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vious首页 Previous人物 PreviousC  陈德华 2003-4-14人物English
Previous上一篇
陈德华 Chen Dehua (?~) ⊙源自:伍江川


  2003-4-4日至11日,中宣部组织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等13家中央新闻单位来川采访陈德华先进事迹。
  雀儿山顶,海拔4,889m,有“生命禁区”之称。雀儿山五道班是三千里川藏公路上海拔最高的一个道班,陈德华从1983年开始工作和生活在这里,负责山顶10km余公路的管养维护及推雪保通,谱写了一曲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壮歌。他曾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等光荣称号。中宣部组织的采访团在8天时间里到甘孜州康定县、炉霍县、德格县以及雀儿山五道班等地,与当地驾驶员、交通系统职工、道班工人及陈德华本人进行座谈,亲身感受了陈德华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将在本月下旬集中推出关于陈德华先进事迹的报道。


人在路上,路在心上 ──听陈德华的故事 ⊙源自:陈岚 伍江川


  1991-4-7日那场春雪,密密实实下了一夜。
凌晨4点过,陈德华进了机房。烧火化雪,将热水掺进发动机的水箱。山上气温太低,推雪机每次出动,准备活动要两三个小时。
推雪机开出机房,哪里还有路!堡坎、崖石,所有熟悉的参照物,全盖在雪下。
  陈德华跳下驾驶室,“跟在我后面开!”雪没到他的大腿根,人体当成了路标,履带式推雪机循着脚印一寸一寸地往前挪。2km路,走了4个小时。
  快到海拔5,050m的垭口时,猛烈的“风绞雪”把陈德华罩住了。他扑倒在雪地上,不省人事。
  被送回道班时,陈德华的工作服、棉裤已冻成了冰,只好用剪刀绞开。工友们七手八脚给他灌白酒,用雪搓身子,足足一个多小时,他才醒转来。
  “腿在不?陈德华问。
  “在,在。”人们忙抬起来给他看。
  “那就好,还可以上班”……
  讲述人宋文学(在川藏线上干了20年,18年都在雀儿山五道班,当副班长5年):
12年前二哥那次好险哦。我一辈子都忘不了,我当时就在推雪机上。
  陈德华在家中排行老二,我们喊他“二哥”。
  从四川到西藏昌都的317国道,我们管雀儿山顶10km的养护,还有山两头16km的排塌方、除冰雪。正常情况下,一年光除雪就有50多万方。
  在雪地里当“活路标”,这种事二哥干得多。越是雪大、危险,他越是争着去,说自己体质好,有经验。
  在五道班当班长,真不是什么“”。工资不多一分,也没得岗位津贴。全班12个人,养路组冬天可以回家,推雪组夏天可以回家,二哥既养路又推雪,一年到头休不了假。
  二哥平时话不多,但心细。他提议在雀儿山上实行冬季交通管制,12年来再没发生过一起翻车。每天给兄弟们分派工作,谁最近身体差点,谁接了家信心头有事,谁该拿什么工具,谁干哪段活,他都安排得妥妥当当。十字镐最重,用起来最“耗人”,他拿得最多。
  干班长14年,全国先进当了好几次,二哥还是二哥。有次他从成都开会回来,养路组正在山腰上忙,他下车就和大家一起干,送他的司机都看愣了。
  很少听二哥讲什么大道理。他有句话我印象最深:“人在路上,路在心上”。这成了我们的“班训”。
  五月的气温渐渐升高,积雪融化后冲坏了路面。看到半山腰的几个大坑凼,陈德华决定马上补起。
