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vious首页 Previous文学 Previous庄主”日记  9 美食 2003-5-24文学Null
Previous上一篇
9 美食韩蓁/著


  这天是农历双日子。一早,东方天际上就露出五彩斑斓的云霞,把院子里的绿树红墙映照得格外鲜艳。早餐时,妻子征求我的意见说,能不能挤挪点时间出来,趁着今天好日子好天气,把豆办豆腐做了。好在这几天也不算忙,我就爽快地答应了。
  做豆办豆腐本来是家庭主妇的事,但在我们家却是我的专利──人人都公认我家的红豆办红豆腐有水平,堪称一流。儿女们每次回来总是嚷着吃红豆腐,走时还要带一瓶两瓶;每年冬腊月间,还要我们帮助做一坛两坛。有客人来家,品尝过我家红豆腐的,也印象极深,常常赞不绝口。于是,每逢过年,我们也就送几小坛给亲朋好友。
  每次,朋友来家吃饭,少不得要点两样菜,一是豆花二是红豆腐。
  “好吃好吃!比什么饭店餐厅里的好吃多了!师娘的手艺真是不错啊……”吃饭间,他们总是这么夸赞。
  于是,陪客的儿女们便都笑起来,连忙解释说:“豆花是母亲的拿手菜,红豆腐则是父亲的代表作。
  “啊!怎么……是你?还能做这样的美食?”客人们往往惊讶地瞪大眼睛盯着我。瞧他们那种表情,真有一百二十个不相信。
  我便说:“是我们二人共同的作品,版权属于我们二人的。

街边美食/牟礼镇/邛崃市/雷康 摄
街边美食
地点:永丰场·牟礼镇·邛崃市·成都
时间2003-04-19 10:09:50

  做红豆办红豆腐成为我的专利,不知始于何年哪月,我的技艺也不知学至何方。祖母在世时,每年都是祖母做;祖母去世后,妻子接了班;而我先是作妻子的助手,尔后妻子便渐渐让了贤,我便唱起了主角。这几年我就独揽大权了。这豆办豆腐看起简单,做起来却实在不易,要做好就更加艰难。我至今还记得才开始亲手操作时,往往不敢动手,又翻书又向邻里们讨教。即使现在已成了熟手,但下料时也还有些吃不准,临时还得去请教我叔伯嫂子。
  “大嫂,十斤海椒该放多少盐?”我跑到她门外高声问。她知道是我,就在厨房里边煮饭边大声回答:“三斤海椒一斤盐,十斤海椒三斤多点就行了。
  我噢了一声,急匆匆跑回来,卷起袖子就干。先用豆油和料酒将发酵过的胡豆办浸泡半个小时,再将醪糟酒和糯米饭掺和其中,然后加海椒面花椒粉精制食盐和相关佐料……这以后就是加豆腐了。
  做红豆腐的豆腐要求很高,必须选用上好的大豆为原料,磨成浆过滤去渣之后再榨压成形,然后晾干发酵,一见有浅浅的霉茸露出,就得上架用青烟熏烤,令其干躁。火候要恰到好处,过湿要泡化,太干又涩口。按照常规一般都严格按配料表施行,但我们凭的是经验和口感。既不是本本主义,也不是经验主义,而是多次实践和亲自体味。
  “你尝尝,就这样行了么?”我拌好一大缸,尝过几次之后,又要妻子再尝尝,想听听她的意见。她便认真尝几次,然后说:“可是可以了,但我还觉得差点麻味。
  “是这样吗?”我又用竹片翻拌几次,再尝了尝,也觉著少了点花椒,于是又加放一些,又请妻子再尝一次。妻子尝过之后,满意地点点头说,“我认为可以了,你呢?”我就着她递过来的勺子尝了尝,果断地说:“行,就这样好!
  于是我长长地舒了口气,伸了伸腰杆妻子说:“你歇歇去吧,剩下的事不多了,让我来收拾。”其实剩下的事既不轻松,又很琐碎,往往要花费三、四个钟头。光是装坛就很繁杂。要洗坛消毒,要垫底装料,然后再一块一块地装入豆腐。妻子极有耐心,每坛豆腐的数量都要点过,或八十或一百,都得一致,不能多了少了。最后又得加料封口,断绝空气进入。完了之后还得用热水清洗坛子外围收拾家具打扫地面。
  妻子做完了这一切,我也散步回来,于是两人就把那些沉甸甸的小坛子抬进库屋一排排放好,再分别做上记号哪是儿子的哪是女儿的哪是侄女的哪是朋友的哪是自家的……
  这每年一度的事情才算结束。不用说,这一天我们的生活常规被打乱了,午饭延迟到下午二、三点,晚饭也得拖后三、四个钟头,而且还得吃最简便的馒头和面条。不过,心里头却有一种完成了重大任务之后的轻松和如释重负。

街边美食/牟礼镇/邛崃市/雷康 摄
街边美食
地点:永丰场·牟礼镇·邛崃市·成都
时间2003-04-19 10:12:02

  渐渐我家的红豆腐就在我的文朋书友的小圈子中出了名,有朋友开玩笑,怂恿我进行开发,说是挺有市场前景,并且邦我起了名号:“韩氏家常红豆腐”,还编撰了广告主题词“传统工艺,纯粮精酿,品质上乘,质量可靠,回味悠长,余香满口”,当然,这其中有些词句实在是从我市一些酒广告中偷来的。
  原本我以为是玩笑话,说过之后就渐渐忘了。谁想两个月后,一位朋友打来电话说,他去调查过市场,感到这种家常红豆腐的前景很不错,可以定位为绿色食品或文化食品。他还思考出一套营销策略,并且在着手设计商标和外包装……我一听吓了一跳,连忙告诉他,那只是随便说说而已,要开发谈何容易,眼下是万万不可能的!那朋友听了,惊讶迷惑之儿后又一个劲地鼓励我,说:“你考虑考虑吧,说不准这是个致富发财的契机啊!放弃了真有些可惜的……你想好了我们再商量吧,开发的资金是没有问题的。
  我只得表示感谢,但目前我确实还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思考这个问题。暂且就把这点儿技术作为组传秘方保护起来,待到今后有机会时再行开发也不晚。后来,这个朋友就笑我是“秀才造反,三年不成。”我想文化人也许就是这样吧。
  但是,这家常红豆办红豆腐年年都是要做的,我绝不能让这一久负盛名的家常美食失传。


【作者申明】我同意《巴蜀网》发表我的作品,同意《巴蜀网》编辑部向其它媒体推荐我的作品,或向其它媒体颁发转载使用许可。一旦其它媒体决定刊用,请《巴蜀网》及时通知我。在不发生重复授权的前提下,我保留个人向其它媒体的直接投稿权利。

相关标签
下一篇Next
发表评论
 
关闭本页
最佳浏览:IE 7.0,1024x768 | 维护日期:2008-04-19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