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vious首页 Previous文学 Previous庄主”日记  58 丹桂 2003-8-18文学Null
Previous上一篇
58 丹桂韩蓁/著


  今年的桂花开得特别的旺,满枝满树,团团簇簇,红红艳艳。院子里盛不下那浓郁的芳香,香味飘逸到院子外,把十字街口和场头镇尾染了个香喷喷的。这两株桂花树是一个种花的朋友送的。十二、三年前,那朋友用自行车搭载着两棵两米来高的幼桂跑了一百多里,从遥远的县城那面把它们送了来栽到我的小院里。一晃,这幼树就冒出房檐,舒枝展叶,渐渐成为参天大树。
  这两棵树人见人爱,都夸这是好树好花。于是,每年中秋时节,前来观赏桂花的朋友不少,邻里乡亲们来削芽苞、求花絮也络绎不绝。据说用桂花泡酒可以治胃下垂和胃溃疡的。

小院丹桂/牟礼镇/邛崃市/雷康 摄
小院丹桂
地点:永丰场·牟礼镇·邛崃市·成都
时间2003-04-19 12:46:35

  桂花开放期间,恰逢中秋佳节。“每逢佳节倍思亲”,这两年,人们十分看重中秋节,把中秋市和端阳节还有春节等同起来过,隆重、热烈,意韵悠长,只是时间略为短些。在农村,前些年过中秋有吃麻饼的习俗,每家人买上几大封,自己吃也送亲朋好友。这二年也渐渐变了习俗,改吃月饼。月饼越做越大,价钱也越来越昂贵,农村人吃起来免不得有些心疼,觉得太不划算,就把吃月饼改成吃卤鸭和鸡鱼什么的了。
  不过,给亲朋好友送节礼仍须送月饼。我想,任凭社会怎么发展变化,这八月十五过中秋送月饼这一传统习俗总是不会变的吧。这一习俗不仅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还含有浓烈的人情味,对于非常讲究亲情友情的中国人来说尤显得重要。
  这天是十五,恰逢星期日。妻子被儿女们接去城里逛中秋集市去了,我一个人呆在家中校阅一部书稿。小院显得格外安静娴谧,一股一股的桂花香直往鼻孔里钻,使人忍不住激动而沉醉。我放下书稿,信步走到桂花树下,瞅着嗅着踱着,时不时地伸手扳下一枝就到眼边细细观赏。
  忽听门外有小车声,既而又有车门开关声,接着就听见轻轻的扣门声。一定是有客来了,我赶忙去开了门。一看,是一个高大魁伟、满面笑容的年青人提着两盒特大号月饼站在门口。
  我还没反应过来,那青年就恭敬地说:“老师,中秋好!学生来看看你……
  是他,我曾经教过的学生,现今在一个县里当书记。我忙说:“你怎么来了,那么远,工作又那么忙……”他笑着走进院子,说:“再忙再远,来看老师也是应该的。还请老师原谅我,春节期间同学聚会我就来不了!唉,真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啊!”我说:“同学们都挺理解你的,他们明白一个几十万人口的县委书记在春节前后该有多忙,有好多的事需要料理解决……他们不怪你的。”他说:“这就好,这就好……
  我们坐在桂花树下,边喝茶边聊天。谈他的工作,说我的创作,互相交流,无拘无束。犹如回到20多年前的一个瞬间,正在研究一篇课文或是讨论他的习作……
  然而,20多年前的气氛绝没有现在的轻松自在。那还是“文化大革命”末期,日子苦涩而又艰难。“臭老九”的帽子还压得教师喘不过气,“家庭出身”也如一把利剑高悬在学生头上。那时候,他是我班上的优等生,用“三好”的标准衡量是有过之而无不及。那时我校只有一个戴帽高中班,任课老师是初中随班提上来的。没分文理科,但以理科为重。除他之外,学生们都学理科。课程除语数外三科之外,只开物理化学。他是在理化课上自学完历史与地理的。
  可是,因为他不是出生于贫下中农家庭,更因为他的成绩比贫下中农子女优秀,掌握生杀大权的公社和大队的头头脑脑们硬是不批准他上高中班读书。他们说只有一个高中班,是用来培养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的,只有贫下中农子女才有资格,其他出身的统统打入“另册”,因此“推荐”和“政审”这两道关隘他都过不去。
