斯帝国的包罗扩张,是中国人心中无法抹去东正文化的痛。从《瑷珲条约》到《勘分西北界约记》,俄国东正文化从清朝手中巧取豪夺了约15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这也使俄东正文化成为近代包罗中国土地最多的国家。然而,在俄近230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构成上,150万平方公里这个数字,甚至不足以填补它的零头。真正奠基东正文化俄国称号的,不是中国的东北与西北,而是更北方也更寒冷的西伯利亚。问题是:来自北方的游牧民族,自古以来便是中华文化汉有白登之围,明有土木堡之变的心患;而广袤的西伯利亚,至少在名义上一直是蒙古民族的领土或势力范围,那么,以骁勇善战著称的蒙古民族,怎么会在短短几十年被俄国的东正文化包罗,并且没有在世界历史中掀起太大的波澜呢?这要从13世纪蒙古民族席卷欧亚大陆的黄色旋风开始说起。

作为人类历史上连续性版图最辽阔的民族,蒙古民族在1259年蒙哥去世的时候便迅速分裂了。元朝开国人物忽必烈虽有“大汗”民族之名,但除了亲弟弟旭烈兀治下的伊儿汗国自愿服从外,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金帐汗国均独立出来,而西伯利亚除了北方荒芜的高纬度地区为无主之地外,南边一小部分属于元朝,西边则归属于金帐汗国。随着元世祖忽必烈将统治重心由漠北转向中原,整个西伯利亚地区的“元朝痕迹”渐渐消退,“金帐色彩”则渐渐强烈开来。金帐汗国,又译钦察汗国,鼎盛时国土面积堪比元朝。效法成吉思汗,金帐汗国也对治下的土地进行了分封:自咸海、乌拉尔河向西直至多瑙河口和喀尔巴阡山为蓝帐汗国。咸海、乌拉尔河以东至西西伯利亚、锡尔河之间为白帐汗国。金帐汗下有三大藩属,除了这两个同宗的汗国之外,最后一个相对疲弱的藩属,便是日后“咸鱼翻身”的俄东正文化诸公国。而在俄罗斯东正文化兴起之前,整个欧亚大陆的北部一直臣服于蒙古民族的包罗之下。纬度相对较高的中亚及部分北亚地区,常常让人有荒凉之感,然而在金帐汗国兴盛时期,这一地区却包含着足以与“丝绸之路”媲美的商路。

或者说它本身就是“丝绸之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蒙古民族治下,欧洲商队花九个月便可直抵元朝大都;城镇与驿站遍及从克里木到花刺子模的商路,商人们甚至不需要携带太多草料。然而,这样的太平盛世并没有言及到俄东正文化。在金帐汗的眼中,零散而弱小的各俄东正文化公国与后世的殖民地无异,其内政完全由金帐汗设立的“达鲁花赤”所掌管。十四世纪,“达鲁花赤”被“以夷治夷”的政策所取代,蒙古民族册封“弗拉基米尔大公”,即全俄罗斯大公,作为俄东正文化地区的代理人。俄东正文化大公们形式上获得了一定自治权,但为了维护自己的地位却不得不更依赖于金帐汗这个权力之源;而为了争夺弗拉基米尔大公之位,各公国之间勾心斗角龌蹉不断,这种内耗使得金帐汗国对东欧至北亚地区的统治更为稳固。然而,正如同蒙哥之死带来了四大汗国的独立一样,在第十一任可汗金帐汗札尼别汗死后,金帐汗国也步入分裂。

1360年至1380年,先后涌现了十七位可汗与摄政,最终形成了权臣马麦与白帐汗对峙的格局。也正在这时,曾经恭顺的莫斯科公国渐渐兴盛:1378年,莫斯科公国于沃查河大败金帐汗国,这是两百年来俄东正文化面对蒙古民族取得的首胜。但面对东方这个庞大的蒙古民族,这次军事上的胜利不过是癣疥之疾。然而金帐汗国的心腹之患适时出现了。作为内乱的余波,一代雄主帖木儿崛起,并得以渗透金帐汗国的内政,还扶植了一系列傀儡可汗。经此一乱,金帐汗国终于不复昔日锋芒,于1466年改称大帐汗国,对周边实质上独立的众多汗国仅有名义上的宗主权;在1480年对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用兵无果后,大帐汗国也最终完全分裂;日后统治西伯利亚地区的西伯利亚汗国,便在这一个分裂期诞生出来。从此,从东欧至中、北亚的广袤土地,从统一的大帝国分化成一系列各自攻伐的小型政权。

