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vious首页 Previous文学 Previous庄主”日记  32 蒿馍 2003-6-16文学Null
Previous上一篇
32 蒿馍韩蓁/著


  在常人的印象中,城市人的嘴最刁,最挑食,最讲究吃的质量;而农村人则是很随便的。其实不然,而今的农村人与过去大为不同了,在讲究吃食方面同城市人比起来不仅有过之而无不及,还比城市人机智与严谨得多。
  我生活在这个小镇上,常常遇见这样的事,令你感动得流泪和惊愕得呻舌。买菜时,卖菜人悄悄告诉你这菜不能买,因为施过化肥,连自家都不吃的;秋收时节,乡邻们便问你,今年需不需要买大米,他们留有一部份谷子没打过农药,用来自家吃的,若要的话可以挪上千把两千斤出来;还有卖猪肉的商家,一遇上吃纯粮食的猪,就来通知你,这肉可以买,没有水分没有残留的激素……
  试想,农村人对吃食的要求和选择是何等的精明和严格啊!

韩蓁夫妇/牟礼镇/邛崃市/雷康 摄
韩蓁夫妇
地点:永丰村·牟礼镇·邛崃市·成都
时间2003-06-27 8:56:05

  我妻子先是农民,后是居民。但她始终改变不了农民的习性,在城里住不惯,没有事做就觉得难受。在吃食方面,她和我都保持着农村小镇的特点,新鲜、清淡、随意、自然。对于那些火锅、麻辣烫、肯德鸡、汉堡包之类,实在的吃不惯。有一年她过生日,儿女们左劝右劝好不容易把她弄到城里,到一家著名的火锅厅吃了一顿鱼头火锅,她回来别扭了半个年头,至今还在说花了好几百元,没吃出个名堂来。我说,那是图个排场,吃个气氛嘛。她却很不以为然,说那样的排场难受,自己家里的气氛比那儿好得多。从那时起,她绝不去城里过生日。
  同纯粹的农村人比较起来,妻子更注重吃食的质量。买米,必须是没有打过农药的无杂质的纯种稻米;割肉,一定要选那些吃自然粮食的慢慢长的猪;买蛋要买土鸡蛋;穿鱼要穿河鱼;选购鸡公鸡母非得是土鸡种、吃粮食、在地头上敞放的子鸡……她在菜市上鸡市上蛋市上肉市上鱼市上结识了不少熟人,那些熟人都知道她要买些啥子货,有的就干脆直接把货送上门来随她挑选。
  这些年,儿女们都去了城里,工作紧生意忙,妻子就充当了他们的“后勤”和“采购”,买米买肉买鸡买蛋买菜蔬,三天两头都在为她们送东西。我觉得她太累太辛苦,劝她少做点。她却说不累的,帮娃娃们弄点新鲜的好的,让他们吃着喝着也放心啊。儿女们过意不去,老说不好意思不好意思,可又总是电话不断:
  “妈妈,今晚我们要回家吃豆花。
  “妈妈,星期六我有几个朋友要来乡下玩,您弄点土鸡和新鲜蔬菜吧!
  “妈妈,您有空吗?我们好想吃粽子啊!
  “妈妈,我要一百个土鸡蛋,两只土鸡,还要几棵青菜……
  儿女们是这样,孙儿孙女也不例外,他们在电话里央求说:
  “奶奶,我要吃炖鸡稀饭。
  “奶奶,我要吃那个那个,绿的馍馍。
  孙女没说明白,媳妇连忙补充:“妈妈,媛媛说的是蒿蒿馍馍,那些蒿蒿有多高了?您还不推蒿蒿馍馍吗?……
  接到这样的电话,妻子总是笑着回答:“要推的,要推的……媛媛,奶奶这就给你磨去。”无论有多大困难,也无论要花多少精力,她总是要想方设法满足儿女孙子们的要求。

