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vious首页 Previous人物 PreviousB Previous遍能法师  释·遍能 2004-11-29人物Null
Previous上一篇
释·遍能 ⊙康鉴/文


  乌尤寺方丈遍能是位“善为文”的书僧。他早在16岁、即出家仅两年时,就能用诗文来表达对眼前景物的禅意捕捉:

鸟飞一支两支回,
日落千山万山赤。

这野鹤闲云式的心态,竟使当时的川中宿儒赵尧生惊叹不已。他在《别遍能师》中写道:

年少书■鹤立群,
定知无本善为文。

  “善为文”是他从“年少”到一生“”的结果。这位对僧众慈祥的和尚,平时看来,与任何一位出家人没有两样;只有在处理事情时,往往就能体现他学识渊博的大智大慧和高僧大德的大家风范。
  那还是1991年春的一个中午,我和时任乐山日报社总编辑职务的姚章雨、时任乐山市委宣传部新闻处长的李宴如在乌尤山脚下一宾馆内参加省林业报召开的会之后,共议登山一行。在乌尤寺方丈室,遍能和尚接待了我们。当我把两位领导的职务介绍完毕,他立即便道,我是同意康老师在报上发表的那个意见,不应该称作什么“巨型睡佛”。国内外的佛经、佛塑、佛绘,没有一个是把佛塑成、说成、画成仰卧的。佛的卧姿是侧卧。佛在圆寂时是侧卧。有人把凌宝塔说成是佛的阳物,这是对佛的亵渎。无论“审美”,或“”或“”,都不宜宣扬。这是遍能和尚平和地向两位乐山主管新闻的官员表达自己的观点,其指向是当时沸沸扬扬的“巨型卧佛”轰动效应。
  自从1989-3-11日广东农民潘鸿忠发现了“巨型卧佛”,并经“专家考察”得出结论后,省内外一些文化旅游媒体争相报道,造成“虚假”泛滥,“妄说”横流;一些自称学佛的先生或出于功利,或因其无知又伸出舌头来唾沫四溅一番,为其推波助澜。在这样汹汹的气势下,释遍能的阐述──
  是对所谓“专家论证”伪科学的当头棒喝。
  是为保护佛教纯洁性而作的针锋相对的批驳。
  是爱国爱教的经典诠释。
  是无私无畏生发出来的果敢行为。
  为此,我当时就想到了“双目可剜佛财难得”的海通和尚。
  此后,赵朴初应邀与在京开会的我们的市长谈及与此后,“巨型卧佛”的轰动效应才渐渐地冷了下来;园林城市建设搞得热火朝天。
  此后,我只要一想起遍能和尚,就同时想到了乌尤山丹崖上镌刻的、明代嘉州四谏”之一彭汝实书写的四个巨型大字:“中流砥柱”。

  乌尤山孤峰卓立于滔滔江水之中。人们要去登山览景、礼佛,靠的就是舟楫了。古有“竹桥沙水乌尤渡”的诗句;想那“竹桥”也只能是季节性的。秋冬之际,浩水枯竭,在窄狭的河床上搭建竹桥,也是常见的善举。上个世纪70年代曾建索桥一座,因年久失修,后成危桥。2000多年的建桥梦想,今天在遍能和尚的主持下成为现实。
  连接凌云乌尤两山的桥名为“濠上大桥”,长98米,宽5.7米,钢筋水泥浇筑,历时8个多月,耗费158万,全由十方檀越资助。这是上个世纪末地方公共设施建设精彩的一笔,更是建桥主持人释遍能的超凡之举。
  修桥竣工,大功告成,按照习俗,理应庆贺一番。诸山大德,地方显要,敲定名单,承包席桌……最后,遍能和尚决定:不剪彩,不聚会,不请客,不送礼;过桥不收费,今后也不允许以任何理由任何形式收费。为感谢各界人士、十方檀越的支持,在报纸上刊登广告即可。遍能和尚与我谈及时,我颇受感动。他让草拟“鸣谢”的谢德林把广告带来,当及进行增删。我把这则“鸣谢广告”带回报社,并向时任总编辑的姚章雨汇报了大桥竣工,“本着中央勤俭办事精神”采取“四不”举措的前后经过。姚章雨很是感动,当场作出决定,说,“过桥不收费,今后也不允许收费;这140多字的鸣谢广告,我们刊登也不收他们的费。”事后,广告在《乐山日报》一版上刊登出来,其费分文未取。
  遍能和尚自己主动放弃了他本应得到的掌声、鲜花和荣誉,他说是“身外之物”;俗家人看来,这至少可以说是“脱俗”之举。
  遍能和尚超凡脱俗,可见一斑。
  虚怀若谷是遍能和尚在日常言行中自然流露出的心态。20世纪80年代初叶,我们乐山报文艺副刊常开组稿会,他理所当然是参会的座上客;而后给我的信中,又有“叨陪末座受益匪浅”的幽默言词。他一直都称呼我为“老师”,是因我当过职业教师,跟张铁匠、李电工一样的职业称呼。那段时期,为一副对联中的一个字,我俩还发生过一番争论:
  报纸副刊在连载他注释的乌尤寺楹联时,方丈室有一联,他写为:

当机颂夺苏公带
得句能舒陶令眉

  我认为联中的“”当为“”字;字是行草,笔法相似。遍能说了其中包含的典故。苏公指苏轼。传说苏轼曾到镇江金山寺访佛印和尚。佛印颂曰:“山僧四大非有,五蕴皆空。”苏轼不能对答,留下玉带。我说,从联意看,用“”夺带,词意平平;用“”夺带,名僧的机锋活现。从词性看,“欲夺”对“能舒”,都是能愿动词,比“颂夺”工稳。从史料看,“袍带”为上头发给做官人的“制服”,如“”真的被“”,只穿袍服不束玉带能上朝面君、上堂问案么?
  他听后说“颂夺”才妥当。我说“欲夺”更恰当。几番争执,各不相让。他不放弃自己的观点,又能容忍相左的意见,说:“两个观点共存吧。就权当是乌尤楹联上一桩‘公案’吧。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遍能和尚的胸怀像海一样宽阔,他的智慧像海一样浩瀚。


【作者申明】我同意《巴蜀网》发表我的作品,同意《巴蜀网》编辑部向其它媒体推荐我的作品,或向其它媒体颁发转载使用许可。一旦其它媒体决定刊用,请《巴蜀网》及时通知我。在不发生重复授权的前提下,我保留个人向其它媒体的直接投稿权利。

相关标签姓|属|佛教|僧尼居士
下一篇Next
发表评论
 
关闭本页
最佳浏览:IE 7.0,1024x768 | 维护日期:2008-07-09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