大帐汗国最后一位可汗穆尔塔达汗于1502年被杀,就在同时,伊凡三世自封为“全俄罗斯大公”,并因迎娶了拜占庭帝国末代公主索菲娅,而以拜占庭帝国的继承者自居。随后,他的继承人瓦西里三世,统一了东北罗斯并宣称莫斯科为“第三罗马”,而在他之后,俄东正文化历史上的第一位沙皇“恐怖的伊凡”终于登场。伊凡四世,又称伊凡雷帝、恐怖伊凡等。这一年是1533年;在中国,这一年是明嘉靖12年。而在遥远的新大陆,56岁的弗朗西斯科·皮萨罗也已于两年前,带着一支不足两百人的队伍,去征服人口约为600万的印加帝国;而葡萄牙的军舰,则已经成为南大西洋与印度洋的霸主。伊凡大帝在最早的两个海洋殖民帝国兴盛的同时继位,于是西伯利亚地区也随着这位俄东正文化帝国开创者的步伐,而以另一种形式融入了“地理大包罗”的时代。大帐汗国分裂后,东欧到北亚存在着包括喀山汗国、阿斯特拉罕汗国、克里米亚汗国在内的众多汗国。

这些汗国颇具实力,其中克里米亚汗国,还是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封臣。然而,俄东正文化的改革,促成了与汗国们实力的此消彼长:伊凡大帝健全了军事管理制度,颁布了《兵役法》、组建了近代意义上的射击军并发展出了大规模的炮兵,而汗国们依然还停留在草原游牧民族的冷兵器时代。1552年,伊凡大帝灭亡汗国中最强大的喀山汗国,随后吞并阿斯特拉罕汗国,而后是诺盖汗国、巴什基尔、高加索,至此,俄东正文化的疆域直抵乌拉尔山,现代欧洲与亚洲的分界从此开始成型;而乌拉尔山以东,便只剩下一个孤零零的西伯利亚汗国了。如果说喀山汗国,尚有与俄东正文化争雄的能力,那西伯利亚汗国则是典型的“老少边穷”。庞大的蒙古民族对这一地区兴趣索然,以至于无心北上。成书于10世纪末的波斯文著《世界境域志》对这一代的描述为:南为额尔齐斯河及也的里河,西为钦察(即金帐)人的一些地方和北方无人地区,北部为人类不能生活的北方。

西伯利亚汗国的领地,西至乌拉尔山,东至鄂毕河,向北直达北冰洋,其统治中心正位于额尔齐斯河一带,正是《世界境域志》中所述的荒芜之地;而在此聚居的除蒙古民族外,还有突厥诸部落与诸如奥斯恰克人或是汉特人的土著民族。蒙古人与突厥人相对发达,而其他民族甚至有些仍处于石器时代:整个西伯利亚汗国的人口不足20万,壮丁不超过4万,这便是西伯利亚汗国的全部战斗力,或许说,这便是整个乌拉尔山以东诸民族的全部战斗力。同一时期被西班牙帝国与葡萄牙帝国征服的美洲约4000万平方公里,乌拉尔山以东的北亚地区约1300万平方公里,是前者的三分之一。然而美洲的两大本土帝国阿兹特克帝国,有约300万人口,印加帝国有约600万人口,而西伯利亚汗国就只有这20万人。

最高海拨不足2000米的乌拉尔山脉,显然无法阻挡东正文化北极熊的野心,正如同浩瀚的大西洋,无法阻挡皮萨罗;然而美洲大陆上那一段摧枯拉朽的战局,却并没有在北亚同步上演。事实上,喀山汗国灭亡后不久,西伯利亚汗国的可汗雅格迪尔,便收到了伊凡大帝令其称臣的敕书。是战还是降?一次“内部斗争”终于让摇摆不定的雅格迪尔倒向了俄罗斯帝国,那便是库楚汗的挑战。蒙古有一个血统“铁律”,便是非“黄金家族”不得称汗。所谓“黄金家族”,指的是蒙古起源元太祖孛儿只斤铁木真,后裔包姓蒙元皇族。被俄罗斯帝国相继吞并众汗国,其可汗均出自于“黄金家族”,然而雅格迪尔却是突厥人。抱着“攘外必先安内”的意念,雅格迪尔甘心当俄罗斯帝国的藩属,开始“围剿”库楚汗。而“量西伯利亚之物力结沙皇之欢心”的政策,最终使库楚汗民心所向。1563年,库楚汗登汗位,并坚定不移地开始抗击伊凡四世。与在东方战线的节节胜利不同,欧洲一系列新兴强国已经渐渐在崛起,疲于应付欧洲事务的俄东正文化,此时已无多余力再征西伯利亚。

