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vious首页 Previous文学 Previous庄主”日记  43 秧事 2003-6-27文学Null
Previous上一篇
43 秧事韩蓁/著


  ──晨间飘细雨,午时送微风:打田栽秧好天气。5月17日

  川西坝子栽秧有不少讲究,我们这里最突出的是两点,一是“送腰台”,一是“送栽秧酒”。
  凡是乡场上有经验的商家,立夏一到,都要准备不少货物,烟酒糖茶、蛋面鸡鸭、鲜鱼猪肉……以备村民选购。除了春节之外,这农村的高消费就要数“双抢”时节了。
  “双抢”,即是抢收小麦、油菜,抢插水稻。抢,意味着时间紧,任务重,劳动力紧张。俗话说:“麦从立夏始。”从立夏到小满只有十五天,在这半个月内要收完小春,栽完秧子,做到满栽满插,真有些谈何容易!农民一年中最忙碌的也就是这十几天,真如像打硬仗攻山头。“大战红五月”,老人小孩也不得空闲,外出打工的青年男女还要赶回来抢收抢插。
  这个时候家家户户都忙,要请人帮忙是不可能的。大多数人家都是自力更生,男女老少齐动手,起早摸黑抢季节。据说小满过后插的水稻,收成时秕壳多,不饱满,要少收二至三成,因此拼着性命也得抢在季节前面。近两年,人们开始换工,几户人家凑合一处,你帮我我帮你,安排轮次抢收抢插,形成自发的互助小组,倒也能解点燃眉之急。

站在拌桶前打麦·五月农忙·石羊镇·都江堰市·成都市 2001-5-14 10:10
插秧、打拌桶·五月农忙·石羊镇·都江堰 (图片原尺寸:640x480 167KB jpg)

  无论是自己干还是换工互助,那生活都是特殊的,完全可以同春节时媲美。三顿干饭,顿顿见肉,属于一般伙食。讲究一点的,早餐馒头稀饭添鸡蛋,中午回锅肉卤鸭子加烧酒,晚上又是豆花香肠盐蛋啤酒豆奶……人虽然累点,但充值了这样一大堆好东西,也就精神不减、体力倍增了。
  再有一些人家,儿女都在外头挣钱,家里缺乏人手,无法与人换工,就得四下里去请亲朋好友与邻里乡亲来帮忙栽秧。这类生活就开得更为上乘。主人家明白来帮工的人大都不会收工钱的,所以就把工钱放到伙食里来开,那伙食因此就特别的好,鸡鱼蛋面,啤酒白酒,正餐之外,又加两餐。主人如此殷勤款待,帮工人自然也就特别卖力。
  清晨,主人家扯好秧苗扎成“秧母头”挑到水田边,码到田坎上。帮工的人们吃过饭来到田里,把一块块的“秧母头”均匀地抛到水田中,由一熟练的栽秧人先下到田里“开秧门”,也就是分出厢畦,栽在头里。这人非常关键,他插得快插得端,后面的人也就栽得快栽得端。我曾经见过一个老手,一个五亩大田,横竖百多米。他不用线牵尺比,埋下头弯着腰只顾退着插着。青翠的秧苗从他手中徐徐飘出来,无声地掇在浅浅的玻璃水田中,色彩均匀,疏密有致,恰如一幅独特的装饰画。从东头栽到西头,栽完了,任你怎么看,横顺都是端的,见不到一棵倾斜歪扭的秧子。
  秧门开启,划出厢畦之后,其他人陆续下田。田里响起轻轻的水声和爽朗的说笑声,大家你追我赶,轻轻松松地就插完一块田。
  于是,大家在田坎上立定,指指点点,说说评评,欣赏自己的杰作。然后到附近竹林边休息喝茶。这时候主人家就送来吃食,有腊肉盐蛋花生米,有啤酒和饮料,还有馒头包子花卷……大家围成个圆圈,男人喝啤酒,女人喝饮料,边吃边谈,天南地北地摆起了龙门阵
  这就是“送腰台”,通俗一点的说法叫“打尖”。
  吃喝一阵,休息一阵,领头的吆喝一声,大家又下到另一块田里接着栽插。往往主人家要栏阻他们,劝他们再休息休息,再吃喝一会儿。他们总是心满意足地说:“够了够了!中午再喝个安逸吧。
  田里又响起水声和笑声。
  此刻,不远处的田里传来沙哑而又粗犷的歌声:
  “哎……太阳出来照山岩,
  大田栽秧排队排……