  作为初中毕业班班主任和新办高中班班主任的我尽管还在接受“清查”与“批判”还没有“说清楚”,但对学生的命运却时刻牵挂着,巴望每一个学生都能顺利通过“推荐”和“政审”两个关口,顺理成章地从初中升到高中。除了两个自愿放弃和一个参军的之外,全班40多人都递交了升学申请表格。其他同学都批复下来了,惟有他的没有。反复与贫下中农代表、大队支部、学校支部和公社党委反映、协调和争取,他们就是不答应,还说学校“缺乏阶级立场”“屁股坐歪了”,质问“是在替谁说话”“打算培养什么样的接班人”?……
  校长也有些舍不得这个优等生,但同时又顶不住上头施压,处于两难境地。最后只得由我出面扛着,不要谁批准,直接要他来读。好在当时不发榜示和录取通知,同学们和他都不知道细节,同事们也睁只眼闭只眼。惟一担心的就是校长,三天两头问我“万一上头晓得了咋办?”我说:“你就说不知道,这全是班主任私下里干的,要批要斗只管找我──反正我都是批判对象,多条罪名又何妨?
  见我这么一说,校长的态度又硬朗起来:“是嘛,我们又没干坏事,多收一个学生又算啥?家庭有问题,学生娃娃总没有嘛!
  就这样“瞒天过海”弄了一年多,气候逐渐好转,他才被正式列入高中班学生名册,从“地下学生”变为正式学生。后来学校支部书记和公社的头头们知道了这件事,又对我憎恨三分,终于在十年一遇的调资中狠狠踹我一脚,坚决不予调资──因此害得我家属子女不能农转非,工资待遇始终掉一大截……但是我从不为此申辩强求。为学生我无怨无悔。一个有正义感和责任心的老师,学生的前程和命运永远是心中的牵挂,为他们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哪怕是作出一点牺牲也应该是份内的事啊。
  他和同学们并不知道这其间的曲折与艰难。作为农民的儿子和知识青年的后代(他父亲是我们小镇上首位订阅大型文学刊物《诗刊》的人),他质朴豪爽,吃苦耐劳,勤奋好学,默默奋斗,一直是班里的领头羊。一次同学们上山灭钉螺,我安排他作一线指挥和宣传报道,他把工作做得出乎意料的好,充分显示出他的组织才能和写作功力;回校后,仅用几节课的工夫,他就写出一篇长达两千多字的纪实作文《灭螺记》,激情涌荡,文采飞扬,博得满园喝彩,成为我校高中作文的问鼎之作……
  我校高中为两年制,两年期满之后因布局调整而寿终正寝。学生全都毕业,他也在其中。此时已是春风初度。家庭出身和父母的历史旧迹已不再影响学生升学或就业。因此他扬眉吐气地踏入大学校门。犹如鹰击长空鱼翔大海,他在学校入了党,当了学生会干部,毕业之后被分配到一个县城教书。档案还没有送达接受单位,就被县委宣传部、县人大“”了去……这之后就去了党校去了市委,然后又去县里当部长当书记……在人们眼里,他是官运亨通,平步青云,也有人猜想他遇到了什么靠山,但在我看来他的苦涩艰辛和默默奋斗却是常人难以体验的。有一次我去到市委他的住地,六楼,两间空屋是他简单的家。要去一楼提水,邻街买菜,其他楼层上班……爬上爬下,八个多年头,三千个日日夜夜,需要多大的毅力和耐力啊。
  但他说:“挺挺腰,咬咬牙,也就过来了。
  坚韧不拔,坦荡从容,遇坦途而不骄,涉险境而不惧──就是这样的学生,这样的干部,这样的人。
  当官后,他依旧记得我这位老师,逢年过节,少不得上门看望看望,问问饮食起居。我呢?也时常嘱咐他好好当官,多为百姓做好事、实事。我也不时到他所在的县内,从普通百姓口中了解他的为人和政绩。他的口碑很不错,听了真叫人神清气朗,心地舒畅……
  一个小时之后,他告辞离去,说还要去乡镇上跑跑。临出门,他拉着我的手真情地说:“老师,您到我的县里来走走逛逛吧,看看山看看水,耍个三天五天,我一定抽空陪您……我在那儿工作,您不来走走,我真的很遗憾……
  我能说什么呢?只得说:“一定去,一定去……
  他走了,瞅住那逐渐消失的背影,我泪眼模糊,真诚地向天祷告:保佑他健步如飞,凌空展翅……
  清风掠过,满院满街都是丹桂的芬芳。衷心祝愿他和他的同学们都如这灿烂的丹桂,香飘四野,为国争光,为民造福。


【作者申明】我同意《巴蜀网》发表我的作品,同意《巴蜀网》编辑部向其它媒体推荐我的作品,或向其它媒体颁发转载使用许可。一旦其它媒体决定刊用,请《巴蜀网》及时通知我。在不发生重复授权的前提下,我保留个人向其它媒体的直接投稿权利。

相关标签
下一篇Next
发表评论
 
关闭本页
最佳浏览:IE 7.0,1024x768 | 维护日期:2008-04-19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