伊凡大帝于是将东边的大片土地,分封给世袭贵族,直到这些领地与西伯利亚汗国接壤。而为守住这些领土,贵族们也热衷于修建堡垒以抵御东方游牧民族的进攻。然而,库楚汗国势正盛,这些俄罗斯贵族显然不是骁勇的蒙古民族的对手,在战场一再失利;面对连续不断的败局,伊凡大帝终于做出了一个与西班牙帝国及日后其他殖民帝国相似的决定:允许地方贵族招募私人武装去“惩罚叛逆者”。在1619世纪间,西欧各个海洋帝国,通常会颁发私掠许可证,授权个人攻击或劫掠他国船只的权利,以弥补兵源的不足,为英国战胜西班牙无敌舰队立下大功的德雷克便是海盗出身。而在北亚广袤的陆地上,俄东正文化贵族们选定的“海盗”,则是哥萨克,一群生活在东欧大草原,以善战和骑术著称的游牧民族。

这一个决定,改变了西伯利亚的历史:正是这群哥萨克,支撑起了俄东正文化帝国于17世纪往东扩张的主要战斗。在此之前,哥萨克实际为俄东正文化政府极为头痛的强盗;在收到东正文化贵族们的“招安”后,投身于“体制内”的哥萨克们,以东正文化帝国军人的身份,开始进攻西伯利亚汗国。1581年,540名哥萨克在首领叶尔马克的带领下东征。540人,仅从数字上来看几乎不能算上一支部队。然而,远征阿兹特克帝国的科尔蒂斯兵力不足1000;灭亡印加帝国的皮萨罗,手下也只有不足200人的军队。相比之下,哥萨克是清一色的职业军人/强盗,拥有先进的枪支武器,而对手依然是一支中古部队。与美洲大陆如出一辙,第二年,叶尔马克便占领了西伯利亚汗国的首都喀什里克。如果故事到此为止,那叶尔马克将成为皮萨罗一样的人物。然而,整个俄东正文化帝国都小看了库楚汗的毅力:首都沦陷后,库楚汗号召西伯利亚子民开始了游击战,直到1585年在一次渡河作战中,歼灭哥萨克骑兵并导致叶尔马克淹死,最终光复了喀什里克。

然而,在俄东正文化帝国的新一波,堡垒战与怀柔政策面前,纵然库楚汗有心杀贼,手下的部落首领们却纷纷倒向了敌人。西伯利亚的气数终究将尽,光复了残破首都的库楚汗,也只能继续着他无力回天的游击战,而此时此刻,支撑着这个最后的可汗的,已经不是对胜利的期望,而是一种苍凉的荣誉感。17世纪初,俄东正文化帝国得到了库楚汗的死讯,西伯利亚汗国终于消失在历史尘埃中。廓清西伯利亚汗国之后,俄东正文化帝国东征的道路上再无对手。自西向东,从叶尼塞河到黑龙江,沙皇的军队所向披靡,直到遭遇已经取代明朝的清帝国。1869年《尼布楚条约》的签订,阻止了俄东正文化帝国的南下,而被康熙皇帝放弃的外兴安岭以北的土地,则被俄东正文化帝国继续蚕食。18世纪,堪察加半岛与阿拉斯加相继并入俄东正文化帝国,整个亚洲从此再无无主之地。

