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文学 | ![]() | ||||||
39 风筝 ⊙韩蓁/著 俗话说:杨柳青,放风筝。这些天,正是放风筝的好季节。 每逢这时候,小摊小贩们就忙碌开了,从成都或者从附近县市进了不少风筝回来,一摞一摞地堆在小铺子里准备卖好价钱。我的小镇上没有专业的风筝店,但几乎家家铺子都在出售风筝。每家店面门前的廊柱上挂满了各式各样的风筝,有红太阳有大鲢鱼有孙悟空有飞机有蝴蝶有九节蜈蚣有四大美人……红红绿绿,琳琅满目。微风拂过,风筝上的飘带就飘飘曳曳地打着卷儿,仿佛要随风飘遁似的。 小镇上的人喜欢放风筝,尤其是孩子,放学后或者是周六、周日,那些花枝招展的孩子们便携带着五花八门的风筝,三五成群地拥出小镇,到宽阔的田野里或是废弃的大路上去。那里天宽地阔,道路平坦,是放风筝的好地头。一时间,便见满天的花鸟虫鱼,飞禽走兽上上下下,翩翩起舞,把天空点缀得更加亮丽动人。 每逢这个时节,孙子孙女和朋友们的子女就要从城里来到小镇上过把风筝的瘾。近年来,邻近的县市虽然也搞了风筝节,规模不小,富励堂煌,然而那始终带有富贵味和商业气,缺乏温馨、和谐与随意、自然的感觉。孩子们去体味的结果是“不安逸,不自在。” 在我们这里放风筝,天之高地之阔是城里人无法想像的,那蓝天白云那和煦春日那徐徐轻风那辽阔原野那竹林树丛那小桥流水那花香鸟语……都属于你自己。你可以尽情地跑尽情地叫尽情地打滚尽情地疯闹尽情地享受,真的是自由自在,无拘无束,一切都在“随意”之中。 孩子们放风筝,我总是要陪着他们,主动请缨当参谋,为其挑选风筝和选择场地。孩子们也喜欢拉我一道,帮他们解决临时出现的问题。前几日,成都一批朋友的孩子来放风筝,那风筝老是飞不起来,飘起几尺高之后就几个跟斗连翻而下。我告诉他们是斗线没接好。 “斗线!什么斗线?”他们操着标准的普通话问我,一双双惊奇的眼睛盯着我。他们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斗线,我想他们的父母也未必知道。 我指给他们看了,又重新接过,那些风筝就飞起来了。 ![]() 风筝越飞越高,转眼间就变成一个小不点儿。一个放九节蜈蚣的孩子一个劲望着天上,不留神手中的线头溜出去,风筝如脱了缰绳的马儿,飘飘悠悠地飞向遥远的天际不见了。 “哎哟!我的风筝!我的风筝……”那孩子惊叫着追了一阵没追着,怏怏地走回来,沮丧地看着我,泪水夺眶而出。 “你应该高兴才是。”我说。 那孩子与伙伴们都吃了一惊,不明白为啥应该高兴。我告诉他们说,按我们这里的风俗,风筝飞走是表明自己的什么霉气呀,不顺心的事呀,不快活的心情呀……统统离你而去啦,你的身心也就轻松了,快活了,以后事事都顺利了。 “啊,原来如此!”她们点点头。 忽然间,那几个孩子将线头一抛,风筝带线脱手,迅速随风上升,渐渐飘向远方。她们欢呼跳蹦起来:“好了好了!这下我们霉气掉了,鸿运伴随我们了!” 这个周六,小孙女媛媛回来了,一进门就喊:“爷爷,我要放风筝!我要放风筝!”边说边放下包儿、亮出手中的钱,转身朝门外跑,“我买风筝去,我找杰杰、微微去……”话音还未落就不见了人影儿。等我赶去十字街口追上她时,她已经和几个伙伴站在一家小店铺前面选购风筝了。 那几个娃娃手里都有了风筝,媛媛选了个“孙大圣”,接上斗线,喊了声“坝子里去放啊”,领着大家就跑。跑着跑着,就见杰杰慢了脚步,迟迟疑疑地站着了,然后竞转过身没精打采地往回走。