张家水碾/牟礼镇/邛崃市/雷康 摄
张家水碾
地点:永丰村·牟礼镇·邛崃市·成都
时间2003-05-23 15:11:07

  春分时节,农村人都喜欢推蒿蒿馍馍食用。这种馍馍用上等糯米加上青绿色的蒿草磨成,呈嫩绿色,或蒸或炕都行。入口时青香满口,细嫩化渣,是极好的绿色食品。弄这种蒿馍虽然要不了多少钱,却是要花很多工夫的。要采蒿、煮蒿、磨米、做馅、成形、上笼……我知道这些活儿又繁重又琐碎,往往争着去帮忙。妻子先是不让我插手,说我越帮越忙,后来又给了点面子,吩咐我去采蒿。
  我便答应一声,兴高采烈地走出院门。可是该采什么蒿呢?我拿不定主意,又折回去请示妻子妻子说,采米汤蒿和火焰蒿都可以,只是不能要青蒿和牛尿蒿。我说声知道了,直奔半里之外的田野。宽广的田野里绿一片黄一片青一片。花间有蜜蜂与粉蝶飞舞,空中有飞鸟鸣唱。悠长的沟渠中流水淙淙,弯曲的田埂上绿草萋萋……真是春光无限。但我是来采蒿的,由不得我去细瞧慢品。我的心思和目光都在那草绿色的蒿草上。我是认识火焰蒿的,它只有二、三寸高,叶片和茎都呈银灰色,顶端开浅红色小花,状如火艳,成团成片地开放在葫豆田间或油菜田边上。可是,我跑了好几快葫豆田和油菜田,都没有发现这种草本植物。后来好不容易在沟边的一块地角上,找到了一小片,可它们却是萎靡不振的犹如遭了霜打,花不艳叶不鲜又无清香味儿。这样的蒿是不能做馍馍的。后来我才知道,因为施用过量的化肥和除草剂,这种小小的植物已不多见,以后要吃这种蒿馍恐怕就更艰难了。
  我想了想,便决定去采米汤蒿。米汤蒿大多长在林边地角或者庄户旁边,比火焰蒿要普遍茂盛得多。我折向左边那片自留地,首先进入我眼睛的就是几大簇米汤蒿,绿油油嫩冬冬的好不爱人。我一阵惊喜,两步跨过去、翻起叶片一看,灰白灰白的,现出米汤色彩。是米汤蒿无疑了。就采了两大把装进菜蓝子,兴兴头头地回家交差。
  刚把菜篮子递到妻子手里,她就扑哧一笑,问我采的是什么蒿。我说是米汤蒿嘛。她笑个不住,说:“你闻闻看。”我心上狐疑,难道是……急忙抓过一把放到鼻孔下嗅嗅,一股浓重的臊尿味直冲脑门子!
  “是牛尿蒿么?”我问。
  妻子说:“是的,是牛尿蒿哩──这种蒿与米汤蒿的样子和颜色都差不多。初次采蒿的人往往要搞错的。不过,只要闻闻味儿就会分辨出来,一个是清香有点苦味,一个就是牛尿味。忙你的去吧,还是我去……
  “不!还是我去。”我提上篮子抢着出了门。

樱桃摊/牟礼镇/邛崃市/雷康 摄
十字路口一景,樱桃摊
地点:永丰场·牟礼镇·邛崃市·成都
时间2003-04-19 10:03:13

  我终于找到了几簇米汤蒿,反反复复地观察它们的形状颜色,闻其味道,又与牛尿蒿作了地较,然后才将其采下来。回家途中,又顺便找了两个表嫂辨认辨认,她们挑去杂在里边的几枝假蒿之后,就说这全都是正二八经的米汤蒿了。
  当天晚上,妻子做好蒿馍,第二天一早就给城里的儿孙们送去了。临走时她对我说,蒸笼上还留着十多个,要我中午吃了之后将剩下的放入冰箱,留着慢慢吃,我答应了。没料到中午家里忽然来了一批朋友,他们是市里的作家、诗人和文化局的领导,既是来看望我,又是来商量成立市作协的事。妻子去了城里,保姆又不在,这弄饭弄菜的事就落到我头上。好在大家都很熟悉,就不去格外讲究和计较,到饭店里订了几个菜,到时送过来,大家边吃边谈,倒也有趣。我把蒸笼里的蒿馍全都热上,端上桌面,一人碗里拨上两个。再剥去那层黄酥酥的玉麦叶片,两颗翡翠绿半透明的橄榄形食品就呈现在众人面前了,小小的饭厅里同时弥漫起一股淡淡的清香味。
  “这是啥东西!?”客人们忙问。
  “你们先尝尝,然后再猜猜吧。”我说。
  大伙儿边吃边猜,都说“好吃好吃”,只是猜不出是什么馍。我告诉他们是用蒿草与糯米合成的馍,叫蒿馍。他们大为惊讶和赞赏,都说这是绝好的“环保食品”“绿色食品”“健康食品”……能吃上这种希罕食品,真有口福,真不虚此行。我便说,吃鱼翅海参我这里没有,但是要想吃点土的新鲜的无污染的天然的食品的话就上我这个小镇来。
  “好的,”朋友们说。诗人杨兄还补了一句:“待到明年春分日,还来韩舍品蒿馍。


【作者申明】我同意《巴蜀网》发表我的作品,同意《巴蜀网》编辑部向其它媒体推荐我的作品,或向其它媒体颁发转载使用许可。一旦其它媒体决定刊用,请《巴蜀网》及时通知我。在不发生重复授权的前提下,我保留个人向其它媒体的直接投稿权利。

相关标签
下一篇Next
发表评论
 
关闭本页
最佳浏览:IE 7.0,1024x768 | 维护日期:2008-04-19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