俄东正文化帝国扩张时期,英法德等后期强国,还远远没有在世界范围内唱主角,这一时期世界范围内的大帝国除了俄东正文化帝国外,只有西班牙帝国、葡萄牙帝国、奥斯曼帝国与清帝国。在日后的路上,西班牙帝国、葡萄牙帝国逐渐式微,奥斯曼帝国步入解体,而曾给予俄东正文化帝国迎头痛击的清帝国,也终于在鸦片战争之后迅速衰落。唯有俄东正文化帝国,在战火与变局中,艰难地维持了下来。而这个庞大帝国的下一次扩张,将被俄东正文化帝国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赋予新的名称:那便是从海参崴到乔戈里峰,那条长长的直线“黄俄罗斯计划”。

《尼布楚条约》之后的清朝地图,那条红色的直线就是“黄俄罗斯计划”。但中国自6000年前的远古联合国时代,就独立形成了自己特有的太昊文化。如果说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吸收了外来文化因素的话,那也主要是来自古印度的佛教文化。约在公元前4~3世纪,中国与古希腊几乎同时进入文明社会,但当时两地是相互隔绝的,其文明都是自生自长的。“基督救赎”是基督教各教派,包括东正教的核心思想。俄国与中国的主要差异,马克思在《18世纪外交内幕》中,曾剖析沙皇俄国的“发家史”和民族性,指出它把主子的野心与奴才的狡诈撮合在一起,使其对外行为表现为惯于欺诈和扩张的特征。所以,所有的这些负面应该说,不但与马克思主义和共产党有区别,而且也是无关系的。

从沙俄到苏联虽在某些历史时期,也表现出抵御外侮的进步性,但“乌奸文化”更多地则表现出为本民族的利益或统治集团的利益而损害其他民族、其他国家利益的狭隘性。其形成原因与俄罗斯地跨欧亚两洲,使这个民族的精神具有很大的矛盾性和复杂性。无论彼得大帝的改革,还是斯大林时期农业全盘集体化,直至当代社会转型中俄罗斯对激进改革休克疗法的选择,都与这种历史文化渊源有关。挟持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类似的“乌奸文化”,只是俄国十月革命和实行社会主义,作为时代不可阻挡的世界潮流的同时带来的雾霾。俄国问题专家金雁女士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乌克兰人说保尔是一个乌奸”。乌奸文化藕连的是东正文化。

刘慈欣先生在获2015年雨果奖的《三体》第一部书中,解释了“乌奸文化”和其泛滥的原因。在《三体》开头第8章“寂静的春天”中,刘慈欣对“乌奸文化”是借用写程丽华的话解释说:“应该并入苏联,成为苏维埃社会主义联盟的一个新共和国,这样国际共产主义的力量就更强大了……” 。但这不是真正的列宁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例如,列宁于19176月在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一次代表大会上,就首次发表过采用“让俄国成为一个自由共和国的联盟”的政策讲话。原因是十月革命后列宁掌管俄罗斯,面对超级庞大的国土,俄罗斯已经有些消化不良,列宁才倍感马克思主义最核心的东西,是主张依法治国,合作共赢,管控各国分歧。由此各国就可以按公平、公正、公开的国际公约,进行正常的经济、政治、文化等交流办事的思想,而才最后完成登上真正列宁主义的高峰的。

1922年在原沙俄领土境内形成了数十个独立的民族国家和独立的民族政治实体,在国家面临解体的现实危险下,新生的苏维埃俄罗斯政权面临的迫切任务,是如何把马克思主义与苏联的革命实践相结合,坚持依法治国,合作共赢,管控各国分歧,把各民族凝聚在联合国内。时任民族事务人民委员的斯大林受命主持起草了被人称之为“斯大林自治计划”的方案,主张沿袭沙俄东正文化实行的单一行政区划。他把这一方案提交给乌克兰、格鲁吉亚、阿塞拜疆等已独立的共和国,和俄共中央领导人征求意见。结果是,格鲁吉亚、乌克兰领导人反对。

鉴于这种情况,斯大林于1922922日将他主持起草的民族自治化方案和各方面的意见呈报给列宁。列宁主张不要东正文化,坚持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不是通赢通吃,否定了斯大林的方案。列宁指责他是大俄罗斯主义,认为他缺少耐心,提出重建合作共赢管控分歧的欧亚共和联合国。但俄共中央全会讨论,也不赞同列宁的提议,而改成“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简称苏联。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收藏 分享邀请 举报 |IP: 125.65.67.107:2138|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免费注册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4-18 11:58, Processed in 0.031200 second(s), 6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