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vious首页 Previous人物 PreviousC Previous陈独秀  从图片看陈独秀墓的变迁 2003-7-1人物Null
Previous上一篇
从图片看陈独秀墓的变迁 ⊙安庆市·吴晓/文图


  1942-5-27日,一代人杰陈独秀(1879~1942)穷愁潦倒,走完他那功过是非皆有的坎坷人生旅途,凄凉地病逝于四川省江津县(今于重庆市)鹤山坪前清二甲士杨鲁丞故居石墙院破屋,6月1日暂借于依山临江的江津大西门外鼎山之麓的康庄园地。墓地及安葬等事皆由江津名士邓蟾秋、邓燮康叔侄全力赞助。碑文:“独秀陈先生之墓(1879~1942)”,为陈独秀时在江津的挚友台静农所书。自此,60多年间,陈独秀墓先后多次变迁,且伴随着历史的风云,下面一组图片就是生动的写照。
  1947年,陈独秀三儿子迁其灵枢回故里安庆。1989年,陈独秀诞辰110周年之际,由江津县政协主持议,修复了陈独秀原墓址(见图一),并列为江津县文物重点保护单位。原墓址立有碑石,镌刻仿台静农教授隶书:“独秀陈先生之墓(1879~1942)”。原墓前立有文物保护标志碑石,上书“陈独秀原墓址”。其后面刻有“简介”:“陈独秀(1879~1942)字仲甫,安徽怀宁人,五四运动总司令和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之一,一九三八年八月流寓江津,一九四二年五月病逝,安葬于此。一九四七年六月,其子松年,迁墓返乡,葬于安庆市北郊,现原墓址,系按原墓样修复的。”此前,原碑已碎,仅存“”边。
  1947年6月,陈独秀三儿子松年,将其灵柩从江津运回安庆,与原配夫人高晓岚合葬于安庆市郊十里铺叶家冲。立碑一块,碑文用了“先考陈乾生”(为陈独秀科考名)之名。除家人外,很少有人知道“乾生”为何人。每年清明,松年带儿女去扫墓、祭祀。十年“文化大革命”期间,未敢去过。“文化大革命”后,再去扫墓,只见松杉丛林,却不见墓,碑石成了猪圈、铺路石。幸有一位当年曾亲自参加抬棺枢入葬的农民指认,才找到荒草丛中的一堆坟土。1979年在陈独秀诞辰100周年时,由安庆市文化部门资助200元,并以其三子陈松年作为后代,作了简单修整,墓冢直径一米,并以后裔之名重立一米高新碑(见图二)。碑文:“公元一九七九年十月九日,陈公仲甫字独秀、文太夫人之墓。子延年、乔年、松年、鹤年泣立。” 延年、乔年分别于1927年和1928年牺牲于上海龙华塔下,故在名字上加了黑框。
  198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在批转陈独秀外孙张军的人民来信中,指示:“此外,遵照邓小平同志另一信件上的批示精神,我们意见,位于安庆十里铺公社的陈独秀墓,可作为历史文物,立一石碑,加以保护。”据此,安庆市政府拨款2万元,由文化局承办再次重修陈独秀墓。1983年墓修成,墓台占地120m2,分上下两层,四周有护栏,墓冢高1.5米,直径3米,墓冢没有封顶,立墓碑(见图三)。碑文:“陈独秀之墓”,由安徽书画院张建中先生书。碑石后面刻有:“陈独秀一八七九年八月二十四日(系农历)生于安庆,一九四二年五月二十七日卒于江津,一九四七年迁安庆与文夫人合冢于此。”墓台前有30米长墓道,用青石铺成。墓冢后石栏上立有:“安庆市重点保护文物单位”标牌。
  1998年,陈独秀墓被列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年,11月1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督查室派刘国能、羿福珍两同志来安庆传达曾庆红、李铁映同志对修陈独秀墓的批示。刘国能同志说:“曾庆红、李铁映同志是中央政治局委员,他们的批件,不是一般的批件,而是一件重大的政治任务。市委、市政府必须高度重视。”1999年5月28日,中共安庆市委书记陈履祥主持召开陈独秀墓规划设计专家论证会议。国家文物局副局长马自树同志率罗哲文、苏东海、罗伯健等专家参加会议。1997年7月,安庆市规划设计院制定出规划设计方案。提出要做13项工程:入口广场、牌楼、纪念广场、塑像、陈列馆、墓台、墓冢、墓道、六字轩、独秀亭、咏诗亭、陈延年、陈乔年纪念亭、碑廊。2001年1月17日,陈独秀墓园一期工程,墓冢修成(见图四)。墓占地1058m2,冢高4米,直径7米,碑高2.4米,碑文:“陈独秀先生之墓”,选自大书法家欧阳洵的字迹用电脑放大制作,碑上无其他文字。墓基分上下两层,用花岗岩石铺成,墓冢用汉白玉石贴片,已封顶。护栏高1.5米,用泾川白玉石雕花。工程用款120万元人民币。
  这次规划建设中的陈独秀墓园,是陈独秀墓历次变迁中,变化最大、最显著、最重要的一次,且定位并封顶。

相关标签
下一篇Next
发表评论
 
关闭本页
最佳浏览:IE 7.0,1024x768 | 维护日期:2009-02-28
 Top