石块好找,难的是石块上必须铺层泥料,道班没有现成的。每年的养路季节在八九月间,为五道班准备的500车养护土料,七月份才陆续运上山。
就地取料,这是个老大难。雀儿山是个乱石山,裸露在外的泥土,多半也被雪水裹走了。陈德华瞄上了岩缝中风化的沙土,带领大家爬上山岩。
石缝太小,铁锹用不上。陈德华戴上手套,伸手进去刨。手套破了,动作却没有停下来。手指磨破了,刨出的土里都有血丝……
五道班养护路段的好路率达到80%,在雀儿山这样的雪山公路上,这不是个容易的数字。
讲述人生龙降措(当甘孜邮政运输分局局长前,开邮车在雀儿山上跑了16年):
雀儿山这条路,是国家一级邮路,每天至少两趟邮车,一年365天不间断。局里的司机,陈德华个个喊得出名字,甚至连哪天该哪个跑都说得清楚。
  五道班是川藏线上最高的一个道班。那个苦,没去过的人想像不出来,要不咋个叫“生命禁区”呢。我就亲眼看到好几个“伸抖”的小伙子,上去没几年就变形了,出老相。
  成天与雀儿山打交道,路好路烂,我们最有数。“老一档”、“鬼招手”、“老虎嘴”……光听这些路名,就晓得五道班负责的那段路有好险。这些年,路是看着变,缺口补了,挡墙砌了,陡坡降了。过往司机跑得高兴,见到陈德华他们就按喇叭致敬,一个比一个响。
  常年跑川藏线的人都知道,雀儿山上的路危险,雀儿山的人却很保险。20多年来,我们的邮车在山上没有出过一起安全事故,连撞车都没发生过。
在我们运输队,每个司机都有被陈德华救险的经历。大雪天,陈德华总是在推雪机驾驶室里带瓶热水,发动机盖上放盒热饭,专门带给困在路上的人充饥、取暖。吃了他的饭,戴了他的防雪眼镜,陈德华是不收钱的,硬给的话,他要骂人。
有件事我一直比较矛盾。作为朋友,我希望陈德华早点下山,过几天舒服日子,多活几年。但从工作出发,我又不想他下山,只要他在山上,我们心头就觉得踏实。
过节的物资,回家的人群,1996年腊月间的雀儿山,车都急着往山下赶。陈德华的妻子降拥志玛却带着儿子,上山来过春节。
暴风雪不期而至。猛然间垮坍的巨大雪方,将上百辆车堵在山顶。零下三十多度的雪地里,陈德华来了。在他的指挥下,人们掺扶着来到五道班。
火烧旺点,赶紧煮饭。老人、小孩睡铺上,其他人轮流烤火,道班的跟我去修路。安排完毕,陈德华率先出了门。
全班的口粮拿出来,志玛带上山的年货也拿出来;过冬柴禾烧完了,房间里的地板也撬来烧。道班房暖意融融。
两天后,路终于抢通。陈德华一家人,这才安心吃上了年夜饭。
讲述人降拥志玛(德格城关寄宿制小学教师,和陈德华青梅竹马,结婚11年):
  上五道班20年了,德华只有三个春节是在家过的,还是托“干冬”(注:少雪的冬季)的福。平时,一年回家三四趟,头天回来第二天就走。
  他就这么个人,干事认真,公家的事看得重。
德华总说嫁给他让我吃苦了。因为山上走不开,我们的婚期推迟了三次。儿子出生时剖腹产,他不在身边。从几十里外搬家到县城,他也帮不上忙。但我知道,德华他们在山上更苦。
  儿子两岁时第一次上山,见到德华就喊“叔叔”,这事让他难过了很久。后来每回学校放假,我都争取带儿子上山,让他们父子俩多处些时间。德华到外地出差,最爱给儿子买玩具。上回还买了套牛仔服,裤脚打齐小腿肚子,他还欢喜得很,说没想到儿子长得这么快。
  山上不通电话,德华常托人给我带口信,问寒问暖,说到自己,都是报喜不报忧。他有些危险的事,我还是听事迹报告才晓得的。
老实说,我最担心德华的身体。他原来有125斤,现在只有110多点。45岁的人了,干活还像年轻时一样拼命。劝也没得用,他说自己就是修路的命。

相关标签姓|
下一篇Next
发表评论
 
关闭本页
最佳浏览:IE 7.0,1024x768 | 维护日期:2008-07-10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