  这边田里就接唱起来:
  “好久没到这方来,
  这方的幺妹长成才……

  另一块田里歌声又起:
  “太阳出来啰儿喜洋洋啰……啰啰,
  拿起扁担郎郎扯狂扯上山岗啰……啰啰……

  于是辽阔的田野里,欢快的歌声此伏彼起,尽管有些不协调,有些跑调,有些词意模糊、混乱,却显出了格外的和谐与乐趣。
  中午饭自然更加丰盛,菜肴以豆花、腊肉、凉拌鸡为主,白酒啤酒饮料随意。饭后稍事休息,大伙又直奔田坝。约摸两个小时之后,主人家又送来包子馒头鸡蛋糕米花糖……之类。大家打过尖又继续栽插。若能当日完成的,就是摸黑也要栽完;当日栽不完的就按时收工。夜饭要稍微简单些,但酒肉盐蛋花生米是少不了的。饭后主人家又在每人衣兜里揣两只盐蛋,说是给娃娃们的。帮工人也不推辞,笑着走去。主人家把大家送出门外,才回去洗碗拭碟,收拾桌椅。
  一周之后,抢栽告一段落,人们又回头来收拾小麦和油菜籽。虽然它们早被抢收回屋,但进一步风筛晾晒是少不了的。一逢好天气,街道上和场口的空坝子里便铺满晒簟,晒满黄酥酥的小麦和饱鼓鼓的油菜籽,坦露出良好的收成和农民的喜悦。小麦和油菜籽晒干风净,就开始交夏粮。过去都是肩挑背扛,眼下则用农用车或小四轮拖。几家人租一辆车,装上夏粮直奔国家仓库。这些天人们见面时的问答都改变了内容:“交了?”“交了。”或是“完了没有?”“刚完了呢。

站在拌桶前打麦·五月农忙·石羊镇·都江堰市·成都市 2001-5-14 10:10
插秧、打拌桶·五月农忙·石羊镇·都江堰 (图片原尺寸:640x480 167KB jpg)

  诸事完毕,休整两天,就开始送“栽秧酒”了,也就是女婿岳父岳母送节。
  对于已经结婚成家的人来说,栽秧酒并不那么重要,可送可不送。送,也可以简单可以复杂。简单的就是选择一日,带着妻子儿女去看看老丈人老丈母,吃上一顿饭便打道回府;复杂一点的就置办点豆奶粉麦乳精之类,送上门去,玩上一天两天,郎舅们陪着搓搓麻将赶赶场。送不送礼、送多少礼,老丈人老丈母一般都不会计较。
  然而对正处于热恋中的青年男女或新婚夫妻说来就不一般了。这栽秧酒不仅非送不可,还必须按老祖宗传下来的规矩去办。送节之前,男家父母就带着儿子上街选购礼品。首先是酒,“栽秧酒,栽秧酒”,酒是万万少不了的。一般都选择一、二十元一瓶的礼品盒酒,一式两瓶。其次再去割鲜猪肉,大多是保肋和坐墩,大约五斤左右。也有提公鸡母鸡的。接下来就按照老丈人老丈母的爱好或买茶买烟,或买糖果饮料……配搭好之后装上背篼,再选择双日子上门送节。
  丈母娘家事前也要做好准备,若是老客,还可以简便随意一些;要是新客,就一点也不能马虎,怕落得客家笑话女儿抱怨。买酒买肉杀鸡剖鱼……自然是少不了的,再就是回送女婿的礼物必得事先选妥。前些年的潮流是送伞,布伞绸伞折叠伞,越送越高档。女婿女儿各一把。那些日子,我门外的路上总有那么多成双成对的新伞如雨后撑开的五色蘑菇那样,来来往往,花团锦簇,多姿多彩,显示着节间的温馨与热烈。这种情景往往要持续十天半月。
  这两年老习惯有了些许改变,雨伞改作衬衣。免了女儿那一份,只送给女婿。不过,买什么颜色、款式、档次,父母亲还得征求女儿的意见,或请她当参谋或给钱让她自选──女儿一般都不会轻易“饶过”父母,总拣那质地好款式新价格不低的挑。新客来了之后,老丈人舅子就时刻陪着,或打牌搓麻将或赶闲场喝茶;而丈母娘则领着媳妇办伙食,早晨荷包蛋,中午豆花回锅肉,晚上啤酒卤鸭子,一日三餐,各具特色。
  随着农民生活品质的提升,古老的乡风民俗也融进了新的内涵,提高了品位。安居乐业、富庶祥和的气氛正透过这些习俗表露出来。


【作者申明】我同意《巴蜀网》发表我的作品,同意《巴蜀网》编辑部向其它媒体推荐我的作品,或向其它媒体颁发转载使用许可。一旦其它媒体决定刊用,请《巴蜀网》及时通知我。在不发生重复授权的前提下,我保留个人向其它媒体的直接投稿权利。

相关标签
下一篇Next
发表评论
 
关闭本页
最佳浏览:IE 7.0,1024x768 | 维护日期:2008-04-19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