我见了很奇怪,走上去问他怎么了?是不是有谁欺负你?是不是哪儿不舒服?他默默地望了望我,脸色沉重地说了个“没有”,又继续往前走着。 杰杰是个活泼灵透的孩子,肩上的生活担子虽然很重,远不是他这种年龄应该挑的,但是他一向活蹦乱跳,脸上从来没有出现过如此沉重的表情。他今天究竟是怎么啦?我瞅瞅他缓缓移动的身影以及拖曳在腿弯子下面的风筝,又转过头望望空坝子中花团锦簇的娃娃们和那碧空中斑斓绚丽的各色风筝,我突然明白了。 我喉头一哽,突然觉得想哭。 于是我去坝子里找到媛媛和微微他们,问他们杰杰何以离他们而去。他们都有些茫然地说不知道,谁都没有欺负过他的。我点点头,又问他们风筝是哪儿来的,他们说买来的。我又问杰杰的风筝又是哪来的?他们都望着我答不上来。微微想了想,就说:“我知道──是他自个儿做的,那天我看见他花篾片。” “为啥你们都买,杰杰却自个儿做呢?”我问。 孩子们几乎是异口同声地回答:“他没有钱买,他家穷嘛!” 我告诉他们问题只答对了一半,另一半还在于自己动手可以磨砺自己,锻炼能力。媛媛就说:“爷爷,我们也去磨吧。”微微又有些担心:“自己做的飞不起来咋办?”我说:“你们就试试吧。我可以当参谋的,另外,我向你们推荐一位师傅……”话没落口,孩子们就齐声喊叫起来:“杰杰!” 我明白杰杰的离去是因为自尊心受到伤害,虽然没有伙伴嫌弃他讥笑他,但相地之下,他的风筝着实太寒碜,几片黄篾,一幅白纸,报纸条尾巴……他是在自惭形秽的心态下悄然离开的。我想还是让孩子们用无声的行动来温暖他那个受了伤的幼小的心灵吧,无论如何不能让他因为家贫而离开他的群体。 孩子们真的拥着杰杰来了,在我的后院摆开了小作坊。我砍了根竹子锯成一尺左右的短筒,将其劈开花成篾片,杰杰就指挥大家将篾片启开,只留下薄薄一层青篾,再按风筝大小在篾片上划出中线,放在刀刃上掂掂,线管检测重量是否平衡。他边示范边说,这是风筝能不能飞起来的关键,如果两翼的篾片重量不等,风筝就可能栽跟斗。把篾片的两侧削得平衡之后,他就手把手地教大家绑扎骨架。骨架成“王”字形,只是下面那“横”明显地短些。接着我买来几张大白纸交给杰杰。他就领着大家用白纸往骨架上糊翅膀、身子,然后,在身子上贴一条窄窄的长约二米的白纸条儿作尾巴,再安上斗线接上线管……风筝就算做成了。 娃娃们每人手里提了一个,就要往外跑,杰杰却说:“要有颜色,涂上点就更好。” 媛媛忙说“我有”,连忙跑回屋子提出一盒24只装的水彩颜料,娃娃们就随心所欲地拿起颜色笔在自家的风筝上涂画开了,于是,阿童木、花仙子、葫芦娃、变形金刚、齐天大圣……就出现在风筝上。 他们一窝蜂拥出小院,直奔场口空坝子。 坝子里还有一些大孩子在那里玩放风筝。看着这几个神采飞扬的娃娃和他们手中花里胡俏的风筝时,大孩子们不由得退避三舍,主动让出地盘。杰杰喊声“开始”,伙伴们齐齐跑动。春风起处,风筝飘然升起。霎时间,纸鸢飞舞,满天璀灿。娃娃们仰起头笑着叫着,如朵朵童子面茶花迎风开放。 【作者申明】我同意《巴蜀网》发表我的作品,同意《巴蜀网》编辑部向其它媒体推荐我的作品,或向其它媒体颁发转载使用许可。一旦其它媒体决定刊用,请《巴蜀网》及时通知我。在不发生重复授权的前提下,我保留个人向其它媒体的直接投稿权利。
| ||||||||
|
最佳浏览:IE 7.0,1024x768 | 维护日期:2008-04-19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